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王醫生提醒老人按時服藥的手畫醫囑刷屏朋友圈

2020-12-11 杭州日報

「好有愛的醫生」;

「做有溫度的醫療,讓冬天異常溫暖」;

「用心用情去做事的王醫生」;

「可以溫暖整個冬天」;

……

台州一個醫生的手繪醫囑刷屏朋友圈,被網友大讚溫暖。

這幅圖繪在海報紙背面,用藍色記號筆畫了一隻公雞、一個太陽、一個月亮。每個圖案右側貼著一排從藥盒子上剪下來的標籤,每個標籤下方畫上一個或者兩個小圈圈,代表著要吃幾顆藥。

因為以公雞開頭,而標籤下的小圓圈看上去像是雞蛋,這幅畫被網友們戲稱為「公雞下蛋圖」。記者 徐慧興

我的病人不識字

王友帆,今年46歲,台州市三門縣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2018年被派到港南分院,任副院長。

12月8日,王醫生利用午休時間畫了一幅手繪醫囑,準備當天送到一位老年病患家中。

這位病患是現年83歲的陳阿公,身患糖尿病20多年,有嚴重的糖尿病足,腳部潰爛,和老伴一起居住在赤坎村老宅,距離醫院3公裡左右。

老伴陳阿婆說,因為家庭經濟不好,以前都是靠吃土草藥來抑制病情,不敢輕易上醫院治療,「疼了,就給他吃,不疼了就把藥停了」。

2018年4月,陳阿公足部潰爛嚴重,老伴踩著三輪車送他去就醫,給他看病的恰好是坐班的王醫生。當時,陳阿公腳趾潰爛,需要趕緊做截趾手術,王醫生聯繫了三門縣人民醫院的專家為他做了手術。

近半月來,陳阿公右腳的另一個腳趾又開始潰爛。為了省錢,他決定在家裡忍一忍,但局部疼痛一天甚過一天。12月4日,陳阿婆再次用三輪車載著阿公,到醫院向王醫生求助。王醫生檢查了阿公的腳,做了局部清創,並和他約定,12月7日來醫院換藥。

但12月7日,老兩口沒有來,王醫生給陳阿婆打了電話,陳阿婆說,這幾天自己身體也不舒服,有點頭暈,騎不動三輪車。往常,她用三輪車載著阿公去就醫,要騎上半個小時。

12月8日早晨,王醫生帶著給陳阿公的兩種免費藥,上門探訪了老兩口,問診了阿婆的情況,也觀察了阿公腳上的情況。原先服用的兩種免費藥,已不足以應對阿公當下出現的新狀況。王醫生根據他的病情重新配了藥。

「有5種藥,不同時間服用的種類不一樣,我擔心他們記不住。」王醫生說,此前服用兩種藥相對好記,但阿婆曾向他反映,阿公有用錯藥量的經歷,新的藥方中,有三種降血糖藥。「降血糖藥屬於高危藥品,過量服用容易造成危險。」

原本,醫生只要給病患寫一個醫囑就可以了。但陳阿公和陳阿婆兩人都不識字,怎麼辦?

畫出來的醫囑單

當天午休時間,王醫生正在辦公室思索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張從書柜上落下的海報紙給了他靈感。

寫的不行,那就用畫的吧。

他拿了那張海報紙,到對門會議室,在桌子上鋪平後,開始構思起來。

陳阿公的藥每天要分早中晚3次吃,畫個太陽表示白天,畫個月亮表示晚上,但是白天有早晨和中午兩次,怎麼表述呢?

公雞打鳴可以代表早晨,王醫生沒學過繪畫,只能照著印象中的樣子畫了一隻「公雞」。

而用圖案來表示某一種藥,這比畫公雞更難。他乾脆就依照給陳阿公開的藥方,找了一堆藥品的空盒子,把標明藥品名字的那面剪下來,貼了一排。

「在盒子下方畫上圈圈代表要吃的顆數,這樣就很直觀了。」王醫生說。

寫好這張特別的醫囑,下午,王醫生叫上護士長歐翼一起,帶著新開的藥和要給阿公換的外敷藥,往陳阿公家裡去了。

給陳阿公換好外敷藥後,王醫生拿出手繪的醫囑耐心向兩位老人講解,確定兩人都理解了,才將這幅畫貼到老人家牆上的顯眼處。

「一定要記得對照這上面的說明服用。」離開前,王醫生再三叮囑。

陳阿婆說,這兩年多虧了王醫生,阿公再不像之前那樣痛苦,狀態好的時候還能夠拄著拐杖在家門口散步。

同事說他就是這麼一個認真的人

三門縣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羅立強和王醫生以前是搭檔。他說,王友帆這個人工作很細心,做事情慢條斯理,但很細緻。「他最早是在珠岙鎮工作,後來工作調動,要到縣裡來的時候,當地一群老百姓寫聯名書信,要求把他留在珠岙。」

王醫生到港南分院兩年多,對周邊村民來講,也已是一位老朋友。

「村裡的年輕人大部分外出了,留在家裡的老人居多,有些老年病患和陳阿公老兩口一樣,出門不方便,所以下村入戶,是我們鄉村醫療工作者經常要做的事情。」護士長歐翼說,因為村裡去的次數多,周邊病患誰家在什麼位置,藥是不是快吃完了,王醫生都會記得清清楚楚,還會定期聯繫病患詢問最新情況。

相關焦點

  • 公雞是早晨,太陽是中午,台州一醫生提醒老人按時服藥的手畫醫囑...
    我的病人不識字醫生王友帆用自己蹩腳的畫功大費周章畫的這幅畫,實際上是當天下午要帶給他的一個病患的。病患陳阿公今年83歲,和老伴一起住在距離衛生院將近3公裡的赤坎村。「他不識字,他的老伴也不識字,我是想用畫畫的方式做個醫囑,提醒他每頓要吃那些藥,怎麼吃。」王醫生說。
  • 紅棗 時鐘 飯碗……渠縣一名醫生手繪醫囑教老人服藥
    這兩天,達州渠縣琅琊鎮中心衛生院一名醫生,為當地不識字老人畫的一張手繪醫囑圖,在網上刷屏。渠縣琅琊鎮官倉村村民聶緒春:早上看到這張圖就按照這樣拿,中午看到這張圖就按照這樣拿,晚上看到這張圖就按照這樣拿。比如說,這是中午的,就是這樣拿的。
  • 紅棗 時鐘 飯碗……四川渠縣一名醫生手繪醫囑教老人服藥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這兩天,四川渠縣琅琊鎮中心衛生院一名醫生,為當地不識字老人畫的一張手繪醫囑圖,在網上刷屏。聶緒春老人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患有20多年的肺氣腫,子女不在身邊。因為天氣變冷,前幾天,老人又犯病了,村裡的家庭籤約醫生李靖到家裡給老人看病後,開了藥。 渠縣琅琊鎮中心衛生院醫生 李靖:我們如果給他分成小包包,本來這個方法也可以,但是這些藥容易失效。
  • 浙江台州三門縣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暖心手繪醫囑,在網絡走紅
    在大家的眼中,醫生是高尚的職業。妙手仁心、華佗再世……人們對醫生的讚美不勝枚舉。不少醫生憑藉著醫術和醫德流芳百世,他們不僅救死扶傷,還心系患者。 近日,浙江台州三門縣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王友帆,畫的一幅手繪醫囑,在網絡走紅。
  • 「棗、鍾、碗」一看就懂,達州渠縣一名醫生手繪醫囑教老人服藥
    四川在線記者 袁城霖12月22日清晨,達州市渠縣琅琊鎮中心衛生院公衛科醫生李靖又進村了,到官倉村留守老人家中挨家挨戶詢問老人的「老年病」病情,叮囑他們一定要按時吃藥。為不讓老人忘記吃藥時間和劑量,他手繪了一幅畫,貼在老人家裡牆壁的顯眼位置。
  • 老人術後不聽醫囑服藥 二次開胸清除威脅生命的「血旺」
    醫生最頭痛的病人大概就是不遵醫囑、依從性不強、也不好好配合治療的病人了,8月1日剛康復出院64歲的王芳(化名)女士,就是因為不聽醫囑,在換了心臟瓣膜後不按醫囑服藥,導致形成血旺一樣的栓子,並發腦出血、腦梗塞導致神經系統後遺症。
  • iRemember智能服藥提醒裝置 按時服藥不誤病情
    小病也許還沒什麼,但是一旦病情比較嚴重、或者患上了慢性疾病,不僅需要專業醫生和設備的治療,同時也許還會長期的大量服藥。而能夠準時按量服藥其實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我們經常會忘記按時吃藥而導致延誤疾病的治癒。而這樣就是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這款iRemember智能吃藥提醒裝置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目前它眾籌網站籌資。
  • 這張「公雞下蛋圖」火了 三門醫生為八旬阿公手繪暖心醫囑
    12月10日上午,一張「公雞下蛋圖」在網上走紅,這是台州三門縣人民醫院港南分院副院長王友帆為
  • 浙江三門暖心醫生為不識字老人手繪「公雞下蛋圖」
    三門縣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台州12月10日電(範宇斌 葉麗琴 李佳寧)10日記者獲悉,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人民醫院港南分院醫生王友帆近日因手繪醫囑在網絡上走紅。手繪醫囑以公雞開頭,藥盒下的小圓圈看著像是雞蛋,這幅暖心「服藥圖」被網友暱稱為「公雞下蛋圖」。
  • 智能水錶 手繪操作圖……這些事情做到老人心坎兒裡去了→
    「公雞下蛋圖」網上火 妙手仁心繪醫囑 0.01立方米讀數的「智慧」用心,讓老人家們感受到了城市、社區的溫度。同樣用心的,還有下面這位王大夫。浙江台州三門縣人民醫院港南分院的王友帆醫生。為了讓老人能夠準確掌握每次服藥的種類和劑量,王友帆醫生就依照老人的藥方找到了藥品的空盒創作了這幅畫。 浙江台州三門縣人民醫院港南分院醫生 王友帆:因為兩位老人家年紀都比較大了,況且糖尿病藥是來不得一點錯誤的。血糖藥吃少了血糖控制不了,吃多了甚至可能危及老人生命。因為低血糖昏迷的話我原來在急診科的時候經常碰到的。
  • 「公雞是早晨、月亮是晚上」,醫生為八旬不識字患者手繪醫囑
    王醫生和護士長歐翼給陳阿公換外敷藥12月8日是陳阿公複診日期,但因老伴身體不舒服,沒法帶阿公來醫院,王友帆就上門看診。王醫生專心畫圖王友帆告訴澎湃新聞,自己沒有繪畫基礎,畫圖時就想著直觀、能看懂,就用公雞代表早上,把空藥盒剪下來代表藥名,用圓圈代表數量,「幾分鐘就畫完了,其實很簡單」。
  • 醫生手繪「公雞下蛋圖」囑咐病人按時吃藥,網友看後直呼被暖到
    近日,浙江台州三門縣人民醫院醫生王友帆的手繪醫囑走紅:公雞、太陽和月亮分別代表早晨、中午、晚上,空藥盒和下方的圈圈代表每種藥要吃的顆數。這幅手繪醫囑被網友稱為「公雞下蛋圖」,是王醫生特意為他的一位不識字的老年病患準備的。贊!
  • 83歲患病阿公不識字 三門鄉村醫生手繪醫囑圖
    從此,老兩口記住了這個和善熱心的「王醫生」,並且記下電話,經常會打電話諮詢。阿公病情開始加重半個月前,陳阿公右腳的另一個腳趾又開始潰爛。為了省錢,一開始他想著抹點膏藥,但潰爛越來越嚴重,疼痛也越來越嚴重,到寢食難安的地步。想起王醫生曾經說過,潰爛不處理好,任其發展,要截肢的。
  • 這幅畫風清奇的「公雞下蛋圖」,刷屏了!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公雞下蛋圖」其實是一張暖心的「服藥圖」 近日,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人民醫院港南分院醫生王友帆因手繪醫囑在網絡上走紅。為了讓老人能夠準確掌握每次服藥的種類和劑量,王友帆就依照老人的藥方找到了藥品的空盒創作了這幅畫。 王友帆手繪醫囑 三門縣委宣傳部供圖 「糖尿病患者藥用少了血糖下不來,用多了又容易引發低血糖,所以必須嚴格遵循醫囑,但是老人年紀大了,有時候藥品種類多了就很容易記錯,畫圖的初衷也是方便老人正確服藥。」
  • 暖心醫生手繪公雞下蛋圖提醒老人吃藥
    近日,浙江台州三門縣人民醫院醫生王友帆的手繪醫囑走紅:公雞、太陽和月亮分別代表早晨、中午、晚上,空藥盒和下方的圈圈代表每種藥要吃的顆數。這幅手繪醫囑被網友稱為「公雞下蛋圖」,是王醫生特意為他的一位不識字的老年病患準備的。
  • 76歲老人擅停降壓藥致右側肢體偏癱
    在醫院神經內科七病室,姜嗲嗲接受了控制血壓、脫水降低顱內壓、針灸、高壓氧及肢體康復等治療後,老人右側偏癱的情況才慢慢好轉,恢復了自行行走。 「我再也不敢不吃降壓藥了!」十年控制血壓的努力,因停藥一個月竟導致這麼嚴重的後果,姜嗲嗲悔不當初。 是藥三分毒?
  • 台州8旬病人不識字,醫生為解決這個難題,親手做「公雞下蛋圖」
    據了解,浙江台州一醫生,為糖尿病人畫公雞下蛋圖。近期,這張圖被人曝光在網上,引起網友們的關注,從圖上可以看出,左邊有一個攻擊,一個太陽,還有一個月亮,每個圖的後面都有藥盒的標籤,而每個藥盒下面都會有一到兩個圓圈,像是雞蛋一樣。
  • 老人擅自停用降壓藥差點釀大禍
    老人擅自停用降壓藥差點釀大禍 專家:堅持服藥是高血壓患者的健康長壽之路 瀟湘晨報長沙訊 10月8日是全國高血壓日,治療高血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合理使用降壓藥,高血壓患者只能通過吃藥來控制病情。 長沙市第三醫院專家提醒,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降血壓藥物並不會傷害肝腎功能,不規律降壓治療或者血壓過高不治療,時間一長會導致心衰、腎功能不全、腦出血等嚴重併發症,甚至有生命危險。 寧鄉76歲的姜爺爺(化姓)患有高血壓病十餘年了,一直以來都遵醫囑規律服用降壓藥、監測血壓,血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兩個月前,姜爺爺聽鄰居說長期吃西藥很傷肝腎,心裡頓時緊張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