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大寶上網課以來,現在我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到家長群裡,看看大家一起吐槽。就好像看到一篇很熱門的文章,讀者們不僅僅喜歡看文章的內容,還喜歡到討論區發表各種意見。
今天吐槽群,哦不,是家長群,又在討論什麼主題呢?
原來是梓桐的媽媽在求助:梓桐為什麼花了很長時間學習,成績還是提高不了呢?而且做錯的題目,往往下次還是做錯呢?為什麼考試失分老是那些做過的錯題、難題上呢?
對於她的困惑,我曾經也是深有體會——大寶曾經就有這個毛病,特別是做數學題,經常是做錯過的題,下次還會錯。另外,對於一些難題,往往跟他講的時候能理解,可是再次做的時候就不會做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個人是這樣理解:
一是,大寶對粗心做錯的情況還沒引起重視,還沒有對錯題形成「痛苦記憶」。因為整體成績還不錯,那些失分沒有讓他覺得是很嚴重的事情。
二是,大寶對難題沒有形成熟練的解題思路,也就是說解題的練習強度還不夠。
所以,針對以上問題和分析,我使用了兩個方法來解決。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因為真正失分的地方是那些做錯的題目上,所以我們需要對錯題、難題進行歸納整理,鞏固知識點,提高學習效率,這樣才能達到提高考試分數的目的。
所以,我的第一個方法,就是給大寶準備一本錯題本。
這種錯題本,網上都有得賣。我買的是下面的這個,叫《小學錯題本》。它不僅價格不貴,而且與我想要的錯題本很匹配,另外還有一些細節的設計也是很實用。
按照這個錯題本,我要求大寶把平時所有做錯的題,以及他覺得理解起來有點困難的題都摘抄或剪貼到本子上,然後寫出正確的解題步驟,再對題目進行分析,比方註明這道題的考點和知識點,以及對錯誤的原因進行精要分析。
這本錯題本還有一個亮點,就是設計了一個「效率提升表」,把所有題目分成「已掌握」、「未掌握」、「常考題」、「易錯題」等類型,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清晰的知道所有知識點,更知道自己的薄弱環節在哪裡,繼而可以集中時間去攻克自己的「難關」,這樣就達到了高效學習的目的。
數學的學習還是要靠理解,特別是難題,通過重複練習,可能可以達到熟能生巧的效果。但是這種靠經驗解題的做法,問題很大,只要遇到題目有些變化,可能就不會解了。
所以,在使用上面所說的錯題本時,我除了要求他做好登記外,還要求他針對難題進行講解。只要他能夠非常熟練地講出解題過程,以及解題的原理,那麼這道題他就沒問題,而且遇到類似的題,他也能夠想方設法去解決。
總結而言,就是歸納整理錯題、難題,然後多記錄、多說。
需要提醒的是,要養成這個習慣非常的不容易,特別是記錄的環節,需要花時間書寫,對於喜歡「偷懶」的大寶而言,這真的不是一下子能適應的。
所以啊,再好的方法,如果不能堅持,也很有可能產生不了期待的效果。
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