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是極其重要的,好習慣會助力孩子更快地走向成功,壞習慣則可能讓孩子長大後一事無成。
調查顯示,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期」是在3-12歲,過了這一階段,一些已經養成的習慣基本已經固化,家長想重新幫助孩子進行改正,那就十分困難了。
那麼應該如何才能夠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呢?
家長可以從生活、學習、待人接物、思維四個方面來進行培養。
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飲食有規律、作息時間合理、睡眠充足、經常運動等等。
要想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家長要讓孩子按時吃飯,管控孩子吃零食的頻率。
對於孩子出現暴飲暴食、亂吃零食的行為,家長要及時制止,要告訴孩子飲食規律的重要性。
要培養孩子高度自律的習慣,按時作息,家長要制止孩子毫無緣由的熬夜不睡覺的行為。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並結合實際情況,為孩子制定作息時間表,讓孩子參照作息時間表作息。
要想讓孩子養成經常運動的習慣,家長可以在運動的時候帶著孩子一塊去。
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生活,尋找孩子喜歡的且適合孩子的一些運動方式,並鼓勵他定期開展這些運動。
學習也是要講求方式方法的,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學習更加輕鬆,接收知識更快。
家長要以身作則,樹立好榜樣,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讓孩子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長平時要多讀書,讀書時可以帶著孩子一塊兒,並且可以和孩子一塊交流讀後感,鼓勵孩子用心理解書中內容,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家長要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圖書館裡面都是一些用心讀書的人,在這樣的環境裡面孩子會不自覺地也沉浸其中。
此外,要監督輔導孩子做作業,防止孩子一邊寫作業一邊玩的情況,讓孩子養成學習專心,不開小差的習慣,也能在孩子出現疑惑時及時的提供幫助。
再者還要培養孩子充滿好奇心,追本溯源的學習習慣,學習無止境,要讓孩子在學習中養成多問,多探究的習慣,這樣子才能學習的更加透徹。
人們都喜歡有禮貌的小孩子,一個孩子的教養如何可以很容易的從待人接物的方式及態度上看出來。
擁有良好的待人接物習慣的人,也會吸引更多的同齡小朋友主動接觸,不斷地擴大自己的交友範圍,長大後也就很容易在複雜的社會生活中遊刃有餘。
首先,家長讓孩子注意自己的形態儀表,幫助孩子學會合適衣服的穿搭,站姿和坐姿要挺拔,切忌歪七扭八的站或坐。
洗澡理髮要頻繁,每天都要讓孩子刷牙、洗臉,保持良好的外貌形態,要給人以精神可愛的初步印象。
其次,家長要糾正孩子那些任性胡鬧的行為,和吞吞吐吐、扭扭捏捏的膽小怕事行為。除此之外,幫助孩子學會常用的禮貌用語,鼓勵孩子多說「請」「麻煩」和「謝謝」等禮貌用語。
如果孩子做的好了,家長要給予肯定和表揚,對於孩子說髒話的行為,家長要及時批評和指正,讓孩子意識到錯誤並改正。
最後,家長還是要做到以身作則,並教導教導孩子一些講禮貌的行為,比如:
在家長不斷地監控、糾正之下,孩子會逐步養成良好的待人接物習慣。
思維能力是現在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一項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對於孩子來說極為重要。
培養孩子良好的思維習慣,家長首先要鼓勵孩子進行獨立思考,孩子在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將會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家長要懂得去激發孩子探究答案的欲望,要懂得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從而為了解決問題可以不斷地發散思維,進而提高了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除此之外,父母要鼓勵孩子從多個方面考慮問題、看待問題,支持孩子採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讓孩子慢慢具有思路大開,思維嚴謹的成功者特質。
「習慣決定命運」,好的習慣將會影響孩子將來的成就大小,家長必須重視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根據不同的習慣採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培養,有的放矢,讓孩子逐步養成這些將會受益終生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