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已經越來越高發,但很多人對於腸癌還比較陌生,比起肺癌、肝癌等,人們覺得腸癌似乎不是時常發生的。
當然,這只是個一廂情願的錯覺。事實上,腸癌是我國大城市男性發病率僅次於肺癌的第二大癌症。
據統計,我國每隔1.5分鐘就有一個人患上腸病。每3分鐘就有1人死於腸癌!
腸癌的治療其實是很有效的。若能早期發現,腸癌的治癒率將高達95%以上。可惜的是,80%以上的腸癌患者沒有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發現時已經處於中晚期,白白錯失了最佳救治時期。
如果5個症狀全都沒有,恭喜你沒有腸癌!
1、排便出血、疼痛
很多人出現大便出血都會認為是最近一段時間上火所造成的,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是腸癌的一種主要症狀表現。
此外,腸癌的症狀不僅表現為排便出血,而且還會出現排便疼痛的情況,疼痛時血液呈現鮮紅色。
2、排便習慣改變
大便習慣改變是腸癌中晚期的典型表現。
由於直腸腫塊及其產生的分泌物,可產生腸道刺激症狀,導致患者出現便意頻繁、排便不盡感、裡急後重等症狀,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膿血狀物,此時糞便形狀也發生了改變,大便越來越細。
3、腹部包塊
中期直腸癌患者有70%左右腹部都會出現包塊。
這種包塊是腫瘤腸網膜組織在一起粘結引起的腫塊,包塊在中期會有所活動,而在晚期由於程度上發生變化,包塊會難以活動。
4、食欲不振、貧血
腸癌可能會導致腫瘤物附著在大腸的腸壁上,從而使得腸部消化功能下降,並且阻塞了大腸,影響了大腸的正常運作功能。
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腸癌繼續發展,可能還會伴有一些貧血,肌無力,食欲不振等一些現象的發生。
5、身體消瘦、乏力
病變的腸道吸收熱量會下降,長期如此身體就會變瘦。
此外,由於營養吸收也會不足,長期下去,身體缺乏所需營養,會出現乏力、疲勞,無精打採的症狀。
四類人最易招惹腸癌,希望沒有你
1、有家族遺傳病史的人
家庭中有直系親屬患過大腸癌者,則其一生中患此病的危險性比其他人要高出8倍之多。大約1/4的大腸癌患者,有該病的家族患病史。
2、結腸息肉患者
大部分腸癌是從小的癌前病變發展而來,它們被稱為息肉。
其中絨毛樣腺瘤樣息肉更容易發展成癌,癌變機會約為25%;管狀腺瘤樣息肉癌變率為1%-5%。
3、不良飲食人群
高熱量、高蛋白、低纖維素的飲食極易誘發大腸癌。因此,「無肉不歡」和不喜蔬果的人是大腸癌的高危人群,要特別注意。
4、中老年人群
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也要特別關注腸道健康。腸癌發病會隨著年齡的遞增而越來越高,5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達到一個高峰。
生活中,養護腸道健康,記住這樣做:
1、吃養腸食
養護腸道,要少吃肉,多補充膳食纖維,也就是多吃粗糧和蔬果。
糙米中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E,能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為腸道輸送源源不斷的能量。
此外,其中的鉀、鎂、鋅、鐵、錳等微量元素,以及大量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有益菌增殖,預防便秘和腸癌。
蘋果中有大量的可溶性纖維,能讓人體更快的排出宿便,從而保證腸道可以繼續運轉起來。
海帶裡面含有一種獨有的膠質,能在進入腸道消化吸收的時候帶走在腸壁上的毒素。
2、喝養腸水
對於養生來講,不光是腸道,身體也需要充足的水分來幫助完成它的代謝。
腸道更講究早起的那杯「洗腸水」,可以加入淡鹽或者蜂蜜,潤腸通便的同時,讓第一杯溫水喚醒身體的細胞。
兩餐間,可以喝點蒲谷丁苦苣茶水,更有助於腸道排毒,改善腸道菌群,助力腸道健康。
蒲谷丁,被稱為「排毒草」,有助於人體排毒,還可以促消化,有益腸道健康。
苦苣,是一種「藥食兩用」的小植物,其根莖,富含低聚果糖。
這是一種「不消化性」低聚糖,不能在人體小腸內消化吸收,但能夠被大腸中的微生物發酵,產生乳酸和短鏈脂肪酸,有益腸道健康。
此外,還可改善體內菌群,排毒清腸、改善脂質代謝、調節機體免疫系統,提高免疫力、促進礦物質吸收等生物活性。
3、運動不能少
運動有益健康,同樣也有益腸道的健康。
規律的運動,可降低24%腸癌風險。每天從事30分鐘的有氧運動,就可以減少1/3的腸道息肉轉變成腸癌。
運動可提高腸道蠕動功能,還可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利於體內毒素排出,改善體內環境。
最好選擇一些,自己能堅持的運動項目,如慢跑、快走、太極拳等。
4、按揉調理好
按揉固定的穴位,也可以起到調養腸道健康的作用。
大腸俞穴:位於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左右旁開2指處。按壓該穴位能緩解腸道不適等症狀,便秘的時候要重點按壓左側的穴位。
天樞穴:位於肚臍左右2指寬處。按壓此穴位可促進排便。配合著呼吸節奏輕輕地按壓即可。
神門穴:位於小指外側的腕關節附近。雖然是手上的穴位,卻對頑固性便秘很有效。採用針灸的話,效果更明顯。
足三裡穴:位於膝蓋下4指,脛骨向外約1指處。輕輕地揉捏,能改善消化系統的功能。
註:所有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