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高校教材建設 提升高等教育教學質量

2020-12-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為適應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建設發展需要,提高普通高等學校教材建設的水平,提升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水平,教育部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教材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加快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更是構建「雙一流」建設長效機制的切實抓手。

  一、體現黨和國家意志,明確高校教材建設管理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的中指出,要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高校教材是高等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是解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重要載體,直接關係黨的教育方針能否落實、教育目標能否實現。此次印發的《管理辦法》明確要求,高校教材必須體現黨和國家意志,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特別強調高校黨委對本校教材工作負總責,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實行國家統一編寫、統一審核、統一使用。旗幟鮮明地提出加強黨對高等學校教材工作的全面領導,明確了高校教材建設管理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實踐導向。

  二、編寫優質教材,夯實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基礎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實現內涵式發展,是高等教育新時代的戰略任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實現內涵式發展,把握好著力點是關鍵。我國近代教育家陸費逵曾明確提出:「國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實在教科書」。由此可鑑,建設高水平教學體系,是通往內涵式發展目標的快速路,而優質教材的建設,則是鋪就這條道路的基石。

  高校教材建設是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抓手。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必須構建起與之相匹配的高校教材體系。2016年中央出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教材建設的意見,從制度層面將教材建設明確為國家事權,提出要健全國家教材制度,依法依規推進教材體系建設;2017年,國家教材委員會和教育部教材局正式成立,負責指導和統籌全國教材工作,標誌著我國學校教材建設進入新的歷史階段;2018年,國家教材委把制定《普通高等學校教材管理辦法》列入年度工作要點。

  高校教材建設是事關未來的戰略工程、基礎工程。《管理辦法》的印發有助於全面深化對高校教材建設意義的理解,對形成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立足國際學術前沿、門類齊全的高等教育教材體系,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至關重要。

  三、積極回應現實問題,探索高等教育與時俱進發展之路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進展明顯、成效明顯,同時面臨巨大挑戰,特別是教材管理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部分教材內容陳舊、水平不高、原創性不足、修訂不及時、審核把關不嚴,等等。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復興對培養新時代人才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根據新的形勢和要求,對標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戰略安排,制定全新教材管理法規制度勢在必行。

  此次印發的《管理辦法》,著力解決高校教材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系統回應了高等教育如何與時俱進編教材、審教材、選教材等方面問題。高校教材建設要堅持繼承創新,既要汲取已有成功經驗和做法,又要不斷推進理念、內容、方法等改革;既要使經典世代相傳,又要及時反映思想文化建設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最新成果,以實現為發展提供動力、為傳承提供紐帶的目標。

  四、共享優質教材,尋找提升高校教學水平突破口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高等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更為多樣,對更高質量、更加公平、更具個性的教育需求也更為迫切。雖然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已整體進入世界中上行列,高等教育區域協調發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同層次、區域間的高校發展仍不平衡,必須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繼續推進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發展。

  教學是系統傳授知識和技能以及價值觀形成和方法論掌握的複雜活動,教材是教師執教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依據,同時是教學質量生成的最基本要素。優質教材的使用有助於進一步提升高校的教學水平,在某種程度上說,教材攻堅是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整體質量和水平的突破口,加強優質教材的選用使用,能夠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此次印發的《管理辦法》,梳理借鑑國內外先進經驗和前瞻性研究成果,專門對教材的選用使用進行了明確規定,解決教材選用機制不健全、教材進入課堂比較隨意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我們可進一步參照有關成果,聚焦高等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科學確立不同高校推進教材管理現代化的思路方向和目標任務,整體推動提升我國高等學校的教學質量。

  五、發揮主力軍作用,推進高校教材建設工作

  全面貫徹落實《管理辦法》,切實推進高校教材建設,需要發揮高校與出版社在教材研究、編寫與出版方面的主力軍作用,將教材編寫確認為高校與出版社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專業職責與核心工作。

  一是要夯實研究工作,提升新時代高校教材建設的專業化水平。高校可以聯合出版社突出建設一系列機構開放、人員流動、充滿活力的教材研究基地,加強系統調研與深入研究,明確當前教材建設中的主要經驗與突出問題,了解一線教師與學生對教材建設的具體要求,把握新時代教材建設的總體方向,探索教材育人的有效途徑,從而找準《管理辦法》落實的重難點、突破口與未來方向。

  二是組建編寫隊伍,提高高校教師參與教材編寫的積極性。高校要將教材編寫作為人才培養、課程改革、學科建設的關鍵內容,在考核評價與職稱晉升等制度中突出教材編寫的重要地位,鼓勵一大批政治立場堅定、學術專業造詣精深、實踐經驗豐富的高校教師投入教材編寫工作,形成高校研究力量與一線實踐團隊相結合、國內高水平團隊與國外知名專家相結合的教材編寫隊伍,形成教師關心、支持和主動參與教材編寫的良好氛圍。

  三是緊抓出版環節,加強出版社的主體責任。出版社應高度重視高校教材的審校出版工作,要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滿足社會發展與個人發展需求、協同推動內容創新與形式創新等標準遴選、審校出版教材,把好質量關;要加強「網際網路+」時代最新網絡信息與人工智慧技術在教材中的應用,建立數位化教材試點實施基地,結合信息化背景突破創新關。

  總之,希望藉助《普通高等學校教材管理辦法》實施的東風,努力構建科學專業的高校教材管理體制,打造一大批具有高度思想性、科學性、民族性、時代性和系統性的精品教材,為全面落實黨的領導、培養創新型人才、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服務,寫好新時代教育「奮進之筆」。(國家教材委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董奇)

相關焦點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承辦北京地區高校一流課程與教材建設研討會
    劉霄強調,課程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陣地,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與途徑,教材是課程的重要支撐,各高校要抓好課程與教材建設,充分利用好課件可實時更新的優勢,將最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理念及時融入課堂教學中,建設一流本科課程、優質教材和課件。 承辦單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副校長張琳致歡迎辭。
  • 政策丨陝西印發職業院校、普通高校教材建設規劃(2020-2022年)
    二是教材質量不斷提高,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不斷增強,推出了一大批具有區域特色、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等教育優秀教材,為提高我省高等教育教學水平發揮了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三是教材管理力度明顯加大,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高校建立了專門的教材管理機構,強化統籌指導,加大對教材編審用重點環節的把關力度,促進了教材工作健康發展。四是教材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湧現出一批水平較高的編審專家,為提升教材質量提供了有力人才保障。
  • 提升高校在線教學質量的方法與路徑
    本文結合北京大學防疫期間在線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探討如何保證並提升在線教學質量,促進在線教學成為高等教育的有效方式。鼓勵創新,不斷提升在線教學質量在線教學對於多數教師來說是一種新的嘗試,是一個在體驗中不斷學習、不斷提升的過程。為了不斷提升在線教學質量,學校一方面對教學實施情況進行實時跟進,加強反饋,幫助教師不斷優化;另一方面梳理優秀案例,總結經驗,組織經驗分享和研討。
  •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建設的意見
    必須進一步加強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建設,更廣泛地開展群眾性的高等教育科學研究,促進高等教育創新。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具有研究高等教育和高校自身的特殊性,與一般科研機構有所不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類高等學校的領導要充分認識到: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特別是高等學校依法自主辦學的新形勢下,如果沒有高水平的教育科學研究,僅憑經驗辦學,將很難建設高水平的高等學校,更難在高等教育發展中有所創新;有遠見、有創新、成熟的教育領導者,必然重視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教育理念的先導作用。
  • 教育部:將教材建設與選用納入「雙一流」高校考察範圍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級巡視員宋毅指出,「十三五」時期,高校教材建設有四個方面的特點:  一、教材數量持續增長,類型更加豐富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我國正式出版的除此之外,還有數量更為龐大的教學參考書、教輔用書以及未標識為教材但實際作為教材使用的出版物。總的來看,高校教材建設有兩方面特徵:一是門類齊全、品種豐富。二是類型多樣、適用性提升。  二、價值導向全面樹立,育人功能持續增強  一是強化價值引領,助推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二是立足中國實踐,反映國情民情。三是緊跟時代步伐,服務國家需求。
  • 薛成龍 鄔大光: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建設命題的國際視野——基於《高等教育第三方評估報告》的分析
    繼續實施重大人才引進工程和培育工程,加大力度引進和培育一批學科領軍人物和重要學術帶頭人。繼續實施「教學名師」工程,倡導和引領高校教師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把主要教學精力投入到教學工作和人才培養上。繼續實施「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計劃,引導各高校建立長效的教師教學培訓機制,全面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從地方政府層面,建議進一步加大對於國家重大人才引進工程、教學名師工程以及教學能力建設的配套支持。
  • 夏魯惠:努力提升高等教育區域化發展質量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建議》,分析國家統計局、教育部發布的有關統計數據,以及近400所普通本科院校2017—2018學年教學質量報告, 本文就高等教育主動服務於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在服務中提升區域化發展質量提出相關建議。
  • 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把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工作主旋律,通過深化教育教學制度改革、引導教師潛心育人、嚴格教育教學管理、加強組織保障,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學,大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問:《意見》在嚴格教育教學管理方面提出哪些具體舉措?
  • 教材工作格局發生歷史性變化!「十三五」我國教材「五大體系」建設...
    高等教育專業教材建設與高校人才培養定位緊密結合,與學科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緊密結合,緊跟國家發展和學科發展步伐,推出了一大批反映新學科、新知識、新方法,具有中國特色、適應時代需求的多種類型、多種形態的高質量教材。
  • 西南交大校長徐飛:積極推進「網際網路+」高等教育 實現高等教育教學...
    西南交大校長徐飛(資料圖)封面新聞記者 楊曉蓓當前我國本科教育存在哪些短板,又如何順應時代的趨勢改進和加強本科教育?在日前舉行的西南交大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該校校長徐飛以「以本為本 立德樹人」為主題,提出了「網際網路+」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培養全人、打造金課等「新招」。徐飛認為,目前內外開始重新回歸本科教育、重視本科教育。人們應當意識到,大學的首要任務是人才培養。然而目前,我國本科教育存在全員協同育人機制不完善、學校專業發展不均衡、重科研輕教學等不足。
  • 【獨家】人大監督助力高等教育強國建設
    當前,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人才培養質量和科學研究水平穩步提升,對國家發展貢獻度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高等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報告在充分肯定成效的同時,全面、客觀地指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強調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與黨中央的要求,與廣大人民群眾對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高等教育需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法律實施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並從高校的黨建、人才培養、教師隊伍建設、高等教育區域布局、提升服務支撐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切實可行的監督建議,為推動高等教育法貫徹執行,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工作路徑
  • 高校教材選用面臨問題及對策研究
    摘  要: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工具。優質教材的選用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根本任務、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科學選用優質教材勢在必行。就高校教材選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解決當前問題、不斷提高教材選用質量的對策,以期創新教材選用思路,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
  • 提高高等教育質量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2001年,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就加強教學工作提出了12條針對性很強的要求。2003年,教育部啟動並實施部本級「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狠抓了教學模式、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開展「教學名師獎」的表彰,建設「國家精品課程」,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積極開展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等。這些措施的實施,有效保證了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以美育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7月24日,連州市教育局在北山中學舉辦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以美育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培訓班。培訓班邀請了華人美育促進會主席葉昌奎,向連州各學校行政幹部、教育局相關股室管理幹部共300人,專題講解如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以美育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 全面提升新時代高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上半年,教育部準確研判、果斷決策,各地教育部門和高校快速響應、精準施策,組織廣大師生開展了一場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在線教學。百萬高校教師傾情投入,千萬大學生受益,體現了對學生的大愛。此次在線教學成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停教、停學危機,促進了高等教育領域學習方式大變革。總書記的點讚進一步增強了高等教育戰線做好復學工作的信心和幹事創業的鬥志。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1年工作要點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全面加強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新文科建設,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根本質量、整體質量、服務質量、成熟質量,加快構建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
  • 淺議美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2]教育部《關於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要求,在統籌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進程中,建設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而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對提高教育質量至關重要。  美國擁有發達的高等教育系統。目前,全美共有聯邦教育部認可的具有學位授予權的大學4,147所,在校大學生約為1,990萬[3]。
  • 我國本科高校線上教學的質量狀況、評價及建議
    各類高校線上教學狀況尤其是教學質量到底如何?為了以客觀事實和數據回應各界的關注,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委託和指導,全國高校質量保障機構聯盟(CIQA)於2020年3月9日至14日,在聯盟成員單位開展了「線上教學狀況及優秀案例」調研活動,共收到86所高校提交的總結材料。本次調查涉及的高校類型齊全、覆蓋面廣,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 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 夯實教書育人戰鬥堡壘
    高校基層黨組織作為高校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後一公裡」,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加強政治引領,優化支部設置,加強隊伍建設,健全工作機制,成為立德樹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堅強戰鬥堡壘。加強政治引領,突出政治功能,把好育人方向牢記立德樹人職責使命,加強政治引領,把好為黨育人、為國育人方向。
  • ——國家教材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就《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
    長期以來,大中小學教材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中小學教材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必須強化黨對教材工作的領導,加強大中小學教材建設整體規劃,全面提高教材質量,切實發揮教材育人功能。《規劃》第一次對各學段、各學科領域教材建設作系統設計。總體思路是:一是堅持方向,貫通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