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琴說:「北大畢業怎麼了?北大畢業就不能當個廢物嗎?」
如果說「追星錦鯉」「抖音網紅」「脫口秀達人」李雪琴是廢物,那「廢物」的門檻實在太高了,我等默默無聞普通人都不好意思自稱「廢物」了。
名校畢業就一定前途光明事業有成?
在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有10萬多名211/985的名校生聚集在這裡,交流自己失學失業的「失敗」人生。
前段時間,網上熱議「清華北大畢業也買不起房,學區房還有什麼意義?」
其實買不買得起房都太遙遠了,名校畢業生步入社會首先要解決的難題是:找一份能夠餬口的工作。
「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有成員發帖稱:「20屆會計碩士還在家裡蹲著,國考沒崗位很絕望」。
哪怕名校碩士畢業,找工作也非常難,投了大半年簡歷,受到了無數的年齡歧視,也沒有收到一個offer。
大廠難進,只好把希望寄託於考公考編,但這條路也不是那麼好走的,疫情影響,公考人數倍增,幾十上百人競爭一個崗位,「上岸」太難了。
面試被碾壓,零offer,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但工資非常低,我又失業了……組裡每天都在上演「生活好難,名校生也不例外」。
每年都是「最難就業季」,每年都有大批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世人總覺得211、985的學生有名校光環,找工作總要容易一些,但奈何人太多太多了啊!
整個高中只有一人考上清華,萬眾景仰「哇,好厲害啊!」,但放到清華校園,也不過就是不起眼的幾千分之一。
組裡許多人自嘲是「小鎮做題家」,出身小地方,除了埋頭做題什麼都不會,最擅長的事情唯有讀書考試。
高中之前都是優秀的「別人家孩子」,高考如願考入名校迎來自己人生的高光時刻,進入大學才發現一切沒有老師說得那麼簡單。
周圍都是優秀的人,自己不再突出,跟其他同學的家境差距,眼界差距,才藝特長差距,讓自己越來越自卑焦慮。
潮姐在「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裡發現,除了考研,就業,考公的壓力,她們的焦慮還來源於「認識的某某某又保研了!」。
習慣了優秀的人,很難接受自己的平庸,稍有落後,不等別人來嘲笑批評,自己就先把自己貶得一無是處。
就像那個做實驗屢次受挫害怕延期畢業而自殺的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小哥,其實他導師也沒催他,也沒說不讓他畢業,就是跟多數導師一樣「無為而治」,是他的過度自省把自己逼上絕路:「是我太笨了,太懶了,以前我們組還沒出現過無法畢業的,為了不打破傳統,我還是消失好了……」
唉,作為局外人來說,實驗做不出來真的沒啥啊,畢不了業也沒啥啊,那麼多人沒讀研究生不也活得好好的,人生的路千萬條啊……
之前有個復旦女生寫了篇爆文《我上了985、211,才發現自己一無所有》,後來被很多人罵「矯情」「無病呻吟」「你讀復旦還一無所有,那我們二本的不活了?」
但實實在在存在的自卑焦慮等負面情緒需要被消解,在「985廢物引進計劃」這個小組,因為大家都是985,211的學生,不會覺得你的抱怨吐槽是明貶暗褒實則炫耀的凡爾賽文學,可以真實地代入,共鳴,安慰,互勉。
《致命女人》有句臺詞說,「一起比慘,痛苦減半」。
擁有閃光學歷卻生活失意的他們聚在一起,以「廢物」自嘲,在和大家的交流比慘中,紓解自己的失落和不甘,逐漸接受「自己就是個普通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事實。
985碩士畢業找不到工作有什麼大不了的?又不止我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