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黨員的高尚情懷
——記樂亭縣胡家坨鎮於寨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吳鳳芹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王巖軍 王運環)樂亭縣胡家坨鎮是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的故鄉,於寨村在胡家坨鎮東。筆者要探訪的正是於寨村的村黨支部書記吳鳳芹,一個與共和國同歲,有著49年黨齡的老人。
早晨的於寨村寧靜祥和,路面潔淨,路旁栽植著花卉樹木。得知筆者要去吳鳳芹家,村民都熱情地幫忙指路。吳鳳芹家樸素的紅磚院牆上,用白漆寫著「牢記黨員宗旨,塑造黨員形象」。
採訪中,吳鳳芹從客廳的保險柜中拿出一個筆記本,上面寫滿了近50年來她視為座右銘的名言警句、個人感想、工作體會。翻看著這本已經謄寫了第六次的筆記本,裡面的語句樸實無華,卻把一個為於寨村嘔心瀝血幾十年的老黨員刻畫得淋漓盡致。
共產黨員,就要為人民服務,不能撂挑子
這句話寫在筆記本的第一頁,寫在49年前,吳鳳芹在黨旗下宣誓,光榮地成為共產黨員的那一天。從那一天起,為人民服務就刻入了吳鳳芹的骨子,融入了她的血脈。
「我就是一名普通黨員,做的也是黨員應該做的事。」說起自己的事跡,吳鳳芹覺得自己並沒有特殊的地方,稍微有點拘束。而當說起村裡的工作,她才顯出健談的一面,言談間,絲毫看不出她是一名剛剛從醫院回來,還在恢復期的老人。
今年4月14日上午,正忙著協調田間修路糾紛的吳鳳芹突然吐出一口鮮血不省人事。當她醒來時,已經在縣醫院重症監護室搶救、觀察了一天一夜。
「村裡有啥事兒沒有?」吳鳳芹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問的就是工作。守護在身邊的親人告訴她村裡的工作都很順利之後,吳鳳芹才問起自己的事。當得知自己因過度疲勞突發急性胃出血,需要住院治療後,吳鳳芹又著急起來,「村裡還有一大攤子事兒,在這兒住院也住不踏實,不如拿點藥回家休養。」在家人的勸說和醫生的嚴厲要求下,吳鳳芹勉強住了七天院就回家了。
吳鳳芹出院後,她的家人偷偷找到鎮黨委,想著不再讓她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吳鳳芹得知後,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語重心長地說:「不讓我為大伙兒服務,比躺在病床上還難受。」
實際上,吳鳳芹的家人始終不太贊成她擔任村黨支部書記。2009年1月,又到了換屆選舉年,吳鳳芹高票當選村委會主任,又以全票當選為村支書。而這一年,她已經60歲了,家裡人一致反對,正在外地工作的兒子專程跑回來極力勸阻吳鳳芹:「村裡事多又雜,您身子骨也不像以前那麼硬朗了,忙這麼一攤子事,我們怕您撐不住。」
面對家人的反對,吳鳳芹也猶豫不決。當時於寨村確實存在許多困難,村裡的道路年久失修,辦公場所房屋老化,還有一些矛盾和糾紛影響著村裡的發展。想到這些困難,吳鳳芹反而不再猶豫,她告訴家人說:「把我選出來,是村民需要我、信任我,我不能撂挑子。」
在村民眼裡,吳鳳芹就是閒不住的人,每天都在掂量著為村裡多幹點事。自1967年,18歲的吳鳳芹擔任生產隊會計開始,吳鳳芹就再也沒有停止過忙碌。在那個年代,擔任會計的吳鳳芹既要幹農活還得計工分,收繳欠款、清倉查庫,非常繁瑣勞苦。但年輕的吳鳳芹覺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勁,白天忙完活計,晚上還會給村裡的窮苦人家免費做衣服,點著昏暗的煤油燈,踩著老式縫紉機的踏板,一直忙到深夜。
只要把心擺正,佔得住理,就不怕啃硬骨頭
村是個小社會,人雖不多,可卻包含著百姓的吃穿住行等諸多事項,看起來瑣碎,卻件件都是大事。服務於村民,就是直接服務於村民的切身利益。作為一名服務村民半個世紀的老黨員,吳鳳芹心裡清楚,行得正站得直,一碗水端得平,才能把村裡工作幹好,才能讓村民滿意。
肩挑著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兩個重擔,村裡大大小小的事都等著吳鳳芹處理。第一件大事就是修路。村裡修路不易,村集體沒有資金,吳鳳芹「軟磨硬泡」,爭取到了修路指標,又率先拿出2萬元積蓄,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和村民代表自掏腰包,籌齊了修路所需的墊付資金。工程開工了,推進起來卻有諸多波折。村裡許多村民在路旁私自搭建了籬笆等附著物,誰也不想拆。「拆大夥籬笆不是為了我自己,是為了村裡修路,大夥能理解。」吳鳳芹挨家挨戶做工作,親自監督清理,這才順利地把路修完。
於寨村有了水泥路了,村民出行方便了,孩子們上學也方便了。條件改善之後,村民們心氣兒也高了,很多人找到吳鳳芹,說起周邊村子越來越漂亮的村容村貌,這也切中了吳鳳芹整治村內環境衛生的規劃。召集村民代表開過衛生整治動員會議後,吳鳳芹又打起頭陣,挨家挨戶做工作,號召大家柴草進院、清理垃圾,靠著苦口婆心地勸導,一點點改變著於寨村村民的環境衛生意識。在衛生整治中,對於家裡沒有人手清掃的村民,吳鳳芹還會帶領黨員幫忙打掃衛生、搬運柴草,極大增強了黨員和群眾的凝聚力。
「村子的許多工作,由於牽扯不同利益,都或多或少遇到阻力。」吳鳳芹深知農村工作不易,基於多年的工作經驗,她也悟出了自己的門道,她在筆記本上寫道:只要把心擺正,佔得住理,就不怕啃硬骨頭。
上任之初,吳鳳芹曾面臨著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村裡近些年出生的孩子,都沒有分到地,同時,村裡承包給村民的機動地卻不能如數收齊承包費。經過深思熟慮,經村兩委班子和村民代表議和同意之後,吳鳳芹做了一件「傷人」的事:把承包出去的機動地從那些拒不繳納承包費用的村民手裡收回來,分給孩子們。
吳鳳芹的這個決定直接打破了一部分人「佔便宜」的心思,引來了他們的反對,有的和吳鳳芹吵架,有的阻止分地,阻力很大。「這事他們不佔理,再鬧騰也阻止不了。」吳鳳芹絲毫沒有動搖,「不能因為個人的私利,影響了絕大多數村民的利益。」
吳鳳芹一邊曉之以理,一邊堅持公正,幾名胡攪蠻纏的村民自覺理虧,也不再做聲。自那以後,村裡沒有一個人再拖欠機動地承包費,孩子們也都分得了土地。
肯動腦筋,肯吃苦,再難的事情也有辦法
儘管吳鳳芹不停地「得罪」人,但是她在村民心中的威望有增無減,連續三屆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加之此前擔任會計、村委等職務,吳鳳芹已經為村民服務了半個世紀。在於寨村,乃至整個胡家坨鎮,提到吳鳳芹,無人不豎大拇指。
在採訪過程中,吳鳳芹電話不斷,期間還在家裡協調解決了一起村民之間的糾紛。筆者在一旁聽著吳鳳芹耐心地安撫當事雙方情緒,把道理掰開揉碎,一點點化解了雙方矛盾,最終握手言和,由衷感到敬佩。
「村裡許多工作不能憑著一腔熱情蠻幹,還要講方法、有策略。」吳鳳芹說。
去年秋天,吳鳳芹和兩位年歲相當的老姐妹組成了一個「二百花」組合:三位年齡加在一起超過200歲的老人,騎自行車到15公裡外的縣城去採集野生花籽。
「想美化一下環境,又想少花錢。」吳鳳芹笑稱是「窮有窮法子」,想辦成事又缺少資金,就得勤動腦,勤動手。吳鳳芹自己建起了4個簡易的溫室,把採集的花籽培育成花苗,再逐戶分下去,栽在各家門口。現在的於寨村,一年之中春、夏、秋三季都有鮮花綻放,收穫了靚麗的風景,成為胡家坨鎮打造花園式村莊的典範。
在工作中,她不僅正直剛強,還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和智慧以及一股子「泥腿子」精神,只要事關村內工作,不管多艱難,她都要想辦法、賣力氣,直到幹成為止。她把這種工作感悟寫入了自己的筆記本中:肯動腦筋,肯吃苦,再難的事情也有辦法。
大操大辦的殯葬風俗是農村的一大陋習,於寨村也曾經被這一習俗拖累,村民們也都期盼著能徹底剎住這股「歪風」。此前村裡也曾嘗試著改變這一局面,但總是漸漸反彈。對村民心意瞭然於胸的吳鳳芹,也深知改變這一風俗的難度,既無法用硬性規定根除,也沒法逐戶動員。
幾經思索,吳鳳芹理出了工作思路。她先是找準了工作切入點,在一位老黨員過世之後,帶領由村幹部和黨員組成的白事委員會第一時間到家裡「落忙」,幫忙聯繫車輛,操持葬禮,取消了慣例的宴席和車份子錢,給以後辦白事的村民留下了「例兒」。然後,吳鳳芹通過廣播、入戶,反覆宣傳移風易俗的好處和必要性,打消村民攀比的心理。之後,但凡村裡有白事,吳鳳芹就帶著白事委員會趕去幫忙,因為此前有了先例和充足的宣傳,村民也較為容易接受,慢慢地,於寨村徹底告別了陳風陋俗。雖然吳鳳芹帶著白事委員會擔起了一份額外的擔子,但卻為村民大大減輕了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