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收穫》雜誌副編審葉開在博客上連續發文批判小學語文教育,讓我想起了我這幾年陪女兒上少兒英語輔導班的經歷。其實,如果說小學語文教材是假大空,充滿了偽善的謊言,那麼少兒英語教育就更是讓人觸目驚心。它的毒害堪比「毒奶粉」!
本圖片來源CFP
2007年,我的女兒林克念小學二年級,平時從不以考試成績要求女兒的我和先生,在林克的期末成績單上看到,英語成績居然是「C」!後來我才知道,全班只有兩個學生不及格,林克就是其中之一。我和老公都是外語專業畢業,我學英語,她爸爸學日語,而我更是做了多年的英語老師,她這樣的成績實在讓我覺得無地自容。雖然應試成績不重要,但對於難度並不大的小學英語,女兒都落在絕大多數同學的最後面,那肯定是哪裡出了什麼問題。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英語教育特別重要,我和先生也都不希望林克將來在英語上吃虧。一向信不過輔導班的我,也只能病急亂投醫,帶林克開始了上課外輔導班的漫長路。
還好,我的優勢就是我自己當過英語老師。所以我可以利用一切機會,暗中觀察輔導班的教學質量、方法、師資還有是不是具有真正的性價比。
正應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那句名言,這個看似單純的行業背後,原來也有我從來想像不到的「黑幕」。我現在決定把它寫出來,希望每一個父母都能看清這些,在選擇課外英語輔導班的時候慎之又慎。
先來說說市面上的培訓機構吧!我自己研究大學英語教學法多年,知道大學英語培訓市場上種種問題(在後面也會提到),少兒英語培訓市場上我同樣並不放心。為此,我在07年9月—09年6月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去過北京大大小小、有名無名二十餘家培訓機構,比如:英孚英語、新東方少兒英語、戴爾英語、英特國際、Lily英語、瑞思學科英語、蓋倫英語、ABC培訓學校、Erica英語等等,可謂費盡心機。
上述機構,除了英孚英語和新東方以外,其他培訓機構均去整節課整節課地試聽過,有的還試聽過不止一次。果不其然,我在培訓班中發現了很多問題,也走了很多彎路。現在我把我帶女兒去輔導班聽課的經歷一一曬出,也是想給同樣為少兒英語培訓班困惑的家長們提供一點參考,或者負面教材。
本圖片來源CFP
林克的第一個課外英語班
2007年9月,我在北京某著名英語培訓機構給林克報了個《劍橋少兒英語》一級的中教班。
這個班除了林克是三年級,其他的全是二年級的學生。中教的教學風格很活潑,非常適合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兩個小時的課,又是唱又是跳,基本上沒有讓孩子們閒著。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少兒英語輔導班。中教活潑的教風,給我留下了不錯的印象。但是,這個班我們只學了一個多月就放棄了。原因有很多。
首先,這個班要求孩子每周背10個單詞,每次上課前20分鐘什麼也不幹,就是讓孩子背單詞和默寫單詞。林克沒有自然拼音基礎,死記硬背能力又差,怎麼也記不住單詞,這20分鐘時間讓我和林克頗受挫折。為了保護林克的自尊心,我只好想了一個「餿主意」:每次上課故意晚到20分鐘,錯過背寫單詞的時間。
對於小學生而言(尤其是厭學英語的林克),此時迫切需要的是激發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是練習「聽」、「說」,而孤立地記憶單詞,非但毫無意義,反而會讓孩子從一開始就厭惡英語。這就像一個不愛吃飯的孩子,你拼命餵他幾口,這一頓飯是吃上了,卻有可能壞了他繼續吃飯的「胃口」,得不償失。
其次,中教上課「聽」、「說」的信息量特別少。雖然整堂課聽起來基本上是全英文授課,但仔細去聽,就會發現老師在課堂上所說的英語主要是課文裡的那些句子,再加上幾句常見課堂用語,很少向課外發散,提供更多、更生動鮮活的信息。
由於從小中文母語環境的影響,絕大多數中教,都不具備就課文內容隨心所欲地進行擴展、提供給孩子大量「聽」的信息的能力。至於練習「說」的機會就更少了,一個班20個孩子,怎麼可能練習「說」呢?而「聽」、「說」信息量太少,學下去就很難不是「啞巴英語」「聾子英語」。
最後一點,中教發音不標準,也許是It’s a pen之類的句子說順了,經常把It’s green. 讀成It’s a green,結果全班的孩子全跟著老師說:It’s a green/black. 每當聽到孩子們錯誤的發音,就讓我覺得特別刺耳。
鑑於上面的原因,我決定給林克換個外教班,讓她從最純正的英語氛圍裡接受營養。但是,事情遠遠沒有想像的這麼簡單。
林克的第二個課外英語班
2007年10月,在給林克報第二個課外英語班之前,我帶著她去試聽過四、五家培訓機構的外教課,其中有一個培訓機構,是由美國人辦的XXX少兒英語學校,由中、外教混合授課。這所學校價格非常昂貴,周末半天,320元/次,一個月下來就是1000多元。一個班16人。
這個學校是不允許家長旁聽的,但我通過軟磨硬泡,最後終於以給外教當免費助教的形式,努力為自己爭取了一個旁聽的機會。
這個混合授課班,中教、外教都上得不錯,但有一點我很難接受:這裡每周要求背40個單詞。而且老師要求很嚴格,每周40個單詞,每個孩子必須過。這下可好,這不是剛出「狼窩」,又進「虎穴」嗎:上一個輔導班,林克連一周10個單詞都應付不了,何況是40個?
我始終搞不明白:為什麼要這麼熱衷於讓這麼小的孩子,去背誦這麼多毫無意義的單詞?!
平心而論,給林克上課的老師我比較滿意。借著「當助教」的機會,我帶著錄音筆,把老師上課的精華部分全部錄下來,回來再給林克講解溫習,讓林克反覆聽錄音。林克的聽力之所以進步很快,可以說,我的陪聽、課後講解和反覆聽課堂錄音,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為相比以英語為母語的孩子們來說,中國的學生缺少環境裡的語言刺激,如果不以這種「人工方式」去激發她的語感,那麼上課的那點「聽」的信息量很快就被遺忘了。
但在這個課外班裡學了三個多月之後,我們還是再一次選擇了離開。
首先還是由於強制規定背單詞的原因。
其次,這個課外班每個班有16名學生,雖然外教授課把英語發音的問題解決了,但班裡人數太多,仍然讓孩子們沒有上課練口語的機會。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班的上課時間嚴重縮水。名義上一次課是半天——四個小時,其實真正的上課時間只有2個小時,其中有效果的也就是一個小時。正是這一個小時,「聽」的信息量非常大,讓我如獲至寶。
不過一個小時320元的昂貴學費,讓我對它的評價也打了折扣。現在的許多英語班也是這樣,師資、環境是提上去了,但走的卻是「貴族路線」,讓家庭不堪重負。我在想,一個才念小二的學生,正處於語言能力上升期,為了一科英語,有必要花這麼大的代價嗎?能不能找到一種更經濟、更有效率的方式呢?
後來由於某些原因,學校不能讓我繼續陪林克一起旁聽。沒有聽課錄音,林克的學習效果也沒有以前那麼好了。出於以上這些考慮,我想再給林克找一家更合適的英語班。這次為了讓「說」英語的機會更多一些,我把目光瞄準了6人左右的外教小班。沒想到,新的問題又產生了。
林克的第三個課外英語班
2008年1月,我又領著林克走進了某培訓學校美國外教班的教室。每個班只有6個學生,每周一次課共兩小時,每次費用是130元。
英語班的人數雖然少了,但外教的水平卻比之前的下降了一大截。這個外教沒有上課經驗,他將上課時間全部用在做練習、用英文講解語法上。家長請外教的原因無非是希望用純正的英語發音和原汁原味的英語對話幫孩子練習聽力和口語,如果論做練習和講語法,中教絕對比外教上得好,那就根本沒有請外教的必要了。
另外,這個英語機構指定的教材有些內容很不實用,比如,教孩子們諸如projector(投影機)、file cabinet(檔案櫃)、canoeing(獨木舟)、kayak(皮艇)等單詞。有些單詞,即便一個大學畢業的學生,都可能從來沒有碰到過。
在家長們的要求下,這個英語機構給我們換了一個老師,並讓我們自己選擇教材。但是,這個新換的外教又很不負責任,經常發生周末我們趕過去上課,卻臨時被告知外教突然有事,不能來上課的狀況。一個連上課時間都不能準時遵守的老師,說明他對教育是沒有熱情的,這樣的人又怎麼能做好教育工作呢?
甚至培訓機構也對這個外教失去了耐心,主動表示再給我們換個外教。四個月裡,連換兩個外教,再換一個估計也好不到哪兒去。而且孩子對一個新老師的上課風格和方法都有一個適應和轉換的過程,這樣頻繁地換老師,對孩子們的學習有不小的影響。在這裡「混」了四個月後,只能又重新選擇課外班了。
林克的第四個課外英語班
2008年10月份,我將林克送到了一家非常正規、高端的英語培訓學校。
這家培訓學校一周要去兩次,這樣孩子學英語的時間實在太多了(包括在路上花的時間都要算在學英語的帳上),但看到林克在那裡玩得很開心,沒有任何壓力,我就把一周兩次的英語課當作讓林克與同齡孩子玩耍的機會,所以一直堅持了半年。
但林克當時讀四年級下學期,眼看就要升五年級了,還這麼玩下去,心裡總感覺有點不塌實。
林克經常回來反映,外教上課說的太少,光顧著玩了。比如,「擲骰子」遊戲都已經玩了六、七次了,但我問林克「擲骰子」用英語怎麼說,林克說外教沒教過這個。這怎麼行呢?玩遊戲的目的是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英語,把學習的過程變得更有趣。如果讓我來備課,一定要在孩子們第一次玩這種遊戲時,就把類似「擲骰子」,「我來擲」、「大家輪流擲骰子,別搶啊」、「我點數比你多,我贏你了」等英語句子安插到遊戲中去,讓孩子們練習英語對話。遊戲只是手段,通過做遊戲,激發孩子的興趣,練習說英語,這才是真正的目的。
2009年4月,我們終於下決心讓林克離開了這家培訓機構。課外班的上課效率和課堂信息量始終是個大問題,經過這次的「教訓」,我還是決定——自己組外教班。一周一小時的外教課,既節約林克的時間,學習效率又遠遠超過培訓機構的4、5個小時。
兩年時間,我和林克試聽過大小二十餘家英語培訓機構,正式學習過的輔導班有四個,以我自己學英語專業的眼光來看,這些輔導班每一個都有不小的缺點:要麼是師資力量不夠,老師說一口中國式英語;要麼就是教學方法不科學,動不動就是背單詞學語法;活著上課效率太低,以興趣學習的名義做遊戲,消耗學時;還有價格昂貴,讓普通工薪家庭望而卻步;而很多外教班的老師,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在和中國孩子的互動上水土不服,。
以上種種,讓我最終和女兒離開了英語課外輔導班,並且決定以後再也不進輔導班。我和先生都覺得,語言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那些希望在輔導班中突飛猛進的孩子和家長,是在給輔導班出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責任編輯:劉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