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的零點體育
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記者馬邦傑)「完全人格,首在體育。」對於這句名言,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心理學教授蘆詠莉用她豐富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注釋。
近日,蘆詠莉在北京市學校體育聯合會大講堂做了一個名為《體育與兒童發展》的線上演講,被業內人士稱為「振聾發聵」「醍醐灌頂」。她的演講,既有腦科學、心理學方面的理論解讀,又有簡潔明了的數據展示,深入淺出,論述體育對於兒童身體協調發展、智力發育的重要性,「多元智力理論」和中國體育「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誤區,以及實驗二小在國內引領風氣之先、實行「零點體育」三年多來的收穫。
她嚴謹的態度、嚴密的論證,讓人看到了一位學者求真務實的治學風範;她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為國育才的教育目標,讓人看到了一位名校校長樸素真摯的人文情懷。
為什麼「體育是第一學科」?
有人說,蘆詠莉把體育的光輝灑到了實驗二小的每一個角落、灑到了每一個學生的心裡。體育是實驗二小最重要的課程,即使在考試日,如果當天天氣允許,體育課和考試時間沒有衝突,老師一定會把學生拉到他們擁有兩百米跑道的小操場上。
蘆詠莉2016年就任實驗二小校長,旗幟鮮明地提出「體育是第一學科」的教學理念,當時有人不解:體育比語文數學還重要?
「當我提出體育是第一學科的時候,有人就質疑:蘆校長,你是不是在搞噱頭?我誠實地和大家講,如果不是因為我在小學工作,如果不是因為我面對的教育對象是6歲到12歲,我在提體育是第一學科的時候,可能要打一個小小的問號。我還是會很猶豫的。」蘆詠莉說。
「但是當我面對12歲以下的小朋友時,我知道他們大腦皮層發展與脊柱的成長有很大的空間,他們10歲以前肌肉大動作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窗口期。如果我們抓住這些機會,我們將會為孩子一生的成長打一個非常棒的生物學基礎。」她說。
實驗二小的孩子們在訓練
孩子的身心發展,在兒童心理學博士蘆詠莉看來,是個精細複雜的科學工程,如想做好,需要不辭辛勞研究國內外理論,進行實踐。在這方面,三年多來,蘆詠莉積累了大量心得體會。她作為一個研究學者,話語中有不少看似枯燥、實則有益的術語和理論。
她說:「孩子小時候,身體動作的發展和智力的發展是緊密相關的,而且有時直接反映出智力發展的水平和狀態。小朋友在10歲之前有幾個動作發展、肌肉發展的關鍵窗口期。如果你抓住了窗口期,小朋友得到良好的鍛鍊後,會形成良好的、深刻的、終生的肌肉記憶。肌肉記憶會在孩子成人之後的綜合發展中發揮巨大的支撐作用。」
據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毛振明介紹,人的身體各項素質發展有各自的敏感期。比如,柔韌素質的敏感期大約是5到12歲,靈敏素質的敏感期大約是6到12歲,速度素質的敏感期大約是7到13歲……這些「窗口」是訓練這些素質事半功倍的最佳時段,錯過這些「窗口」的訓練卻會事倍功半。
人體素質發展的「窗口期」——照片由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提供。
蘆詠莉說:「如果在10歲之前,跑跳投滾旋滑等幾大動作都得到了必要訓練之後,你就會發現當你長大了,無論參加什麼樣的運動,無論是打籃球、踢足球還是打羽毛球,會發現掌握起來非常快。這並非由於你接受過專門的訓練,而是因為你的肌肉在這方面有著很好的記憶。我們一定要關注到,小朋友們越小的時候,做的運動越充分,各方面動作都會得到一個真實全面的發展。我們發現,這對人終身都有巨大的幫助,因為有的時候不需要你大腦記憶,你的肌肉都會幫你記下來。」
她說,她發現有些人練就了很強的心肺功能,但由於成長環境限制自小錯過了一些肌肉動作訓練的「窗口期」,身體整體動作顯拙。她說:「他們在長大之後參加籃球、足球等需要一些技巧的體育比賽時,他們的體能能夠支撐他們參賽,但因缺乏技能而參與感不強。」
蘆詠莉說,體育鍛鍊充分的孩子,智力發展也好。這方面,她有充分的理論和數據支撐。
她說:「人在體育運動的時候,大腦皮層的各個中樞都呈現一種彌散性的活躍狀態。當大腦皮層越活躍越興奮的時候,大腦皮層內對應的神經元細胞、神經軸突、神經樹突等都在不停地生長,而且生長得很充分很飽滿,甚至出現必要的豐富的連接。」
「教育心理學鼻祖桑代克說,學習的核心本質就是建立連接。當我們提到一個詞一件事,那些反應快的、機靈的人,一下就能激活相關的知識點、概念和體驗經歷,而且激活的速度快,範圍廣。這就是一種建立的連接。我們到深度學習的時候,不但需要激活連接,讓連接更加有效科學準確。大腦是學習的生物基礎,最初的時候,我們能通過豐富而有效的刺激讓我們大腦的神經元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那它們的連接無論速度和範圍都能得到最大化的保證。」她說。
實驗二小的孩子們在朝陽下訓練
蘆詠莉說,大腦所有的信號是通過神經傳導,人體後背的脊柱是神經傳輸的通道。脊柱發育要到14歲才能相對穩定成熟下來。保護好脊柱和保護大腦一樣重要。
柏拉圖說,健康是人生第一財富。學校體育如果能抓住孩子身體素質和神經系統發展的關鍵「窗口期」,將為他們一生健康發展奠定最大的生長空間,打下堅實的生物基礎,也將為他們持久守住人生第一財富提供保障。蘆詠莉說,這是她在小學階段提出「體育是第一學科」的重要依據。
比爾·蓋茨和麥可·喬丹誰更成功?
「比爾·蓋茨和麥可·喬丹誰更成功?」蘆詠莉在演講中提出的這個問題,其後有個名為「多元智力理論」支撐,這是一個能夠深化我們對於體育認知的理論。
美國教育家、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結構》一書中認為:每個人都至少具備語言智力、邏輯數學智力、音樂智力、空間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關係智力和內省智力等。此為「多元智力理論」的主旨。
比爾·蓋茨。新華社記者秦朗攝
蘆詠莉認為,「多元智力理論」讓我們對「聰明」有了更多解讀。她說:「我們不再認為只有語文數學成績好的孩子是聰明的。我們會發現有很多類的人都是聰明的,而且其聰明程度是不可被替代的。比爾·蓋茨在數理邏輯方面是非常有天分的。在多元智力理論中還有一種智力叫身體運動智力,因此麥可·喬丹也非常牛。那麼比爾·蓋茨和麥可·喬丹誰更成功呢?兩個人都非常成功,他們無論在自己行業裡的成就,還是他們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力,都非常巨大,互相不可取代。所以,我們不可以說比爾·蓋茨一定比麥可·喬丹強。」
「多元智力理論給我們很大啟發,其實我們很多人在很多方面都是有特色的,各有千秋。其中我們的運動能力很強、體育水平很強的人也是一個非常具有智慧的個體。」她說。
麥可·喬丹在對陣西雅圖超音速隊時的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但在中國,對運動員為什麼會有「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偏見?蘆詠莉說:「當您了解了多元智力理論之後,對這個說法,您一定會不贊同的。可是為什麼大家會形成這樣一個錯誤的認知,而且非常的根深蒂固?我個人認為,很多孩子成為專業運動員之後,文化課以及其他綜合素質培養的課程很多就被忽略了,大部分時間都在訓練。這是個很大的誤區。運動確實是對我們智力發展有促進作用的,如果單一地去發展運動,而忽略了其他方面智力的培養,是會讓我們打一個問號的。這也是我們提出在小學一定要綜合發展的一個原因。」
中國學校裡有個「浪蕩公子學體育」的說法,認為只有那些調皮搗蛋不好好學習的孩子才去練習體育。蘆詠莉認為,這是我們對於體育的誤解。她說:「真正在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體育明星有哪些?通常來講,真正的體育明星,除了自身在運動項目取得的獎牌數和獎牌的含金量以外,其實最後與其個人的綜合素養有巨大的關係,比如文化素養、個人德行等等,這些綜合素養會直接影響這些體育明星的未來出路。比如大家很熟悉的李寧,是體操王子;鄧亞萍,是桌球傑出人物代表;姚明,是籃球明星,都是值得我們學習推崇的。他們不僅在運動職業生涯期間表現突出,退役之後仍然能夠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為什麼要「零點體育」?
蘆詠莉說,「零點體育」不是實驗二小的發明,卻是一次大膽有益的嘗試。
顧名思義,「零點體育」是指學生到校後第一件事是進行體育鍛鍊。這是通過一本名為《運動改造大腦》的書傳到中國的。此書的作者是位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美國醫生。他通過研究美國芝加哥內帕維爾中央高中執行的「零點體育」計劃發現:運動不僅能夠健身,更能夠健腦,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蘆詠莉說,「零點體育」改變了學生早晨懶懶散散被家長逼著起床的狀態,也讓學生的心肺在運動中被喚醒、血氧增加,血氧又到大腦裡,使大腦皮層活躍。於是,運動完的學生再到教室裡學習,注意力和專注程度明顯提高。而且,運動之後再放鬆下來的學生,小動作大幅減少。
實驗二小學生每天早晨到學校後即開始體育鍛鍊——零點體育
實驗二小自2016年引進「零點體育」以來,對學生們的相關表現進行了嚴密的數據記錄,採集到大量寶貴的一手資料。
蘆詠莉分享了一些實驗二小2016-2018年大數據的分析成果,其中不乏大開腦洞的結論。比如:跳繩與學業成績的相關度最高;跳繩、五十米往返跑與語文成績成正相關;BMI效應顯著:肥胖學生在語文、數學成績以及體育單項成績上都明顯低於體重正常、體重偏輕和體重超重的學生……數據顯示,隨著「零點體育」的推進,因病缺勤和意外傷害發生率大大降低。
實驗二小零點體育的大數據分析結論
除了量化分析外,實驗二小還有質性分析,其中包括很多來自家長和老師的反饋。蘆詠莉說:「結果顯示,學生的領導能力、團隊協作、計劃和時間管理能力、身體素質還有積極情緒的體驗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學生的笑臉童真增多,精力得到了發洩,同伴之間衝突減少,挑食的行為減少,睡眠的質量在提高,飯量在增加;注意力也更集中,改錯的速度和正確率有所提升,等等。」
另外,實驗二小還有一個重要的發現:體育和學習成績也成正相關的關係。蘆詠莉說:「我們發現體育成績好的孩子學業成績也好。所以我始終堅信,只要我們培養的方法對,我們這些體育好的孩子絕對不會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而且這些孩子在時間管理上非常有效,生活自理上也非常棒。」
她進而得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結論:「所以,體育是非常非常好的育人路徑和抓手。」
蘆詠莉在和學生們一起鍛鍊
蘆詠莉說她不是體育專業人士,但她對學校體育的認知足以令很多專業人士汗顏折服。在實驗二小,她讓體育回歸到了教育的本質。
她說,她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些,是因為她在堅持體育工作第一要義:以人為本,為國育才。
圖片、視頻:除註明外均由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提供
文字編輯:張悅姍
新媒體編輯:周欣
籤發:梁金雄
版權歸新華社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