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一個出身名門望族的大家小姐,後又嫁入國公府賈家,其尊榮、其富貴,始終一貫。
據劉姥姥所言,王夫人在家做姑娘時,是個「響快人」,辦事利索,為人展樣大方。嫁入賈府後,王夫人漸漸變成了「木頭人」,不大言語了,府中事務多由侄女王熙鳳料理,但素日也是一味的吃齋念佛,劉姥姥更是打聽得其「憐老惜貧」的,這樣一位王夫人,是很多大家族貴夫人的典型。
可是,成日家吃齋念佛,王夫人就真的心慈意善了嗎?不見得。縱觀全文,這位罕言寡語的貴族婦人,不出手便罷了,但凡出手,多要人命。
金釧,是王夫人的貼身丫頭,因與寶玉調笑,便被王夫人扇了一巴掌,並要將其攆出賈府,在那個時代,一個丫頭被攆,要麼因淫,要麼因竊,其名聲將掃地盡矣,金釧奴籍未脫,不會被別家所用,更無人敢娶。故而金釧再三哀求,王夫人仍是鐵面心冷,執意攆出,金釧絕望下,才縱身跳入井中。
金釧之事,王夫人的冷漠和狠心,早已露出半截面目了。而在攆出晴雯時,才見王夫人之陰毒和獰惡。
大觀園抄檢後,攆走了司棋,回擊了邢夫人一黨,論理王夫人該心滿意足了,可是她要的似乎不僅這麼少,不久,又將她的摧花折柳之手,伸向了怡紅院。
到底誰是王夫人安插在怡紅院的「心耳神意」?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晴雯被王夫人盯上,也不管晴雯病了四五日水米不曾粘牙,便命人將其架出去,這完全是要命的做法。此外還特意吩咐,只準讓晴雯帶走貼身衣服,其他衣物一律留下。在尊嚴上又踐踏了一層。
晴雯是在怡紅院過慣了優渥日子的,這一去便如嫩蘭丟進了豬圈,沒幾日便消香玉隕了。誰知這王夫人聽說後,特意命其兄嫂「這是女兒癆死的,斷不可留,即刻送到外頭焚化了。」。一個清潔女兒,王夫人為了將其挫骨揚灰,睜著眼睛詆毀別人是女兒癆,真真不像個吃齋念佛之人。
可是,晴雯不過一個丫頭,王夫人卻是堂堂一主子奶奶,王夫人連死去的晴雯都不放過,她為何這麼憎恨晴雯?
細細想來,不過因為在晴雯身上,她看到了兩個最憎恨之人的影子。
其一,林黛玉
黛玉進府開始,王夫人這個舅媽就表現得不太熱情,這也難怪,舅媽不親外甥自古有之。可這舅媽不僅不親黛玉,似乎對黛玉感覺也不太好。比如當天就「再四」攜黛玉坐上賈政的座位,比如後來自作主張給黛玉換了配藥的太醫,因藥丸無效又被賈母換了回來。更令王夫人抓狂的是,自己這麼討厭的女孩子,自己的寶貝兒子卻視若珍寶,甘願為其伏低做小,這口氣,就這麼梗在喉嚨。
繡春囊事發後,在王善保家的告晴雯狀時,談起怡紅院這個容貌俏麗的丫頭,王夫人想了想便道:
「上次我們跟了老太太進園逛去,有一個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的,想必是她了」
短短一句話,便知王夫人對黛玉的印象如何,但凡說起討厭的人,潛意識裡就想到黛玉。黛玉暫時奈何不得,要處理這個小丫頭還是綽綽有餘的。
其二,趙姨娘
趙姨娘是王夫人心中的痛!這位出身低賤,舉止輕浮,言語粗魯,行事倒三不著兩的婦人,竟然能將賈政迷得五迷三道的,但凡在家都是在趙姨娘處歇息。更令人憎恨的是,趙姨娘也生了一兒一女,雖然是庶出,但在家產分配上,賈環與寶玉有著一樣的權力。趙姨娘不僅橫刀奪愛,還動了王夫人的利益,這口氣,怎生消除?
趙姨娘為何得寵?想來一是年輕,而是貌美,三是言談爽利,性情明朗,這一切,似乎跟晴雯一樣呢。而晴雯正是賈母眼中「將來只她可給寶玉使喚」的人,這不正是寶玉的姨娘嗎?王夫人此生吃夠了趙姨娘帶來的恨,她絕對不會容忍寶玉身邊將來也有著趙姨娘一樣的「狐狸精」,只要長得美的,都是狐狸精,這是王夫人在對趙姨娘日積月累的憎恨中,形成的認知。
故而,身上有著林黛玉和趙姨娘影子的晴雯,就這麼成為了王夫人洩憤的靶子。真真應了那句判詞「風流靈巧招人怨」。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