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及危害,五種方法去除廢水中高氨氮

2021-02-18 環保人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環保人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

氨氮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離氨(NH3)和銨離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動物性有機物的含氮量一般較植物性有機物為高。同時,人畜糞便中含氮有機物很不穩定,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時指以氨或銨離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自然地表水體和地下水體中主要以硝酸鹽氮(NO3)為主,以游離氨(NH3)和銨離子(NH4+)形式存在的氮受汙染水體的氨氮 叫水合氨,也稱非離子氨。非離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子,而銨離子相對基本無毒。國家標準Ⅲ類地面水,非離子氨氮的濃度≤1毫克/升。氨氮是水體中的營養素,可導致水富營養化現象產生,是水體中的主要耗氧汙染物,對魚類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水中的氨氮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轉化成亞硝酸鹽,如果長期飲用,水中的亞硝酸鹽將和蛋白質結合形成亞硝胺,這是一種強致癌物質,對人體健康極為不利。

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氨氮對水生物起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離氨,其毒性比銨鹽大幾十倍,並隨鹼性的增強而增大。氨氮毒性與池水的pH值及水溫有密切關係,一般情況,pH值及水溫愈高,毒性愈強,對魚的危害類似於亞硝酸鹽。

氨氮對水生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為:攝食降低,生長減慢,組織損傷,降低氧在組織間的輸送。魚類對水中氨氮比較敏感,當氨氮含量高時會導致魚類死亡。急性氨氮中毒危害為:水生物表現亢奮、在水中喪失平衡、抽搐,嚴重者甚至死亡。

高氨氮廢水如何處理,著重介紹一下其處理方法:

一、物化法

1. 吹脫法

在鹼性條件下,利用氨氮的氣相濃度和液相濃度之間的氣液平衡關係進行分離的一種方法,一般認為吹脫與溫度、PH、氣液比有關。

2. 沸石脫氨法

利用沸石中的陽離子與廢水中的NH4+進行交換以達到脫氮的目的。應用沸石脫氨法必須考慮沸石的再生問題,通常有再生液法和焚燒法。採用焚燒法時,產生的 氨氣必須進行處理。

3.膜分離技術

利用膜的選擇透過性進行氨氮脫除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操作方便,氨氮 回收率高,無 二次汙染。例如:氣水分離膜脫除氨氮。氨氮在水中存在著離解平衡,隨著PH升高,氨在水中NH3形態比例升高,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NH3的氣態和液態兩項達到平衡。根據 化學平衡移動的原理即呂.查德裡(A.L.LE Chatelier)原理。在 自然界中一切平衡都是相對的和暫時的。化學平衡只是在一定條件下才能保持「假若改變平衡系統的條件之一,如濃度、壓力或溫度,平衡就向能減弱這個改變的方向移動。」遵從這一原理進行了如下設計理念在膜的一側是高濃度氨氮廢水,另一側是酸性水溶液或水。當左側溫度T1>20℃,PH1>9,P1>P2保持一定的壓力差,那麼廢水中的游離氨NH4+,就變為氨分子NH3,並經原料液側介面擴散至膜表面,在膜表面分壓差的作用下,穿越膜孔,進入吸收液,迅速與酸性溶液中的H+反應生成銨鹽。

4.MAP沉澱法

主要是利用以下化學反應:Mg2++NH4++PO43-=MgNH4PO4

理論上講以一定比例向含有高濃度氨氮的廢水中投加磷鹽和鎂鹽,當[Mg2 + ][NH4+][PO43 -]>2.5×10–13時可生成磷酸銨鎂(MAP),除去廢水中的氨氮。

5.化學氧化法

利用強氧化劑將氨氮直接氧化成氮氣進行脫除的一種方法。 折點加氯是利用在水中的氨與氯反應生成氨氣脫氨,這種方法還可以起到殺菌作用,但是產生的 餘氯會對魚類有影響,故必須附設除餘氯設施。

二、生物脫氮法

傳統和新開發的脫氮工藝有A/O,兩段活性汙泥法、強氧化好氧生物處理、短程硝化 反硝化、超聲吹脫處理氨氮法方法等。

1.A/O工藝將前段缺氧段和後段好氧段串聯在一起,A段DO不大於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異養菌將 汙水中的澱粉、纖維、碳水化合物等懸浮 汙染物和可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有機酸,使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不溶性的有機物轉化成可溶性有機物,當這些經缺氧水解的產物進入好氧池進行 好氧處理時,提高汙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氧的效率;在缺氧段異養菌將蛋白質、 脂肪等汙染物進行氨化(有機鏈上的N或 胺基酸中的氨基)游離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條件下,自養菌的 硝化作用將NH3-N(NH4+)氧化為NO3-,通過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條件下,異氧菌的 反硝化作用將NO3-還原為分子態氮(N2)完成C、N、O在生態中的循環,實現汙水無害化處理。其特點是 缺氧池在前,汙水中的有機碳被反硝化菌所利用,可減輕其後好氧池的 有機負荷, 反硝化反應產生的 鹼度可以補償好氧池中進行硝化反應對鹼度的需求。好氧在 缺氧池之後,可以使反硝化殘留的 有機汙染物得到進一步去除,提高出水水質。BOD5的去除率較高可達90~95%以上,但 脫氮除磷效果稍差,脫氮效率70~80%,除磷只有20~30%。儘管如此,由於A/O工藝比較簡單,也有其突出的特點,目前仍是比較普遍採用的工藝。

2.兩段活性汙泥法能有效的去除有機物和氨氮,其中第二級處於延時曝氣階段,停留時間在36小時左右,汙水濃度在2g/l以下,可以不排泥或少排泥從而降低汙泥處理費用。

3.強氧化好氧生物處理其典型代表有粉末活性炭法(PACT工藝)

粉末活性碳法的主要特點是向曝氣池中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利用粉末活性炭極為發達的微孔結構和更大的吸附能力,使溶解氧和營養物質在其表面富集,為吸附在PAC 上的 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從而提高有機物的降解速率。

近年來國內外出現了一些全新的脫氮工藝,為高濃度氨氮廢水的脫氮處理提供了新的途徑。主要有短程硝化 反硝化、好氧反硝化和 厭氧氨氧化等。

4. 短程硝化反硝化

生物硝化反硝化是應用最廣泛的脫氮方式,是去除水中氨氮的一種較為經濟的方法,其原理就是模擬自然生態環境中氮的循環,利用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聯合作用,將水中氨氮轉化為氮氣以達到脫氮目的。由於氨氮氧化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氣, 曝氣費用成為這種脫氮方式的主要開支。短程硝化 反硝化是將氨氮氧化控制在亞硝化階段,然後進行反硝化,省去了傳統生物脫氮中由 亞硝酸鹽氧化成硝酸鹽,再還原成亞硝酸鹽兩個環節(即將氨氮氧化至 亞硝酸鹽氮即進行反硝化)。該技術具有很大的優勢:①節省25%氧供應量,降低能耗;②減少40%的碳源,在C/N較低的情況下實現 反硝化脫氮;③縮短反應歷程,節省50%的反硝化池容積;④降低 汙泥產量,硝化過程可少產汙泥33%~35%左右,反硝化階段少產汙泥55%左右。實現短程硝化 反硝化生物脫氮技術的關鍵就是將硝化控制在 亞硝酸階段,阻止亞硝酸鹽的進一步氧化。

5. 厭氧氨氧化(ANAMMOX)和全程自養脫氮(CANON)

厭氧氨氧化是指在厭氧條件下氨氮以亞硝酸鹽為 電子受體直接被氧化成氮氣的過程。

厭氧氨氧化(Anaerobicammoniaoxidation,簡稱ANAMMOX)是指在厭氧條件下,以Planctomycetalessp為代表的微生物直接以NH4+為 電子供體,以NO2-或NO3-為電子受體,將NH4+、NO2-或NO3-轉變成N2的生物氧化過程。該過程利用獨特的生物機體以 硝酸鹽作為電子供體把氨氮轉化為N2,最大限度的實現了N的循環厭氧硝化,這種耦合的過程對於從厭氧硝化的廢水中脫氮具有很好的前景,對於高氨氮低COD的汙水由於硝酸鹽的部分氧化,大大節省了能源。目前推測 厭氧氨氧化有多種途徑。其中一種是羥氨和亞硝酸鹽生成N2O的反應,而N2O可以進一步轉化為 氮氣,氨被氧化為羥氨。另一種是氨和羥氨反應生成 聯氨,聯氨被轉化成 氮氣並生成4個 還原性[H],還原性[H]被傳遞到 亞硝酸還原系統形成羥氨。第三種是:一方面 亞硝酸被還原為NO,NO被還原為N2O,N2O再被還原成N2;另一方面,NH4+被氧化為NH2OH,NH2OH經N2H4,N2H2被轉化為N2。 厭氧氨氧化工藝的優點:可以大幅度地降低 硝化反應的充氧能耗;免去 反硝化反應的外源電子供體;可節省傳統硝化反硝化反應過程中所需的中和試劑;產生的 汙泥量極少。 厭氧氨氧化的不足之處是:到目前為止,厭氧氨氧化的反應機理、參與菌種和各項操作參數不明確。

全程自養脫氮的全過程實在一個反應器中完成,其機理尚不清楚。Hippen等人發現在限制溶解氧(DO濃度為0.8·1.0mg/l)和不加有機碳源的情況下,有超過60%的氨氮轉化成N2而得以去除。同時Helmer等通過實驗證明在低DO濃度下,細菌以 亞硝酸根離子為電子受體,以 銨根離子為 電子供體,最終產物為氮氣。有實驗用 螢光原位雜交技術監測全程自養脫氮 反應器中的微生物,發現在反應器處於穩定階段時即使在限制曝氣的情況下,反應器中任然存在有活性的厭氧氨氧化菌,不存在硝化菌。有85%的氨氮轉化為氮氣。鑑於以上理論,全程自養脫氮可能包括兩步第一是將部分氨氮氧化為煙硝酸鹽,第二是 厭氧氨氧化。

6. 好氧反硝化

傳統脫氮理論認為,反硝化菌為兼性厭氧菌,其呼吸鏈在有氧條件下以氧氣為終末電子受體在缺氧條件下以硝酸根為終末電子受體。所以若進行 反硝化反應,必須在缺氧環境下。近年來,好氧 反硝化現象不斷被發現和報導,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一些好氧 反硝化菌已經被分離出來,有些可以同時進行好氧反硝化和異養硝化(如Robertson等分離、篩選出的Tpantotropha.LMD82.5)。這樣就可以在同一個反應器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同步硝化 反硝化,簡化了工藝流程,節省了 能量。

7.超聲吹脫處理氨氮

超聲吹脫法去除氨氮是一種新型、高效的高濃度氨氮廢水處理技術,它是在傳統的吹脫方法的基礎上,引入超聲波輻射廢水處理技術,將超聲波和吹脫技術聯用而衍生出來的一種處理氨氮的方法。將這兩種方法聯用不僅改進了超聲波處理廢水成本較高的問題,也彌補了傳統吹脫技術去除氨氮不佳的缺陷,超生吹脫法在保證處理氨氮的效果的同時還能對廢水中有機物的降解起到一定的提高作用。技術特點(1)高濃度氨氮廢水採用90年代高新技術——超聲波 脫氮技術,其總脫氮效率在70~90%,不需要投加化學藥劑,不需要加溫,處理費用低,處理效果穩定。(2)生化處理採用周期性活性汙泥法(CASS)工藝,建設費用低,具有獨特的 生物脫氮功能,處理費用低,處理效果穩定,耐負荷衝擊能力強,不產生 汙泥膨脹現象,脫氮效率大於90%,確保氨氮達標。

4 工藝流程

8. Bardenpho工藝

該工藝是在A/O工藝基礎上,增設了一個缺氧段和好氧段,各段反應池均獨立運行,混合液自第一好氧池回流至第一缺氧池而第二好氧池無混合液回流(因而須注意,第二缺氧池和第二好氧池並非組成一級A/O工藝)所增設的缺氧段和好氧段起強化脫氨和提高處理出水水質的作用。運行過程中,第一好氧池的內部回流混合液、原水中的有機基質及回流汙泥進入第一 厭氧池,進行 反硝化 脫氮。由於第一厭氧池進水中含有較多內碳源可利用因而具有較高的 反硝化速率,但與其進水中的食料比有關。好氧一池的容積一般可按F./M為0.25考慮;在 厭氧二池中,由於好氧二池出水中有機物濃度較低,同時也沒有外加 碳源因而 反硝化菌主要通過內源 呼吸作用,以細胞內碳源進行 反硝化,因此反硝化效率較低,並與系統的 汙泥齡有關。但這種 反硝化作用可有效地提高整個處理系統的反硝化程度,從而利於提高脫氮效率。必要時,可將少部分進水引入厭氧二池以適當補充碳源,提高其 反硝化速率。該工藝中好氧二池的主要作用是進一步降低廢水中的有機物濃度,同時改善出水的表觀性狀由於增設了厭氧二池和好氧二池強化處理作用,該工藝的脫氮效率可以高達90%~95%(城市汙水)。

9. BABE工藝

在通常的廢水 生物處理工藝中,其汙泥經濃縮的上層液或氧化處理後脫水濾液均需返回至主體工藝進行處理。由於 汙泥濃縮上層液或脫水濾液中富含氮,因而其向主體工藝的返回將增加主體工藝的處理 負荷,從而影響處理出水中氮的指標。BABE在運行過程中將以A/O方式運行的處理工藝主流程中回流汙泥的一部分分流入BABE間歇曝氣池,BABE 所處理的對象為含有高濃度的TN的汙泥濃縮上層液或 汙泥脫水濾液。通過BABE池的間歇 曝氣運行,不僅有效地延長了處理工藝的 汙泥齡,並可對其進液中的氮實現充分的 硝化作用,同時由於BABE池的良好消化條件,即較低的 有機負荷及良好的溫度控制(一般將溫度控制在30℃),有效地提高了汙泥中硝化菌的數量。BABE池經間歇曝氣後富含硝化菌的混合液、內回流與進水一起進入A/O工藝主流程,可實現充分的反硝化 脫氮,強化了系統對氮的去處作用。

三、生化聯合法

物化方法在處理高濃度氨氮廢水時不會因為氨氮濃度過高而受到限制,但是不能將氨氮濃度降到足夠低(如100mg/L以下)。而 生物脫氮會因為高濃度游離氨或者 亞硝酸鹽氮而受到抑制。實際應用中採用生化聯合的方法,在 生物處理前先對含高濃度氨氮的廢水進行物化處理。例如: 生物活性炭流化床, 膜- 生物反應器技術(MBR)等。本處僅介紹膜- 生物反應器技術(MBR)膜-生物反應器(MembraneBio-Reactor,MBR)為 膜分離技術與生物處理技術有機結合之新型態廢水處理系統。是一種由膜分離單元與 生物處理單元相結臺的新型 水處理技術,以膜組件取代二沉池在 生物反應器中保持高 活性汙泥濃度減少汙水處理設施佔地,並通過保持低汙泥負荷減少汙泥量。主要利用沉浸於好氧生物池內之膜分離設備截留槽內的 活性汙泥與大分子固體物。因此系統內 活性汙泥(MLSS)濃度可提升至10,000mg/L, 汙泥齡(SRT)可延長30天以上,於如此高濃度系統可降低 生物反應池體積,而難降解的物質在處理池中亦可不斷反應而降解。故在膜製造技術不斷提升支援下,MBR處理技術將更加成熟並吸引著全世界環境保護工業的目光。

常見的高濃度氨氮廢水處理的弱點:

1. 無論是「蒸氨(汽提)或吹脫+A/O或吹脫+化學沉澱」,都離不開高投資、高運行成本的預處理工藝。「蒸氨」一次性投資太大,「吹脫」動力消耗太大。

2. 續接A/O法時不僅投資高,而且佔地面積大,對預處理出水的要求苛刻(如NH3-N必須小於300mg/l,汽提或吹脫法對超過5000mg/l以上的高濃度氨氮廢水根本達不到這個要求,於是只能用成倍的清水稀釋)。

3. 續接化學沉澱法雖然投資和佔地面積都比A/O法小,但它藥劑的消耗量太大,N:P:Mg之比都在1:1.1-1.2,處理藥劑成本太高,而且出水也不可能達到國家一級或二級排放標準。

轉自:廢水工程師


相關焦點

  • 低濃度氨氮廢水處理以及廢水中氨氮的測定方法
    蒸汽汽提法由於採用的工作介質是蒸汽,氨自廢水進入蒸汽中,然後在塔頂精餾成為濃氨水回收,因此無需增加後處理工序。蒸汽汽提所需蒸汽體積要比空氣吹脫法中所需空氣體積小得多,因此設備體積較小,佔地面積較少。汽提法比較適用於處理1000mg/L以上的高濃度氨氮廢水,對氨氮的去除率可達99%以上,效率高,技術成熟度好。但是,常規的汽提廢水脫氨技術蒸汽消耗量大,處理廢水單耗比較高。
  • 東道爾水技術:高氨氮廢水的處理技術
    各種濃度廢水,尤其高濃度氨氮廢水從環境經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出發,可以將這幾種脫氮工藝分為三類:(1)把廢水中的NH4+轉化成無害的N2逸入大氣,雖然治理了氨氮汙染,但也丟棄了有價值的氨資源,如生化法、折點氯化法。
  • 高氨氮廢水處理的幾種方法及各自的優缺點
    高氨氮廢水是工業廢水類型中比較典型的一類廢水,高氨氮廢水處理有哪幾種典型的方法以及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本篇文章將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從上述的方向去闡述,供各位查閱及參考。高氨氮廢水的處理,業內通常有物理化學方法、生物化學方法,物理化學法又分為物理吹脫法、折點加氯氧化法、脫氨膜法,生物化學法通常是指通過硝化反應和反硝化反應去除氨氮和總氮的過程,生化法是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將氨氮轉化為氮氣。
  • 什麼是氨氮?如何去除?
    氨氮是水體中的營養素,可導致水富營養化現象產生,是水體中的主要耗氧汙染物,對魚類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氨氮對水生物起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離氨,其毒性比銨鹽大幾十倍,並隨鹼性的增強而增大。氨氮毒性與池水的pH值及水溫有密切關係,一般情況,pH值及水溫愈高,毒性愈強。
  • 電鍍廢水中高濃度氨氮深度處理方法研究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 採用物理和化學方法對電鍍廢水中高濃度氨氮進行處理。 應用響應面法對氨氮吹脫工藝進行優化,在最佳工藝條件下(pH=11、流量 2 L/min、時間 60 min),氨氮去除率為 98%。 吹脫後的廢水經次氯酸鈉深度氧化,結果顯示,次氯酸鈉投加量為 30 mL/L,反應時間為 10 min 時,氨氮去除率達 95.43%。
  • 高低濃度氨氮廢水處理工藝的對比!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汙水中因氨氮濃度不同分為高低濃度氨氮廢水,在實際應用中氨氮濃度大於500PPM的廢水需要預處理(稱為高氨氮廢水 ),然後配合低氨氮廢水的處理工藝進行最後的脫氮,因高氨氮廢水與低氨氮廢水採用的工藝不同,本文大體介紹一下!
  • 史上最全氨氮廢水處理合集
    目前主要採用的除氮工藝有:生物硝化與反硝化、化學沉澱法、沸石選擇性離子交換吸附、氨吹脫法(空氣吹脫)及折點氯化等五種。一、生物硝化與反硝化生物法去除氨氮是在指廢水中的氨氮在各種微生物的作用下,通過硝化和反硝化等一系列反應,最終形成氮氣,從而達到去除氨氮的目的。生物法脫氮的工藝有很多種,但是機理基本相同。
  • 技術探討|高氨氮廢水處理技術
    許多方法都能夠有效的處理氨氮, 如物理化學法有吹脫、氣提、折點加氯、離子交換、混凝沉澱、反滲透、電滲析及各種高級氧化技術(AOTs)等多種方法;生物方法有硝化及水藻等水生植物養殖。但具有應用方便,處理效果穩定、適應廢水水質及比較經濟等優點,並且目前實用性較好、研究較多、具有良好發展用前景的有:氨吹脫、化學沉澱法、高效生物脫氮法和高級氧化技術。1.
  • 處理高氨氮廢水亞硝化細菌培養實驗研究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現如今,我國的科技發展十分迅速,為培養適應高氨氮廢水短程硝化要求的亞硝化細菌,採用選擇性傳代培養及序批式定向培養對亞硝化細菌富集過程及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分析了水溫、pH、溶解氧濃度等培養條件對亞硝化效果的影響。
  • 吸附法去除氨氮廢水:常用的吸附劑你知道幾種?
    氨氮的去除原理主要是非離子氨的吸附作用和與離子氨的離子交換作用,影響去除氨氮的主要因素包括與吸附劑溶液作用時間、吸附劑用量、溶液中氨氮濃度、吸附劑的粒度和溶液的溫度等。在廢水處理實踐中,多種廢水經二級處理後仍達不到排放標準,需要對二級出水作進一步的深度處理。為此,吸附法還被用於深度脫氮。沸石吸附法在美國、日本已經成功地實現工業化。
  • 吹脫法+折點除氯法處理高氨氮廢水實例!
    對廢水水量、性質進行分析,對於其中Fe離子,主要採用調節pH、曝氣氧化使其轉化成Fe(OH)3和Fe(OH)2,從廢水中分離出來;對於高氨氮,由於廢水水量大,而COD較低,如採用A-O生物脫氮工藝,須補充大量有機碳,必將造成運行成本增大。且生化脫氮工藝控制要求高,需建造大規模構築物,佔地面積大。再者,生化系統的運行調試周期達數月之久,方能進入正常。
  • 禹山的氨氮傳感器(Y560-A)在廢水中的應用
    廢水中的氨氮超標會引起水體溶解氧濃度降低及富營養化,對人和水生生物有較大的危害作用。水體中的氨氮是指以氨(NH3)或銨(NH4+)離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氨氮是各類型氮中危害影響zui大的一種形態,是水體受到汙染的標誌,其對水生態環境的危害表現在多個方面。
  • 氨氮去除菌劑使用方法
    氨氮去除菌劑是不同的硝化細菌組成的複合菌系,所以可以在不同的汙水水質中選擇性地篩選馴化出合適的硝化菌,適用面及其廣闊。適用生活汙水、工業廢水、河道治理等。使用方法將生化池進出水閥門關掉,好氧池曝氣設備需要提前預曝氣2小時,使得水中溶解氧能達到2-4mg/L,好氧池PH控制在7-8.5之間較佳。生化池中的溫度建議控制在10°-35°之間合適。
  • 汙水處理廠家:汙水氨氮超標如何應對
    活性汙泥法運用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方法已經相當成熟,採用活性汙泥法處理氨氮廢水的工藝及其變形也不計其數,如A/O 工藝、A2/O 工藝、SBR 工藝等。採用 SBR 法處理氨氮廢水佔地面積少,在處理高氨氮廢水中有優勢,隨著自動控制設備及檢測儀表的發展,逐步得到了推廣使用。目前高氨氮廢水大多採用短程硝化反硝化或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組合工藝。
  • 水草能夠代替硝化細菌處理氨氮嗎?完全可以,並且水草去除氨氮效果...
    由於硝酸根離子毒性不大,低濃度下可以認為無毒,因此對魚有嚴重危害的氨,就這樣被硝化細菌化解了,這是硝化細菌在魚缸中的最主要作用。 實際上,利用硝化細菌轉化氨氮,只是眾多處理氨氮的方法中的一個,有些朋友卻把它片面的當成了唯一的一個。研究表明,像池塘這類淺的靜水區域,實際對氨氮起主要吸收去除作用的,是藻類和水生植物,並不是硝化細菌。相對於經常崩潰的硝化細菌,利用水生植物來去除魚缸水中的氨氮,其實是個非常不錯的方法。 二、水草能夠代替硝化細菌處理氨氮嗎?
  • 折點加氯法除氨氮的成本計算!
    折點加氯法除氨氮的應用折點加氯法是將氯氣或次氯酸鈉通入廢水中將廢水中的NH3-N氧化成N2的化學脫氮工藝。當氯氣通入廢水中達到某一點時水中游離氯含量最低,氨的濃度降為零。當氯氣通入量超過該點時,水中的游離氯就會增多。
  • 水中氨氮的測定
    水中氨氮的測定1.了解水中氨氮的測定意義。2.掌握水中氨氮的測定方法和原理。氮是蛋白質、核酸、酶、維生素等有機物中的重要組分。純淨天然水體中的含氮物質是很少的,水體中含氮物質的主要來源是生活汙水和某些工業廢水。
  • 脫硫吸收塔漿液中氨氮含量對副產物含水率指標的影響
    以上表格數據顯示:脫硫漿液中氨氮含量過高,脫硫石膏品質較差,主要表現在石膏含水率、碳酸鈣含量偏高,二水硫酸鈣含量偏低,同時脫硫廢水中氨氮含量居高。4.2 漿液中氨氮含量高,影響了漿液的反應,同時影響漿液pH值的提升,容易造成運行監盤人員誤判,根據在線pH值提高供漿量,導致碳酸鈣反應不徹底,影響石膏品質(例如A電廠抽樣石膏二水硫酸鈣含量偏低(79.42%);漿液中氨絡合物進入石膏中會含有結晶水,影響石膏含水率偏高(大於14%);廢水中氨氮含量高,影響pH值提高,除氟效果差,導致廢水外排減量,系統漿液氯離子升高;同時造成氫氧化鈉的浪費和增加人工加藥工作量
  • 生態塘對養殖池塘水氨氮和亞硝態氮去除的效果
    有研究表明,在池塘養殖投餵的飼料中,有5%~10%未被魚類食用,而被養殖魚類食用的飼料中又有25%~30%以糞便形式排出體外,而且養殖池塘的尾水、殘餌和排洩物是直接通過排水渠排出塘外,並沒有經過處理,容易造成養殖水資源的浪費和水環境的汙染。所以,需要改變這種資源浪費的養殖方式,將未被利用的氮化合物利用起來,將養殖尾水重新利用起來,實現淡水池塘養殖廢水「零排放」,減少水環境汙染。
  • 你的氨氮為什麼會超標?!
    筆者運營過CN比小於3的高氨氮汙水,因脫氮工藝要求CN比在4~6,所以需要投加碳源來提高反硝化的完全性。當時投加的碳源是甲醇,因為某些原因甲醇儲罐出口閥門脫落,大量甲醇進入A池,導致曝氣池泡沫很多,出水COD,氨氮飆升,系統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