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等小糖果放學的時間段,通常是幼兒園門口最熱鬧的時候,不急著帶孩子回家的寶媽通常都會閒聊一會兒,聊天內容無非還是圍繞孩子。大家經常碰面已經非常熟悉。
這天威威的媽媽在幾位寶媽面前顯擺,說自己給威威測了一下智商,測試結果顯示威威的智商足足有120,看到威威媽在那眉飛色舞地炫耀,我也忍不住湊上去聽了一會兒。
仔細聽了一陣明白了,威威媽給威威測的無非就是手機一些軟體上的題目,準確度並不高,不過看到她的興奮勁兒,我哪好意思打擊她?威威這孩子看起來虎頭虎腦的,確實很招人喜歡,說不定真的會是個聰明娃。
「學霸」往往擁有高智商,智商到底是什麼?
我們平時經常說一個人智商高,或是智商一般,那智商究竟是什麼呢?智商是智力商數的簡稱,英文簡寫為「IQ」。
科學家們通過制定一系列智力測驗題目,測試者得出成績後與同年齡成績水平相比較,就可以得出顯示智力高低的指數。
在大家的印象中,智商越高,代表這個人越聰明,那些在學業上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取得好成績的學霸,往往具有較高的智商。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備高智商,可以說是每個媽媽的夢想。
如何才能測量孩子的智商?有專業測量方式
家長們對智商測定往往有很高的興趣,那麼如何才能測量出孩子的智商呢?那些回答幾個簡單問題就計算出一個數字的軟體,往往是不準確的。
目前國際公認的測量方式主要有斯丹福-比奈智力量表和韋氏量表等。
通過這種國際通用的智商測量方式得出的結果才較為精確,但過程也相對應十分繁瑣,有沒有一種方法,能方便快捷地估計出寶寶的智力水平呢?
心理學家認為,對於大部分年幼的孩子來說,擁有高智商的個體往往通過觀察行為就能很快分辨出來。
幼齡兒童出現三種行為,很可能是一個高智商孩子
高智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注意自己的訴求,也會表現出對他人感受的關注。
幼兒通常在2~3歲開始形成自我意識的萌芽,逐漸區別開自我與他人,此時的孩子通常注重於自我的力量和感受,而缺乏共情能力。但智商較高的孩子會非常順利地度過這一階段。
如果你的孩子早早就知道「心疼人」,是個十足的「小棉襖」或「小暖男」,通常是孩子智力發育較好的表現。
我們常說「越淘氣的孩子越聰明」,這話實際上不無道理,畢竟家長們習慣於將那些有自己想法的孩子歸結為他們太「淘氣」。
在孩子的幼年階段,不論是情感上還是物質生活上,都依賴於父母的撫育行為,在撫養關係中處於絕對的被動地位。對於家長的安排,往往只有順從接受的權利。
但是畢竟每個人對事物的看法都受到思維影響,孩子一旦有了自己的想法,就會開始「挑戰權威」。如果孩子對你的安排提出質疑或反抗,試著去了解他們自己的想法,有助於智力的開發。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成長的過程本身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在不斷的失敗中學習新的技能。
一個喜歡接觸新鮮事物的孩子,無疑會擁有更多的進步空間,有掌握更多技能的可能。合格的父母會給孩子更多嘗試的機會,一味約束轄制,很可能是在限制寶寶成長。
0~6歲是兒童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孩子智力水平如何,除了受到遺傳影響,後天的訓練與教育同樣重要。作為父母,要自覺地發揮引導作用,才能讓孩子在體能、性格、智力等多方面得到充分開發。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