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能成為學霸的孩子,都得有足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020-12-23 欣欣育兒記

錢學森,科學家、我國力學的奠基人之一、自小便有「神童」之稱。在3歲時便能夠背誦上百古詩詞,錢學森父母都驚嘆孩子的聰慧,也知曉自己的責任之重大。

愛因斯坦曾表明:「人類思想方面的進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往往來源於好奇心。」

兒時的錢學森對各種事情非常好奇,經常跟在父母身後提問題。但他的父母,並沒有因為孩子頻繁的提問感到心煩。

而是耐心的傾聽孩子的問題,認真的回答,並對孩子的好奇心加以引導與培養。

在錢學森兒時經常與小朋友比賽射紙飛鏢,錢學森往往成為勝利者,讓許多小朋友疑惑不已。

他們不知道的是,錢學森在知道有紙飛鏢這件物體之後,便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他希望清楚為什麼紙飛鏢能夠飛,怎樣才能飛的更遠。

帶著這個疑問他去詢問父親錢均夫。

錢均夫對他說是因為有人投擲,紙飛鏢才會飛起來。至於怎樣才能飛得更遠,就需要錢學森自己通過查閱資料學習了。

之後錢學森在多次試驗後,發現紙飛鏢折的規正會減少風的阻力,在投擲時順風會加速飛鏢的運動,如此紙飛鏢才會飛得更遠。

父親錢均夫因經常外出工作,所以家中教育孩子的重擔就放在了母親章蘭娟的身上。章蘭娟對孩子的教育十分盡責,所涉獵的內容也較廣泛。

但是錢學森的好奇心促使他盯上了父親的書櫥,對厚厚的大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母親也被孩子的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所震撼。

有研究表明:「人類的社交技巧、工作心情、性情都與好奇心有著不可分離的關係。人的好奇心越多,成功的機率越大。」

好奇心是人類的天性也是成功的重要基石,不應該被抹殺。那面對孩子的好奇心,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引導與培養呢?下面根據張衡父母對孩子興趣的培養方式,總結了三種方法,以供各位父母學習。

正確引導與培養孩子興趣的方法

1、父母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好奇心

麻省理工的一項研究表明:父母多與孩子進行分享,孩子的行為則會更傾向於父母的行為。

父母在生活中經常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好奇心,孩子在不自覺中接受了這一信號,好奇心也會慢慢增長。父母可以在平時和孩子聊天中,分享自己因好奇心而做的趣事。

例如,在聊天中說:「媽媽在上次煮麵時,沒有熱水下鍋。而是溫水,但是煮出來的麵條要比熱水下鍋的麵條更加勁道。

經過又一次的嘗試之後,媽媽發現溫水煮出來的麵條確實更加美味。所以好奇與實踐讓媽媽又增加了一點知識。

媽媽還好奇小鳥為什麼會自己造房子,寶貝和我一起去尋找答案好不好?」

2、創造能夠激發孩子好奇心的環境

瑞典教育家愛倫·凱表明:在一個人成長中,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父母如果可以創造一個能夠激發好奇心的環境,對於孩子好奇心的培養肯定是大有裨益。

父母通常會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父母可以在故事快要結束時問孩子:「你認為故事的結局是什麼?」。

不告訴孩子故事結局,促使孩子的想像力迸發,講述他們心目中的結局。既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又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想像力。

3、正確引導孩子的好奇心

首先,在一定程度上允許孩子成為「破壞」分子。在孩子對一件事物產生好奇時,想研究物體的構造,就會拆卸物體。父母在此時儘量不要阻止孩子的「破壞行為」。

其次,肯定孩子的探索能力與精神。當孩子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給父母時,父母杜絕敷衍,要表現出足夠的肯定與重視。

最後,引導孩子在書本中尋找答案。當孩子詢問父母問題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這個問題自己並不了解,希望和孩子一起在書籍中尋找答案。

居裡夫人說過:「學者的第一美德是好奇心。」

無論父母希望孩子成為學者,還是成為科學家,只要是想成為一位成功者,好奇心便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下面推薦三本培養孩子好奇心的書,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父母。

《城市運轉的秘密》

關鍵詞:好奇心

主要內容:一套共四冊,20大全場景布局:工程場景、城市的日常生活環境、村莊生活場景、消防與安全等。故事情節串聯,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推薦理由:從危情救援、城市布局分工、村莊生活揭秘、工程施工原理等多方面,調動、保護並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哲學鳥飛羅系列》

關鍵詞:好奇心、獨立思考

主要內容:一套共10冊。將孩子所提出的哲學性問題搜集與整理,幫助孩子解答心中疑惑。

推薦理由:「哲學鳥飛羅系列」童書側重的是孩子的社會性發問,以期讓孩子懂得處事做人的基本道理。

《第一次遇見科學》

關鍵詞:創造力、好奇心、溝通能力、探索精神

主要內容:全套共有12冊書,從動植物到天空海洋。一套書共有96個科學主題,幫助孩子形成學習科學的思維方式。

推薦理由:增強孩子的好奇心,提高孩子對科學的學習興趣。父母與孩子一起閱讀時,也能增強親子的互動性。

相關焦點

  • 錢學森從初中到高中的3點做法,你孩子學會了,或許也能成為學霸
    中考結束之後,一個親戚家孩子距離普通高中統招線差了15分,如果讀高中,必須交3萬元的培養費,問我是否交這筆錢,讓孩子上高中。我是高中語文老師,一年年,一屆屆,遇到許多學生,有些孩子明明很聰明,天分極高,但是成績卻不理想,連普通的二本都考不上,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這種現象,不僅家長困惑,學生苦惱,教師也很失望,孩子的學習到底哪一方面出了問題呢?有什麼地方可以改進呢?
  • 如何培養孩子對萬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如何培養孩子對萬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萬物由來的秘密」全新四冊科普圖書,是一套打開科學世界的優質啟蒙讀物。中山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林佑昇老師來到現場,與大家分享如何守護孩子的好奇心,以及如何對科學產生興趣與好奇心,一起探索這新奇的世界。
  • 阻止孩子探索等於扼殺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保護孩子的探索欲
    01 阻止孩子探索,扼殺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總喜歡拆看看看,想看看裡面是怎麼回事,其實這是孩子的一種探索行為,孩子意識不到自己是在搞破壞。孩子愛拆東西不是有意破壞,或是故意和我們作對,而是出於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 孩子的好奇心是寶藏,家長們要切記,不要輕易制止孩子的探索欲
    這些探索欲和求知慾還體現在,奇奇很喜歡拆東西,家裡可以拆的玩具幾乎都被奇奇都拆了個遍。對於許多其他的小朋友還不了解的東西與事物,奇奇大都能娓娓道來、說出原理,且都是對的。因為這些事物,曾在奇奇產生好奇心時,就已通過奇奇不懈的提問、求知、探索,得到了答案。所以好奇心對於孩子來說是如此的重要。那麼,在生活中面對著孩子的好奇心時,我們正確的做法與錯誤的做法有哪些呢?為什麼說孩子的好奇心是寶藏呢?一起來看看吧。
  • 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從運動教育開始
    早上不到7點鐘,睡在小床上的孩子就爬出了被窩,壓在媽媽的肚子上,抓著爸爸的頭髮哼哼唧唧,還順便把故事機調到了最大檔的音量。你在廚房忙得熱火朝天,孩子在客廳同樣也不停歇。一會兒把餐桌上的紙巾抽得到處都是,一會兒又把昨天剛理好的玩具一股腦兒都倒了出來。
  • 16歲學霸已收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成為了錢學森力學班一員
    這份錄取通知書做得非常精美。不得不說,清華大學真是非常重視學霸,在錄取通知書上都下足了功夫。馬煦茗打開紫色的錄取通知書,最明顯的就是獨一無二的「清華大學立體二校門」。還能看到採用雷射雕刻的工藝、30多件紙藝部件、上百個拼插結構,手工定製。一張小小的錄取通知書,體現了工藝和科技的元素,它更像是一個工藝品。
  • 把孩子的好奇心引導到學習和閱讀上
    家庭教育的現狀現今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很多家長還停留在勸學和督學階段。現在困擾很多家長的問題:孩子厭學,對學習沒有興趣,迷戀遊戲,天天沉浸在手機裡。孩子和同學走的近,根本不需要家長陪伴,和同學最親,這些孩子有共同的愛好,就是都愛玩手機,在一起無話不談,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大家能聚在一起打遊戲,反而和家長是沒什麼好談的,覺得父母跟不上時代,說話囉嗦嘮叨。所有的這一切都源於家長的疏忽大意。對好奇心的呵護、求知慾的引導是家庭教育的關鍵環節,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把孩子的好奇心引導到學習和閱讀上。
  • 如何保護孩子的求知心和探索欲?導致孩子膽小的2個家庭原因
    家長不要用過於現實的價值觀去衡量孩子的好奇心,扭曲他們探索奧妙的心理,其實所有的孩子都喜歡動腦筋,問題都是很多的,不要用傳統的思想束縛去理解孩子。,家長費盡周折地把孩子送去各種輔導班,但卻在生活中毫不在意地打擊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 這本書把錢學森的故事講給孩子聽,讓錢學森成為孩子人生中的偶像
    ,學得認真,玩得開心錢學森3歲識字,5歲讀《水滸傳》,從小就有一個成為英雄的夢想。不同於尋常書中的天才神童,小時候的錢學森,其實和每個孩子都很接近。他也和我們一樣喜歡唱歌、畫畫,他也會像我們一樣捕小鳥、抓蚯蚓,他還會摺紙飛機,這也是我們在下課的 時候會玩的遊戲。不過,錢學森的紙飛機飛得比我們折的遠,就像加了馬達,因為他融入了自己的觀察和思考。他用的紙張輕盈又光滑,他折的稜角整齊又用心,他的紙飛機頭部,還夾了小小筆芯。
  • 孩子身上若有以下特徵,將來很容易成為學霸,即便貪玩也沒關係
    不過,孩子能不能成為學霸,可和家長有沒有時時刻刻監督、不讓孩子玩沒多大關係。若是孩子身上有以下特徵,即便貪玩也可能是學霸。如果孩子能做到自控適宜,說明他有自己的主見,分得清事情的輕重緩急,這樣的孩子往往是具備學霸潛質的。二、 好奇心強居裡夫人曾說:好奇心是學者的第一美德。
  • 充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他們才有可能發展出探索更多知識的意願
    擁有一顆好奇心,使我們成為有探索精神的人,也正因為我們願意對這個世界不斷展開探索的行動,才會將自我成長作為終生研究的課題去學習。而我們面對的這個世界存在著一個非常嚴酷的問題,那就是現在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沒有人為其刻意營造過能夠激發出其好奇心的環境。因為這一點實在是太重要了,所以必須要和大家討論一下。
  • 哈佛教授:能成為學霸的孩子,多有以下特徵,家長要趁早培養
    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想跟她說:孩子能不能成學霸,和智商沒多大關係,主要看孩子的習慣什麼樣。孩子能不能成學霸,與智力關係不大哈佛大學的凱爾教授就曾對哈佛大學的優等生進行研究,試圖尋找學霸之間的共性。凱爾教授在研究了數百名優等生的資料後表示:現實與很多人相信的完全不一樣,學霸並非單指高智商人群,恰恰相反,許多優等生的平時表現與還不如普通人。他們之所以能在學術上取得好成績,那都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發揮作用。也就是說:孩子能不能成學霸,和智力關係不大。
  • 好奇心是孩子智慧的嫩芽,守護孩子的好奇心,培養他的探索能力
    愛迪生好奇愛問,由於他問的問題太多,他家裡的大多數成員甚至都不想回答。但是,他的母親總是試圖幫助他。也正是他母親的耐心和幫助,才促使愛迪生喜歡上了科學,後來成為了世界著名的發明家。從愛迪生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每個孩子都是充滿好奇心的,會想要探索和提問,如果父母能給予這些探索、提問更多的鼓勵和支持
  • 能成為「學霸」的孩子,從小就有這4個明顯特徵,家長要多留心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學習好,成為班級中的學霸,雖然現在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開放,不止專注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但對於孩子是否優秀來說,只有學習成績才能夠反應出來。在這個社會中,孩子長大想要出人頭地,在沒有錢沒有背景的情況下,只有學歷才能讓你走上人生巔峰,所以,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都很看重,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上學能不能成為學霸從小就有徵兆,如果你孩子有這4個明顯特徵,家長偷著樂吧!
  • 有以下特徵的孩子,大多是「潛在學霸」,就算現在貪玩也沒關係
    像我家孩子剛上小學的時候,就比較貪玩,雖然我嘴上說著孩子年紀小貪玩也正常、孩子開心比什麼都重要之類的話,但是每次考試前後也還是會著急、上火、焦慮……對虧了孩子的班主任特別負責任,經常和我們這些家長溝通,還特意跟我說了一些「潛在學霸」的特徵,讓我放心了不少。
  • 腦科學:有這三種特質的孩子,大半是學霸種子,快看看你娃有沒
    在成為學霸的路上,大腦的物質基礎和學習模式是互動的,也就說那些日後成為學霸的孩子,真的能在童年找到蛛絲馬跡,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你的家裡有沒有"小學霸"吧!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在紀錄片《00後》中,錫坤就是這樣一個寶寶。在芭學園中他扔玩具扔鞋。
  • 孩子擁有好奇心是好事,好奇心有3大益處
    相反的,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很容易發現隱藏在生活各個角落的樂趣,並且在探索好奇心的旅程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有好奇心的孩子也很容易獲得幸福感,在成長過程中,更能產生正能量的想法。二、如何培養、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 如何看孩子是不是學霸?有著三點特徵,說明孩子學習能力強!
    這麼多年來,一般學習能力較強的孩子普遍有這三點特徵。第一點:強烈的好奇心。好奇就代表了求知慾,求知慾強你還怕孩子不愛學習嗎?典型的人物代表就是物理學家與火箭技術先驅——羅伯特·戈達德。為了解決自己的疑慮,他開始了對物理和宇宙的探索,投入到無止境的學習和一個個的實驗中去,最終幾歲時的一個疑問成為他一生奮鬥的目標,最終為火箭技術的推動做出巨大貢獻。第二點:對歷史的求知慾。人類文明有著幾千上萬年的歷史沉澱,你總能從過去發生的事或留下的東西中學到不一樣的東西。典型代表就是北京文科狀元曹靜怡。
  • 調查發現:孩子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多半能成為學霸,家長要重視
    雖然讀書並不是孩子人生中的唯一出路,但卻是最簡單、最容易走通的一條出路,所以家長們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考一個好大學,從而出人頭地,但並非人人都能成為學霸,不管在哪裡學霸都只是少數的存在,但是根據調查發現,上千個學霸都有4個共同特徵,而在小時候就有明顯的表現。
  • 探索能力可以改變世界,別讓「主動探索」成為中國孩子的稀缺能力
    1、好奇是探索的第一步「拆家」是孩子探索事物的黃金時期。拆卸玩具、塗改白牆等行為說明孩子開始對身邊的事物表示出了好奇心理,對一些未知的顏色、構造、原理充滿求知慾。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好奇心,就是對自已看到、聽到、聞到、碰到等各種感覺器官接到的信息覺得奇怪,而去探索的心裡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