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歲,是孩子習慣養成「最佳期」,一旦錯過,想再改就難了

2020-09-14 兩口育兒

小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是極其重要的,好習慣會助力孩子更快地走向成功,壞習慣則可能讓孩子長大後一事無成。

調查顯示,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期」是在3-12歲,過了這一階段,一些已經養成的習慣基本已經固化,家長想重新幫助孩子進行改正,那就十分困難了。

那麼應該如何才能夠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呢?

家長可以從生活、學習、待人接物、思維四個方面來進行培養。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飲食有規律、作息時間合理、睡眠充足、經常運動等等。

要想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家長要讓孩子按時吃飯,管控孩子吃零食的頻率。

對於孩子出現暴飲暴食、亂吃零食的行為,家長要及時制止,要告訴孩子飲食規律的重要性。

要培養孩子高度自律的習慣,按時作息,家長要制止孩子毫無緣由的熬夜不睡覺的行為。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並結合實際情況,為孩子制定作息時間表,讓孩子參照作息時間表作息。

  • 如果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可以很好地執行,家長可以獎勵一些孩子喜歡的東西,提高積極性,反之,則可以有一些適當的小處罰。
  • 如果孩子長時間的按照這種作息時間表運行,將會在慢慢的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

要想讓孩子養成經常運動的習慣,家長可以在運動的時候帶著孩子一塊去。

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生活,尋找孩子喜歡的且適合孩子的一些運動方式,並鼓勵他定期開展這些運動。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也是要講求方式方法的,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學習更加輕鬆,接收知識更快。

家長要以身作則,樹立好榜樣,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讓孩子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長平時要多讀書,讀書時可以帶著孩子一塊兒,並且可以和孩子一塊交流讀後感,鼓勵孩子用心理解書中內容,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家長要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圖書館裡面都是一些用心讀書的人,在這樣的環境裡面孩子會不自覺地也沉浸其中。

此外,要監督輔導孩子做作業,防止孩子一邊寫作業一邊玩的情況,讓孩子養成學習專心,不開小差的習慣,也能在孩子出現疑惑時及時的提供幫助。

再者還要培養孩子充滿好奇心,追本溯源的學習習慣,學習無止境,要讓孩子在學習中養成多問,多探究的習慣,這樣子才能學習的更加透徹。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待人接物習慣

人們都喜歡有禮貌的小孩子,一個孩子的教養如何可以很容易的從待人接物的方式及態度上看出來。

擁有良好的待人接物習慣的人,也會吸引更多的同齡小朋友主動接觸,不斷地擴大自己的交友範圍,長大後也就很容易在複雜的社會生活中遊刃有餘。

首先,家長讓孩子注意自己的形態儀表,幫助孩子學會合適衣服的穿搭,站姿和坐姿要挺拔,切忌歪七扭八的站或坐。

洗澡理髮要頻繁,每天都要讓孩子刷牙、洗臉,保持良好的外貌形態,要給人以精神可愛的初步印象。

其次,家長要糾正孩子那些任性胡鬧的行為,和吞吞吐吐、扭扭捏捏的膽小怕事行為。除此之外,幫助孩子學會常用的禮貌用語,鼓勵孩子多說「請」「麻煩」和「謝謝」等禮貌用語。

如果孩子做的好了,家長要給予肯定和表揚,對於孩子說髒話的行為,家長要及時批評和指正,讓孩子意識到錯誤並改正。

最後,家長還是要做到以身作則,並教導教導孩子一些講禮貌的行為,比如:

  • 在別人說話時要認真傾聽,不隨意插嘴;
  • 不隨便亂扔垃圾;
  • 公交車要適當讓座等等。

在家長不斷地監控、糾正之下,孩子會逐步養成良好的待人接物習慣。

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思維能力是現在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一項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對於孩子來說極為重要。

培養孩子良好的思維習慣,家長首先要鼓勵孩子進行獨立思考,孩子在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將會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家長要懂得去激發孩子探究答案的欲望要懂得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從而為了解決問題可以不斷地發散思維,進而提高了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除此之外,父母要鼓勵孩子從多個方面考慮問題、看待問題,支持孩子採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讓孩子慢慢具有思路大開,思維嚴謹的成功者特質。

「習慣決定命運」,好的習慣將會影響孩子將來的成就大小,家長必須重視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根據不同的習慣採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培養,有的放矢,讓孩子逐步養成這些將會受益終生的好習慣。

相關焦點

  • 3-12歲是孩子好習慣養成「最佳期」,一旦錯過,想再改就難了
    對孩子來說,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非常重要。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幫助孩子更快地成功,而不良的生活習慣會讓孩子長大後一無所有。調查結果顯示,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是在3-12歲。過了這段時間,一些養成的習慣 基本都固化了,父母很難再去幫助孩子改正。那麼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呢?
  • 孩子行為習慣的最佳養成期
    生活中有些孩子有很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勤洗手比如自己動手做自己的事兒,比如放學回家很自覺的寫作業,讀書看報等。而大部分的孩子是每一天每一次都在父母的念叨,催促下一件一件的去做,去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催促嘮叨不禁也讓家長感到他頭痛甚至崩潰,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優秀? 你知道行為習慣的最佳養成期是什麼時候嗎?
  • 孩子處於5-8歲,一旦養成這3種習慣,長大很難有出息
    導讀:北大教授:孩子處於5-8歲,一旦養成這3種習慣,長大很難有出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北大教授:孩子處於5-8歲,一旦養成這3種習慣,長大很難有出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家長在孩子6歲前,幫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孩子長大後更獨立
    當家長能有這個意識,才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最佳年齡是在孩子6歲之前。很多家長覺得孩子6歲之前還什麼都不懂呢,不用著急培養好習慣。等6歲以後孩子稍微開始懂事了,再開始培養就完全來得及。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其實嬰幼兒階段才是孩子性格養成最關鍵的階段。
  • 孩子四歲前,要讓孩子養成這12個習慣,錯過這個時間,以後會很難
    作為成年人,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並養成良好的習慣是極其困難的。從小養成好習慣比較容易,這是每個人都同意的道理。然而,這對父母來說似乎是一項艱巨的工作。究其原因 ,是家長錯過了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間。不同的習慣要在不同的時間培養,哈佛大學的一位教育專家建議:在孩子四歲前,就要養成的12個習慣,錯過這個時間,以後會很難。
  • 抓住邏輯思維發展「黃金期」,一旦錯過,幾年都難補回來
    3.學習編程應該從幾歲開始學?4-12歲是邏輯思維的發展「黃金期」,一旦錯過,幾年都難補回來!抓住最佳啟蒙期,比以後替孩子買學區房,報昂貴的興趣班,效果好上千百倍。所以學編程的最佳時機是幼小階段,趁孩子課業負擔不重,讓他們掌握一門終生受益的技能,絕對是一件划算的事,早學早受益的例子比比皆是。
  • 孩子2歲時錯過秩序敏感期,長大後壞習慣很難改,從小父母要重視
    2歲時錯過秩序敏感期,長大後壞習慣很難改,從小父母要重視像童童在2歲多的時候,也是一個小噩夢,我記得,出門拿背包的時候,童童非要自己拎著,但是他拎不動,我就跟他說,這個包太沉,你拎不動的,童童就開始用大哭來反抗我。
  • 給孩子立規矩,得在這個年齡段完成,一旦錯過想再補回來很難
    導讀:給孩子立規矩,得在這個年齡段完成,一旦錯過想再補回來很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給孩子立規矩,得在這個年齡段完成,一旦錯過想再補回來很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行為自律表:8歲之前就算再難,也要逼孩子養成這5個習慣
    導讀:行為自律表:8歲之前就算再難,也要逼孩子養成這5個習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行為自律表:8歲之前就算再難,也要逼孩子養成這5個習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三年級前,一定要讓孩子養成這3個學習習慣,再晚就遲了
    ,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的好壞,會受性格、習慣、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影響,其中習慣佔有重要的位置。小學一、二年級正是學習習慣的養成期,家長急於「望子成龍」,可是往往一不小心就走進了教育的誤區,影響孩子三年級之後的發展,從此和其他孩子拉開了差距。
  • 千萬不要錯過孩子「習慣養成」的最佳時間
    中國人喜歡說:給孩子上規矩。其實我們更願意說,那叫給孩子「習慣養成」。從古至今,國內國外的教育大家們都說過類似的觀點: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葉聖陶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是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羅素說:人生幸福在於良好習慣的養成。
  • 2歲寶寶錯過秩序敏感期,10年後壞習慣難再改,現在重視還來得及
    ,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在今後就很難改正了。1-3歲:孩子的秩序感由內在秩序逐漸發生發展為外在秩序。3-4歲:在這個年齡段,可以稱作完美敏感期,處於完美敏感期的孩子開始追求完美的秩序,對秩序的要求上升到規則,身邊的人、事、物都要遵循他的規則。
  •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孩子習慣養成最佳時間,別錯過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養成好習慣」。我們中國的古話常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用現在的話來說,其實就是孩子的習慣養成問題。從老學者回答的話說明了一個問題,兒童時期養成的好習慣,是會影響其一輩子的,所以想要孩子將來變得優秀,好習慣的養成是不可或缺的。
  • 寶寶3歲前,要狠心讓孩子養成這7大習慣,孩子終生受益感謝你
    此時孩子的智力發展處於中期。因此這些都決定著此時是孩子各項習慣及能力培養的黃金期。一旦錯過,孩子的那些壞習慣已經形成,或者是孩子的某些好習慣沒有形成。那麼這個黃金期一旦錯過,後期再想培養孩子的這些習慣是非常困難的。
  • 李玫瑾:3-6歲的孩子有這幾個習慣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就難改了
    李玫瑾:3-6歲是培養習慣的黃金時期 老一輩人常說:3歲看小,6歲看老,0-3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時期,很多因素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影響。
  • 孩子小學畢業前,家長再難也要給孩子養成4個習慣,將來會感激你
    培根曾言: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這足以說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而好習慣的養成應該從孩提抓起,並陪伴著我們的一生,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將成為我們未來人生道路上的助推器或是絆腳石。因此,家長們對於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刻不容緩,加以重視。
  • 孩子小學畢業前,家長再難也要給孩子養成4個習慣,將來會感激你
    培根曾言: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這足以說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而好習慣的養成應該從孩提抓起,並陪伴著我們的一生,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將成為我們未來人生道路上的助推器或是絆腳石。因此,家長們對於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刻不容緩,加以重視。
  • 孩子3歲前,這5大習慣父母要「狠心」幫娃養成,將來更容易出息
    其實因為處於幼兒園時期的孩子正是模仿的年紀,所以他們喜歡去模仿其他人的動作和做事方式等;那麼小的為什麼不省事呢?其實這是因為作為爸媽的我們,沒有給孩子養成習慣,比如說平時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不認真吃飯、不想睡覺等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雖然看起來容易,但是對於3歲前的孩子來說,糾正起來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 錯過了閱讀習慣養成的最佳時間後,該怎麼去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看繪本、讀故事,逐步過渡到自己閱讀,乃至長時間的閱讀,這一習慣的養成,讓他擁有了自行從外界攝取知識的能力,而不是單一的從上到下的灌輸。但是吧,知易行難。看到身邊有做的比較好的例子,是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父母從睡前閱讀開始,基本保持每天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然後過渡到帶著孩子讀繪本、讀故事,最後到培養出孩子獨立的閱讀習慣。
  • 先抓習慣,再談成績!6歲前,再難也要「逼」娃養成這些好習慣
    俗話說得好:「3歲看大,7歲看老。」就像著名的教育家羅素認為的一樣:品格教育在孩子6歲前就已經基本完成,6歲以後只是在以前的基礎上加以鞏固。曾經有人說,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優良素質,就猶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所以習慣是必須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