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女兒學英語:林克媽媽的親子英語培養手記》一書的作者林克媽媽,是一位資深的英語教育與研究者,英語專業碩士,研究英語教學法,從事高中、大學英語教學和研究工作20餘年,還是外研社《漢英詞典》第三版的編委。
她的女兒林克,是一個普普通通、並無過人天賦的孩子。2007年讀小學二年級時英語成績不及格,並出現了自卑、焦慮、厭學等心理問題。
她認識到學校英語教學的不合理,痛下決心帶著女兒學英語,在經歷了大大小小20餘家培訓機構的學習後,收效甚微。
鑑於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實用的英語教材的缺失,她自己請外教、親自為外教備課,並自己為女兒編寫教材,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她自編私家英語教材、獨創少兒英語學習法。私家少兒英語教材系列《英文三字經——林克媽媽的少兒英語教學法》與眾不同,值得一讀。
當她的女兒林克在英語學習上出現問題時,她和許多家長一樣,首先想到的是報課外班,以在課外班裡學習為主,在家裡教學為輔。
可是,在試聽了很多課外班之後,她便打消了這個念頭:課外班違反語言學習規律的「強輸猛灌」,只會加劇女兒對英語的牴觸情緒。於是她開始嘗試自己在家裡陪女兒一起學英語。
她是英語專業畢業的,在高中和大學教過十來年英語,還辦過英語輔導班,編寫過英語教輔書籍,在英語教育方面應該有不少的經驗,還曾經幫助過很多英語成績差的學生,在較短的時間裡提高了英語成績。
我們普通家長遠遠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她在書裡面所介紹的那些把英語融入遊戲、「變魔術」、編腦筋急轉彎等教女兒學習的經歷,我們可以嘗試,但是主要還是借鑑她的教學理念和學習方法。
一般來說,大孩子知道學習的重要性,能夠為了考試而主動學習,即使這種主動不是十分情願的,但是小孩子還不知道。他們的學習動機只是「好玩」。
所以對初學者來說,一定要把英語最具魅力的一面展現給孩子。那種讓孩子們苦背單詞、苦記語法、苦做練習的方法,其實等於把英語進行一番人為的「醜化」之後,展現在孩子的面前,而這個猙獰的面目其實並不是英語的本來面目。
林克媽媽這本書的價值所在,或者說對普通家長有借鑑意義的地方,就是她提出了學好英語的「五個不能」:
有一股力量不能毀——興趣,有一條彎路不能走——堅持聽說領先,有一樣東西不能背——單詞,有一種規則不能學—語法,有一個老師不能丟——自然語境,讓英語學習充滿樂趣,而又事半功倍。
我們今天先了解第一個「不能」:有一股力量不能毀——興趣。
小孩子的學習動機只是「好玩」,所以一定要在好玩上下足功夫。
激發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方法有很多,可以藉助外部手段,也可以挖掘語言自身蘊含的魅力。我們可以用靈活豐富的教學方法、各種獎勵措施等外部手段,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但是,無論哪種外部手段,都不如語言自身的魅力所起的作用那樣持久穩定。英語語言自身的魅力是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孩子一旦對英語產生了興趣,考試成績自然優秀。而優秀的成績又能保持和促進孩子的學習興趣,它就像遊戲中的升級,激勵著孩子向更高一級邁進。
在小學階段,一定要先培養孩子學英語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進入一個良性循環,才能輕鬆快樂地打一場英語學習的持久戰。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語言,不能僅僅停留在學習語音、詞彙和語法上,而應該用心去體會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內涵。用文化的魅力自然喚起孩子對英語的興趣,這種興趣是自發的、永久的。
英語教學中傳授文化,一定要注重實用性、趣味性,同時還要顧及孩子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