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āng Dāng Dāng Dǎng!
新的一周又開始啦,準備好學習新知識了嘛。
那麼,開始吧!
第四章 曝光、傳感器與膠片(上)
在這篇【拍照前,必須要了解的攝影基礎知識】文章的「對焦與曝光的設置」中,我們了解過,為了得到豐富逼真的色調,使照片既不太暗也不太亮,我們需要一個準確的曝光,而準確的曝光是用過快門和光圈共同決定的。
那麼問題是,我怎麼知道讓鏡頭透過多少光到傳感器上,才是合適的呢?是手動控制呢還是鏡頭自動完成呢?
01測光表
在光圈與快門那一章我們已經知道,快門和光圈共同決定著曝光。在光線進入相機後,曝光通常用測量現場光線的測量表來計算。
測光表分為反射光測光表和入射光測光表。
左圖為反射光測光表,測的是被攝主體反射出來的光,所以測光傳感器會面對拍攝對象。
右圖為入射光測光表,測的是照射到被攝主體身上的光,被放置在拍攝對象一側,而不是對面。
除此之外,還有重點測光表,測拍攝對象很小面積反射的光亮;雙讀表,既能讀取反射光也能讀取入射光;閃光測光表,測的是從一個電子閃光燈輸出的一個短時光線;色溫表,測的是光源的顏色。
我們常用的數碼單反中,用的是內置的反射光測光表。
測光表的工作原理
簡單介紹一下測光表的工作原理,了解一下就好~
曝光表可以將畫面的色調平均。儀表設計師們假設各種各樣顏色和色調,包括非常暗、中等和非常亮,組成的畫面都可以被平均成一種中灰。相機在測光過程中,會將拍攝的所有物體都默認為反射率為18%的灰色,專業術語叫「中級灰」,並以此作為測光的基準,曝光的目的是為了正確還原這種灰色。
在取景器中,我們能看到畫面的細節,但內置的測光表看不到。它將畫面中所有的光線平均起來,使我們只能看到整體的光線水平。如果圖片中的色調平均是標準的18%灰,那麼就會給到一個準確的曝光。
02 相機內置測光表
相機內置的測光表測量的是其視角內反射或產生的光,並據此計算出響應的曝光設置。
測光的模式有很多種,一個相機可能提供一種或多種,比如多點測光、中央加權測光和重點測光。
1 平均測光
也叫評價測光、矩陣測光、多重測光等。
是將畫面劃分為多個區域,每個區域進行獨立測光,然後依此計算出整個畫面的測光平均值。
依據平均測光模式進行的曝光,直方圖比較均衡,高光部分不易過曝,而低光部分不易過黑,適用於大多數拍攝情況。
在順光條件下拍攝,光照均勻,畫面中不存在明顯的明暗對比,就用這個最省事快捷,效果也很不錯的測光模式吧。
但在大逆光條件下,平均測光就差強人意了。因為是平均了畫面中的光線,容易亮處過亮或者暗處過暗。就像老闆年薪90萬,而我年薪10萬,我們倆平均年收入50萬,顯然是不合理的。我倒是很樂意,老闆不樂意。
2 點測光
只讀取畫面中很小的一個點狀區域進行精確、獨立的測光,而忽略畫面其它部分。
這種測光模式大多在拍攝者希望將拍攝主體充分表現的情況下使用。
當光源複雜,畫面存在大片明暗對比時,點測光擁有非常明顯的優勢,能依據攝影者的意願靈活調整,有選擇地突出某一部分。適合拍日落和剪影。
那麼,如何選擇合適的測光點呢?選擇中間色調,也就是在大光比的環境下,選擇畫面亮部偏暗處,或暗部偏亮處。
3 中央重點測光
中央重點測光的原理和平均測光的原理相似,也是將畫面分成多個區域,每個區域獨立進行測光。
所不同的是,在計算總體測光值時,該模式會對畫面各部分進行加權計算,畫面中央部分的權重遠遠大於畫面邊緣部分的權重。
這一設計的理念出於人的心理習慣,「中央最重要」,迎合了人們突出主體的拍攝需求和中間為主的閱讀習慣。適用於紀實作品和人物肖像等以中央構圖為主的領域拍攝。
補充 局部測光
局部測光是對畫面的中央部分進行測光,相機的測光元件會對畫面中心處約佔畫面12%的範圍進行測光,並最終進行平均加權而得出測光數據。
當被攝主體位於一個局部區域,所佔畫面的比例不大,又與背景有著強烈明暗反差的時候,運用局部測光比較合適。在這種情況下,局部測光比評價測光更準確,不像點測光的範圍過於狹小,如果不謹慎地進行測光可能會很容易出現失誤。
03 曝光鎖定和曝光補償
1 曝光鎖定
如果在想要表現的畫面中,需要測光的主體並不在中心點,此時可以先對準需要表現的主體進行測光,並使用曝光鎖定功能鎖定對主體測光的數據,最後再重新構圖,對焦後按下快門按鈕拍攝。
2 曝光補償
可以使用曝光補償來糾正測光後的曝光偏差,曝光補償簡稱EV值,使用該功能可將相機設置的自動曝光向上或向下調整。
當拍攝明亮物體時,應採用比測光標尺推薦的指數適當增加曝光量,而對陰暗物體則要適當減少曝光量,此時的曝光增減就可以通過曝光補償按鍵的+、-值來實現。
04 替代性測光
很多場景下,相機的測光表不能給出一個我們想要的曝光,比如拍雪景很容易出現曝光不準確的問題,此時可以先對著自己的手半按下快門進行測光
然後再對雪景按下快門,那麼雪的白色就會曝光正確了。
同理,拍攝穿黑衣服的人像時,也應先對臉部進行測光,然後再構圖拍攝。也就是,對肖像計算曝光時,測量皮膚的色調。
舉個例子
如果對於整體測光,那麼拍攝對象會顯得過暗或者過亮,像下圖
將相機移向被攝主體,使測光表讀取的大部分都是被攝對象。
近距離測量了被攝主體後,記住相機所給的曝光數值,再返回原位置進行構圖拍攝。
那如果是帶有明亮天空的風景呢?
這種情況下,一般會出現地面風景元素曝光過少的問題。
當你對地面風景進行測光時,可以儘量將鏡頭向下傾斜以排除天空,讓測光表「看到」更多的風景而不是天空,然後將相機向上傾斜回到原位,就得到了一個更好的曝光。
05 包圍曝光
曝光包圍是一次拍攝後,以中間曝光值、減少曝光值和增加曝光值的方式,形成3張或者5張不同曝光量的照片。
其作用是,在這些不同曝光的照片中,能有比較接近攝影者所需要的曝光量照片,把畫面的亮部、暗部都照顧到。
這些照片都會被存儲到相機裡,方便在後期軟體中合成製作HDR照片,最終合成一張曝光正常的照片。
HDR是高動態範圍(High-Dynamic Range)的英文縮寫。
這張HDR照片包含了從高光到低光範圍內幾乎所有的細節,有著近似完美的曝光。
相機的包圍曝光功能,有些是在相機內調節,有些可以在相機上找到BKT這個按鈕。需要通過說明書確認哈。
相機上的包圍曝光按鈕
對於一些實在難以被測光的場景,書中總結了一些快門和光圈的搭配值,大家可以參考。
下一期咱們繼續《美攝》第四章。
這一章內容較多,如果有些不太清楚的地方,或者有什麼改進建議,歡迎評論區留言!
接下來會稍微減少知識點數量,但對每個點的內容進行擴充,寫透,看透,理解透。
作者簡介:攝影小白兔,熱愛攝影熱愛生活。跟我一起從零開始學攝影,拒絕知識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