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一山長 | 我以為考上了985,就不愁找工作!
文憑快速貶值情況下的教育攻略:越早越好!
我為了研究學生就業前途的問題,搜索了與我本文題目同名的網頁,突然發現:現在文憑貶值情況,遠超我的預期:連985畢業生,找工作都有困難了。坐標北京,想找一份8000元月薪的工作都不可得(8000元在北京怎麼活?想想都覺得苦惱)。
「我用了20多年時間,終於弄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這個世界不需要我。」。985畢業生說出來話,多麼的苦澀。也多麼的失落。這個985學生的家長,怎麼想這個問題?
「原來,考上985就是我的人生頂點。」
年初,小風的朋友圈由考研時的英語期刊閱讀,變成了一場又一場的宣講會。
三個月時間,她投出了70多份簡歷,面試了10來家公司,只拿到過一個offer,但又錯過了。
她的求職路還在繼續。
作者:一個看客匆匆路過
🔗點擊查看參考連結:我以為考上了985,就不愁找工作
讓我們延伸一下思維:現在孩子還小的家長們,滿心就以為:現在家長努力去拼學區房,孩子努力去拼課外輔導。將來考個好大學,人生就OK了。
但是,如果全中國的家長,都是這樣來拼的,你又有啥勝算?真以為您家孩子就是神童?
現在,讀大學已經不是啥門檻了。我上學的1980年,2000多萬同齡人中,只有28萬人考上了大學。1977年,直到1981年,中國大學每年的招生數,就是28萬左右。算起來,考上大學,就成了1%的人才,就戰勝了99%的同齡人。這個時代的大學畢業生,真的只要憑一個文憑,就可以相對不錯的混一生。本事有沒有,真不重要。文憑學歷顯得很重要。
而現在:中國的大學,每年大約會錄取900萬左右的大學生,比當年擴招了幾十倍。而每年的人口基數,甚至只有當年的一半多一點。算起來等於擴招快100倍了。因此,現在去上大學?真談不上有啥競爭優勢(當然,如果現在連大學都考不上,就更沒有優勢了,只有鍛鍊好身體去打工去算了)
我原來還天真地想:也許您考上985大學,就可以像我當年的同學們一樣,都容易找到一份好工作了。估計大多數家長,也是跟我一樣想的,所以,拼命累孩子,上重點小學,初中,上衡水高中,考上一個每年招大約接近20萬學生的985大學,就可以放心了。
的確,現在很多勉強像樣一點的企業,單位,去大學校招,都是打出:只接受985/211的學生投遞簡歷。雙非學生一概不接收簡歷。這樣子,就證明:如果你進不了985,211。你就直接被扔進了「不入流」的檔次。只有一些很爛的企業,也許幾年後就會倒閉的企業,才會去雙非大學招生。您如果只能上雙非大學,你的人生,從此就低人一等了。各種各樣的機會,就業機會,婚姻機會,創業機會,等等,都只能去撿別人不要的貨。
中國未來的就業競爭,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萎縮,內循環的啟動,找到一個好工作的機會,只會越來越小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的。
簡單一點說:考不上大學,固然與主流社會無緣。但考上了大學,恐怕90%的大學生,依然是被視為「二等公民」,將來的人生機會,註定要比一等公民們低得多!當然,可以安慰的是:也許比底層的農民工們還是強一些?
該怎麼辦:家長們現在不為孩子去思考,計議長遠的未來規劃,將來註定要困守圍城的!現在,去好好研讀我的未來職業規劃的長文吧:(點擊查看)【一生的教育規劃:用稀缺性原理成為人生贏家!】。真的價值百萬,千萬都不為過。認真研究,去貫徹執行下來。否則希望渺茫,就是賭運氣好不好了。
總結一下基本思路:
未來要讀什麼大學,學什麼專業,才最有職業發展前途呢?答案:由於人工智慧的衝擊,由於中國【中等收入陷阱】的到來,未來大多數中層級別很多的專業和職位都會消失。所以,你要我幫你去傳統大學裡面,選出一個「未來最有前途的專業」,是很不靠譜的。想學一個專業,就終身吃這碗飯,我看未來基本上沒有這種希望了。所以,各位家長,就不能繼續抱著「讀一個名校,選一個好專業就沒事了」的心態自己騙自己。這個傳統的教育規劃策略,已經無效了。
中國,海外大學的文科專業,冷門專業,一定要儘量避免去讀!除非你真心喜歡,比如什麼文學,藝術課程,歷史,文化學等等,甚至地球天文學之類的。讀了別指望找工作,喜歡就好。想要找工作,你就得去考企業需要的技能。不能讓企業來為您的愛好買單吧?
第一個是中國就沒真正的文科,學出來也沒啥技術含量。而且長期以來,文科各專業的出路都很差,要不就是靠父母的關係去一些不太要求專業技能的崗位,或者去考個公務員啥的。大多數沒家庭背景的文科生,主要的出路,一直就是去當個老師,做做培訓班啥的。很多當外賣員的大學生,研究生,其實去看看專業----大多數是文科生。根本找不到工作,所以只去當美團送貨的小二了。未來各位的孩子,學完文科專業後,想要去當一個普通的中小學教師,我看都是很難的。因為未來的教師,一定是「減量博弈」的,也就是說競爭最激烈殘酷的。因為:中國未來20年是人口崩塌,未來很多學校,都必須兼併,或者倒閉。民辦大學,中小學的倒閉潮,現在剛剛開始。官辦學校都吃不飽,哪有飯給你們這些民辦學校吃?所以,哪有現在這麼多的教師職位,等你來選擇的?這個進程,其實已經開始了。原來很多地方大建希望學校,現在是大量的地區,學校空置無人讀。都在集中到少數學校去。而且,原來清北的大學生,去當教師的人很少。現在深圳的中小學招聘,赫然看到一色的清華北大,海外知名大學的畢業生去應聘。所以,想要去當中小學教師,連普通院校的學生都受到名校強烈的擠壓效應,文科生受到的邊緣化,將來只會更嚴重的。上面我說到這裡,也許您會反唇相譏:既然我明知文科沒出路,為啥我把清一大學定位為文科大學?這不是害孩子們嗎?
我不得不澄清一下:清一大學的文科,與中國大學的文科是很不一樣的。我們是強調知行合一的真文科,強調學用合一。是孩子們最需要的課程。雖然未必是能夠賺錢的專業和技術,但對孩子們的人生成長很重要。比如現在上的兩性關係課程,社交課程,心理學課程等等,其實對孩子們的一生關係很大。但您別指望用這些文科去賺錢:您去跟招聘官說:我是兩性關係課程的第一名。你看他會給你工作嗎?企業根本就沒這職位。但你自己特別需要這種知識儲備。
所以,清一大學的文科,是人生素質教育,不是專業技能教育,是不可比的。文科,其實根本上不是為了就業而學的,而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精神層面而學習的。不能把文科當做一種專業技能。語言專業也如此。另外,清一大學就算是開設的小語種專業,表面上與其他大學一樣,其實內裡還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學生與北大等西語系的學生最主要的差別,就是我們更強調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不是把語言當學術,學問來研究的。所以,雖然我們的考試成績秒殺北大西語系等畢業生,但是最重要的專業素質差別,是我們的學生口頭交流能力很強,交談,演講,辯論等。這一點任何大學外語專業,文科專業,都是比不上的。怎樣才能成為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不至於學錯專業被市場拋棄?未來社會, 「專業」這個傳統的工業社會教育系統,用來進行社會分工,把人分割成一個個的機器零件,用來大批量地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會受到嚴重的挑戰。
未來會有很多工作,是要求具備跨專業的技能的。所以,我認為未來是跨界人才的天下。比如說,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有很多中國的跨國企業,世界500強企業,正在加入和布局。他們就特別需要各種人才,但最需要還是跨界人才。假如華為海外分部拓展海外市場,需要招聘員工。顯然這些員工必須擁有專業的通信專業技術知識結構,擁有專業能力。但是,由於在海外工作,很多都是小語種國家,因此,也需要小語種能力。同時,這些工作,需要中外雙方的合作,需要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因此需要懂得文科背景的,具有雙方的文化背景知識的人來工作。而且,中方企業去海外布局,派出的中方員工,工資待遇不可能是當地員工的水平,否則不如直接使用海外的專業員工。自然要求中方員工,也不能僅僅有當地員工的能力專業就行了。中方一定是要求這個中方員工,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不能只是擁有一點技術能力,只能當基層員工。
因此,他應該具有管理專業的一些常識和水平,具有一定的領導力,團隊協作能力。這種人才,傳統的工業化大學,需要學四個專業,比如:3:需要懂得跨文化溝通能力的文科人才,避免文化衝突。4:需要有工商管理學院專業畢業的人才,有領導力,管理力,項目策劃安排能力的人才。而且,這四個專業,都必須真材實料,不能是騙子的專業。都得上名校才行。
這樣子,你就知道:為了完成一個工作任務,就需要這四個專業的人才一起協同工作,才能實現目標。你是否覺得,這太荒謬了。就算是苟且一下,你起碼也需要兩至三個人一起工作,派一個任務,至少需要配個翻譯去工作吧?這就是中資企業目前遇到的最大困境。所以,一方面是大學畢業的人沒有辦法找到工作。一方面是中國的很多跨國企業,急需人才卻找不到人。解決方式,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把這四個專業,都集中一個人學了就行了。不過,說起來是簡單,但世界上,現在還沒有一個大學,能夠完成這個任務。這種跨界人才,根本超過了傳統大學的傳統教育理念,超過了他們的分科教育的思維模式。所以,這些大學,拼死了都培養不出來這種人才的。您能夠想像中國最頂尖的,如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的西語專業畢業生,學完西語畢業後,再去讀一個理工科的大學本科專業來「完善自己的職業素養」嗎?或者,您能夠想像中國科大通信技術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後去讀一個【中西方比較文化】專業的研究生嗎?或者考一個西語專業的大學專業?讀完後拿到C1證書,再去求職嗎?要求中國的文科生去讀理工科專業很荒謬,幾乎是不可能。要求中國的理工科學生去讀文科,寫文章,也幾乎是不太可能的(當然有極少數學生可以實現,就像我----理工科本科專業,文科研究生,當年就跨界了)。我知道有少數理工科學生,文科也不差,可以去考文科研究生,專業學習也不比正牌的文科生差。但至今為止,我從來沒發現有文科大學生,去考了理工類研究生的。這說明中國文理科的分野很嚴重。中學開始,就分開了。特別是外語專業。可能初中就分開了。
所以,外語很好,特別是小語種專業學生,基本上都是完全的「科盲」。這就造成了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進程上的極度缺乏人才。實話是:就算是學生的素質上能夠適應,用傳統大學的低效率培養方式,以上四種專業的跨界能力掌握,需要上16年的大學,還未必能學好。(很多西語專業大學生,畢業的時候都通不過專四考試,更別說專八了。通過率低的可憐)。
清一大學就瞄準了這個跨界的教育優勢:如果心中有數,早一點就開始按照跨界人才的方向來培養,就可以在普通大學生畢業的年齡,掌握上述四個專業的能力和素質。用傳統大學一個本科專業的時間,就學完四個大學本科專業的內容。1:11歲以前,雙語學習,重點是漢語和思維,行動能量的培養。英語學不學都無所謂。2:11歲開始,用一年的時間,完全的突破第一外語,成為雙語學生。3:12歲開始,用三年的時間,學完美國K12的基礎教材,不分文理科,綜合學習,全科發展。打好學習基礎。4:15歲的時候,開始學習第三語言。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中國的外語國大學四年的課程內容,達到大學畢業水平。5:16歲開始,學習管理學,中西文化對比,人際關係,兩性關係,心理學,策論等等課程。由於考上清一大學的學生,都是實現了3年學完12年任務的學生,都是學霸。所以,這些學生兩年內,達到一個管理類文科大學生畢業的水平,是毫無困難的。6:
18歲,清一大學畢業,用優異的SAT成績,或者三語成績,去考一個海外知名大學的「通信和人工智慧」專業,世界排名前50名的大學。這個檔次,肯定比985高得多。(說明,你們不是也非要讀清一大學才行的。跟隨示範班,高中部可以網上跟隨學習一些課程,基本上,實現這個通道,是沒問題的,不花錢,就是考海外大學。歐洲的大學也不要花學費,價廉物美)7:22歲大學畢業,開始進入職場。
這個學生,就是新一代的跨界學生:文理跨界,中西跨界,還文武合一。您說,這樣的學生,這樣的專業教育背景,想去華為等等這樣的頂尖的世界級公司應聘求職,是任何大學的畢業生,任何專業的人能夠比的嗎?更別說什麼西語專業的小語種學生了。這些大學生就算去了華為,恐怕也僅僅是一個小翻譯,或者是一個低端的海外客服。
但我相信具有上述四種背景專業的學生,一旦去了華為,很可能就是「海外總經理助理」,項目經理,項目負責人。他提升的速度,絕對超快!而且誰都沒脾氣。這種綜合素質,既然任何大學都培養不出來,自然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她不成功,誰成功?因此,各位家長:放棄一心只考985的夢想吧。為了替孩子負責,您需要認真規劃將來的跨界人才的培養了。我說的這一條路,實踐起來,比考985更簡單,更容易。但最終的效果更好。將來可以當上技術官僚。現在的很多官員,都是500強國企裡面出來的。說不定您孩子還可以混個省長,廳長噹噹呢?
當然,歡迎您為您自己的孩子,找出新的,更有優勢的跨界人才的培養方式。如果有,告訴我,我也參考一下?作者:清一山長
連結:https://xueqiu.com/9310099567/172137323來源:雪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