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元主題:寓言天地
二、教材解析
(一)課文內容
本單元圍繞「寓言天地」編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鐵罐》《獅子和鹿》三篇精讀課文及《池子與河流》一篇略讀課文。本組課文形式多樣,有文言文,有童話故事,有詩歌,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用具體的事情來說明一個道理。所說明的道理,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豐富學生的思想。
(二)教學目標
1.認識41個生字,會寫32個生字。掌握「耒」字旁。
2.藉助注釋讀好文言文;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對話。
3.注意積累描寫人物神態和動作的詞語,並根據詞語體會性格特點。
4.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寓意。
5.學會思考別人講的是否有道理。
6..懂得尊重不同的想法。
7.能按一定順序仔細觀察圖畫,看懂圖意。
8.結合生活展開想像,擴展圖畫內容,聯繫說話。
9.把看到的、想到的寫清楚。
10.回顧自己讀過的寓言故事,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簡單的複述。
11.結合自身生活說明寓言故事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12.正確掌握「AABC」和「ABAC」格式的詞語特點,並能進行獨立列舉。
13.積累神態描寫和動作描寫的句子,並能在具體的語境中熟練使用。
14.了解通知這一應用文的書寫規範,並能根據相關要求進行寫作。
15.了解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的字的書寫規律,橫畫或豎畫較多的字,書寫時要先考慮好這些筆畫的長短比例和距離。
16.了解寓言一般比較短小,但往往蘊含深刻的道理的特點。
17.激發閱讀寓言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讀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守株待兔》以文言文形式出現,使學生明白不要心存僥倖,不要不勞而獲,要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美好的生活。《陶罐和鐵罐》告訴學生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獅子和鹿》故事以語言對話為主告訴學生: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優點和缺點,不要只追求外表的華麗,而要注重內在。要學會尊重事實,取長補短。《池子與河流》是以詩歌的形式出現,告訴學生:只顧享受眼前的舒適,只能換來以後的毀滅。這幾篇課文道理都淺顯易懂,可通過讀喚起兒童情感中的共鳴,在讀中體會寓言故事帶給我們的啟示。
能將圖畫的意思寫清楚是本單元的另外一個教學重點。在《陶罐和鐵罐》及《獅子和鹿》中,注意積累表示人物神態的詞語,並根據詞語體會性格特點,結合圖畫將故事內容及道理簡單落實到書面。
1.藉助注釋讀好文言文;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對話。
2.注意積累描寫人物神態和動作的詞語,並根據詞語體會性格特點。
3.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寓意。
三、教學建議
(一)教材分析
《獅子和鹿》這篇課文是國家統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第7課,這篇課文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生動地記敘了鹿在池塘邊欣賞自己兩束美麗的角,抱怨細長的腿,接著寫到獅子撲來了,鹿四條細長的腿讓它逃脫了,而美麗的角卻讓它差點送了命,課文情節緊奏,前後對比分明,語言非常優美,在生動的故事當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這篇課文學習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是學習的難點,理解鹿對自己的腿和角前後不同的態度是學習的重點,同時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那麼略讀課文只要求初知課文的大意,不要字斟句酌,教師只要抓住重點引導孩子理解課文即可,而孩子主要是運用他們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來理解課文,那麼有了對課型特點的分析和對課文重難點的把握,為學生們設計以下目標:
第一、通過閱讀來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內容。
第二、運用已有的閱讀方法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詞語,邊讀邊想來讀懂課文。
第三、能與同伴交流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想法和體會,帶著自己獨特的感受有感情地來朗讀課文。
第三、能夠結合自己生活當中的實際來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那就是要全面地看到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美和適用在不同的條件和不同的環境下,它卻有存在的價值,從而學習全面客觀地看問題和想問題的方法,初步受到科學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一)教材分析
《陶罐和鐵罐》是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強,寓意深刻,講的是國王御廚裡的兩個罐子的故事。鐵罐自以為堅硬,看不起陶罐,經常奚落它。而陶罐卻不與它計較,埋在土裡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為文物,而鐵罐卻不復存在。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待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理解課文說明的道理,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二是繼續學習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童話故事三年級的孩子已經接觸了不少,他們想讀、樂學,但要理解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卻有一定的難度。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及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會認10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驕傲、傲慢、謙虛」等詞語。
2、能積累描寫表現陶罐、鐵罐神態和動作的詞句,積累語言。
3、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中讀懂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這既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又是難點。
讀懂故事,明白道理。我覺得是這一單元的教學難點,教師應該從這些地方突破:
1.對寓言蘊含的道理的理解要與故事內容相聯繫,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加以理解和體會,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2.抓情節反轉處讀懂故事,理解寓意。
寓言故事往往藉助故事情節的矛盾處或反轉處來揭示寓意。教學時,可以抓住這些關鍵處,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幫助學生了解寓意。
讀寓言要明白故事講述的道理,這是本單元寓言教學的基本要求。但教學時切記把道理從故事中剝離出來,讓學生死記硬背其中的道理,同時注意不要把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理解寓言的道理上。
守株待兔 2課時
陶罐和鐵罐 2課時
獅子和鹿 2課時
池子與河流 1課時
口語交際 1課時
習作 2課時
語文園地二 2課時
快樂讀書吧 1課時
共計13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