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告訴你:家長過分節儉,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格局

2020-09-05 石頭寶貝的日常

導語: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家長在孩子的問題上卻做不到這一點。只要是孩子喜歡的東西,就能夠毫不猶豫地買買買,根本不管有用沒用,只要孩子開心這些就不是問題。

以至於他們小小年紀就養成了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他們固執地認為這些都是父母應該做的事情,如果父母不答應自己的要求就大哭大鬧。當然也有相反的父母,他們認為孩子應該&34;,所以經常在小朋友的面前裝窮。

小區中有一個孩子,家裡做窗簾生意的,父母為了不讓孩子養成壞習慣,便告訴他家裡並沒有錢。平時父母忙於工作,孩子便由奶奶照顧,奶奶經常在他面前說;&34;以至於孩子真的認為家裡非常窮,學習方面特別認真。而他的父母一直以這一點為驕傲。

直到有一天,學校老師打來電話,說孩子在學校把別的小朋友打進了醫院。家長急忙趕到學校,經過了解才知道,只是因為10塊錢。因為&34;孩子,父母很少給孩子零花錢,這10塊錢還是小朋友省吃儉用打算給媽媽買禮物的。

另一個小朋友看到之後便打算&34;出來,卻被孩子當場撞見。只有小朋友知道自己攢著10塊錢有多重要,情急之下,竟拿起凳子就往小朋友身上砸去。

這對父母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34;方式會讓孩子變成這樣。其實有不少家長為了養成孩子勤儉的習慣,便告訴他們家裡沒有錢,孩子想要的東西也會以沒有錢為理由拒絕。卻不知道不適當的窮養只會讓孩子的眼界變窄,格局變低,而這便註定孩子不會成功。

著名的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小時候太過節儉的孩子,長大之後的格局不會太大。所以&34;不是指在物質生活上剋扣孩子,而是培養他們吃苦耐勞,勇於面對困難,敢於面對挫折的精神。這樣孩子才會得到真正的鍛鍊。

那麼真正的&34;應該準備做呢?其實窮養也可以讓孩子感覺到滿足:

首先,物質生活得到滿足。

&34;並不是讓孩子吃不飽,穿不暖,感受生活的疾苦。家長在生活中要儘可能滿足孩子的物質生活。有的家長會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用別人的舊東西,小時候孩子可能會沒有感覺,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覺得不好意思,甚至覺得&34;。

長時間下來,小朋友就會感到自卑,這種自卑一旦形成很可能影響到他們的一生。孩子不一定要最好的,但是也沒必要用最差的,適合他們的才是最好的。

其次,技能上得到滿足。

有人說富養的最高境界不是讓孩子穿名牌,住豪宅,而是讓孩子學習各項技能。李湘的女兒王詩齡從小就被稱為&34;,小小年紀的她隨便一身衣服就是普通家庭好幾年的開支。慢慢地,人們發現,李湘對於王詩齡的&34;不僅在生活上。

如今十幾歲的小姑娘,畫畫、演戲、鋼琴、走秀樣樣精通,甚至前段時間還因為一幅畫賣了十幾萬上了熱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挑選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並將其發展為他們的特長。或許小時候覺得沒有必要,但是孩子長大之後,家長就會發現,多一項技能就會離成功近一步。

最後,情感上的滿足。

黃磊老師說過:&34;一個生活在充滿愛的家庭中長大的小朋友,他們由內而外散發出的自信是不容忽視的,而自信是一個人在成功的道路上順利前行最好的夥伴。

但是中國的家長很少願意在孩子面前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愛。家長請放下自己的羞澀,大膽地對孩子說出&34;,讓他們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只有這樣他們才會願意表達自己,因為他們知道父母一直在自己的身後。

寄語:&34;並沒有錯,錯的是家長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一味地認為窮養就是拒絕孩子的一切請求。其實,有些事情是需要相輔相成的,就像滿足孩子物質的同時,還要做到不盲目滿足,沒有必要的物品也不會妥協。&34;和&34;同時進行才是教育孩子最聰明的方式。

相關焦點

  • 家長教育孩子不能過分吝嗇,節儉是美德,但吝嗇會影響孩子的格局
    家長教育孩子不能過分吝嗇,節儉是美德,但吝嗇會影響孩子的格局01在當今社會下我們也會發現很多家庭環境較好的孩子,大都會有一些浪費資源的壞習慣,比如吃飯挑食,不愛吃的糧食跟菜會直接丟掉或者倒掉,這樣的資源浪費是非常不尊重勞動人民的,也是非常可恥的。所以很多人希望通過節儉節約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但是很多人在教育孩子節約的時候會走偏,變得吝嗇。而吝嗇的教育會影響孩子的格局。
  • 李玫瑾:孩子從小過於節儉,長大後格局不會太大,家長要早知道
    ,但是,如果家長掌握不好度,走入誤區的話,「窮養」孩子很可能會害了孩子,會讓孩子的眼界變得越來越窄,格局也越來越小。所以,現在社會中就出現了很多非常喜歡和孩子「哭窮」的家長,他們的這種教養方式,不僅不會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還會讓孩子的眼界變窄、格局變小。李玫瑾:孩子童年過於節儉,長大後格局不會太大,家長要早知道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育兒界很有威望,相信有不少家長都聽過李玫瑾教授的講座吧。
  • 家長的「節儉」,會讓孩子的眼界和格局變小,長大後也難有成就
    看到身邊的小朋友平時都可以買自己想要的玩具,周先生的孩子卻只能摸摸自己口袋裡少得可憐的硬幣,告訴自己不可以買。分析:勤儉節約確實是一種好習慣。但是,過於節儉的話,反而會毀掉孩子的格局。家長平時總是和孩子哭窮,會讓孩子覺得比不上身邊的同學,也會讓孩子覺得在他人面前抬不起頭,在與人相處的時候變得小心翼翼。
  • 父母的這種「節儉」,會影響孩子的格局,長大很難有出息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也表現出來這種節儉的中華傳統美德。但是父母的這種"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格局和未來,有時省錢並非好事,家裡沒錢的,從小就會告訴孩子,要節儉;而家裡富裕的,反而有好多也是告訴孩子家裡並不寬裕。
  • 你講究的這種節儉,會毀掉孩子的眼界和格局,拉低孩子的未來人生
    勤儉節約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乖巧,不奢侈浪費,懂得勤儉節約。但是一些家庭因為本身條件並不是很好,而會非常的節儉。體檢倒是沒有壞處,但是過分的節儉就會對孩子帶來不可想像的影響。如果孩子從小,成長在這樣一個過分節儉的家庭裡,父母的行為都會影響孩子,慢慢的就會影響孩子性格和三觀的形成。
  • 李玫瑾教授直言:窮孩子一眼就能看出來,身上這幾點藏不住
    李玫瑾教授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專家,要知道犯罪心理問題多半都是幼兒時期的環境影響導致的,所以李玫瑾教授特意研究過兒童的一些行為和表現一、生活過度節儉經過李玫瑾教授的調查發現,窮人家的孩子總是被從小教育要節儉
  • 別只教孩子「告訴老師」!李玫瑾教授說要這麼做
    孩子第一次上學,每個家長都害怕自己的娃受欺負,或者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我們經常會跟孩子說,在學校不要去欺負別人,如果別人欺負你,一定要及時告訴老師。不過,事實證明當孩子欺負後告老師是沒有用的,李玫瑾教授說要這麼做!
  • 這種所謂的「節儉」,會毀掉孩子的眼界和格局,還有家長樂此不疲
    這個故事充滿了戲劇性,家長在孩子面前哭窮,給孩子營造一個必須要節儉的生活氛圍,讓孩子體會到貧窮帶來的窘迫,了解金錢的可貴,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然而,在我看來,這種所謂的「節儉」,並不可取,會毀掉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 不要讓孩子穿著太靚麗,尤其是女孩,李玫瑾教授告訴你答案
    不知道從何時起,大眾的審美觀越來越高,對顏值要求也上升了一個檔次,家長不僅要求孩子在學習方面成績優異,更希望孩子在外表的穿著打扮上也靚麗起來,所以,現在許多孩子從小便穿著的靚麗的衣服。父母希望自己孩子好看,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這種想法都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孩子在這種華麗的外表下,會給他們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 中國式父母的「瞎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格局,多數媽媽不知深淺
    」卻是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格局,孩子的個人成長往往都會受到父母們日常的言行舉止所影響大,而多數媽媽在這一方面往往都是不知深淺,沒有覺悟。>孩子長大以後會有一種「不敢花錢」或者是「不敢花大錢」的心態,長此以往,孩子不但沒辦法擁有良好的消費行為,而且往往會為了省錢,而忽略了如何去賺錢,反而是因小失大。
  • 家長的錯誤「節儉行為」,會讓孩子自卑到骨子裡,毀掉孩子的格局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告訴孩子說要節儉,要傳承這種優良美德。可在我們生活中的某些節儉行為,並非是好的,這些行為看起來是在節約,但其實是在傳達錯誤的價值觀和錯誤的生活態度。如果家長不能分辨清楚,就會誤導孩子。
  • 家長的這種「節儉」,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影響孩子一生的格局
    但是,這種節儉卻被很多人歪曲了,變成「省錢」、「佔小便宜」等消極負面的生活方式。為了所謂的「節儉」什麼事都做,不該花的錢堅決不花,該花的錢也不願意拿,這種方式顯然已經將「節儉」本末倒置了。家長的這種常見行為,容易造成孩子自卑,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家長的這種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的價值觀。
  • 節儉教育一定能養出優秀的孩子?過度的節儉只會養出自卑的娃
    雖然現在的家庭生活富裕了一些,但是一些家長總是會對孩子進行節儉教育,這是為了不讓孩子變得太過任性。但是家長可曾了解過,你對孩子進行的節儉教育是否是合理的呢?林林的家庭環境是很好的,經濟狀況也屬於小康的狀態,只要不是太過昂貴的物品,玲玲的家庭都是可以消費得起的。原本以為林林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之中會非常幸福,可誰知道林林卻並不開心。
  • 父母的這些「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格局,孩子日後難有出息
    而孩子形成這樣的性格,是由於父母給孩子的教育環境太過於節儉,所以家長這種「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眼界和格局,孩子日後難有出息。,會有什麼影響?2、無形之中毀掉孩子的眼界和格局過分的節儉,就像是在無形之中告訴孩子我們很窮
  • 李玫瑾教授:應當給家長足夠的時間,讓家長親自照料剛出生的孩子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成龍成鳳,面對不同的社會環境、不同的孩子及不同的人生規劃,正確的育兒方法顯得更為重要。很多家長在探尋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李玫瑾教授的教育方法被諸多家長推崇,她科學受用的指導方法,讓孩子長大後少走很多彎路。
  • 李玫瑾教授:別把孩子打扮得太好看,特別是女孩,對她們影響很大
    作者/青青編輯/青青因為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有閒餘的資金花在孩子的打扮上,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小小年紀就穿搭時尚,甚至比一些大人穿得還要好看,然而對於這樣的做法李玫瑾教授表示:別把孩子打扮得太好看,特別是女孩,對她影響很大。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怎麼辦?李玫瑾教授建議打回去,家長看一看
    李玫瑾教授當時斬釘截鐵地回答「打回去」。李玫瑾甚至還分享了,自己平時教孫女如果被欺負時,該如何掙脫!這個答案一說出口,臺下的觀眾頻頻點頭,對李玫瑾教授的答案紛紛點讚。但李玫瑾教授還強調,一定要給孩子灌輸不能以大欺小這樣的觀點。如果你只告訴孩子打回去,卻沒告訴孩子不能以大欺小,那麼孩子不但不勇敢,反而可能更懦弱。
  • 你的這種"節儉",會毀掉孩子的格局和眼界,長大後差距立現
    你的這種&34;,會毀掉孩子的格局和眼界,長大後差距立現說起節儉,大家都知道這是傳統的美德,古代的人就很崇尚和注重節儉,但是有一些思維如果延續到現在,並不符合當代的現狀,有些傳統美德可能成了錯誤的思想,讓孩子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 李玫瑾教授:孩子頂嘴時,家長多說3句話,孩子長大後會感激你
    比如有些家長會對孩子說你一定要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改變命運,或者你不要向你爸一樣啊,你要學鋼琴,學電子琴……。這難道不雙標麼?在某些事情上,如果家長都不能以身作則,那麼孩子也很難超越。通過以上各位家長也會發現,家長的各種行為會對孩子產生影響,甚至還會影響到他們的性格養成。
  • 李玫瑾教授:孩子頂嘴時,家長多說3句話,孩子長大後會感激你
    比如有些家長會對孩子說你一定要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改變命運,或者你不要向你爸一樣啊,你要學鋼琴,學電子琴……。這難道不雙標麼?在某些事情上,如果家長都不能以身作則,那麼孩子也很難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