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改革開放40年40人】褚時健:最問心無愧的是沒有庸庸碌碌地生活

2020-12-17 經濟觀察網

(圖片來源:褚橙莊園官方微博)

 

 

編者按:1978年,在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倡導下,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徵程。

40年來,中國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偉大變革。在這被稱為「第二次革命」的驚險一躍中,企業家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他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是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見證者和實踐者。他們作為一個群體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崛起,在中國政經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企業是市場經濟能夠確立的基石和主體,企業家則成就了企業。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這些站在時代潮頭的企業家們,為我們的讀者鋪開過去40年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

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我們希望這個系列訪談成為一個幻燈:在中國經濟社會成長和發展的歷史畫卷上,投射出光彩奪目的片子,告訴社會,這些造福中國的奮鬥者們,他們如何開始、走過怎樣一條光榮的荊棘路;而在今天這樣一個新時代,他們又如何思考未來中國和企業家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李思 2018年9月26日,離開紅塔集團19年後,褚時健再次走進了紅塔集團捲菸廠車間,這一次,他是為了參加「玉溪」品牌創牌45周年紀念發布會。

褚時健出生於1927年12月24日,幾個月後,「皇姑屯事件」爆發,北洋軍閥政府時代結束。少年喪父的褚時健,十幾歲起便幫著母親謀生,從那時起,他便沒閒下來過。褚時健今年91歲,一生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文革、改革開放。「回想這麼多年來,我自己做得最問心無愧的就是:沒有庸庸碌碌地生活。」褚時健在2015年出版的《褚時健傳》的序言中這樣說道。

褚時健的一生,幾乎都在玉溪度過。他人生最閃耀的時刻,是擔任玉溪捲菸廠廠長的那段時光,那可以說是屬於褚時健的時代。

1979年,52歲的褚時健出任紅塔集團的前身,玉溪捲菸廠廠長。之後,他用17年的時間將資金短缺、技術落後、連年虧損的玉溪捲菸廠,打造成亞洲第一、世界排名第五的大型企業——紅塔集團,成為國家稅利第一大戶,他本人也成為「亞洲第一煙王」。

根據公開數據估算,褚時健效力紅塔的17年中,為國家創造利稅991億,加上紅塔山的品牌價值400多億(其他品牌價值沒有評估),他為國家貢獻的利稅至少有1400億。

正當褚時健和紅塔集團如日中天之時,1995年,褚時健因經濟問題被調查,他唯一的女兒在被調查期間自殺身亡。1999年,因貪汙174萬美元,71歲的褚時健因經濟問題被判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根據公開數據估算,褚時健效力紅塔集團的17年間獲取的全部合法報酬在88萬元左右。可是,就在他被判刑的兩年前,昆明市副市長字國瑞接替他成為紅塔集團掌門人,年薪加上獎金超過100萬元。 褚時健的遭遇使他成了中國最具爭議的財經人物,也成了公眾心目中的悲情人物。

經歷了牢獄之災的褚時健沒有選擇安逸的養老生活,2002年,保外就醫後,75歲的褚時健與妻子在玉溪市新平縣哀牢山承包荒山種植甜橙,開始創業。褚時健對外界說,75歲高齡創業是因為要生活,要養外孫女。他也說,自己是一個閒不下來的人,「真想要我多活幾年,讓我苦一苦可能效果更好。人哪,沒有希望就沒有人生樂趣。」褚時健在《褚時健傳》中說道。

褚時健種橙子的初期,大多數人認為他是因為不服輸,要證明自己,對褚時健的暮年創業並不抱太大期望。但是,10年後,通過網際網路營銷,褚時健的「褚橙」成為爆款大賣,一時間褚時健成了新的勵志偶像,褚橙也成了勵志橙。

最近幾年,王石與褚時健的名字時常一同出現,王石每年都會到哀牢山拜訪褚時健。褚時健掌管紅塔集團時,王石與褚時健並不相識,兩人第一次見面,是2003年王石到哀牢山看望褚時健。王石與擔任紅塔集團掌門時的褚時健並無交集。但是,直到今天,提到褚時健時,王石仍稱他為褚廠長。也許在王石這一代的企業家心中,褚時健最重要的身份是玉溪捲菸廠廠長。

1979年時,褚時健已經年過半百,玉溪地委一開始希望褚時健回到國家機關工作,但那並不是褚時健想要的生活,於是他主動申請了再到企業中去。於是1979年10月的一天,褚時健舉家由新平戛灑搬到了玉溪。

那時的玉溪捲菸廠,是玉溪最大的國有企業,可是卻產能低下,連年虧損,更因派系鬥爭聞名。已經做過多年糖廠廠長的褚時健第一次有些害怕,他怕的不是生產問題,而是人的問題,那時的人習慣了大鍋飯,而且文革時的派系鬥爭也仍在延續。

為了改變工廠現狀,褚時健對玉溪捲菸廠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一心做事的褚時健便落下了霸道、貪權的惡名。到了1982年時,褚時健的努力開始見到成效,工廠的發展速度上來了。

但是玉溪捲菸廠生產增速明顯增長,是在1986年以後,因為這一年,玉溪捲菸廠在菸葉種植生產上下了大力氣。1984年,褚時健帶著廠裡的技術人員到美國去,足足待了一個月,幾乎每天都往煙田跑,最後搞出了規範種植菸葉的「10條規定」。

回到玉溪後,褚時健搞起了自己的試驗田。1986年,褚時健「第一車間」的想法開始大面積推廣,僅玉溪地區就搞了70萬畝的菸葉種植基地,後來在紅河和曲靖又建立了幾十萬畝的基地。

隨後,玉溪捲菸廠的菸葉的種植和質量能夠得到控制。這也成就了後來全國知名的「紅塔山」。1987年,玉溪捲菸廠向國家上繳的利稅為7.63億元,較上一年增長49.7%;1988年,上繳利稅11.9億元;到1989年,這個數字成了20.3億元。

到了1993年,玉溪捲菸廠已經發展到巔峰時期,當年創利稅85億元,差不多是360個中等農業縣一年財政收入的總和。那幾年,玉溪捲菸廠的銀行帳戶經常趴著100多億的現金。褚時健那時面臨的問題不是沒錢,而是怎麼給錢找出路。1994年,褚時健被評為「全國十大改革風雲人物」。褚時健用17年的時間,把破落的地方小廠打造成亞洲第一菸草企業。

1995年,褚時健一家開始陷入另一種人生。

褚橙莊園全景

2002年,保外就醫的褚時健借了1000多萬,與妻子馬靜芬在哀牢山上承包了2000多畝荒涼山地種甜橙,到2007年時就還清了當初的借款。一開始,褚時健種的甜橙主要在雲南地區銷售。2012年,靠著網絡營銷,「褚橙」打入北京市場。這也讓褚時健也再一次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

2015年時,褚時健說,現在果園已經擴展到幾萬畝,掛果的還只有2400畝,但其它新果園基本都種下了果苗,到2020年,果子的產量能達到6萬噸。

褚橙

因為褚橙的火爆,2013年春,「褚橙莊園」項目建設正式啟動,褚橙莊園位於哀牢山上,新建成的褚橙莊園分為賓館區、農家樂區、生態養殖區、休閒垂釣區、果園區5個部分。褚時健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是當地政府的意志。

現在,褚時健的家在玉溪的大營街。有朋友造訪時,褚時健大多在果園接待。褚橙莊園有一個褚橙茶室,幾十平米的空間,陳設簡單,平時對外營業,王石來時,也會來此喝茶。

今年,褚時健的「褚橙」已確定了由兒子褚一斌接班,金融出身的褚一斌與曾堅持不讓褚橙上市的褚時健,他們對褚橙未來的規劃必不相同,但是,褚橙包裝上「人生總有起落,精神終可傳承」的廣告語一直都在。

「命運待我很寬厚,然我在經歷過這個國家和民族半個世紀的跌宕起伏之後,還能看到今天翻天覆地的盛世景象。今天的青年一代比我們要幸運很多,我們這一代人,人生中有很多妥協的地方,但今天的年輕人可以更多地做自己。」「我不期望別人在說起我的人生的時候有多少褒揚,我只希望人家說起我時,會說上一句:『褚時健這個人,還是做了一些事』。」褚時健在《褚時健傳》中自述道。

【時代背景】

1979年,褚時健開始擔任玉溪捲菸廠廠長。

那一年,中美建交。中國正式開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走改革開放道路的第一年。鄧小平提出「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小康」概念,並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那一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廣東蛇口建立全國第一個對外開放工業區——蛇口工業區。4月5日~28日,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召開,通過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7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正式施行。

 

 掃碼關注更多專題文章

相關焦點

  • 【致敬改革開放40年40人】宋志平:國企改革的守望者
    原標題:【致敬改革開放40年40人】宋志平:國企改革的守望者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這些站在時代潮頭的企業家們,為我們的讀者鋪開過去40年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 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 宋志平:國企改革與改革開放同步,到今天為止也經歷了40年。國企改革是世界性難題,全世界圍繞國有經濟和市場的結合問題都下過功夫,做過探索,西方人搞過國有化,也搞過私有化。從中國來看,我個人感覺,經過40年的摸索,國企改革的道路已經清晰了,難題已經基本破解了。
  • 「致敬改革開放40年40人」任正非:生活的烙印
    在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倡導下,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徵程。40年來,中國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偉大變革。在這被稱為「第二次革命」的驚險一躍中,企業家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他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是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見證者和實踐者。他們作為一個群體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崛起,在中國政經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東航各單位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特輯
    細數東航在改革40年中的走過的腳印   共同致敬這場偉大的改革!   改革開放40周年 東航從摸索起步到精研「最寶貴的財富」   來源:東航研發中心   改革開放40年來,東航的培訓與研究事業,從篳路藍縷的摸索,一步一步成長為比肩國際先進水平。
  • 「致敬改革開放40年40人」宋志平:國企改革的守望者
    他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是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見證者和實踐者。他們作為一個群體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崛起,在中國政經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企業是市場經濟能夠確立的基石和主體,企業家則成就了企業。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這些站在時代潮頭的企業家們,為我們的讀者鋪開過去40年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
  • 2019年高考作文題目練習及範文: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
    實景重溫生活巨變,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時光博物館」內設「時光雜貨鋪」「奇妙時空屋」「年代照相館」「歲月交通局」「黑科技秀」等五大主題展館;採用五感體驗: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從五個層面深度還原國人記憶中的40年;還採用9項創意互動,吸引觀眾參與。帶領人們「穿越」歷史,體會中國發展,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人民日報》  材料二: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
  •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五  這部紀錄片會打開中國人40年集體記憶,而且是不同年代人的集體記憶,因為這個片子有老百姓40年的生活變化、命運的改變;有一些企業涅盤重生和財富傳奇的故事,還有一些政府官員的魄力和艱難轉變,以及領導人的膽識和智慧,展現了13多億中國人波瀾壯闊和豪情滿懷40年的發展歷程
  • 致敬我們一起走過的光輝歲月——寫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
    當年,「萬元戶」受人豔羨;現在,「百萬富翁」已達數百萬之多。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974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實際增長22.8倍。中國已經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國民財富位居全球第二。錢包越來越鼓、日子越來越舒坦,是百姓最直接、最深刻的感受。 戶均住房1.13套,人均超過40平米。
  • 改革開放40年圖書發行業致敬盛典:打造閱讀新業態
    中國網11月1日訊 (記者 蘇向東)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圖書發行業致敬盛典」11月1日在濟南舉行。順應讀者需求,探索、打造閱讀新業態,成為與會業內人士致敬改革開放、深化出版發行業改革的熱門話題。中國網記者 蘇向東攝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理事長艾立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舉辦「中國發行業改革開放四十年致敬活動」,全面總結中國出版發行業取得的巨大成績,展示中國發行業影響力企業和人物風採,傳播出版改革經驗,激勵發行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入開展新一輪改革創新具有重大意義。
  • 91歲褚時健,走了……從煙王到橙王,一代傳奇落幕!
    褚時健是雲南玉溪人,1928年出生於雲南的一個農民家庭,中國最具爭議性財經人物之一。締造雲南紅塔40年前,作為紅塔集團前身的玉溪捲菸廠曾一度瀕臨倒閉。直到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第二年,51歲的褚時健出任玉溪捲菸廠廠長。
  • 「封面文章」改革開放40年40人(一)
    改革開放40年,波瀾壯闊,誰是最該被致敬與銘記的人?回顧這40年的歷程,我們最想關注的其實是身處各行各業中的人的故事,他們或為平凡一員,或為行業翹楚,他們不止代表他們自己,甚至代表著一類人的群體塑像。所以,在精心草擬「改革開放40年40人」這份名單,並多方徵求專家意見的時候,我們希望它能夠體現《中國名牌》的獨特視角與人文關懷,既是有品牌的,又是有情懷的;既體現了從小家到大家、到國家的一種大愛,又充滿著創新、包容、奮進的中國力量。
  • 何金鋼:感謝改革開放40年給我們帶來的發展機遇
    1月7日晚,由中國房地產報、鳳凰網、中國住交會組委會聯合舉辦的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暨CIHAF中國住交會20周年「時代人物」頒獎盛典在北京鳳凰國際傳媒中心隆重啟幕。  王石、馮侖、黃文仔、潘石屹、何金鋼、孟曉蘇、楊鏗、吳旭、田明、毛大慶、李思廉、孫蔭環等數十位改革親歷者出席。
  • 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智庫建設40人
    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18日電 40年,對於人類歷史來說,不過是彈指一揮間,但對於中國發展而言,卻是影響深遠的40年。為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記錄40年來中國智庫的發展歷程,中國青年網理論頻道特別推出「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智庫建設40人」,推介40位在決策諮詢和智庫建設領域貢獻卓著、在國內外富有影響的智庫人物。
  •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1500-2000字心得 改革開放40年作文
    相關新聞:<<<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紀錄片觀後感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1500-2000字心得 改革開放40年作文一  改革開放是中國現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個重大事件。  40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央召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 重溫激情燃燒歲月,綻放光榮與夢想——「改革開放40年,山東車市40...
    1月25日,由大眾網、齊魯晚報共同主辦,喜馬拉雅FM戰略支持的「改革開放40年,山東車市40人(品牌)」頒獎典禮,在南郊賓館舉行。頒獎典禮上,匯聚了改革開放40年來,為山東車市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汽車行業精英,一同回顧激情燃燒的歲月,向歷史致敬,為改革點讚。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微電影推介
    時光網訊  12月18日,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電影學院主辦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微電影暨中影股份重點影片展映發布會舉辦,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微電影、《大路朝天》、《古城片警》、《耿二驢那些事兒》、《夢想之城》和《一切如你》等影片出品方代表和劇組成員紛紛亮相。
  • 人民日報重磅文章紀念改革開放40年:億萬人民的共同事業
    「改革開放改寫了我的人生軌跡」「生在改革年代何其幸運」「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一家的幸福生活」「城市因它煥然一新,國家因它文明富強」……「時光博物館」的留言牆上,觀眾寫下一個時代的共鳴。歷史長河中,40年也許只是「彈指一揮間」。
  • 快手聯合政府媒體機構創新傳播 掀改革開放40年話題熱潮
    2018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變遷,我們的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在其中的每個人也都感同身受。改革開放40年八大專題頁,快手站內總播放20多億改革開放40年期間,在快手平臺上,掀起了一波慶改革開放40年的話題高潮。
  • 改革開放40年 | 時代的浪潮,向前,向前!
    敏銳者早已從蛛絲馬跡中感受到時代的變遷,有志者亦不甘被庸常的生活所埋沒。 1978年,已過而立之年,端著茶杯看報紙的柳傳志,竟在《人民日報》上驚喜地讀到一篇教人養牛的文章。他們沒看過高深文件,沒學過改革理論,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的樸素願望,構成了他們敢為天下先的全部動力。 他們是宏大構想中的人間煙火,用行動,詮釋了改革開放的初心,以及,改革的力量來自何方!到1984年,年廣久瓜子廠僱傭人數已超過百人。
  • 【上海電影節】「永遠的畫面」專題海報展 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圍繞這一重大歷史節點,上海國際電影節將在電影節期間舉辦「永遠的畫面——改革開放四十年電影海報展」「光影四十——改革開放四十年專題展映」以及主題論壇等活動,以多樣的形式突出展示一批精品佳作。其中,「永遠的畫面」海報展從四十年來無數的電影中,精挑細選了近180部影片的海報、片花和獲獎實物,展現中國電影人走過的路程和取得的成就。
  • 紀念改革開放40年:創造歷史的偉大變革
    40年,這是一段取得「史詩般進步」的歷程,也是一個「人類發展史上最激動人心的例子」。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讓一個古老的國家煥發出奮鬥的神採,讓十幾億人為夢想持之以恆,讓40年的時間裡曙光升騰、萬物生長,激蕩起生機勃勃的復興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