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anadianfoodinsights.com
從留學第一年回中國開始,關於在加拿大的生活點滴細節就成為了我家人親戚朋友最關心的話題之一。無論是」加拿大生活壓力大嗎?「還是」加拿大賺的多嗎?「都是常見問題。今天,我就為大家好好對比下,中國和加拿大,到底在哪兒生活壓力更大?
我們常常在新聞裡看到:某某來自北京or上海的土豪到加拿大瘋狂買別墅豪宅,作風之凌厲堪比在超市買白菜一樣。朋友圈也有人說:加拿大名牌衣服包包天天打折?海外代購還宣傳:加拿大食品安全健康又便宜?然而,加拿大物價有那麼便宜?
我在溫哥華生活了4年,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在加拿大,這裡物價有的真心特別便宜,有的其實特別特別貴!親戚們覺得我也是回答得real有誠意。
我去過加拿大大大小小八座城市,在中國也走過南北方不下20座城市,我發現,中國和加拿大在消費水平上最大的區別就是城市間的差異性。在加拿大,基本上大城市之間的消費水平相差不算巨大,而在中國,北上廣和一線其他城市部分的差異是非常明顯的。所以這裡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對比標準:就是我比較都是基於比較知名的大城市的。比如加拿大的溫哥華、多倫多和蒙特婁,中國的北京、上海和廣州。
首先我們來比較吃這一方面,作為一個生活在溫哥華的北京人,我就用這兩座我最熟悉的城市作對比了。
溫哥華的蔬菜標價是要貴出去北京好幾倍去的。蔬菜貴在整個加拿大都是非常普遍的,尤其是在餐廳裡,一道素菜有時候比一道葷菜還要貴。而對於肉類來說,溫哥華可謂絕對佔據上風,因為在價格基本持平的情況下,加拿大都肉製品都是全國統一標準,不僅有嚴格的」上等肉「」普通肉「的標準劃分,而且很多是有機飼養。在蛋奶製品方面溫哥華的價格絕對是讓從北京來的我非常激動地,質量與價格都是童叟無欺。
而且溫哥華的商品種類非常多元,不僅牛奶豆漿一應俱全,甚至老乾媽、酸菜、豆腐乳、五香粉那是應有盡有。當然,我們考慮的這所有都是基於我們自己家裡做飯的超市採購,如果你想下館子,加拿大的人工成本相對於北京那是非常的高,在外就餐還是有點小貴的。數據上來說,在溫哥華外出吃飯平均一餐$15加幣,而在北京平均一餐則是60元。
第二個對比穿。這裡必須要提一句中國和加拿大的文化差異。在加拿大,尤其是年輕人在穿衣文化裡並不追求穿名牌,普通的衣服搭配合適就可以穿出想要的風格,人們更多的是比拼誰的搭配水平更厲害。而在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年輕人在奢侈品方面的比拼確實給家庭帶來很大的經濟壓力。舉個例子:在溫哥華的各種大型百貨,$10到$30加幣就能買到稱心如意的衣服褲子,樣式好些的衣服在$60加幣到$90加幣不等。
在北京如果想買到一件像樣的衣服至少需要150元人民幣,質量樣式好的衣服約在500元以上或更高。並且,部分品牌的商品在中國的價格會比加拿大貴很多,比如說:COACH的包包在加拿大的專賣店裡經常打折,有時候甚至是折上折,溫哥華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奧特萊斯,很多奧特萊斯給這些輕奢品牌的折扣非常的大,最後合下來約$100加幣到$300加幣不等,而在中國COACH的包包要花費4000到6000元不等甚至更高。
在住方面,溫哥華和北京可謂半斤八兩。根據加拿大政府下屬的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CMHC)在其2016年度最新報告中就表示,加拿大15個主要城市中有9個城市顯現出溫和的或強烈的房價虛高,其中,溫哥華是最嚴重的之一。而在中國,北京上海和廣州的房價一直都是各地飽受爭議的話題之一。根據中國各城市2015年12月房產市場均價,一個人買房平均要奮鬥87年。而市場研究機構Demographia在今年1月公布的其一年一度的《國際住房負擔能力調查》則顯示在溫哥華,一個人要不吃不喝攢12年錢才能買第一套房。不過,加拿大購房的低利率或許是一大優勢,但是在買房方面,中國和加拿大只能五十步笑百步了。
當然,我們不能忽略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中國和加拿大兩個國家在收入上的差異。中國2015年初公布的2014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844元,其中,上海、北京、浙江2014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超4萬元,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就是8萬元人民幣。而對於目前加拿大來說,各個行業從業者的平均周薪是928加幣,如果按年收入來計算那就相當於48,250加幣的年薪,我們也以家庭為單位的話,同樣是一對夫妻,那麼家庭收入為96500加幣/年,扣除掉不同地區約20%-30%的稅,最終一家年收入就是72375加幣。可見在加拿大,最解決生存壓力的並不是開銷的多少,而是收入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