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後強:雙城經濟圈發展要尋求「差異協同」 實現非零和博弈

2020-12-11 中國企業家日報

連日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頻頻成為各界焦點,諸多專家紛紛獻策兩地發展。如果問,成渝兩地唱好「雙城記」誰最有發言權?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必須榜上有名。

從成渝經濟區到成渝城市群,再到如今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都既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日前,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李後強教授接受鳳凰網四川頻道專訪,為我們深度解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核心競爭力。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李後強教授

談定位 成渝城市群到底有啥不一樣

在中國西部,有兩座國家中心城市,一個是成都,一個是重慶,「以兩地為焦點,形成了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雙核型橢圓城市群』。」李後強說,不僅如此,成渝城市群地處長江經濟帶戰略的起點和一帶一路建設的交匯點,是打通「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重要戰略支撐,是長江上遊最大的城市群。

▲成渝區域格局示意圖圖片來源:《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

一個城市的對外開放程度往往決定了其發展的上限。長久以來,深居內陸帶來的交通閉塞是成渝城市群發展面臨的頭等難題,特別是海洋經濟興起以後,沿海城市的優勢凸顯出來。「但是在古代,成渝地區是最早開放的區域之一。」

據史料記載,漢武帝派遣大使張騫出使西域,在大夏(今阿富汗)見到了產自四川的蜀布和邛竹杖——「這說明早在兩千多年前,四川造的貨物就已經跋涉千山萬水,開啟了出口貿易。」

而如今,成渝兩地早已成為中國西部開放的新高地。據了解,成都、重慶開行的中歐班列是國內運輸貨值最大、輻射範圍最廣、產業帶動最強的兩大中歐班列。截至2019年底,成渝地區的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佔全國的比重超過40%。

今年3月,成都國際鐵路港和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通道口岸、產業招商、開放創新、機制協同四方面開展多項合作。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將加快西部對外開放的步伐,其實不僅是西向,南向的開放通道也在不斷延伸,『水陸空』發展齊頭並進。」李後強表示。

中央在部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時提到,要使其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在李後強看來,未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具有成為中國「第四極」的潛力,並有希望成長為世界級的城市群。

「但是,目前來說成渝城市群與世界級的城市群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李後強客觀分析。

近10年間,川渝地區生產總值雖取得了年均超過10%的增長率,接近6萬億元規模,但與長三角城市群(21萬億元)、粵港澳大灣區(10萬億元)、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26萬億元)和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22萬億元)等世界級城市群相比,發展差距還很明顯。

「總體上看,成渝兩個極核尚不夠強、次極城市發育嚴重不足、經濟密度偏低、人均收入水平不高等問題還比較突出,短板主要在於城市體量規模較小、產業同構程度較高、公共服務能力較弱、協同組織機制較差。」此外,如何將科技創新轉化為生產力、轉變為GDP,如何讓科技創新走向大眾化,也是成渝城市群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談發展 成渝「兄弟」間的非零和博弈

自古以來,成渝「一家親」,同住長江頭,共飲一江水,成渝兩地就像是一對親密無間的兄弟。但就算是雙胞胎也會有差異,成渝兩兄弟也有著截然不同的個性和氣質。

「其實巴文化、蜀文化的差異很大。重慶是火鍋文化,成都是茶館文化。一動一靜,一快一慢,一硬一軟,地域和文化帶來的差異使得兩地在雙城經濟圈裡扮演著不一樣角色。」李後強說。

以往的格局是,成都背靠青藏高原的優勢,向西輻射雲南、青海、西藏等,成為西部資源人才與物流的重要樞紐結節;而重慶靠近四川盆地東側,依託長江,向東發展,廣泛聯絡湖北、湖南、廣西、廣東等地,力圖成為長江上遊地區的經濟中心。

▲成都太古裡商業區

如今,隨著雙城經濟圈的橫空出世,曾經的「拔河效應」正在向「相撲效應」轉變。

成都向東,「東進」戰略引導著重大項目布局不斷往東朝著重慶方向延伸,東部新區成為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新平臺;重慶向西,重慶科學城升級為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採取重慶和四川合作共建的模式,形成以重慶基地和成都基地為主的「一平臺、兩基地」格局。「分開了20餘年的兄弟,此次牽手必將帶來一輪裂變式的厚積薄發。」

▲重慶夜景

談及成渝兩地如何優勢互補,實現1+1>2的效果?李後強給出了四個字——差異協同,「這是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要遵守的基本原則。」

「兩個區域要合在一起,必然有差異,關鍵是兩地間的『耦合作用』該如何發生。」李後強分析,目前成渝兩地之間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產業同質化嚴重。據測算,經濟圈各城市內部產業結構相似率高達75%以上。

「產業的大方向相同沒關係,關鍵是在相同的產業中找到細分市場。」李後強指出,比如,同樣都是電子產業,一個生產手機,一個生產電腦;一個生產晶片,一個生產螢光屏。「最終,成渝之間將形成非零和博弈關係,在競爭中雙贏,不是此消彼長,而是總量增加。」

談格局 雙城經濟圈將成為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成渝經濟區是西部開發程度較高,同時也是經濟密度和城市密度最高的區域。「成都和重慶就像是『西部天眼』,隨著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提出,兩隻『天眼』被點亮了,同時也能照亮周圍城市的發展前途。」李後強生動地比喻道,以成、渝為「天眼」的布局就是以成、渝兩地為核心,構成「橢圓城系」,形成雙城經濟圈。

今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強化舉措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重慶輕軌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成渝兩地將擔負起更大責任——不僅要鞏固自身發展,還要為全國經濟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西部大開發戰略沒有成渝雙城經濟圈,就像是汽車沒有發動機。」李後強說,成渝雙城經濟圈可以集聚長江上遊的優勢資源,藉助長江經濟帶這一黃金水道密切與東部、中部地區的經濟聯繫。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促進先進產業和生產要素的集聚,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發揮引領作用。與此同時,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建設也將調整西部格局,突破「胡煥庸線」,提升城鎮化水平,實現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天府新區興隆湖

「成渝兩核連接成一個主軸,轉動起來就會帶動、輻射到周邊城市的發展。」李後強表示,在帶動周邊城市發展的過程中,要著重促進4條鏈的形成——產業鏈條、數字鏈條、創新鏈條、價值鏈條,「4條鏈串聯成一張網,才能產生城市與城市間的聯動反應。」

「目前來看,四川的綿陽、德陽、南充,重慶的萬州、黔江都極有可能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副中心城市」,打造成為成渝城市群的「第三極核」,迎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

一子落,全盤皆活。無論是四川的「一幹多支,五區協同」戰略,還是重慶努力發揮好「三個作用」的重要舉措,抑或是面向中亞、西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開放門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正在破解中國西部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困局,「雙星」輝映,必將充滿無限生機和光明。

(來源:鳳凰網四川綜合 作者:張維)

相關焦點

  • 成渝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中心今日在重慶工商大學成立
    今(18)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中心成立儀式在重慶工商大學舉行。會上,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重慶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重慶市社科院、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市政協經濟委員會、重慶工商大學等單位代表建言獻策,為更好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貢獻力量。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職教聯盟成立 兩地籤約攜手共謀職教協同發展
    來源:四川日報-川報觀察川報觀察記者 江芸涵9月16日,四川省教育廳與重慶市教委在渝籤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職業教育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職業教育協同發展,提升成渝地區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水平,合力打造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
  • 〔讀城〕李後強:成渝攜手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文/清風日前,2020年四川省經濟和社會發展專家論壇在成都隆重舉行。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李後強做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建設」的主旨發言,對成渝雙城經濟圈如何攜手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論證,並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 成渝地區探討雙城經濟圈與城鄉高質量發展
    並對成渝科技創新、產業差異、次級節點差異做了詳細分析。最後,他對成渝發展提出了建議,認為最重要的主動融入雙循環,積極培育新動能,特別是要將科技創新放在核心位置,打造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策源地。住對外開放,包括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RCEP籤署的機遇,建設全球服務資源配置的戰略樞紐。同時關注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探索柔性治理的模式。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職業院校學前教育發展聯盟成立
    11月28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職業院校學前教育發展聯盟成立大會舉行。  據悉,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職業院校學前教育發展聯盟由重慶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與川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共同牽頭髮起,是在全力推進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教育協同發展背景下,搭建的由政府主導,以學前教育職業院校和幼兒園、幼教企業為主體,集「政產學研用資」為一體的學前教育創新協同發展平臺,是兩地共建共享優質學前教育資源,共同開展學前教育教師教育研究,聯合實施重大項目,推進學前教師教育一體化發展的協同創新組織
  • 李後強:「十四五」規劃四川篇有「123」三大特點
    而在交通設施建設上,從蜀道難到蜀道通,發展成果顯著。「這幾年交通建設突破了四川瓶頸,實現了內陸盆地變為開放前沿。」  站在「十四五」新起點,四川提出發展新目標。  「『123』是規劃的突出特點和主脈絡。除此之外,規劃最大的亮點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這是我們『十四五』時期的最大抓手、最大戰略、最大工程,必須充分發揮其戰略牽引力、政策推動力、發展支撐力作用,為『十四五』規劃實施注入強大動能。」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大健康職業教育產教協同育人聯盟正式成立
    四川新聞網消息(王夢倩)9月5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大健康職業教育產教協同育人聯盟成立大會在雅安職業技術學院經開區校區召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大健康職業教育產教協同育人聯盟加強了區域職業院校與相關行業、企業的合作,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推動大健康職業教育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大健康職業教育產教協同育人聯盟成立
    四川在線記者 文莎9月5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大健康職業教育產教協同育人聯盟在雅安正式成立。當前,健康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健康」正在從傳統意義上的醫療醫藥概念,跨入多維度、多產業協同的「生態健康」時代。
  • 對話智慧教育未來 南華中學舉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智慧教育協同...
    如何與時俱進,在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大背景下,找到適合於各自學校自身辦學特色的智慧化課堂發展方式?探索出「網際網路+教育」的變革之路?充分發揮市級智慧校園示範校輻射帶動作用,為實現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教育協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針對這些問題,在18日重慶市南華中學校舉行的「2020雲領課堂·創生智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智慧教育協同發展展示交流會」上,能夠很好地找到答案。
  • 共建共享招考資源,成渝兩地籤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考試招生協同發展框架協議》
    封面新聞記者 張崢7月31日,四川省教育考試院與重慶市教育考試院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考試招生協同發展籤約儀式在渝舉行。四川省教育考試院院長劉敏、重慶市教育考試院院長黃騰蛟出席儀式並代表雙方籤署協議,兩省市教育考試院有關領導、相關處(室)負責人參加會議,重慶市教育考試院副院長楊海波主持會議。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電大教育聯盟成立 將從七大方面開展合作
    活動現場四川新聞網成都6月9日訊(記者 文驥)6月9日,記者從四川廣播電視大學獲悉,為貫徹落實四川省教育廳和重慶市教委共同籤署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教育協同發展框架協議》,6月8日,四川廣播電視大學、重慶廣播電視大學、成都廣播電視大學聯合發起
  • 成都東部新區引熱議:發展「強心劑」 機遇「新風口」
    李後強認為,規劃建設成都東部新區,有利於聯動天府新區和金青新大港區,協同打造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帶、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與德陽、眉山、資陽三市協同打造區域增量人口的重要聚集地,推動重大生產力沿龍泉山東側布局,加快成都平原經濟區協同發展,為建設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現代化大都市區奠定基礎。
  • 創新體制機制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重慶日報訊 (記者 申曉佳 實習生 張凌漪)11月12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發展改革委獲悉,今年以來,川渝兩地共推體制機制創新,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截至10月,重慶和四川有關方面籤訂合作協議達200餘份。
  • 酒泉傾力打造酒嘉雙城經濟圈
    隨著國家陸港型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和區域物流節點城市建設的推進,雙城經濟在強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方面,將依託酒鋼公司、玉門油田、中核四〇四、青海油田等國有大型企業,輻射帶動新能源綜合利用、冶金製造、文化旅遊、商貿物流等特色優勢產業快速發展。同時,酒嘉兩市將在戈壁生態農業方面協同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制種、高效蔬菜、特色林果、食藥同源、綠色畜牧和農畜加工等特色產業體系。
  • 加速雙城教育協同創新發展,瀘州與永川將在五大領域深度合作
    近日,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四川省教育廳在重慶舉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教師教育協同創新合作籤約,四川省瀘州市與重慶市永川區將在五大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加快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教育協同創新發展。重慶市教委、四川省教育廳於4月27日籤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教育協同發展框架協議》,瀘州市教育體育局與永川區教委開展深度交流、反覆磋商、調研座談,共同制定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教育協同創新發展合作協議》,形成了推動瀘永兩地教育協同創新發展共識。
  • 以建設綠色發展示範市為統攬 積極投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  市委、市政府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緊緊抓住戰略機遇,積極投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新的起點上推動綠色發展示範市建設再上新臺階。
  • 砥礪擔當正其時 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萬州作為
    今年以來,萬州區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精準抓好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點任務,統籌謀劃「創建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和「推動萬開雲同城化發展」工作,努力在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協同協作、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保聯建聯治、改革開放共促共進等方面下功夫、見實效,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斷走深走實。
  • 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 川渝報業攜手合作促發展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策部署,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11月18日下午,重慶市報業協會、四川省報業協會在重慶籤訂合作框架協議,將共同推進成渝地區報業協會協同發展。川渝本一家,兩地在文化上同根同源,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推動下,雙方將在六大方面開展交流合作。首先是建立定期交流機制。雙方將定期組織協會會員單位開展重大報導主題集中採訪、宣傳互動、融媒傳播,講好雙城經濟圈建設發展故事,攜手營造成渝地區高質量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
  • 川渝十四五規劃建議發布,今後5年成渝雙城經濟圈這麼幹
    經過一年的醞釀研究和規劃編制,作為優化區域經濟布局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路線圖已經出爐。12月9日,四川發布了《關於制定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四川規劃」)。
  • 成都高新區借力業界共治 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醫藥產業融合發展
    籤約現場四川新聞網成都9月10日訊(記者 陳淋)9月10日,2020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分論壇——成渝雙城經濟圈醫藥產業融合發展高峰論壇在重慶舉辦。本次論壇以「融智發展·聯動未來」為主題,旨在匯聚業界智慧,推動成都成渝雙城經濟圈醫藥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