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海書展8月17日開幕,首日讀者眾多但秩序井然。受邀第一組進入書展現場的是吳廣斌一家四口,他們是去年最後離開展館的榮譽讀者。吳廣斌說:「剎那間的心意相通,這就是文字的力量。」對他們一家人來說,上海書展正是「偷得浮生半日閒」的好去處。
展館外,人們耐心地排起長隊購票。天氣炎熱,主辦方在入口處特別配備了噴霧降溫裝置。展館內,首日110項活動在不同展館分批進行。許多讀者收穫滿滿,直接拖著行李箱來的人也不少,年過60的讀者沈路就是其中一位。他說:「每年我都帶著箱子來逛一天,因為總能發現許多新的讓人驚喜的東西。」
多元體驗:玩木板水印,也玩VR遊戲
在書展首日現場,記者發現了許多不同的體驗項目,其中有許多與書有關的傳統工藝,如活字印刷、藏書票套印、朵雲軒木版水印品鑑等。8歲的浩浩喜歡觀察動物,今天在書展上買了一套動物的書,看到有拓印十二生肖的活動,他也迫不及待地想要親自體驗一下,他在拓印師傅的指導下在灑金宣紙上拓下了兔、馬、鼠,分別是外婆外公和他自己的生肖。
讀者在書展
除了傳統工藝的體驗,新鮮事物的出現也給書展增添了與時俱進的活力。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專題展開設了一個VR體驗館,讀者需要抓緊繩索、成功走過吊橋才能拿到古籍;新浪閱讀在書展現場開啟了「直播」,邀請張悅然、馬嘉愷等知名人氣作家作客訪談直播間,與不在書展現場的讀者進行全方位互動。
書不僅可以「讀」,也可以「聽」,在蜻蜓FM的展館裡,不僅年輕人對帶上耳機就能聽的書很好奇,上了年紀的叔叔阿姨也不甘落後地體驗新科技。「我現在視力不好,看書太吃力,聽書可以保護眼睛。並且,聽聲音感覺情感更加飽滿,比單純地看要好。」周軍英今天特意請假來參加書展,「我年年來,最起碼來了十幾年了。以前書很多,現在書比以前少了,但新穎的、電子的東西多起來了。」
最美設計:西方更理性,中國更含蓄
書是書展的主角,而書籍設計則是書的「面孔」。繼去年成功舉辦「世界最美的書」和「德國最美的書」設計藝術展後,今年上海書展迎來2015年「荷蘭最美的書」和「中國最美的書」同臺亮相,風格各異的中荷書籍吸了眾多讀者。展覽中包括剛剛榮獲2016「世界最美的書」金獎和銅獎的中國書籍《訂單——方圓故事》和《學而不厭》。
「2015年中國最美的書」《訂單》
「中國書籍設計的特色是溫良恭儉讓、含蓄內斂,這和西方的書風格很不一樣,西方強調邏輯性、理性和概念。」提起中西方在書籍設計上的理念差異,著名書籍設計師呂敬人認為,「我們會為西方的嚴謹感慨,但中國的豎排文字、紙張、裝訂形態反映在書籍設計上,也都有獨到的表現方式。」此次的同臺競技、展示,為中荷雙方在書籍設計藝術上的交流和學習提供重要機會。
書籍設計師的任務便是傳達對文本的觀察和理解,呂敬人認為,設計要融入對文本、對閱讀的整體感悟。「閱讀不僅是白紙黑字的文本閱讀,它是全方位的,包括對書籍的美感、氣息、時間關係、空間關係的整體感知。未來的紙質書籍會越來越精緻,越來越突出個性。」
裝幀精美的圖書們
「對最美書籍的喜好是很個人化的,總體來說,我覺得最好的設計是能第一眼吸引人翻開書的設計。」荷蘭駐滬總領事艾曉安介紹,「荷蘭最美的書」評選歷史可追溯到1926年,是歐洲同類獎項中最古老的一個。同時,「中國最美的書」評選也有13年的歷史,選送的作品已經在歷年「世界最美的書」角逐中獲得15個獎項。
實體書店:要拼顏值,更要靠內容
在上海展覽中心西一館二樓,有一間小小的「山腳下的書店」。書店由半透明材質包裹,所有的書架都以樹的模樣呈現,孩子們捧著書,坐在「書林」下石頭形態的座位上閱讀。現場工作人員吳昊告訴記者,這家「快閃書店」用了三天時間臨時搭建起來,它坐落於佘山文化綠洲園區內的「山腳下的書店」的一個剖面。這間體驗式書店現在已經基本完工,將在今年年底開放運營,透過窗戶能看到佘山山峰。除了「山腳下的書店」,今年上海書展上還有許多顏值頗高的書店開放展臺,如「鍾書閣」「言幾又」等,這些展臺如同書店的一個個精緻縮影。
「上海最美的書店」攝影展獲獎作品《書香加油站》
序館內,「上海最美的書店」攝影展正在進行。福州路上海書城眾多的讀者、衡山·合集窗前的一把紅傘、朱家角上海三聯書店門口來往的人,都成為這個城市的美景。獲得一等獎的照片《書香加油站》由鄧南拍攝,畫面中是虹橋火車站內的一家經緯旅友書店。雖然書店沒有太多獨特的設計,但在人流如織的火車站內,一展溫暖的燈、幾排書架足以成為旅人心裡的一抹亮色。
讀者在書展
在書展現場,當被問起心目中最美的書店是什麼樣子,每個讀者的回答都不一樣。15歲的潘子豪說,他希望書店可以可以像童話中的場景一樣,充滿夢幻色彩。大二學生葉寒晨說,她喜歡古老的建築、用書搭成的階梯、溫暖的檯燈。「不過最美書店一定要有良好的文化氛圍,大家不說話、席地而坐,安安靜靜看書。進入這樣的書店就像到了天堂一樣。」而對退休的吳先生來說,書店「顏值」高不高並不那麼重要,有沒有咖啡廳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書店要大、書的品種要多、品質要好。「讓讀者能買到好書的地方就是最美的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