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桃狸IRIS
大黃魚人人都愛,都說它渾身是寶,富含高蛋白和低膽固醇。營養學不太懂,我只知道,它的肉質極其細膩鮮嫩,入口即化。關鍵是,肉歸肉,刺歸刺,不像鯽魚、老虎魚之類,對於我這種愛魚黨簡直是福音。
公認的大黃魚之都,一是舟山,二是福建寧德。可是,很多人不知道,或者說,很多人都不會去關注,在台州椒江東面52公裡的東海之上,有一個默默無聞養殖大黃魚的小島,也在2017年被評為「中國東海大黃魚之都」。
默默無聞的東海小島-大陳島
它叫大陳島,隸屬於椒江區大陳鎮。
這次去的是人口最多的下大陳島,據說島上居民大約4000多人。但走近位於鎮上的梅花灣,成排成排地停滿了漁船,似乎家家戶戶都以此為生。
在這裡,頓頓海鮮都不足為奇,反倒是青菜,才是稀奇。
台州菜本就清淡,大陳島更是仗著其地理優勢,大部分的海鮮類菜品都以白灼或者清蒸為主。儘可能完整地保留了海鮮本身的鮮美。
比如白灼蝦(品種也是極其豐富)、白灼皮皮蝦。
比如清蒸帶魚、豆腐魚。
甚至,每一種蔬菜也可以搭配一種海鮮小炒,芹菜炒鰻魚乾、青菜炒魷魚絲。
更有甚者,
你見過皮皮蝦熬煮起來的青菜泡飯嗎?連泡飯湯裡都浸潤著海鮮味兒。
還有白花花的豆腐牡蠣羹。
還有酸菜章魚湯,也是清淡版的。
據說,就連大陳島的雞都是吃海鮮長大的,所以有一道當地名菜,叫海鮮雞。
小島上的超大黃魚養殖場
大黃魚在這裡有兩種吃法,一是清蒸,一是紅燒。在島上的兩天,嘗試了兩種不同的吃法。清蒸的味鮮,紅燒的更像我媽燒的,比較家常。
野生的大黃魚價值千金又極其罕見,目前大黃魚養殖是大陳島的主要產業。
在沿著海岸線蜿蜒曲折的環島路上,有一個地方,叫做雞籠頭。這裡有大片大片的海上養殖場,除了大黃魚,還有貽貝。這樣大規模的海上「牧場」,我還在另外一個小島見過,是位於舟山嵊泗的花鳥島。
花鳥島的海上牧場只能遠觀,這裡的倒是可以走近觀摩。所以,這也是我長這麼大第一次觀摩海上捕撈大黃魚,甚是新鮮有趣。
若干條比臉盆大的大黃魚在漁網中蹦上竄下,需要四五個師傅各個方位配合合力拉網。冬天的大陳島海風肆虐,吹得海浪無情地翻湧,別說拉網了,光是站立在小漁船上就已經很辛苦了。突然想到,在我們大學,海洋漁業養殖是一門重點培養和扶持的專業,但報考的人總是很少。
捕撈的大黃魚通體散著銀光,據說大黃魚的魚肚鱗片底下散著一層金色皮腺體,白天因為有紫外線,只有到了晚上才會顯現,變成真正的「大黃魚」。
杭州雖然不算內陸城市,但在以前,想吃到新鮮的大黃魚也是極其奢侈,尤其在我家。老爸愛吃魚,每天都少不了,最好頓頓擁有。冷凍的黃魚鯗就成了我們家的桌上常客,而且大部分也都是小黃魚。也想有朝一日,帶著老爸來到海島小住幾日,趕趕海,吃吃海鮮,頓頓黃魚,大快朵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