靠檔計息類產品提前支取規則改變了。12月14日,六大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發布公告,「叫停」靠檔計息產品,稱自2021年1月1日起,對於「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存款產品,調整提前支取時適用的計息規則。
調整方式
● 如在調整日(含)後提前支取,將按照支取日人民幣活期存款掛牌利率計息;
● 如在調整日(不含)前提前支取,仍按照原方式計息;
● 如未提前支取,利息不受影響。
舉例
以10萬元約定1年存期為例,若客戶在存款10個月時辦理全額提前支取來計算。
調整前:根據最接近的6個月靠檔利率計算利息,剩下的4個月按活期存款掛牌利率計息。
調整後:全部存款天數均按照活期存款掛牌利率計息;到期支取則按一年期利率計算。
為什麼要調整計息規則?
有利於金融市場穩健運行
「靠檔計息存款產品」全稱是「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產品」,是指定期存款在提前支取時按照實際存入時間最近的一檔存款利率計息,剩餘部分按照活期計息。這樣一來,儲戶既能享受定期產品的高收益,又能享受活期產品的流動性。靠檔計息定期存款一般包含大額存單和智能存款。
記者了解到,很多中小銀行曾一度靠靠檔計息產品攬儲,受到頗多爭議,因其違反了《儲蓄管理條例》中的相關規定。
據報導,2019年12月,有關監管部門通過窗口指導的方式,要求銀行在全國範圍內立即停止辦理關於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相關業務,並逐步壓縮該類業務存量。今年3月,央行下發《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嚴格執行存款利率和計結息管理有關規定,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等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加強存款利率自律管理」「將存款類金融機構執行存款利率管理規定和自律要求情況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至此,該類產品進入清退階段。
今年5月前後,有部分中小銀行已經宣布清盤靠檔計息產品,而本次六大行對靠檔計息存款產品的「叫停」也將進一步壓降此類產品潛藏的流動性風險,有利於金融市場的穩健運行。
昆明國有商業銀行已接到通知
走訪
12月16日,記者走訪了昆明多家國有商業銀行,銀行工作人員均表示,此前的靠檔計息產品明年將調整計息規則,如果按期提取,利率不變;如果提前支取,則按照活期利率計算。
某國有商業銀行工作人員說:「不同的存期對應不同的利率水平,靠檔計息產品往往是存款期限越久,利率越高。但提前支取的利率也沒那麼低,而且流動性還大大提高了。只要儲戶按照存款期限到期支取,利率依然保持不變。如果需要提前支取,就要按照活期利率計算,目前活期利率為0.3%。」
此舉是「一刀切」的行為
聲音
記者走訪時了解到,不少市民認為此舉是「一刀切」的行為。「明年起,一定要存夠期限才能獲得高利息,只要提前支取就全部以活期利息計算,那萬一我有急事,一定要把錢取出來,豈不是白存了?活期利息太低,不符合我的預期。」王女士說。
趙奶奶平時不會理財,便將錢全存在銀行。「存錢的時候選了大額存單,存期長、利率高,還能靠檔計息。但現在計息規則變了,我想在年底之前全部取出來,至少獲得的利息多一些。」此外,趙奶奶另有疑問:「當初存錢時雙方做了約定,現在銀行怎麼單方面就改了?」
本報記者 孫江葒
【來源:春城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