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草能夠代替硝化細菌處理氨氮嗎?完全可以,並且水草去除氨氮效果...

2020-12-22 騰訊網

作為詳細起底硝化細菌、回應網友質疑系列文章的第一篇,鶇龜先生在《還在神化硝化細菌嗎?其實它處理魚缸中氨氮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靠譜》一文中,分析了魚缸中硝化細菌的作用,指出其主要功能是轉化有毒的氨氮,防止魚氨中毒。除此之外,並不具備分解魚食殘渣和糞便、使水清澈等功效,沒有必要對它進行神化。

今天的文章,是屬於這一系列的第二篇,主要談談「水草能夠代替硝化細菌處理魚缸中氨氮」問題。這句話也是不少朋友認為鶇龜先生「一味貶低硝化細菌的作用」的證據,他們認為水草是無法直接吸收氨氮的,只有經過硝化細菌的轉化,變成硝酸根離子以後,植物才能吸收利用。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實際上,這和認為硝化細菌無所不能一樣,都存在一定的誤解。硝化細菌處理魚缸中氨氮的作用,水草不僅可以代替,且效果更好,優點更多。具體原因,且聽鶇龜先生詳細給大家分析。

一、硝化細菌處理魚缸氨氮的主要局限性

魚食和糞便等含氮有機物,在氨化細菌分解下,會釋放出有毒氨氣;同時,魚呼吸和體內蛋白質代謝的最終產物也是氨,通過魚鰓和排洩孔,釋放到水中,這些氨稱為氨氮。硝化細菌的主要作用,就是通過硝化反應轉化這些氨氮。其基本過程是,氨溶於水中,電離或與酸反應生成銨離子,亞硝化細菌將銨離子轉化為亞硝酸根離子,接著硝化細菌再把亞硝酸根轉化為硝酸根離子,如下圖所示:

通過上述這一基本過程,硝化細菌將原本對魚毒害性較強的氨(NH3),轉化為最終產物硝酸根離子(NO3-)。由於硝酸根離子毒性不大,低濃度下可以認為無毒,因此對魚有嚴重危害的氨,就這樣被硝化細菌化解了,這是硝化細菌在魚缸中的最主要作用。

雖然硝化細菌轉化氨氮的工作十分重要,但也並非看上去那麼完美,實際上局限性還是非常多的,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

1、硝化細菌處理氨氮後,容易造成硝酸根濃度積累

硝化細菌轉化氨氮的最終產物是硝酸根離子,雖然毒性降低了,但並沒有從水中清除。隨著硝化作用的不斷進行,硝酸根不斷產生,最終會越積累越多,這是硝化細菌轉化氨氮的很大局限性。魚缸中硝酸根濃度增大,危害主要有三個方面:

增加水中鹽度,產生鹽分脅迫。

隨著硝酸根濃度增加,鹽度也在不斷升高。鹽度是水質的一個重要指標,對魚類生長和繁殖都有重要影響。研究發現,水中鹽度的變化,影響魚的代謝活動及滲透壓調節,也對魚的營養需求、組織結構和生理生化指標等產生影響。特別是滲透壓的變化,鹽分過高或過低,都有可能造成魚死亡。

通過反硝化作用,重新生成有毒的亞硝酸鹽,甚至氨。

硝化反應是一種好氧環境的下的氨氮轉化,隨著硝酸根濃度增加,如果魚缸中存在缺氧環境(如底沙中),反硝化細菌也可以重新將硝酸根離子轉化為亞硝酸根離子,甚至氨,這兩種對魚都是極毒的。

促進魚缸富營養化,產生爆藻現象。

硝酸根是重要的速效氮肥,極易被植物吸收,促進藻類大量爆發。很多朋友養魚的缸裡,經常爆藻,除了光照等條件外,硝化細菌產生的硝氮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提供了藻類繁殖的大量養分。

2、硝化細菌對環境變化敏感,處理氨氮的效果並不穩定

硝化細菌是好氧型自養菌,繁殖速度緩慢。這種特點,一方面決定了它對氨氮的處理速度較為緩慢,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起效。另一方面,也決定了它無法與繁殖迅速的異養型腐生菌相競爭,在水中的生存範圍被異養菌壓縮侵佔,實際作用並不像廣告中宣傳的那麼強大。

同時,硝化細菌對環境變化敏感,容易崩潰。水中的溶解氧、pH、溫度和光照等條件的變化,都會對硝化細菌產生影響,硝化系統並不是那麼穩定。這也是很多朋友的魚缸中,硝化系統動輒就崩潰的原因,它對環境變化太敏感了,限制條件很多。例如現在已經進入冬季,如果水溫在10℃以下,硝化細菌就接近停工狀態,對氨氮基本沒有什麼轉化效果,這是因為硝化細菌最適合的工作溫度是20-30℃。

3、造成魚缸水質酸化,減少氧氣含量

硝化細菌在轉化氨氮的過程中,會產生氫離子(H+),具有酸化作用。同時,最終產物硝酸根,是典型的強酸根,當它與弱鹼相遇時,會產生強酸弱鹼鹽,水解也是酸性。因此,過量的硝化細菌,會造成魚缸水質偏酸,帶來pH下降(即魚缸跌酸)。此外,硝化細菌是典型的好氧菌,在魚缸中大量存在,也會產生耗氧問題。

俗話說,過猶不及,硝化細菌確實能轉化氨氮,但凡事要適度,切不可因此過度神話它的作用。魚缸硝化細菌過於強大,也並非好事,會帶來一系列問題,例如硝酸根的積累、水質酸化和耗氧等。而且,硝化細菌對環境變化敏感,動輒就崩潰,其處理氨氮的效果也是不穩定的,這些都是硝化細菌的局限性。

實際上,利用硝化細菌轉化氨氮,只是眾多處理氨氮的方法中的一個,有些朋友卻把它片面的當成了唯一的一個。研究表明,像池塘這類淺的靜水區域,實際對氨氮起主要吸收去除作用的,是藻類和水生植物,並不是硝化細菌。相對於經常崩潰的硝化細菌,利用水生植物來去除魚缸水中的氨氮,其實是個非常不錯的方法。

二、水草能夠代替硝化細菌處理氨氮嗎?

與不少朋友理解的不一樣,水草不僅能夠代替硝化細菌處理氨氮,而且相比較於硝化細菌,利用水草處理氨氮,操作更簡單,優點更多。

1、為何說水草能處理氨氮?

在上一篇文章中,鶇龜先生說過,硝化細菌處理的並不是有毒的氨(NH3),而是幾乎無毒的銨離子(NH4+)。如果換一種思路來看,我們可以藉助硝化細菌將銨離子轉化為硝酸根離子,來解決有毒的氮氮問題。為何就不能利用水草直接吸收銨離子,來消除氨氮危害?不要忘記,銨可是植物的養分和肥料。說到底,這其實只是解決同一問題的不同方法。

銨離子就是農業生產中的速效氮肥銨肥(如硫酸銨、碳酸氫銨、氯化銨、硝酸銨等)的主要顯效成分,是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植物對養分的吸收,主要有被動吸收和主動吸收兩種方式。被動吸收是通過濃度差實現的(即滲透壓),由高濃度移動向低濃度。而主動吸收,則可以突破這種限制,實現由低濃度向高濃度方向移動(即逆濃度差移動)。主動吸收靠的是植物體內的養分運載系統,直接輸送到體內。

銨離子對植物而言,是屬於主動吸收的養分。通過細胞膜上的銨轉運蛋白,植物將環境中的銨離子直接輸送到體內,用於合成胺基酸。由於銨離子是氨溶於水動態反應生成的:

通過主動吸收銨的方式,水草將水中的銨離子轉移到體內,氨就要不斷反應重新生成銨,以達到新的動態平衡,這樣氨就會不斷消耗,直至氨在水中耗盡。這就是水草能夠吸收、去除氨氮的基本原理。因此,說水草不能直接吸收氨氮,是不符合科學的說法,水草是可以吸收氨氮的。那麼,水草吸收氨氮的效果怎麼樣呢?

2、水草吸收氨氮的效果如何?

水草不僅可以吸收氨氮,且效果還非常不錯,這早已為眾多研究者的試驗結果所證實。例如浙江大學劉佳等的研究表明,培養21天後的水草金魚藻,對氨氮的吸收率是91.2%,效果可謂相當好。南京林業大學紀慶亮的研究表明,即便是在冬季,菹草、美人蕉和西伯利亞鳶尾對氨氮的淨去除率也可以高達84.58%、76.25%和75.8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王俊華的研究表明,水芹菜在夏季和秋季對氨氮的最大去除率分別是70%和82%。合肥工業大學藕翔的研究表明,美人蕉、鳳眼蓮和苦草對氨氮的去除率,分別高達88%、93%和65%。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張倩妮等人的研究表明,29種水生植物對氨氮均具有良好的處理淨化效果。當然,類似的研究還有很多,大家可以自行在知網等渠道查閱。以上研究結論的出處,請見參考文獻目錄。

從鶇龜先生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看,魚缸裡養水草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在一個月前和上周,鶇龜先生分別開了兩個新魚缸,置換掉了原先用的塑料整理箱。這兩個魚缸都沒有用過硝化細菌。開缸過程也極為簡單,魚缸清洗乾淨,放入水草後注滿水,24小時後即放魚入缸。目前兩個缸都沒有問題,水質更是清澈如初。下面視頻中即為一個月前開的新魚缸,沒有用過硝化細菌,也無過濾等設備。

其實在此之前,這些魚都生活在加了水草的塑料箱裡,同樣也是沒有用過硝化細菌。時間最長的已經養了兩年多,也沒有問題。雖然鶇龜先生不具備大學科研機構等實驗室檢測條件,沒有確切的數據,但結果是明確的,那就是這功勞並不是硝化細菌的,而是水草的。因為還沒有聽說過,加入自來水24小時後,硝化細菌就能自行建立並完善的。水草的作用無需置疑,不僅可以處理氨氮,而且好處更多。

3、水草不僅能夠處理氨氮,且好處更多

如上文所述,水草通過直接吸收銨離子,可以去除水中的氨氮,這已為眾多學者的研究和鶇龜先生的實踐所證實。對於利用水草處理氨氮(銨),很多朋友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植物對硝酸根的吸收更好。實際並不是這樣,對於植物而言,銨離子和硝酸根離子,都是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無機氮肥。確實有些植物更偏好銨離子,有些植物更偏好硝酸根,其實就如我們人一樣,植物界也存在偏食者,但並不存在只吸收銨離子或硝酸根離子的情形。

說到植物對於硝酸根的吸收,有一個詭異的現象不得不提,那就是吸收了以後,植物並不能直接利用,而是要重新把它還原為氨氮,再加以利用。一般認為,硝酸鹽在植物體內的還原步驟是:

還原的方程式分別為:

由上面的反應過程,我們可以發現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實:硝化細菌歷經千辛萬苦,將銨離子轉化為了硝酸根離子,供植物吸收利用。可植物吸收以後,又要將其轉化為初始狀態的銨,才能再次利用。也就是說,氨氮經硝化細菌這麼一轉化,繞了一圈又回到了原點。既然如此,我們為何要多此一舉,不直接利用水草來吸收銨呢?其實與硝化細菌相比,水草處理氨氮,優點真的很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吸收氨氮更為快速直接。

植物通過細胞膜上的銨轉運蛋白,將環境中的銨離子主動吸收到體內,用於胺基酸的合成,供自身生長發育,利用這一原理,實現氨的去除。從處理速度上看,硝化細菌無論是人為加入,還是自然形成,都需要一定時間才能處理氨氮。而水草則不同,放入水中馬上就可以工作。相對於經過硝化細菌轉化再吸收,水草對氨氮的吸收更為直接有效,可以快速將氨氮的危害扼殺在萌芽狀態。

(2)對氨氮的吸收更為徹底。

硝化細菌雖然可以轉化氨氮,但最終產物硝氮(硝酸根)要留在魚缸裡,無法清除,帶來鹽分脅迫、水質酸化、爆藻等問題。硝酸根也可以通過反硝化作用,再次生成亞硝酸根和氨氮,對魚產生毒害。

但是利用水草處理魚缸中的氨氮,就沒有這方面的困擾。無論是銨離子還是硝酸根離子,都是水草的養分,可以直接吸收,能將其從水中移除,這是硝化細菌做不到的。所以,養了水草以後,魚缸可以做到長期不換水,只加水。但僅僅是有硝化細菌,無法做到,只能通過定期換水,來稀釋硝酸根的濃度,減輕危害。

(3)水草處理氨氮更為穩定。

硝化細菌對環境的依賴性非常強,水中溶解氧含量、pH、溫度、光照和有機質等方方面面的變化,都有可能造成硝化細菌死亡、硝化系統崩潰。水草,特別是本地原生的土著水草,適應環境的能力非常強,不容易死亡,養起來也非常簡單,根本無需過多照料,即可正常開始除氨氮等淨水工作,簡直不要太省心。

比如現在到了冬季,如果是冷水缸,硝化系統實際上已經接近停止,對氨氮幾乎不再轉化(以長三角地區為例)。但水草則不同,多年生的金魚藻、蜈蚣草等水草,在冬季仍正常生長,不斷吸收氨氮及魚缸中的其他汙染物,確保水質無憂,這是硝化細菌無法做到的。

(4)魚缸裡養水草的其他好處。

實際上,在魚缸裡養水草,不僅僅能夠有效處理氨氮,其他好處也非常多。例如光合作用可以增加水中溶解氧,沒有空氣泵也同樣可以養好高氧魚;高效吸收氮磷鉀等營養物質,防止富營養化,進而防止爆藻;改善魚缸環境,更符合魚兒的需要,不容易發生應激反應等等。由於本文主要是探討氨氮,因此對於水草的以上這些優點,就不再詳細展開論述。感興趣的朋友們,建議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魚缸裡養水草有什麼好處」,然後進行搜索查詢。裡面有眾多網友分享的信息,請大家有選擇的理性參考即可。

三、魚缸中水草和硝化細菌是對立的嗎?

由於水草可以直接吸收銨離子,進而消除魚缸中有毒氨的危害,從這個意義上,說水草能夠代替硝化細菌處理氨氮,是沒有問題的。代替的意思,是說如果沒有硝化細菌,我們一樣可以利用水草來處理氨氮,這只是處理問題方法與途徑的不同。希望大家對此能有一個正確的理解,不要把「代替」這一詞理解偏了。

不少朋友覺得鶇龜先生強調水草的作用,說「水草可以代替硝化細菌處理氨氮」,是貶低硝化細菌的作用。其實並非如此,鶇龜先生從來也沒有否認過硝化細菌的作用,只是強調要理性看待,沒必要去神化它。硝化細菌並不是萬能的,局限性很多。實際上,相對於動輒就崩潰的硝化細菌,水草養護更簡單,確實更有優勢。

當然,鶇龜先生這樣說,也並非意味著水草和硝化細菌是對立的,不可兼得。實際上,水草和硝化細菌,二者並不衝突,具有互補的關係,養了水草以後,更容易建立穩定的硝化系統。一般來說,由於受制於食物和氧氣等因素影響,開始時新魚缸並不具備硝化細菌大量繁殖的優良條件。此時我們可以先養水草,代替硝化細菌來吸收處理氨氮,以免造成危害。在養水草的過程中,也改善了魚缸環境,為硝化細菌的著生提供條件。由於硝化細菌在環境中廣泛分布,水、土壤、空氣中等都有,只要條件適宜,就可以不請自來,形成穩定的系統。鶇龜先生一直認為,自然建立的硝化系統,才是最穩定的。因為這是根據魚缸裡的環境,自發繁殖形成的,不容易崩潰。

硝化系統自然建立並完善以後,水草和硝化細菌就可以相互配合,更好的處理魚缸中的氨氮及淨化水質。水草的直接吸收,再加上硝化細菌的轉化,氨氮的處理速度更快。同時硝化細菌轉化後的產物硝酸根,也可以直接被水草吸收,避免出現硝酸根積累、酸化和爆藻等問題。也就是說,硝化細菌處理氨氮的短板,可以通過養水草補上,建立一個水草和微生物相結合的優良水質淨化系統,更有助於養好魚。

四、結語

硝化細菌在轉化氨氮的過程中,會帶來硝酸根濃度積累、水質酸化、爆藻等一系列問題。由於硝化細菌相對脆弱,繁殖速度緩慢,自然形成的硝化系統,基本需要一個月以上時間;就算是人為加入硝化細菌,最快也要幾天的時間,才能開始處理氨氮。而且,硝化細菌對環境變化敏感,溶解氧、pH、溫度等條件的變化,都有可能造成硝化系統崩潰,其對氨氮的處理效果是不穩定的,存在較大局限性。

銨離子是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氮肥,用於體內胺基酸的合成,因此水草是可以吸收氨氮的,且效果比硝化細菌更為穩定、徹底,沒有太多的「後遺症」。說水草不能吸收氨氮,是不可信的。實際上,水草和硝化細菌,並不是截然衝突的,二者可以相互配合,構建出水草和微生物高效氨氮處理系統,彌補硝化細菌的系列短板。

【特別說明】:歡迎以轉發的形式分享,但請勿搬運抄襲,謝謝理解。鶇龜先生,溯本正源,堅持分享簡單快樂的烏鶇、烏龜和原生魚飼養經驗與心得體會,歡迎關注。

主要參考文獻:

李合生,現代植物生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王鏡巖等,生物化學(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劉佳等,水生植物對水體中氮磷的吸收與抑藻效應的研究,核農學報,2007(4)。

紀慶亮,三種水生植物氨氮耐受性和冬季淨水效果研究,南京林業大學,2010。

王俊華,水生植物和放線菌對皂河汙水的淨化研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

張倩妮,29種水生植物對農村生活汙水淨化能力研究,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2019(3)。

藕翔,三種水生植物對黑臭水體修復效果的研究,合肥工業大學,2018。

李寶珍等,植物吸收利用銨態氮和硝態氮的分子調控,植物生理學通訊,2009(1)。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氨氮?如何去除?
    對於吹脫的氨氮可以用硫酸做吸收劑,生成的硫酸錢製成化肥使用。吹脫法是目前常用的物化脫氮技術。但吹脫法存在一些缺點,如吹脫塔內經常結垢,低溫時氨氮去除效率低,吹脫的氣體形成二次汙染等。吹脫法一般與其它氨氮廢水處理方法聯合運用,用吹脫法對高濃度氨氮廢水預處理。
  • 高低濃度氨氮廢水處理工藝的對比!
    ;有機物含量越少時氨氮處理效果越好,不產生沉澱;初期投資少,反應迅速完全;能對水體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此外,高濃度的氨氮對生物法硝化過程具有抑制作用, 因此當處理氨氮廢水的初始質量濃度<300 mg/L 時,採用生物法效果較好。1、傳統生物硝化反硝化技術傳統生物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過程包括硝化和反硝化兩個階段。
  • 汙水處理廠家:汙水氨氮超標如何應對
    短程硝化可在硝化過程中減少需氧量,在反硝化過程中減少外加碳源,並且可降低工藝汙泥產量。除此之外,短程硝化會導致 N2O 釋放。生物法不會造成二次汙染,且經濟有效,易於操作。若廢水中氨氮濃度過高時,需用其他脫氨技術先降低氨氮負荷。生物法還受很多因素影響,如溫度、廢水中毒素濃度、pH 值等。
  • 氨氮及危害,五種方法去除廢水中高氨氮
    其特點是 缺氧池在前,汙水中的有機碳被反硝化菌所利用,可減輕其後好氧池的 有機負荷, 反硝化反應產生的 鹼度可以補償好氧池中進行硝化反應對鹼度的需求。好氧在 缺氧池之後,可以使反硝化殘留的 有機汙染物得到進一步去除,提高出水水質。BOD5的去除率較高可達90~95%以上,但 脫氮除磷效果稍差,脫氮效率70~80%,除磷只有20~30%。
  • 處理高氨氮廢水亞硝化細菌培養實驗研究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現如今,我國的科技發展十分迅速,為培養適應高氨氮廢水短程硝化要求的亞硝化細菌,採用選擇性傳代培養及序批式定向培養對亞硝化細菌富集過程及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分析了水溫、pH、溶解氧濃度等培養條件對亞硝化效果的影響。
  • 史上最全氨氮廢水處理合集
    生物處理把大多數有機氮轉化為氨,然後可進一步轉化為硝酸鹽。去除氨氮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化學法、生物法。物理法含反滲透、蒸餾、土壤灌溉等處理技術;化學法含離子交換、氨吹脫、折點加氯、焚燒、化學沉澱、催化裂解、電滲析、電化學等處理技術;生物法含藻類養殖、生物硝化、固定化生物技術等處理技術。
  • 硝化細菌在廢水淨化中的應用
    因此,對硝化細菌的更深入研究對汙水處理中氨氮的去除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探討了硝化細菌在廢水氨氮去除中的應用研究現狀。2.硝化細菌的研究進展硝化細菌分為自養型和異養型。目前,自然界中發現的大多數硝化細菌是自養硝化細菌,而異養硝化細菌則很少見。自養硝化細菌分為氨氧化細菌(AOB)和亞硝酸鹽氧化細菌(NOB)。
  • 氣溫下降 我的氨氮超標怎麼辦?
    氨氧化細菌(AOB,就是把氨氮變成亞硝酸鹽的細菌)最佳生長溫度為25~30℃,亞硝酸氧化細菌(NOB,就是把亞硝酸鹽變成硝酸鹽的細菌)的最佳生長溫度為25~30℃。硝化菌對溫度較為敏感,溫度不但會降低硝化菌的比增長速率,並且會降低其生物活性。在溫度低於15℃時,硝化速率急劇降低。
  • 技術探討|高氨氮廢水處理技術
    許多方法都能夠有效的處理氨氮, 如物理化學法有吹脫、氣提、折點加氯、離子交換、混凝沉澱、反滲透、電滲析及各種高級氧化技術(AOTs)等多種方法;生物方法有硝化及水藻等水生植物養殖。但具有應用方便,處理效果穩定、適應廢水水質及比較經濟等優點,並且目前實用性較好、研究較多、具有良好發展用前景的有:氨吹脫、化學沉澱法、高效生物脫氮法和高級氧化技術。1.
  • 東道爾水技術:高氨氮廢水的處理技術
    折點氯化法最突出的優點是通過正確控制加氯量和對流量進行均化,去除廢水中的全部氨氮,缺點是處理成本較高。因此,常將其用於深度脫氮處理,所需的實際氯氣量取決於溫度、pH及氨氮濃度。雖然氯化法反應迅速,處理效果穩定,不受水溫影響,所需設備投資少,但副產物氯胺和氯代有機物會造成二次汙染,液氯的安全使用和貯存要求較嚴,處理成本較高,一般用於給水處理,不適合處理大水量的高濃度氨氮廢水。
  • 氨氮去除菌劑使用方法
    氨氮去除菌劑是不同的硝化細菌組成的複合菌系,所以可以在不同的汙水水質中選擇性地篩選馴化出合適的硝化菌,適用面及其廣闊。硝化作用分為兩個階段,即亞硝化(氨氧化)和硝化(亞硝酸氧化),分別由兩類化能自養微生物完成,亞硝化細菌進行氨的氧化,硝化細菌完成亞硝酸氧化。適用生活汙水、工業廢水、河道治理等。
  • 【造景資料】水草與「硝酸還原酶」
    此外我們也能夠預期,水草體內硝酸還原酶的活性,會因外在環境硝酸濃度增加而增高;而當外在環境存在著氨氮時,水草的硝酸環原酶也會受到幹擾。若從環境的角度來看,著根生長於缺氧底床的,頂芽的硝酸還原酶活性應該會高於根部的活性,因為位於缺氧底床的根部可以直接吸收氨氮,理論上不太需像頂芽一樣消耗能量吸收硝酸。 不過我們常說,不可以將陸生植物的研究直接套用至水草,理論上的推想也不必然等於事實,凡事都要實驗求證才能知道。
  • 低濃度氨氮廢水處理以及廢水中氨氮的測定方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氨氮廢水的處理方法通常有物理法、化學法、物理化學以及生化法等。物理法有反滲透、土壤灌溉等;化學法有離子交換、折點加氯、含氨副產品焚燒、催化裂解、電滲析、電化學處理等;物理化學法有空氣吹脫法、蒸汽汽提法等;生物法有藻類養殖、生物硝化等。
  • 冬季氣溫低,氨氮超標怎麼辦?
    氨氧化細菌(AOB,就是把氨氮變成亞硝酸鹽的細菌)最佳生長溫度為25~30℃,亞硝酸氧化細菌(NOB,就是把亞硝酸鹽變成硝酸鹽的細菌)的最佳生長溫度為25~30℃。硝化菌對溫度較為敏感,溫度不但會降低硝化菌的比增長速率,並且會降低其生物活性。在溫度低於15℃時,硝化速率急劇降低。
  • 小魚兒建議試試養水草...
    上述硝化細菌處理氨氮的工作,水草實際上完全可以代替,且處理效果更好,不會出現硝酸鹽積累問題。和很多寵主認為的不一樣,水草是可以高效吸收氨氮的,其工作原理是,氨氣溶於水,與水發生反應,生成銨離子(NH4): 這個反應是動態平衡反應,生成的銨離子,就是速效氮肥銨肥(如硫酸銨等)的主要有效成分,非常容易被植物吸收。
  • 你的氨氮為什麼會超標?!
    分析:內回流導致的氨氮超標也可以歸到有機物衝擊中,因為沒有硝化液的回流,導致A池中只有少量外回流攜帶的硝態氮,總體成厭氧環境,碳源只會水解酸化而不會完全代謝成二氧化碳逸出。所以大量有機物進入曝氣池,導致了氨氮的升高。
  • 折點加氯法除氨氮的成本計算!
    折點加氯法處理後的出水在排放前一般需要用活性碳或二氧化硫進行反氯化,以去除水中殘留的氯。1mg殘留氯大約需要0.9~1.0mg的二氧化硫。在反氯化時會產生氫離子,但由此引起的pH值下降一般可以忽略,因此去除1mg殘留氯只消耗2mg左右(以CaCO3計)。折點氯化法除氨機理如下:
  • 小龍蝦養殖水質四項指標之—氨氮的危害與形成機制以及防控措施
    為什麼藥店老闆更喜歡強調除氨氮、除亞鹽呢?因為氨氮、亞鹽在水體中濃度本身並不高,平時只要稍微注意一下水質的養護,比如種好水草、定期換水、避免水質過肥,這樣氨氮都不太容易超標。即使偶爾有輕微的超標,使用改底解毒產品也很容易達到除氨氮、亞鹽的效果。
  • 高氨氮汙水處理方面的經驗和教訓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在這裡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高氨氮汙水處理這方面的一些經驗和教訓。選這個項目的原因是這個項目是我處理過的汙水中氨氮處理難度最大的項目。並且這個項目歷時8個月,期間我掉池子裡腿骨折,瘸了半年,現在碎骨頭還在腿裡。自己選的路,含著淚也要走。
  • 水產養殖戶降低水中氨氮含量的措施
    氨態氮在水中以氨(NH3)和銨(NH4+)兩種形態存在,並且在複雜的水環境條件下不斷地按下式相互轉化達成動態平衡。研究表明由硝化細菌和亞硝化細菌形成的硝作用,在溶氧小於5~6毫克/升時,硝化速度隨溶氧的增多而加快,硝化作用最適pH=8.4,在溫度5~30℃範圍內,溫度升高硝化作用加快。測定結果表明,在溶氧多時有效氮以硝酸態氮為主,在缺氧狀態下則以氨態氮為主。因而改善水五.利用生物轉盤和生物轉筒去氨,該設備在工廠化養魚和特種水產品的養殖中應用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