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意義

2020-12-23 中國經濟網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行動指南。《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集中反映了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新理論成果,提出許多具有原創性、時代性、指導性的重大思想觀點,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

十九大報告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而鄉村振興戰略正是破解我國「三農」問題的金鑰匙,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本卷第九個專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闡述了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的戰略部署。這是對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闡發,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戰略意義。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新起點上。深入學習和領會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意義,才能有更高的站位,增強戰略思維的自覺性,推進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略落地生根。

全局性和歷史性

鄉村振興戰略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具有全局性和歷史性意義。

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的現代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處理好工農關係、城鄉關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現代化的成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農業現代化,沒有農村繁榮富強,沒有農民安居樂業,國家現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從世界各國現代化歷史看,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鄉村衰落,大量農民湧向城市貧民窟,有的國家甚至造成社會動蕩。我國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應該吸取和借鑑西方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處理城鄉關係的經驗教訓,使城鄉發展實現優勢互補、融合發展。

從新中國成立以來城鄉發展歷史看,我國依靠農業農村支持,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改革開放以來,廣大農民為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作出了巨大貢獻。當前我國又面臨正確處理工農關係、城鄉關係新的歷史關口。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鄉村振興戰略,就是為了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來把握和處理工農關係、城鄉關係,解決「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

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兩年多的實踐來看,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業的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通過踐行「兩山」理論、推進產業綠色化和綠色產業化,加快發展生態農業;通過「網際網路+現代農業」,實現電子商務進農村、為鄉村振興插上信息化翅膀;通過產業扶貧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持續改善社會民生;通過壯大鄉村集體經濟,實現鄉村產業可持續發展,這些實踐已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鄉村振興戰略,關係到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現,關係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面實現,關係到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因此,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在內的鄉村全面振興,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全局性和歷史性意義。

富民是根本

鄉村振興戰略對於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黨的執政宗旨和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具有重大理論和現實意義。

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城鄉之間發展的不平衡、農業農村發展的不充分問題。滿足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把鄉村發展擺到國家的戰略位置,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經濟處於整個經濟發展的末端,經濟要素依然高度集中於大城市和中心城市,農村轉型升級面臨基礎設施、金融環境、人才支撐等現實制約,成為鄉村振興最大的現實瓶頸。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政策、舉措扶持和推動「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正是要從根本上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解決城鄉差別、鄉村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問題,實現「四化」即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信息化同步發展,實現城鄉融合和可持續發展,從而實現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宗旨和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讓全體中國人都過上更好的日子,讓億萬農民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現共同富裕,踐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宗旨。如果在現代化進程中把農村4億多人落下,一邊是繁榮的城市,一邊是凋敝的農村,這不符合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宗旨,也不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不斷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文化鑄魂

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是符合中國國情的頂層設計,是改革開放40餘年來探索鄉村建設規律的必然結果,具有創新性的實踐意義。

實現鄉村振興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創舉,沒有現成、可照抄照搬的經驗。我國的耕地資源也不允許各地都像歐美那樣搞大規模農業、大機械作業,只能根據客觀條件發展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兩類農業經營主體,實現小規模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發展新型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的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改革開放40餘年來不斷探索和不斷豐富的結果,符合中國的鄉村發展規律。從「美麗鄉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特色小鎮建設,再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城鄉關係的處理也經歷了從城鄉兼顧、統籌城鄉,再到城鄉融合的發展歷程,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鄉村振興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做好,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城鄉融合是未來城鄉關係發展的根本性出路。

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農業社會,創造了輝煌的農耕文明,歷史積澱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依靠鄉村社會的維繫和傳承。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國農耕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這樣的國情也決定了在鄉村振興中文化鑄魂的重要性。隨著城市化的加速推進,農民工大規模進城務工,鄉村文化主體和文化生態面臨挑戰需要重塑。鄉村文化振興,一方面是解決城鄉間文化地位不均等、文化公共服務供給不平衡、文化產業發展不充分等問題,彌補城鄉文化發展差距。另一方面是對鄉村傳統美德的繼承、弘揚和振興。整理挖掘中國傳統鄉土文化中家風家訓的內容,比如知書達理、精忠報國、崇德向善、清廉自守、勤政廉潔、耕讀傳家、自立自強、嚴於律己、勤勞儉樸、鄰裡和諧、勤儉持家、德業雙修、患難相恤等傳統美德,摒棄鄉村社會的文化糟粕,抵制拜金主義等對鄉村文明的侵蝕,通過鄉村文化振興,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煥發農村社會主義文明新氣象。將優秀傳統文化根脈中的思想精華「喚醒」和「活化」,讓中華文化精髓在現代鄉村得以延續傳承,讓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精神血脈和文化基因綿延發展,使之融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大的精神資源。總之,鄉村振興戰略既是頂層設計,又符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鄉村建設規律,具有創新性的實踐意義。

(張小平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相關焦點

  • 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意義——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
    十九大報告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而鄉村振興戰略正是破解我國「三農」問題的金鑰匙,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本卷第九個專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闡述了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的戰略部署。這是對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闡發,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戰略意義。
  • 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
    [摘 要] 黨的十九大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戰略提到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並對具體的振興鄉村行動明確了目標任務,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中國過去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國,中國社會是一個鄉土社會,中國文化的本質是鄉土文化,故而,振興鄉村顯得尤為重要。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高瞻遠矚意義非凡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高瞻遠矚意義非凡 2月4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深謀遠慮,在深刻把握我國國情、農情基礎上,著眼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從根本上解決新時代「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
  • 持續發力鄉村振興戰略意義重大
    原標題:持續發力鄉村振興戰略意義重大   2019年是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二年,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既要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又要肩負繁重艱巨的國內改革;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又要防範「灰犀牛」事件。
  • 生態莊園經濟:鄉村振興戰略的「山西路徑」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了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能夠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釋放出一系列積極信號,鼓勵支持農業優先發展。於是,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在希望的田野上,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全面展開。
  • 鄉村振興戰略內涵解析
    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提出了「堅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七大戰略」,並將鄉村振興戰略放在了「七大戰略」之中間位置,將鄉村振興上升到了戰略高度,足見鄉村振興戰略充滿了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和時代性。這一戰略全方位描繪了一幅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鄉村新圖景。
  • 重慶:圍繞「五大振興」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作為七大戰略之一寫入黨章,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後作出的重大決策,在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裡程碑意義。」作為2018年中央1號文件起草組成員之一,張季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當圍繞『五大振興』全面展開。」
  • 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建立什麼的體制機制
    18183首頁 青年大學習 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建立什麼的體制機制 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建立什麼的體制機制 來源:網絡
  • 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幾點很關鍵!
    2019年第11期《求是》雜誌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這是他2018年9月21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這篇關於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講話,為切實做好新時代鄉村振興工作指明了總方向,提供了大遵循。  在這篇文章中,總書記都談了些哪些重要內容?
  • 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組織關係的思考
    (普寧市赤崗鎮西林西隱溼地公園)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1、探索城鄉包容發展道路,逐步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和城鄉發展失衡(普寧市大坪農場大坪尾村梅溪)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組織層次1、3個層次:戰略管理、系統管理、專項管理。
  • 鄉村振興戰略如何破題
    便成為雲縣農業農村發展的「時代之問」,也成為他們馬不停蹄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原動力。 一、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序銜接,在思想認識上破題 面對這個「時代之問」,縣委、縣政府認真學習領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精神,結合實際調研思考、形成共識,首先從思想認識上來破題。
  • 鄉村振興戰略要點解讀——「十四五」農村工作總體方略
    當前正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運行期,為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傳遞好「交接棒」,做好接力跑的「衝刺交棒」與「起步接棒」,直接關係到「三農」領域的穩定、全面小康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重要保障,脫貧攻堅戰則是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和推進的基石。鄉村振興,要以提升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質量為價值取向。
  • 鄉村振興,未來五年這樣幹——寫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前面的規劃背景從意義、基礎、態勢基本交代了為什麼的問題;後面的篇章一直到第十一篇「規劃實施」前,都在說「是什麼」,這是戰略規劃的大頭,在這個部分,又可以細分為這麼幾個部分:一是從框架結構上,提出了總體要求和新格局,再把總體要求和新格局具體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壯大鄉村產業、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繁榮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健全現代鄉村治理體系、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城鄉融合發展政策體系。
  •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市委七屆十二次全會提出:促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至關重要,任務依然艱巨。今年,我們奮力奪取了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剩餘貧困人口達到脫貧標準,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治理農村貧困,雖然創造了新歷史,但並不是一勞永逸。
  • 董進智: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初步思考
    原標題:董進智: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初步思考   四川省委農工委新農村處 董進智   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戰略。我覺得,把握這個戰略,必須弄清楚什麼是鄉村振興戰略、怎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問題。根據多年從事新農村建設的一些體會,在此交流兩點思考。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鄉村振興戰略?
  • 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大關鍵詞
    新華社發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鎖定「三農」,這是新世紀以來第15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怎麼走進行了全面布局。鄉村振興戰略應如何全面謀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把握哪些關鍵詞?權威專家對此進行了解讀。
  • 【鄉村振興】深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區衛健委積極推動市級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深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區衛健委積極推動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衛生健康服務建設 2020-05-23 06: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劉放生:讀懂鄉村一詞的新涵義,精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因此,他極力主張「建設鄉村,先要讀懂鄉村」。時隔幾個月,能讀懂鄉村的權威文本終於來了。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首先給「鄉村「一詞以新的定義,這將有力地消除對鄉村的種種歧義和建設中的偏差,把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置於鄉村的科學內涵之上。搞清定義才能說理、說事。
  • 充分認識「鄉村旅遊重點村」助力鄉村振興的意義
    將「鄉村旅遊重點村」建設列入產業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既是對前期鄉村旅遊發展促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成果的肯定,也是對未來鄉村旅遊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提出的新要求。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關於農業、農村、農民工作的基本國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三農」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鄉村旅遊在挖掘鄉村自然和文化資源潛能、盤活鄉村閒置資源、提高傳統鄉村經濟附加值、調整優化傳統鄉村經濟結構、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