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哲學家亨利·柏格森,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超級愛他這十句名言

2020-12-27 騰訊網

亨利·柏格森是法國著名哲學家,他於192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幾乎每一個當代哲學家都或多或少都受到柏格森的影響,他的哲學思想影響了很多人。

1859年10月18日,柏格森出生於巴黎,今天是他誕辰161周年,讓我們用十句柏格森的經典名言,來紀念這位優秀的哲學家,在他的這些智慧語錄中,體會柏格森的哲學思想,從中得到啟發和借鑑。

1859年10月18日,柏格森出生於法國巴黎,在他四歲的時候,由於他的父親要在日內瓦音樂學院授課,他們一家人離開巴黎,搬到瑞士日內瓦定居,瑞士風景如畫的山水給他留下了很深刻的記憶。不過在同一年,他們又舉家遷回了巴黎。

柏格森中學期間,對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喜歡聽哲學課,很幸運的是,他受到了幾位哲學家的指點和幫助,更加促使他想要投身哲學事業,最後他決定專攻哲學,這是他走向哲學之路的基礎和鋪墊。

另外,柏格森還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學霸。他在法國全國中學生競賽中獲得拉丁文演說第一名、英語第一名、地理和宇宙誌第二名的好成績。他還在全國中學分科競賽哲學科考試中,獲得法語作文第一名、數學第一名的好成績。1877年,他完成中學學業,同年,又在全國競賽中獲得基礎數學、宇宙誌和力學考試第一名。1878年,柏格森以名列第三的成績被巴黎高等師範學院錄取。

1882年,柏格森大學畢業,再次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通過教師合格考試,他開始在中學裡任教,與此同時,推進自己的哲學研究。

柏格森的授課生涯也很傳奇,很多人為了聽他講課,提前兩三個小時來等候。聽課的有教授、大學生、政府官吏、軍官,既有法國人,也有外國人。柏格森的課堂上往往座無虛席,就連門口、窗戶、甬道都擠滿了人。

1889年,柏格森完成了他的重要論著——《論意識的即時性》,在論著中,他提出了關於時間的新概念,標誌著他的學說——柏格森主義開始逐漸形成。

1927年,柏格森憑藉《創造進化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這部著作中,他創造出了驚人宏偉的詩篇、具有廣博視界和持續力度的宇宙進化論,而且並未忽視一種嚴密的科學術語。他宣稱,所有最能長存且最富成效的哲學體系是那些源於直覺的體系。

今天是柏格森誕辰161周年,讓我們用十句柏格森的經典名言,來紀念這位優秀的哲學家吧。

相關焦點

  • 他們是哲學家,卻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近日,因愈演愈烈的醜聞事件,瑞典學院不得不宣布,201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取消頒發。這是自1901年諾貝爾文學獎建立以來第八次停發。這一百多年間,獲得該獎項的一百多位人物中,除了大部分專注文學創作的作家,也有一些並不以作家身份著稱,如2016年的獲獎者,音樂家鮑勃·迪倫,更早的則有1953年的得主邱吉爾。此外還有一些哲學家,也獲得過這一殊榮。
  • 那些出人意料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那些出人意料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諾貝爾文學獎向來是文學界較高檔次的獎項,然而,有這麼一些人,他們不是專業作家,卻破天荒地獲得了該獎項。他們或作曲家,或一國之主……我們一起看下吧。特奧多爾·蒙森190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德國古典學者、法學家、歷史學家、記者、政治家、考古學家、作家,190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關於羅馬歷史的作品對當代的研究仍十分重要。他也是一個突出的政治家,曾是普魯士和德國的國會會員。他對羅馬法和債法的研究對德國民法典有著重大的影響。
  • 法國最具影響力哲學家之一,薩特十句哲理名言,感受其哲學人生
    20世紀,法國最重要的兩位哲學家,一位是阿爾貝·加繆,另一位是讓·保羅·薩特。起初兩人是好友關係,後來因為加繆發表哲學論文《反抗者》,二人開啟長達一年的論戰,最終導致兩人關係決裂。薩特出生於1905年,逝世於1980年4月15日。
  • 羅素,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的哲學家
    羅素195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學史》《哲學問題》《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 當代哲學家格雷林的《羅素》一書,開篇第一句話是「羅素活得很長,做了很多事」。這當然不僅指他的長壽——享年97歲,更是指他生命的活躍和多產。他一生的故事之多,令他自己不得不用三卷本700多頁的大部頭自傳才能講完。
  • 歷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都是誰你知道嗎?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西爾瑪·拉格洛夫(瑞典)19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保爾·約翰·路德維希·馮·海塞(德)19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裡斯·梅特林克(比利時)19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蓋哈特·霍普特曼(德)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 100句諾貝爾文學獎大師名言,作文引用一兩句,驚豔高考閱卷人
    從1901年到2019年,百餘年間,誕生了一百多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們每個人都用自己劃時代的智慧,或詩歌或小說或文學作品等,點亮了人類文學的天空,讓思想的智慧得以彰顯,想像力的瑰奇,得以被看見。百位文學獎得主的名言,用不同的維度認識世界,體味思想和言論的魅力。
  •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看歷屆獲獎者經典語錄100句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經典語錄吧! 我只同意後半句。 紀德 安德烈·紀德(1869-1951),法國作家,保護同性戀權益代表。1947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經典名句,總有一句可以用在孩子的作文裡
    諾貝爾文學獎是諾貝爾獎的其中一個獎項,從1901年舉辦至今,是當今世界含金量高的文學獎之一。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都被認為是當時最為出色的作家之一,我們所熟悉的羅曼·羅蘭、泰戈爾、莫言等都曾榮獲這一獎項。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這些獲獎作者的知名語錄吧!
  • 看完諾貝爾文學獎「雙黃蛋」,我想起了這10個「奇葩」得主
    而這都無法否定他作品的優秀,諾貝爾文學獎給他的頒獎詞是:「他兼具語言獨創性與影響力的作品,探索了人類體驗的外圍和特殊性。」 其實對於今天一位女作家、一位男作家的結果,似乎並不算「意料之外」。
  • 一生必讀:10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經典語錄,每一句都是人生!
    ——泰戈爾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印度著名詩人,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羅曼·羅蘭 @羅曼·羅蘭, 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他的小說特點被人們歸納為"用音樂寫小說"。
  • 亞洲首位諾貝爾文學獎,泰戈爾詩歌獨具一格,這十句名言太優美了
    他是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他是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他影響了我國一代代文人作家,如郭沫若、徐志摩、謝婉瑩、冰心等;他是印度國寶級人物,他是泰戈爾,今天我們來了解他的故事。
  • 童書|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們為孩子寫的書
    (他的小說具有強大的情感力量,揭開了存在於幻想中的地獄面與現實世界的聯繫。)石黑一雄自諾貝爾文學獎首次頒發以來,共產生了一百多位得主。我們常常覺得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及他們的作品對於孩子來說遙不可及,其實他們其中有不少人都給孩子們寫過書。
  • 那些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孩子們寫的兒童文學作品
    對於生命的成長來說,這些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所寫的兒童文學作品,就是一份珍貴的禮物。►艱難現實中的底色《小毛驢與我》[西班牙]胡安·拉蒙·希梅內斯著195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這是一部與《小王子》《夏洛的網《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瑞典]塞爾瑪·拉格洛芙著190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唯有一部童話作品折桂
  • 【盤點】那些有記者經歷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編者按】諾貝爾獎官網於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點(北京時間晚上7點)公布,白俄羅斯女記者、紀實作家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摘得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桂冠。雖然諾獎稱她為作家,但美聯社稱這是諾獎首次頒給記者。人民網通過梳理發現,創始於1901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一個多世紀以來至少16次頒給有記者經歷的作家。梳理如下: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鮑勃迪倫經典歌曲匯總
    民謠歌手鮑勃·迪倫前不久剛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是諾貝爾文學獎有史以來第一次頒給音樂人。下面給大家推薦一些鮑勃迪倫經典歌曲。在創作這首作品之前的BobDylan,雖然和紐約大多數民歌手一樣,創作了大量的抗議歌曲,但更多還只是體現在就事論事的表面。而出現在當時《小字報》第六期封面的這首《Blowin』 intheWind》,則才是他創作水準的一次升級。
  • 論柏格森的時間與自由意志
    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哲學界影響最大的人物,法國直覺主義生命哲學家,他以創立的一種「流變」哲學而成為法國非理性主義的主要代表,對現代哲學、科學、文學與宗教都有廣泛的影響。[1]柏格森出身於一個音樂家的家庭,早年曾就學於巴黎高等師範,畢業後一度在外省中學任教。
  • 高密,為何讓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魂牽夢縈」?
    山東籍作家、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與法國文學家、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將上演一場文學大家對話。這是本月兩位文學大家的第二次相聚。兩人的緣分,還要從高密談起。莫言讓文學世界中的高密東北鄉大放異彩,不僅吸引了萬千讀者,更深深吸引了同樣具有「故鄉情懷」的法國文學家勒·克萊齊奧。
  • 偉大的劇作家蕭伯納,10句哲理名言,紀念這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他的一生和社會主義運動密切關聯,高爾基稱頌他是「勇敢的戰士」。他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但他將8000英鎊的獎金全部捐獻。他是一名偉大的劇作家,極力反對王爾德「為藝術而藝術」的觀點,他的作品以幽默與諷刺著稱,被稱為繼莎士比亞以後,最重要的劇作家。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小說《雪》被搬上話劇舞臺
    一個88年的老戲院,一場諾獎得主催生出的「大雪」,相遇在夏天的上海,傳遞出一座老戲院立志逆襲的決心。上周五,修復如初的中國大戲院迎來首臺國際大戲——根據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小說《雪》改編的法國話劇《雪,覆蓋下的真相》,中國大戲院開幕演出季暨國際戲劇邀請展大幕正式拉開,田沁鑫、劉恆、過士行、金宇澄、毛尖、路內、史依弘等京滬知名作家、學者、戲劇人等都趕來見證這個老戲院的華麗轉身。
  • 11句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創造的經典名句,句句戳心
    最近幾天,2018年諾貝爾獎的各類獎項都將陸續公布,但唯獨只有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將延遲到2019年頒發,也許這對於深陷醜聞泥潭的瑞典文學院來說,確實算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在這樣一個和平年代裡,在這個人們都在熱議諾貝爾各類獎項的年代裡,獨獨少了諾貝爾文學獎,似乎總容易讓人感覺缺少了點什麼。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國人對於諾貝爾文學獎的印象還是挺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