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行為習慣的最佳養成期

2020-08-29 念傾城時光

生活中有些孩子有很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勤洗手比如自己動手做自己的事兒,比如放學回家很自覺的寫作業,讀書看報等。而大部分的孩子是每一天每一次都在父母的念叨,催促下一件一件的去做,去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催促嘮叨不禁也讓家長感到他頭痛甚至崩潰,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優秀?

你知道行為習慣的最佳養成期是什麼時候嗎?答案是幼兒時期,更確切的來說是3-6歲,很多家長以為小的時候只需要健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就好,殊不知幼兒時期是對孩子行為習慣引導培養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對孩子行為習慣加以引導,培養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最深的,也許這個時期很多東西我們覺得孩子還不懂,還無法接納,實際上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有了自我認知,甚至性格的形成也是在這一時期。

老年人常說:三歲看大 ,七歲看老。乍聽起來覺得有些誇張,三歲就能看出來孩子長大以後的性格,品行,言行習慣,七歲就能看出孩子老了以後是怎麼樣的,是否能取得成就,而事實上這一時期對於孩子性格的形成,行為習慣的養成確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過了這個時期再去培養,教育,引導就很難了,事倍功半。科學家把3-6歲稱為潮溼的水泥期,7-12歲稱為正在凝固的水泥期,我們可以理解為3-6歲孩子是怎麼樣的一個行為習慣,大部分的行為習慣已經在這一個時期形成了,而7-12歲基本上孩子的行為習慣成為了一個定型。

3-6歲孩子對未知的世界好奇心也越來越重,漸漸走出襁褓學會了與父母老師對話,很多家長在這一時期都是容易溺愛孩子的,尤其是現在社會孩子更是一個家庭的重中之重,愛孩子的同時極容易讓家長忽視孩子的引導,教育等,有些道理,有些要求,有些規矩可以等孩子大了再說,再談,但孩子一旦養成行為習慣在後期再去更改就很難了。

家長教育要與幼兒園教育同步,3-6歲這個時期,孩子們都走進了幼兒園,在學校,老師會教孩子們一些簡單的知識,這個時期重在塑造孩子的行為習慣,有些孩子在學校就很乖巧聽話,能夠很好的去聽從老師的安排,也可以很好的與其他小朋友相處,回到家便成了「小皇帝」「小公主」,沒有誰是不疼自己的孩子的,但有些必要的規定還是要給孩子樹立好,小時候不樹立一些觀念,大了再想去改變,難上加難,家長要和幼兒園教育儘可能的同步,不要老師在學校給孩子塑造了一些行為習慣到了家全盤打亂,這樣是非常不利於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的。

孩子的培養是家長們時刻都需要學習的課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們也需要更新自己的方式,方法,但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兒達到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希望各位家長能夠重視起來3-6歲時期對孩子行為習慣以及一些心裡的引導,糾正,培養及形成。

相關焦點

  • 3-12歲,是孩子習慣養成「最佳期」,一旦錯過,想再改就難了
    小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是極其重要的,好習慣會助力孩子更快地走向成功,壞習慣則可能讓孩子長大後一事無成。調查顯示,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期」是在3-12歲,過了這一階段,一些已經養成的習慣基本已經固化,家長想重新幫助孩子進行改正,那就十分困難了。
  • 千萬不要錯過孩子「習慣養成」的最佳時間
    中國人喜歡說:給孩子上規矩。其實我們更願意說,那叫給孩子「習慣養成」。從古至今,國內國外的教育大家們都說過類似的觀點: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葉聖陶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是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羅素說:人生幸福在於良好習慣的養成。
  • 育兒知識:科學的引導孩子好習慣的養成
    習慣是一種長期形成的思維方式、處世態度,是由一再重複的思想行為形成的。良好習慣的養成對人的一生發展都至關重要,好的習慣將會使人受用一生。孩子小時候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一個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氣力=後期教育花一噸的氣力,說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 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習慣?背側紋狀體和習慣行為、目標導向行為相關
    」說的就是,很多習慣從小養成便會成為天性,因為習慣會使一切自然發生。那麼一個良好的習慣,無論是學習上的,還是行為上的,還是生活上的,是怎麼形成的呢?,想要保持一個好的學習狀態就比普通孩子困難許多,進一步提升為習慣行為更是阻礙重重。
  • 孩子習慣的養成,比自律更加重要,家長別錯過最佳養成時間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意思是說小時候養成的良好習慣,就如同自然發生的行為一樣往簡單方面說,只是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拉開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從小養成的各種良好習慣。由此可見,習慣對一個多麼重要,它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的資本,一個人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
  •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孩子習慣養成最佳時間,別錯過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養成好習慣」。我們中國的古話常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用現在的話來說,其實就是孩子的習慣養成問題。從老學者回答的話說明了一個問題,兒童時期養成的好習慣,是會影響其一輩子的,所以想要孩子將來變得優秀,好習慣的養成是不可或缺的。
  • 沒辦法幫孩子養成任何習慣?試試「五步法」,不用大喊大叫
    尤其是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和行為習慣敏感期內,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寶媽教育孩子的頭等大事。敏感期這個詞,是荷蘭一位生物學家研究動物成長過程中使用的名稱,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在研究兒童行為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的成長存在同樣的現象,所以在幼兒教育上引入了敏感期這個概念。
  • 千萬不要錯過「習慣養成」的最佳時間
    中國人喜歡說:給孩子上規矩。其實我們更願意說,那叫給孩子「習慣養成」。從古至今,國內國外的教育大家們都說過類似的觀點: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 孔子說:◇ 葉聖陶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是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
  • 3-12歲是孩子好習慣養成「最佳期」,一旦錯過,想再改就難了
    對孩子來說,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非常重要。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幫助孩子更快地成功,而不良的生活習慣會讓孩子長大後一無所有。調查結果顯示,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是在3-12歲。過了這段時間,一些養成的習慣 基本都固化了,父母很難再去幫助孩子改正。那麼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呢?
  • 【樂檸育兒課堂】千萬不要錯過孩子「習慣養成」的最佳時間
    往簡單方面說,只是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的資本,一個人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養成一種壞習慣,一輩子都償還不清它的債務。早期教育花1公斤之力等於後期教育花1噸之力。幼時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間。
  • 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有關鍵期的,養成教育要從幼兒開始
    古往今來許多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思想家都認為習慣要從小培養。 現代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表明,人在成年前,尤其是年幼的時候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為什麼幼兒時期是習慣培養的關鍵期呢?小編歸納總結起來,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 千萬不要錯過幼兒「習慣養成」的最佳時間
    往簡單方面說,只是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的資本,一個人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養成一種壞習慣,一輩子都償還不清它的債務。早期教育花1公斤之力等於後期教育花1噸之力。幼時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間。
  • 蒙臺梭利教育助力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良好習慣重要性英國著名哲學家普德曼曾說:「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穫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穫一個命運。」我國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它可以決定人的命運甚至主宰人的一生。
  • 利用「21天習慣養成法則」,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抗擊「疫情」階段,孩子們都在家,家長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促成孩子好習慣的養成。行為心理學家認為,新習慣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通過21天的行為暗示,正確重複練習,可以基本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這就是所謂的「21天習慣養成法則」。
  • 中考在即』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家長朋友們,老是為孩子學習問題,做作業學習時精力不集中,邊學邊玩而煩惱?這是因為孩子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1、兒童的好奇心特別強烈,性格處於初步發展的萌芽階段,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性格;2、心理和行為可塑性強,但易受外界影響;3、對大人依賴性強,特別是對父母崇拜4、注意和情緒不穩定,只對具體形象的事物感興趣,而對抽象的東西很少能夠理解;5、是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也具有了初步的道德行為和道德判斷
  • 行為自律表:8歲之前就算再難,也要逼孩子養成這5個習慣
    導讀:行為自律表:8歲之前就算再難,也要逼孩子養成這5個習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行為自律表:8歲之前就算再難,也要逼孩子養成這5個習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創造、保留、消除、接受」,行為習慣四過程,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研究表明,人們在成年後的行為,百分之八十以上受他幼年所形成的習慣影響,好的行為習慣無疑是一粒種子,埋在時間的土壤裡,最終同孩子一起,長成一棵參天大樹,使孩子受益終生,我們現在經常看到許多成功學、時間管理學等方面有所建樹的人們講自律,講自驅力,說這些是成功的必備,以及相應的一些給成年人提高自律能力的建議,效果不過爾爾。
  • 孩子的習慣是怎樣養成的?
    ​家長們常常抱怨孩子沒有一個好習慣,比如做事不專心,學習馬虎,作業潦草……,也常羨慕行為習慣好的孩子。的確,孩子的習慣的好壞關乎其一生的學習、工作,甚至事業是否能夠成功。對於孩子的教育實際上就是習慣培養,養成教育。
  • 如何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最近,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孫雲曉指出:&34;著名教育家葉聖陶也曾說過:&34;,良好習慣的養成,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助於學習的提升和生活的改善。因為在生活中,學習有習慣、穿衣有習慣、飲食有習慣,然而用眼其實也會有習慣,並且也可以通過各種行為約束,培養成一系列的好習慣。
  • 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需要鼓勵和誇獎,還要經歷4個時期
    成功教育從習慣養成開始。習慣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命運。小學階段是培養習慣的關鍵期,一二年級又是最佳期。中國教育鼻祖孔子對從小養成習慣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釋:「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特別是學習習慣的養成,直接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成績,甚至是成就,當然,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還要學會做人。學習習慣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