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華,中學高級教師,西鄉縣教研室教研員。曾獲漢中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省優秀教研員、省地方教育志專家;教育部、人事部、全國教育總工會聯合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2019年秋季,部編版教材覆蓋小學一至六年級使用,這是自2001年課程改革以來,教材版本作了全新的改動。教師要以新時代的視覺吃透小學語文教材重點,用好教材,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落實教學常規,有的放矢的優化教學策略,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
以課標為統領,認真把握小語教材重點。部編版教材,重新確定語文教學的知識體系,明晰了體現語文核心素養的知識點、能力點。語文教材很重要的一點改進,就是讓課程內容目標的線索更加明朗,各個學段單元的教學重點更為突出。
一.緊扣單元導語,實施教學目標
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結構是分單元組織教學,將若干板塊的內容穿插安排在各個單元之中。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按照教材的單元順序進行。小學低年級分三個板塊,一是課文,二是識字寫字,三是漢語拼音;三至六年級教材板塊是一致的,如 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分四個板塊,課文(古詩三首、燕子、荷花、昆蟲備忘錄) 、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
每個單元都有單元導語,對本單元主題略加提示,主要指出本單元的學習要點。如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導語:藍天、森林、大海,蘊藏著自然的奧秘;過去、現在、未來,述說著科技的精彩……作業提示:1.閱讀時能提出不懂的問題,並試著解決.2.展開奇思妙想,寫一寫自己想發明的東西。與本組課文是《琥珀》《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千年圓夢在今朝》相吻合, 單元導語是我們實施教學目標的行動指南和學習的重點,包括對學生的知識訓練點和能力提高點,亦有提示。小學的單元設計非常豐富,一般有思考練習題,單元課文後還有語文園地(如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包括:「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書寫提示、日積月累、和大人一起讀),」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快樂讀書吧等欄目),」這是部編教材的一個亮點,教學中對各欄目內容要強化落實訓練,練有所得。
二.強化語文核心素養,落實語文知識要點
部編教材按照《課標》的學段目標要求,來細化那些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訓練,落實到各個單元。單元與單元之間銜接也注意由淺入深,不斷積累提升,反覆落實基本訓練。有些必要的語法修辭知識,則配合課文教學,以補白形式出現,教學中如何達到知識體系有機滲透和學生能力的同步提高呢?
1.領會課標精神,用好教師用書。教師用書在每個「單元說明」中,將單元「內容、課時、教學要點」進行了提示,對於實施教學目標,進行哪些必要的訓練都一目了然。 如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分別從「課文、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提出了具體的教學要求,便於我們在施教的過程中把握重點難點。
2.緊扣課後思考題,學習作者表達方法。每篇課文必定有一兩道題是按照相關的知識點或者提高能力點來設計的,它是教學的重點。如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課後第一題:「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主要內容。」在教學時要將這一問題貫穿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引導學生理清課文層次,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3.重視學法指導,落實訓練目標。教材的綜合性學習、習作、名著選讀等方面,全部有學習方法或者訓練目標等提示,有的還比較具體。 如閱讀中很重要的方法——默讀,如何做到「不出聲、不指讀」。教學中不僅要教方法、技巧,還要落實到教學系列活動之中,長期訓練,才有效果。
三、加強識字寫字教學,提高學生對漢字的運用能力
《課標》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 教師在使用部編版一年級教材時,要關注識字寫字教學問題。一年級課文和習題等的設計,就注意嚴格強化識字寫字訓練。如一年級下冊認識常用漢字400字,會寫200字,落實「多認少寫」的教學要求,培養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提高學生對漢字的書寫運用能力,感受中華漢字的藝術美。
四、加強課內閱讀教學,落實課外閱讀訓練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領會課標精神,實施三位一體的「精讀(教讀)——略讀(自讀)——課外閱讀」 教學結構,區分不同課型課文,利於學生在閱讀中學方法、學表達。精讀課主要老師教,一般要求講得比較細,比較精,功能是什麼?就是給例子,教方法,舉一反三,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實現葉聖陶先生說的」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的教學思想;略讀課,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主要不是老師講,而是讓學生自己讀,把精讀課學到的方法運用到略讀課中,自己去試驗、體會,很多情況下,略讀課就是自主性的泛讀。課外閱讀,《課標》指出:「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教師要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讀書活動,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擴大積累。三種課型不同,功能也有不同,配合進行,才能更好的完成閱讀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中老師們使用新教材,要研究如何把「精讀」「略讀」和「課外閱讀」三者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千方百計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建議老師們採取「1+X」的辦法,即精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干篇課外閱讀的文章。達到〈課標〉提出的「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背誦優秀詩文240篇(段)」的目標要求。如,學習四年級下冊精讀課文《小英雄雨來》,讓學生自讀《小兵張嘎》等,讀後交流;學習六年級下冊精讀課文《開國大典》,讓學生自讀課文《祖國,我終於回來了》,了解錢學森1955年克服重重困難從美國回到偉大的祖國,獻身我國航天事業的英雄事跡。
五、落實單元習作項目,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編寫力圖突破既有的模式,在突出綜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寫作方法的引導。從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的習作《猜猜他是誰》的遊戲,「選擇一個同學,用幾句話或一段話寫一寫他」的起步習作開始,至六年級共46個習作訓練命題,要紮實抓好這些訓練項目,要有教學指導準備、有過程、有批改、有講評、有優秀習作選登等環節如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習作話題「家鄉的風俗」,要求學生介紹家鄉的一種風俗或參加一次風俗活動的經歷,與本單元學習的課文《北京的春節》《臘八粥》等緊密結合,使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習作課的指導,努力做到落實教學環節、中心突出、簡明扼要、有可操作性,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做到一練一得,練有所得。
教師在教學中吃透部編版教材,將課標精神貫穿於教學全過程,正確把握各學段教材特點,突破重難點,認真落實教學的各個環節,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如2019—2020年第二學期西鄉縣語文檢測考試,三、四、五年級及格率分別是:95。6%、95.1%、96.5%,比上年度同期又新的提高,實踐證明:認真把握小語教材重點 , 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正確途徑。
編輯:王波
《陝西教育》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教育類刊物,投稿郵箱:sxjy_w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