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娃娃繪本館的神桐媽媽。今天要給大家推薦一本蟬聯《紐約時報》童書暢銷榜冠軍80周,榮獲13、14年多項童書獎的優秀繪本《小蠟筆大罷工》,這是一本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學會堅持個性、學會尊重與寬容的故事。
小蠟筆可是小朋友們最熟悉的繪畫工具了,蠟筆要罷工?這是怎麼回事?難道蠟筆也會有「情緒」嗎?他們居然舉起抗議牌說「我們不開心!我們不幹了!」平常乖乖待在盒子裡的蠟筆們到底為什麼要罷工呢?通過蠟筆們的自述又如何引導小讀者們學會表達自己?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翻開這本繪本了解一下吧!
這盒蠟筆的小主人名官鄧肯,當他想再次拿出蠟筆畫畫時,他突然在蠟筆盒中發現了一沓寫著他名字的信。這些大小不一、款式各異的信封可不是畫出來的,他們是真實的被一根細細的紅白彩繩捆綁在一起的信封,這些不規整的,發黃又老舊的信封是為了體現出他們均出自不同人之手。那麼這些信會是誰寫給鄧肯的呢?作者採用實物信件的形式,就是為了讓事件顯得更真實。
這是一本非常與眾不同的繪本,既不是故事類繪本,也不是科普類繪本,而是採用書信體的形式,但語言還是非常淺顯易懂的童言童語。第一封信是紅色蠟筆寫的,她投訴小主人畫很多東西都用紅色,連假期都不能休息,所以紅色蠟筆真的已經很累了,就連信上的字跡都潦草起來,不但沒有把字寫進信紙的格子裡,還大小不一,參差不齊。她想要休息。
第二封信是紫色蠟筆寫給鄧肯的,他因為小主人經常把自己塗在線條外面而感到難受極了,因為他是一個愛乾淨的蠟筆。這種風趣幽默的語言,深受小讀者喜愛。紫色蠟筆選用了一張空白無格信紙寫的這封信,也是表現自己很乾淨的特點。
後面的幾頁,均是各種顏色蠟筆對小主人鄧肯的控訴,大家都運用了不同的信紙,這些信紙的選用都是略有講究的。米黃色蠟筆覺得自己分量太弱了,總會被叫錯名字,所以信件也是發黃破舊的樣子,代表了米黃色蠟筆殘缺的心理。
這些稚拙的蠟筆畫真的來自小朋友們的創作,繪本的文字部分全部使用了真實的信紙疊放在兒童畫上的感覺,純白的底色就像是一張張空白的畫紙。我們可以想像生命就是一張白紙,那是一片自由的天地,我們可以在上面看到孩子們富有創意的描繪,也能感受到筆觸間流露出的小小夢想和心願。
白色蠟筆像是一個得不到關注的孩子,需要用吵鬧來引起大人的注意。它是一支被主人忽視的蠟筆,它的顏色也只有先將信紙先塗成黑色後才能顯現出來。它渴望得到主人的重視。
書中還有一個畫龍點睛之處,就是在綠色蠟筆寫給小主人的信中提到的,黃色蠟筆和橙色蠟筆的那段爭執,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太陽顏色?綠色蠟筆在信中說道,請你趕緊把這個問題處理好吧,不然我們這些蠟筆都快被他倆折磨瘋了!
是呀,到底誰才應該是太陽的顏色呢?沒有人規定過圖畫一定只能用一種顏色去描繪,所以我們不應當阻止孩子們用豐富多彩的顏色去表達,條條框框會限制住他們的勇氣和創意。
粉色蠟筆委屈的原因是小主人鄧肯覺得粉色只有女孩才會用,所以她希望鄧肯偶爾能不能也用粉色畫恐龍、畫怪獸畫牛仔。小蠟筆保證用粉色畫出來的它們也一定會非常漂亮,小讀者覺得是不是這樣呢?感覺它們變得更可愛了。
我們看到每張信紙都會有一道道摺疊的印記,這是裝入信封時摺疊的痕跡,體現出了作者想給小讀者真實感受的細心之處。
最後杏色蠟筆躲在盒子裡,氣憤地向小主人發起控訴。為什麼要把我身上的包裝紙撕掉?光著身子太難為情了,難道你會光著身子去學校嗎?我要穿衣服。把蠟筆的包裝紙撕掉的經歷我相信大部分孩子都有過吧?你們考慮過小蠟筆的感受嗎?所以希望小朋友們能學會愛惜,保護好自己的用品。杏色蠟筆用的是小方格的信紙,一邊有十分明顯的鋸齒線,像是從本子上撕下來的,表現出這支蠟筆謹小慎微的心態。
這是一本多思維、多角度、多啟發的書,孩子們通過這十二封信的描述,懂得了要尊重、愛護和關心自己的「好朋友」,從中學會了體諒別人。小蠟筆的吐槽天真直接,雖然表現的都是對小主人的不滿情緒,卻也帶著新的期待,他們都希望能換一種體現自己價值的方式,不要千篇一律的單色調。
作者把十二支顏色的蠟筆比喻成一個個富有感情的人物形象,賦予它們生命,並對小主人鄧肯吐露自己的心裡話。當我們深愛的另一方真實地表達出自我感受,便需要對方用愛來接應——這就是理解!
看完信以後,鄧肯決定再畫一張畫。他得讓所有蠟筆都高興起來。小朋友猜一猜,他會怎麼做呢?
善良的鄧肯讀懂了蠟筆們的心裡話,他使用了所有的色彩畫出了一幅五彩繽紛的圖畫,並且得到了老師的獎勵。小讀者還記得前面各色的小蠟筆們在信中都講了什麼嗎?比如紅蠟筆說,想要好好休息,於是後面這幅圖畫中的小心心、蘋果、草莓、消防車統統沒有用到紅色。還記得愛乾淨的紫色蠟筆信上說了什麼嗎?不要把我塗在線條外面,我們來看看,飛龍真的塗的很好,一點都沒有塗到外面去,還有巫師帽子的顏色也沒再用紫色了……家長們可以一頁一頁和孩子翻回去對比小蠟筆的信上特殊強調的那些問題,已經都在最後的這幅畫中解決了。
即使恐龍不是深棕色的、聖誕老人不是紅色的又能怎麼樣呢?這一幅畫是不是依然很驚豔呢?對於很多父母來說,理解孩子是我們需要認真學習的一課,然而這個故事中的小主人鄧肯做到了,他理解了小蠟筆們不同的需求,並尊重他們的個性,他用行動,展現了自己的協調、調動能力和責任感。這,才是愛!
最後用12個疊加在一起的小蠟筆為鄧肯鼓掌喝彩,並且說明了前一幅圖的獨到之處是不僅色彩搭配獨特,而且非常有創意。相信孩子們會更懂這本書的內容,輕鬆地從一幅畫中創造出他看到的世界。我們好好欣賞一下孩子們的畫作吧,那不單是稚趣、是藝術,也是勇氣、是表達 ,更是創意。這些可貴的東西,會在孩子的心裡延續下去,呈現出多彩的與眾不同的世界。
小小的繪本,大大的智慧。這本書對小讀者來說,又能體悟到哪些問題呢?首先,能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要有勇氣把你的不滿講出來,並用積極的態度去解決這些問題。其次,要學會聆聽和尊重,像故事中小鄧肯那樣,這是人際關係中一項重要的要素。最後,要懂得愛護自己的個人物品,做一個文明的好孩子。
好了,我是娃娃繪本館的神桐媽媽,感謝你的收看和閱讀。歡迎和我互動,討論繪本,讓我們一起讓更多孩子愛上繪本,快樂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