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詳細起底硝化細菌、回應網友質疑系列文章的第一篇,鶇龜先生在《還在神化硝化細菌嗎?其實它處理魚缸中氨氮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靠譜》一文中,分析了魚缸中硝化細菌的作用,指出其主要功能是轉化有毒的氨氮,防止魚氨中毒。除此之外,並不具備分解魚食殘渣和糞便、使水清澈等功效,沒有必要對它進行神化。
今天的文章,是屬於這一系列的第二篇,主要談談「水草能夠代替硝化細菌處理魚缸中氨氮」問題。這句話也是不少朋友認為鶇龜先生「一味貶低硝化細菌的作用」的證據,他們認為水草是無法直接吸收氨氮的,只有經過硝化細菌的轉化,變成硝酸根離子以後,植物才能吸收利用。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實際上,這和認為硝化細菌無所不能一樣,都存在一定的誤解。硝化細菌處理魚缸中氨氮的作用,水草不僅可以代替,且效果更好,優點更多。具體原因,且聽鶇龜先生詳細給大家分析。
一、硝化細菌處理魚缸氨氮的主要局限性
魚食和糞便等含氮有機物,在氨化細菌分解下,會釋放出有毒氨氣;同時,魚呼吸和體內蛋白質代謝的最終產物也是氨,通過魚鰓和排洩孔,釋放到水中,這些氨稱為氨氮。硝化細菌的主要作用,就是通過硝化反應轉化這些氨氮。其基本過程是,氨溶於水中,電離或與酸反應生成銨離子,亞硝化細菌將銨離子轉化為亞硝酸根離子,接著硝化細菌再把亞硝酸根轉化為硝酸根離子,如下圖所示:
通過上述這一基本過程,硝化細菌將原本對魚毒害性較強的氨(NH3),轉化為最終產物硝酸根離子(NO3-)。由於硝酸根離子毒性不大,低濃度下可以認為無毒,因此對魚有嚴重危害的氨,就這樣被硝化細菌化解了,這是硝化細菌在魚缸中的最主要作用。
雖然硝化細菌轉化氨氮的工作十分重要,但也並非看上去那麼完美,實際上局限性還是非常多的,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
1、硝化細菌處理氨氮後,容易造成硝酸根濃度積累
硝化細菌轉化氨氮的最終產物是硝酸根離子,雖然毒性降低了,但並沒有從水中清除。隨著硝化作用的不斷進行,硝酸根不斷產生,最終會越積累越多,這是硝化細菌轉化氨氮的很大局限性。魚缸中硝酸根濃度增大,危害主要有三個方面:
增加水中鹽度,產生鹽分脅迫。
隨著硝酸根濃度增加,鹽度也在不斷升高。鹽度是水質的一個重要指標,對魚類生長和繁殖都有重要影響。研究發現,水中鹽度的變化,影響魚的代謝活動及滲透壓調節,也對魚的營養需求、組織結構和生理生化指標等產生影響。特別是滲透壓的變化,鹽分過高或過低,都有可能造成魚死亡。
通過反硝化作用,重新生成有毒的亞硝酸鹽,甚至氨。
硝化反應是一種好氧環境的下的氨氮轉化,隨著硝酸根濃度增加,如果魚缸中存在缺氧環境(如底沙中),反硝化細菌也可以重新將硝酸根離子轉化為亞硝酸根離子,甚至氨,這兩種對魚都是極毒的。
促進魚缸富營養化,產生爆藻現象。
硝酸根是重要的速效氮肥,極易被植物吸收,促進藻類大量爆發。很多朋友養魚的缸裡,經常爆藻,除了光照等條件外,硝化細菌產生的硝氮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提供了藻類繁殖的大量養分。
2、硝化細菌對環境變化敏感,處理氨氮的效果並不穩定
硝化細菌是好氧型自養菌,繁殖速度緩慢。這種特點,一方面決定了它對氨氮的處理速度較為緩慢,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起效。另一方面,也決定了它無法與繁殖迅速的異養型腐生菌相競爭,在水中的生存範圍被異養菌壓縮侵佔,實際作用並不像廣告中宣傳的那麼強大。
同時,硝化細菌對環境變化敏感,容易崩潰。水中的溶解氧、pH、溫度和光照等條件的變化,都會對硝化細菌產生影響,硝化系統並不是那麼穩定。這也是很多朋友的魚缸中,硝化系統動輒就崩潰的原因,它對環境變化太敏感了,限制條件很多。例如現在已經進入冬季,如果水溫在10℃以下,硝化細菌就接近停工狀態,對氨氮基本沒有什麼轉化效果,這是因為硝化細菌最適合的工作溫度是20-30℃。
3、造成魚缸水質酸化,減少氧氣含量
硝化細菌在轉化氨氮的過程中,會產生氫離子(H+),具有酸化作用。同時,最終產物硝酸根,是典型的強酸根,當它與弱鹼相遇時,會產生強酸弱鹼鹽,水解也是酸性。因此,過量的硝化細菌,會造成魚缸水質偏酸,帶來pH下降(即魚缸跌酸)。此外,硝化細菌是典型的好氧菌,在魚缸中大量存在,也會產生耗氧問題。
俗話說,過猶不及,硝化細菌確實能轉化氨氮,但凡事要適度,切不可因此過度神話它的作用。魚缸硝化細菌過於強大,也並非好事,會帶來一系列問題,例如硝酸根的積累、水質酸化和耗氧等。而且,硝化細菌對環境變化敏感,動輒就崩潰,其處理氨氮的效果也是不穩定的,這些都是硝化細菌的局限性。
實際上,利用硝化細菌轉化氨氮,只是眾多處理氨氮的方法中的一個,有些朋友卻把它片面的當成了唯一的一個。研究表明,像池塘這類淺的靜水區域,實際對氨氮起主要吸收去除作用的,是藻類和水生植物,並不是硝化細菌。相對於經常崩潰的硝化細菌,利用水生植物來去除魚缸水中的氨氮,其實是個非常不錯的方法。
二、水草能夠代替硝化細菌處理氨氮嗎?
與不少朋友理解的不一樣,水草不僅能夠代替硝化細菌處理氨氮,而且相比較於硝化細菌,利用水草處理氨氮,操作更簡單,優點更多。
1、為何說水草能處理氨氮?
在上一篇文章中,鶇龜先生說過,硝化細菌處理的並不是有毒的氨(NH3),而是幾乎無毒的銨離子(NH4+)。如果換一種思路來看,我們可以藉助硝化細菌將銨離子轉化為硝酸根離子,來解決有毒的氮氮問題。為何就不能利用水草直接吸收銨離子,來消除氨氮危害?不要忘記,銨可是植物的養分和肥料。說到底,這其實只是解決同一問題的不同方法。
銨離子就是農業生產中的速效氮肥銨肥(如硫酸銨、碳酸氫銨、氯化銨、硝酸銨等)的主要顯效成分,是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植物對養分的吸收,主要有被動吸收和主動吸收兩種方式。被動吸收是通過濃度差實現的(即滲透壓),由高濃度移動向低濃度。而主動吸收,則可以突破這種限制,實現由低濃度向高濃度方向移動(即逆濃度差移動)。主動吸收靠的是植物體內的養分運載系統,直接輸送到體內。
銨離子對植物而言,是屬於主動吸收的養分。通過細胞膜上的銨轉運蛋白,植物將環境中的銨離子直接輸送到體內,用於合成胺基酸。由於銨離子是氨溶於水動態反應生成的:
通過主動吸收銨的方式,水草將水中的銨離子轉移到體內,氨就要不斷反應重新生成銨,以達到新的動態平衡,這樣氨就會不斷消耗,直至氨在水中耗盡。這就是水草能夠吸收、去除氨氮的基本原理。因此,說水草不能直接吸收氨氮,是不符合科學的說法,水草是可以吸收氨氮的。那麼,水草吸收氨氮的效果怎麼樣呢?
2、水草吸收氨氮的效果如何?
水草不僅可以吸收氨氮,且效果還非常不錯,這早已為眾多研究者的試驗結果所證實。例如浙江大學劉佳等的研究表明,培養21天後的水草金魚藻,對氨氮的吸收率是91.2%,效果可謂相當好。南京林業大學紀慶亮的研究表明,即便是在冬季,菹草、美人蕉和西伯利亞鳶尾對氨氮的淨去除率也可以高達84.58%、76.25%和75.8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王俊華的研究表明,水芹菜在夏季和秋季對氨氮的最大去除率分別是70%和82%。合肥工業大學藕翔的研究表明,美人蕉、鳳眼蓮和苦草對氨氮的去除率,分別高達88%、93%和65%。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張倩妮等人的研究表明,29種水生植物對氨氮均具有良好的處理淨化效果。當然,類似的研究還有很多,大家可以自行在知網等渠道查閱。以上研究結論的出處,請見參考文獻目錄。
從鶇龜先生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看,魚缸裡養水草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在一個月前和上周,鶇龜先生分別開了兩個新魚缸,置換掉了原先用的塑料整理箱。這兩個魚缸都沒有用過硝化細菌。開缸過程也極為簡單,魚缸清洗乾淨,放入水草後注滿水,24小時後即放魚入缸。目前兩個缸都沒有問題,水質更是清澈如初。下面視頻中即為一個月前開的新魚缸,沒有用過硝化細菌,也無過濾等設備。
其實在此之前,這些魚都生活在加了水草的塑料箱裡,同樣也是沒有用過硝化細菌。時間最長的已經養了兩年多,也沒有問題。雖然鶇龜先生不具備大學科研機構等實驗室檢測條件,沒有確切的數據,但結果是明確的,那就是這功勞並不是硝化細菌的,而是水草的。因為還沒有聽說過,加入自來水24小時後,硝化細菌就能自行建立並完善的。水草的作用無需置疑,不僅可以處理氨氮,而且好處更多。
3、水草不僅能夠處理氨氮,且好處更多
如上文所述,水草通過直接吸收銨離子,可以去除水中的氨氮,這已為眾多學者的研究和鶇龜先生的實踐所證實。對於利用水草處理氨氮(銨),很多朋友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植物對硝酸根的吸收更好。實際並不是這樣,對於植物而言,銨離子和硝酸根離子,都是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無機氮肥。確實有些植物更偏好銨離子,有些植物更偏好硝酸根,其實就如我們人一樣,植物界也存在偏食者,但並不存在只吸收銨離子或硝酸根離子的情形。
說到植物對於硝酸根的吸收,有一個詭異的現象不得不提,那就是吸收了以後,植物並不能直接利用,而是要重新把它還原為氨氮,再加以利用。一般認為,硝酸鹽在植物體內的還原步驟是:
還原的方程式分別為:
由上面的反應過程,我們可以發現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實:硝化細菌歷經千辛萬苦,將銨離子轉化為了硝酸根離子,供植物吸收利用。可植物吸收以後,又要將其轉化為初始狀態的銨,才能再次利用。也就是說,氨氮經硝化細菌這麼一轉化,繞了一圈又回到了原點。既然如此,我們為何要多此一舉,不直接利用水草來吸收銨呢?其實與硝化細菌相比,水草處理氨氮,優點真的很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吸收氨氮更為快速直接。
植物通過細胞膜上的銨轉運蛋白,將環境中的銨離子主動吸收到體內,用於胺基酸的合成,供自身生長發育,利用這一原理,實現氨的去除。從處理速度上看,硝化細菌無論是人為加入,還是自然形成,都需要一定時間才能處理氨氮。而水草則不同,放入水中馬上就可以工作。相對於經過硝化細菌轉化再吸收,水草對氨氮的吸收更為直接有效,可以快速將氨氮的危害扼殺在萌芽狀態。
(2)對氨氮的吸收更為徹底。
硝化細菌雖然可以轉化氨氮,但最終產物硝氮(硝酸根)要留在魚缸裡,無法清除,帶來鹽分脅迫、水質酸化、爆藻等問題。硝酸根也可以通過反硝化作用,再次生成亞硝酸根和氨氮,對魚產生毒害。
但是利用水草處理魚缸中的氨氮,就沒有這方面的困擾。無論是銨離子還是硝酸根離子,都是水草的養分,可以直接吸收,能將其從水中移除,這是硝化細菌做不到的。所以,養了水草以後,魚缸可以做到長期不換水,只加水。但僅僅是有硝化細菌,無法做到,只能通過定期換水,來稀釋硝酸根的濃度,減輕危害。
(3)水草處理氨氮更為穩定。
硝化細菌對環境的依賴性非常強,水中溶解氧含量、pH、溫度、光照和有機質等方方面面的變化,都有可能造成硝化細菌死亡、硝化系統崩潰。水草,特別是本地原生的土著水草,適應環境的能力非常強,不容易死亡,養起來也非常簡單,根本無需過多照料,即可正常開始除氨氮等淨水工作,簡直不要太省心。
比如現在到了冬季,如果是冷水缸,硝化系統實際上已經接近停止,對氨氮幾乎不再轉化(以長三角地區為例)。但水草則不同,多年生的金魚藻、蜈蚣草等水草,在冬季仍正常生長,不斷吸收氨氮及魚缸中的其他汙染物,確保水質無憂,這是硝化細菌無法做到的。
(4)魚缸裡養水草的其他好處。
實際上,在魚缸裡養水草,不僅僅能夠有效處理氨氮,其他好處也非常多。例如光合作用可以增加水中溶解氧,沒有空氣泵也同樣可以養好高氧魚;高效吸收氮磷鉀等營養物質,防止富營養化,進而防止爆藻;改善魚缸環境,更符合魚兒的需要,不容易發生應激反應等等。由於本文主要是探討氨氮,因此對於水草的以上這些優點,就不再詳細展開論述。感興趣的朋友們,建議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魚缸裡養水草有什麼好處」,然後進行搜索查詢。裡面有眾多網友分享的信息,請大家有選擇的理性參考即可。
三、魚缸中水草和硝化細菌是對立的嗎?
由於水草可以直接吸收銨離子,進而消除魚缸中有毒氨的危害,從這個意義上,說水草能夠代替硝化細菌處理氨氮,是沒有問題的。代替的意思,是說如果沒有硝化細菌,我們一樣可以利用水草來處理氨氮,這只是處理問題方法與途徑的不同。希望大家對此能有一個正確的理解,不要把「代替」這一詞理解偏了。
不少朋友覺得鶇龜先生強調水草的作用,說「水草可以代替硝化細菌處理氨氮」,是貶低硝化細菌的作用。其實並非如此,鶇龜先生從來也沒有否認過硝化細菌的作用,只是強調要理性看待,沒必要去神化它。硝化細菌並不是萬能的,局限性很多。實際上,相對於動輒就崩潰的硝化細菌,水草養護更簡單,確實更有優勢。
當然,鶇龜先生這樣說,也並非意味著水草和硝化細菌是對立的,不可兼得。實際上,水草和硝化細菌,二者並不衝突,具有互補的關係,養了水草以後,更容易建立穩定的硝化系統。一般來說,由於受制於食物和氧氣等因素影響,開始時新魚缸並不具備硝化細菌大量繁殖的優良條件。此時我們可以先養水草,代替硝化細菌來吸收處理氨氮,以免造成危害。在養水草的過程中,也改善了魚缸環境,為硝化細菌的著生提供條件。由於硝化細菌在環境中廣泛分布,水、土壤、空氣中等都有,只要條件適宜,就可以不請自來,形成穩定的系統。鶇龜先生一直認為,自然建立的硝化系統,才是最穩定的。因為這是根據魚缸裡的環境,自發繁殖形成的,不容易崩潰。
硝化系統自然建立並完善以後,水草和硝化細菌就可以相互配合,更好的處理魚缸中的氨氮及淨化水質。水草的直接吸收,再加上硝化細菌的轉化,氨氮的處理速度更快。同時硝化細菌轉化後的產物硝酸根,也可以直接被水草吸收,避免出現硝酸根積累、酸化和爆藻等問題。也就是說,硝化細菌處理氨氮的短板,可以通過養水草補上,建立一個水草和微生物相結合的優良水質淨化系統,更有助於養好魚。
四、結語
硝化細菌在轉化氨氮的過程中,會帶來硝酸根濃度積累、水質酸化、爆藻等一系列問題。由於硝化細菌相對脆弱,繁殖速度緩慢,自然形成的硝化系統,基本需要一個月以上時間;就算是人為加入硝化細菌,最快也要幾天的時間,才能開始處理氨氮。而且,硝化細菌對環境變化敏感,溶解氧、pH、溫度等條件的變化,都有可能造成硝化系統崩潰,其對氨氮的處理效果是不穩定的,存在較大局限性。
銨離子是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氮肥,用於體內胺基酸的合成,因此水草是可以吸收氨氮的,且效果比硝化細菌更為穩定、徹底,沒有太多的「後遺症」。說水草不能吸收氨氮,是不可信的。實際上,水草和硝化細菌,並不是截然衝突的,二者可以相互配合,構建出水草和微生物高效氨氮處理系統,彌補硝化細菌的系列短板。
【特別說明】:歡迎以轉發的形式分享,但請勿搬運抄襲,謝謝理解。鶇龜先生,溯本正源,堅持分享簡單快樂的烏鶇、烏龜和原生魚飼養經驗與心得體會,歡迎關注。
主要參考文獻:
李合生,現代植物生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王鏡巖等,生物化學(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劉佳等,水生植物對水體中氮磷的吸收與抑藻效應的研究,核農學報,2007(4)。
紀慶亮,三種水生植物氨氮耐受性和冬季淨水效果研究,南京林業大學,2010。
王俊華,水生植物和放線菌對皂河汙水的淨化研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
張倩妮,29種水生植物對農村生活汙水淨化能力研究,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2019(3)。
藕翔,三種水生植物對黑臭水體修復效果的研究,合肥工業大學,2018。
李寶珍等,植物吸收利用銨態氮和硝態氮的分子調控,植物生理學通訊,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