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的,不喜歡學英語很正常。我們很多家長都把英語看的過於重要,天天讓孩子被動學習,背單詞,學語法,考分低了就說孩子不努力,學校老師也用分數來說話,這嚴重打擊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天天嘰裡呱啦學了又沒有用的地方,孩子當然不感興趣了。幼兒園和小學都算是啟蒙英語,相對來說比較簡單。而且英語又不像其他科目,說白了沒那麼複雜。
我學了10幾年英語,讀書時天天被家長逼,被老師逼,大學一畢業忘的一乾二淨。畢業10年都沒有用過英語,忽然公司把我調到外銷部,一句英語不會說的我用了半年就突破了我10年學習英語的成果,那就是聽和說。
我在家裡放一個智能音響,只要在家就放英語廣播和英語短文,剛開始每個錄音都重複放一個星期,直到我聽懂了為止。堅持到第6個月時我發現我的英語聽力突破了我的想像。
令人意外的是我3歲半的兒子也受到了影響,張口就來一句No problem.我著實驚呆了。一次出差發個視頻給老婆,結果兒子接的,我隨口問了一句where is your mother?兒子回答說媽媽在洗澡,我以為他亂說,我又問他,what are you doing?他回答說我在喝牛奶,其實開始真沒有教他這些句子。
說到這裡我只想表達一個意思,不要逼著孩子學。搞些英語兒歌給你孩子聽或者英語動畫片、卡通片給兒子看。學英語是一個從輸入到輸出的過程,先做輸入,就是每天聽英語歌或者看卡通片。
然後再輸出,看完了用漢語講出來也行,聽的多了就自然可以說了。你孩子已經二年級了,買套卡通片,告訴他每天看一集,看完了給他買一件禮物。第一遍看完,再讓他看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直到他可以聽聲音和音樂就知道動畫片在講什麼,就可以換下一個了。
一個學期2部英語動畫片,堅持2年下來比一般初中生的詞彙量都強。書本的單詞不用逼著他記,正常上課就可以了,保證他的英語不會差。可能開始考試比不上其他同學,但是當他的聽力達到一定的時長後,效果會讓你意想不到。
英語是語言學科,他和我們孩子學說話是一樣的。回想下我們教孩子說話的場景,寶寶聽了快6個月到8個月的話,才會叫一個簡單的「媽」、「爸」 ,到了一歲才開始說話。
孩子開口說話前每天都在聽,所以,想讓孩子英語好,就必須尊尋學習語言的原則。我們沒有英語學習場景,所以看動畫片和聽英語兒歌就是人為的建一個這樣的語言環境,幫助孩子先輸入。
如果孩子學習了英語歌,可以讓他唱給你聽,這樣孩子就可以做輸出。看完動畫片,也可以截取一段對話和孩子互動,做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