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辦公室有同事聊天,一位是未婚男性,一位是已婚已育女性,兩人就男女性在婚姻中的不同表現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這裡的不同表現,指的是男女性在家庭裡承擔家務和教育孩子等問題上付出的多少,女同事認為,現在的女性在社會上也要上班,也要賺錢養家,為什麼一身疲憊地回到家裡後還要洗洗涮涮,還要帶小孩,管小孩作業等等。
相比女同事的義憤填膺,男同事的聲音都低了八度,說可能是因為傳統意識當中,一直是男主外女主內的組合模式,所以形成了女同事說的這種局面。
同事討論的這個話題,固然有舊思想跟不上社會新現象的原因,但我還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夫妻在家中的排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她)在小家庭中的表現。
以剛剛那位女同事為例,她老公是獨生子,在家裡一般是不做家務活的,在女同事坐月子的時候倒是會做飯給老婆吃,但孩子的事兒他是不管的。
我有一個閨蜜,她在家排行老大,她的老公在家是老么,儘管她比老公小七歲,可在他們小家庭裡,她老公一般都是甩手掌柜,大大小小的事都是閨蜜操心。
再說說我自己,我在娘家是最小的孩子,從小受盡寵愛,是個典型的五穀不分的人。而我老公在家是老大,習慣了照顧他弟弟,於是婚後我倆的相處模式便變為,我老公習慣了照顧我,我也心安理得地享受著他的寵愛,家裡的煤氣、水電開關在哪裡我都不知道,去遠一點的地方我老公都會幫我查好路線。
悄悄說一句,其實我比我老公大,雖然只大兩個月,但總感覺還是屬於姐弟戀,只是因為各自在家裡排行不同的緣故,而且我老公長得比較著急了點,人也沉穩,所以才看不出明顯的女大男小的痕跡。
綜上所述,個人感覺在兩性交往中,在選擇另一半的時候,除了情感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外,在考慮雙方年齡差異、各自在家裡的排行、是否是獨生子等因素時,固有的規律要參照(如老大一般體貼,老么一般任性些),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如姐弟戀中男方不一定就都幼稚,關鍵還是看個人經歷、性格等等)。
就比如閨蜜的老公比閨蜜大好幾歲,未必就能事無巨細地照顧好閨蜜,而我雖然比我老公大,卻還是任性不操心偶爾還會發小脾氣。
沒有一種萬能的理論,能指導所有的感情與婚姻,關於圍城裡的生活,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