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建設發展需要,提高普通高等學校教材建設的水平,提升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水平,教育部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教材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加快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更是構建「雙一流」建設長效機制的切實抓手。
一、體現黨和國家意志,明確高校教材建設管理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的中指出,要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高校教材是高等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是解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重要載體,直接關係黨的教育方針能否落實、教育目標能否實現。此次印發的《管理辦法》明確要求,高校教材必須體現黨和國家意志,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特別強調高校黨委對本校教材工作負總責,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實行國家統一編寫、統一審核、統一使用。旗幟鮮明地提出加強黨對高等學校教材工作的全面領導,明確了高校教材建設管理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實踐導向。
二、編寫優質教材,夯實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基礎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實現內涵式發展,是高等教育新時代的戰略任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實現內涵式發展,把握好著力點是關鍵。我國近代教育家陸費逵曾明確提出:「國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實在教科書」。由此可鑑,建設高水平教學體系,是通往內涵式發展目標的快速路,而優質教材的建設,則是鋪就這條道路的基石。
高校教材建設是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抓手。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必須構建起與之相匹配的高校教材體系。2016年中央出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教材建設的意見,從制度層面將教材建設明確為國家事權,提出要健全國家教材制度,依法依規推進教材體系建設;2017年,國家教材委員會和教育部教材局正式成立,負責指導和統籌全國教材工作,標誌著我國學校教材建設進入新的歷史階段;2018年,國家教材委把制定《普通高等學校教材管理辦法》列入年度工作要點。
高校教材建設是事關未來的戰略工程、基礎工程。《管理辦法》的印發有助於全面深化對高校教材建設意義的理解,對形成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立足國際學術前沿、門類齊全的高等教育教材體系,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至關重要。
三、積極回應現實問題,探索高等教育與時俱進發展之路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進展明顯、成效明顯,同時面臨巨大挑戰,特別是教材管理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部分教材內容陳舊、水平不高、原創性不足、修訂不及時、審核把關不嚴,等等。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復興對培養新時代人才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根據新的形勢和要求,對標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戰略安排,制定全新教材管理法規制度勢在必行。
此次印發的《管理辦法》,著力解決高校教材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系統回應了高等教育如何與時俱進編教材、審教材、選教材等方面問題。高校教材建設要堅持繼承創新,既要汲取已有成功經驗和做法,又要不斷推進理念、內容、方法等改革;既要使經典世代相傳,又要及時反映思想文化建設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最新成果,以實現為發展提供動力、為傳承提供紐帶的目標。
四、共享優質教材,尋找提升高校教學水平突破口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高等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更為多樣,對更高質量、更加公平、更具個性的教育需求也更為迫切。雖然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已整體進入世界中上行列,高等教育區域協調發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同層次、區域間的高校發展仍不平衡,必須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繼續推進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發展。
教學是系統傳授知識和技能以及價值觀形成和方法論掌握的複雜活動,教材是教師執教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依據,同時是教學質量生成的最基本要素。優質教材的使用有助於進一步提升高校的教學水平,在某種程度上說,教材攻堅是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整體質量和水平的突破口,加強優質教材的選用使用,能夠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此次印發的《管理辦法》,梳理借鑑國內外先進經驗和前瞻性研究成果,專門對教材的選用使用進行了明確規定,解決教材選用機制不健全、教材進入課堂比較隨意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我們可進一步參照有關成果,聚焦高等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科學確立不同高校推進教材管理現代化的思路方向和目標任務,整體推動提升我國高等學校的教學質量。
五、發揮主力軍作用,推進高校教材建設工作
全面貫徹落實《管理辦法》,切實推進高校教材建設,需要發揮高校與出版社在教材研究、編寫與出版方面的主力軍作用,將教材編寫確認為高校與出版社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專業職責與核心工作。
一是要夯實研究工作,提升新時代高校教材建設的專業化水平。高校可以聯合出版社突出建設一系列機構開放、人員流動、充滿活力的教材研究基地,加強系統調研與深入研究,明確當前教材建設中的主要經驗與突出問題,了解一線教師與學生對教材建設的具體要求,把握新時代教材建設的總體方向,探索教材育人的有效途徑,從而找準《管理辦法》落實的重難點、突破口與未來方向。
二是組建編寫隊伍,提高高校教師參與教材編寫的積極性。高校要將教材編寫作為人才培養、課程改革、學科建設的關鍵內容,在考核評價與職稱晉升等制度中突出教材編寫的重要地位,鼓勵一大批政治立場堅定、學術專業造詣精深、實踐經驗豐富的高校教師投入教材編寫工作,形成高校研究力量與一線實踐團隊相結合、國內高水平團隊與國外知名專家相結合的教材編寫隊伍,形成教師關心、支持和主動參與教材編寫的良好氛圍。
三是緊抓出版環節,加強出版社的主體責任。出版社應高度重視高校教材的審校出版工作,要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滿足社會發展與個人發展需求、協同推動內容創新與形式創新等標準遴選、審校出版教材,把好質量關;要加強「網際網路+」時代最新網絡信息與人工智慧技術在教材中的應用,建立數位化教材試點實施基地,結合信息化背景突破創新關。
總之,希望藉助《普通高等學校教材管理辦法》實施的東風,努力構建科學專業的高校教材管理體制,打造一大批具有高度思想性、科學性、民族性、時代性和系統性的精品教材,為全面落實黨的領導、培養創新型人才、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服務,寫好新時代教育「奮進之筆」。(國家教材委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董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