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包子背後的故事

2021-01-16 和訊網

「迎桂饅頭」老師傅指導小記者製作小籠包 現代快報小記者工作室供圖

包子是我國傳統民俗麵食之一,也是常州人愛吃的點心的主要品種。1月4日,第五屆常州包子大會拉開了帷幕,快報小記者如約到場採訪。通過包子大會,小記者不僅可以尋訪到犄角旮旯裡人氣高的包子店,品嘗到鮮美可口的味道,還可以採訪參與的常州百年老店以及常州包子王,尋找味道背後的悠久歷史故事。

第五屆常州包子大會隆重開幕。現場有30餘家品牌老店,有迎桂饅頭店、常州銀絲麵館、虹記牌蟹黃包、鳴凰國際大酒店等等,他們準備了很多品種的包子,有肉包、三丁包、小籠包、生煎包、水餃等等。

我現場採訪了迎桂饅頭店的工作人員,他告訴我迎桂饅頭店的小籠包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餡料是由豬白皮凍和蟹肉做成的。吃的時候要「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再喝湯」,是常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大家要買正宗的常州味道,請不要錯過包子大會。

奔牛實驗小學二(14)班蔣奕潼

來到包子大會的現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大灶臺,一位工作人員正拿著一個大勺子在製作美味的豆腐湯,灶臺前已經排起了長龍,大家都在等著吃上一口這位湖塘橋老師傅製作的特色豆腐湯呢。

我們來到了幾家有名的包子鋪,品嘗了新鮮出爐的包子,菜包、肉包、叉燒包、生煎包、湯包……我還親自體驗了一回做包子。我先做的是小籠包,來自迎桂饅頭店的一位爺爺一邊給我介紹他們的特色小籠包,一邊手把手地教我做,在爺爺的幫助下,一個迷你小籠包很快就做好了。接著,我做的是蟹黃湯包,這次我觀察了很久,決定自己試一試,我先用一根擀麵杖把麵團滾得又圓又薄,再在裡面放上餡料,最後,把邊緣一點一點地捏起來,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心裡樂滋滋的。「不蒸饅頭蒸口氣」,我期盼著新的一年能夠「蒸蒸日上」!

奔牛實驗小學二(10)班薛靖嬛

指導老師魏芬

聽介紹,有五十多家商鋪參加了這次包子大會,現場吸引了很多人。每家店的食物都很美味,各有特色。德泰恆的網油卷吸引了我,油鍋裡的網油卷像一個個胖娃娃在追逐打鬧。做糕點的大師傅告訴我,每一屆的包子大會他都會來參加。他還告訴我網油卷的製作方法,原來網油卷裡包的是豆沙,裹上豬網油,放油鍋裡炸到金黃,再撒上白糖,就可以吃了,來買的顧客有很多。

大師傅還告訴了我網油卷的來歷,有一個大孝子的母親生病了,想吃甜的東西,但是他沒有錢,正好有人扔了塊豬油,於是他撿了回家做成了網油卷給母親吃。網油卷的手藝得到了傳承,孝敬長輩的傳統美德也得到了發揚。

奔牛實驗小學二(4)班陳柯宇

一大早,我和媽媽來到江南環球港,剛到包子大會廣場,就聞到了包子的香味。我領到的是「常州潤豐食品」的免吃券,換了一個很大的蝦仁三鮮包,真是好吃極了。我參加了大麻糕的體驗活動,一邊聽叔叔講解,一邊動手製作,學到了很多知識,大麻糕是我們常州的特產,製作工藝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哦。我還品嘗了自己親手製作的大麻糕,味道可不是一般的香呢!

「迎桂饅頭」的大師傅跟我講了很多關於包子的故事,還特地教了我一首吃小籠包的口訣:「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我趕緊讓媽媽給我買了一籠小籠包,嘗試了一下,好有講究啊。包子大會,除了包子,還有一些別的美食,品種還是很多的哦。這是我的第一次採訪,大家對我都很親切,還鼓勵我。我學到了很多有關包子的知識,以後我要多參加這樣的活動。

圩塘中心小學二(5)班芮景辰

我跟著熙熙攘攘的人群來到了麻糕製作攤位。一位老師傅繪聲繪色地給我們講解大麻糕的製作流程,常州大麻糕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而他就是常州大麻糕第四代傳人。大麻糕要用到兩種麵團,一是水揉面,二是油酥面。先將油酥麵包在水柔面內,再用擀麵杖擀扁,然後捲起再擀扁,就可以包餡了。它們就像顏料,互相交織,不分你我,繪畫出美麗的圖案。接下來是餡料,分為白糖餡、鹹板油香蔥餡、椒鹽餡。包完餡,甜的做成圓形,鹹的做成橢圓形,這是從上一輩傳下來的,方便人們辨認。刷上麥芽水,再撒上芝麻,放入烤箱,不一會兒,香噴噴的大麻糕就成功出爐了。

我嘗著香噴噴的大麻糕,都合不攏嘴了。心裡不禁讚嘆,這大麻糕看似樸實無華,但裡面蘊藏著的都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啊。

魏村中心小學四(1)班何毅

指導老師何澤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一杯粥、一個包子 免費早餐背後的故事很溫暖
    免費早餐背後的故事很溫暖一杯粥一個包子這群熱血好漢又在默默付出本報記者 陳蕾一杯粥,有時候是南瓜粥、玉米粥、蓮子粥、八寶粥,今天的粥是紅棗銀耳粥;一個包子,有時候是豆沙包、紅糖包、菜包、椰絲包,今天的包子是肉包,高莊饅頭、花卷、刀切、燒賣、大餅油條……「粥加包子」的愛心早餐不要錢,只需要你講文明講禮貌,排隊領取。
  • 故事:包子鋪人滿為患,十點後客人自覺離開,背後原因讓人感動
    一條街的交叉口旁,開著家包子鋪,憑藉著包子的獨特味道及良好的口碑,每天前來的食客是絡繹不絕。然而若是來晚了的話,那就與這番美味擦肩而過了,倒不是包子賣完了,而是這家包子鋪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過了早上十點就不再售賣,然而這也是有原因的。
  • 【尋找包子臉】肉多多的『包子』臉
    這是兩三個月時拍的,有沒有包子臉的感覺這是寶寶滿了三個月拍的反正在老家待時,只要帶寶寶出去玩或者去別人家玩時,人家總會說:小濤古長的真像她爸,真好看,臉上肉多多的。好想捏捏她的小臉蛋哦!有時我也會在扣扣空間上傳寶寶的照片,同學朋友親戚看到會評論說,肉多多,帶的真好,有的會說像她爸,不像我,還有的人會直接回覆說寶寶的臉簡直像包子,胖胖的,好可愛。
  • 陳建斌追完賊轉身「追愛」 老王子尋找灰姑娘的誇張故事
    劇中,億萬身家的大老闆李洪海(陳建斌飾)為尋真愛,化身包子鋪小老闆,與服裝設計師夏可可(李一桐飾)談了一段跨代際戀愛。陳建斌主演的《三叉戟》剛剛以高口碑收官,劇中他飾演有勇有謀的正義警察「大背頭」,而如今在《愛我就別想太多》裡又搖身變成「追愛狂人」,充滿喜劇感和反差萌。再加上今年有五部劇霸屏的潘粵明從旁「助推」,更讓這趟跨越階層和年齡的追愛之旅多了幾分精彩。
  • 開封官湯包和杏仁茶,你知道背後的故事?
    我要推薦東巷子裡的一種著名小吃,我們可能只知道他的味道,但我們不知道背後的故事,我們來看看這個小吃的故事吧。首先,焦作人想吃正宗開封湯圓不用跑到焦作東巷開封。開封包子在北宋就很有名了,北宋稱玉樓梅花包子,然而民國時期,名廚黃姓在開封一樓開了一家饅頭店,他研究做了一個薄皮肉餡的湯包。因為當時開封是河南的首府,所以一開封就出名了。後來,他把兒子傳下去了,兒子也傳給了他的孩子,這個傳統工藝是後繼有人。
  • 什麼是包子機?包子機是怎麼做包子的呢?
    什麼是包子機?包子機就是代替人工手工包餡成型出一個個包子出來。那麼包子機是怎麼做包子的呢?操作會不會特別複雜?容易學嗎?不要急,先跟著小編一步步來了解包子機操作。再將壓好的麵團捲起來放入包子機上的面鬥中。
  • 開封灌湯包和杏仁茶,你知道它們背後的故事嗎?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東小巷很有名的小吃,我們可能只知道它的味道,但不了解它背後的故事,來看看這小吃都有哪些故事吧。首先是開封灌湯包,焦作人想吃正宗開封灌湯包不用跑到開封了,焦作東小巷就有。開封包子在北宋已經很出名,在北宋時叫做玉樓梅花包子,但在民國時期,黃姓名廚在開封開了家第一樓包子店,他研究做出了一個薄皮肉餡的灌湯包。因為當時開封是河南的省會,所以一經推出,立刻名揚遐邇。後來,其又傳子,子有傳子女,此傳統手藝就後繼有人了。
  • 小包子的故事(一個成長在特殊家庭中的農村孩子)
    小包子的故事(一個成長在特殊家庭中的農村孩子)初見小包子是在剛開學,送完學生路隊回學校的路上,她蹲在路邊的草叢裡,梳著兩個小辮子,黑裡透紅的臉上那對發光的眼睛,正在怯懦的看著我們。是的,她沒有跟上路隊,也不知道怎麼回家,所以就一直蹲在這裡。
  • 5本帶小包子的古言小說,痴情奶爸帶著萌萌噠小包子找娘親的故事
    上周推了一波現言篇帶小包子溫馨文,應書友的要求,再推一波古言帶小包子的文,相信也是大家都有興趣的,結局全是大團圓,放心入坑~1,書名:《三生酒,神仙醋》 作者:今日痴小短評:此文男主高冷腹黑,女主呆萌,作者文筆詼諧幽默,廢材女主自卑了好久才發現自己也有高貴冷豔的故事。
  • 「時光照相館」:尋找光陰的故事
    這裡是「時光照相館」,帶著人們溯遊時光之河,尋找光陰的故事。在由太原「時尚迴響工作室」舉辦的70年太原老照相館記憶展暨「時光照相館」開拍活動中,人們帶著自己的老照片,邀請當年照片中的人,穿越時空,再拍一張和當初一樣的照片。「時尚迴響工作室」專門收集老百姓生活中的老物件,記錄每個物件背後的故事。
  • 紅都故事會第三十一期《「土包子」和「洋包子」》
    今天由延安賓館市場營銷部的李娜為大家帶來的紅故事「土包子」和「洋包子」。 fdgf 本期故事講述者李娜 高富有坦率地說:「這種說法對否,我沒有深究,但整天和戰士們生活在一起,早已耳熟能詳,我們初來延安時,聽說陝北的老同志是「土包子」;城裡來的,戴眼鏡、穿長袍的是「洋包子」現在說法不同了,凡是有文化的都是「洋包子」;沒有文化不管是陝西、山西,還是四川、江西、湖南的都是「土包子」,這就是我們「土包子」的說法。"「嗯,是你們「土包子」的說法。那麼,「洋包子」們怎麼說呢?」
  • 皮克斯華裔女導演執導新短片,是個以包子為角色的故事
    根據官方對動畫《包》的介紹,故事講述一位獨自生活的空巢母親,偶然間製作的一個包子(官方介紹中用到的是餃子的英文「dumpling」,不過從片名和已有的圖片來看,這裡指的應該是包子)突然在現實中有了生命。她再次獲得了當母親的機會。但她需要面對的「殘酷」現實是,這個小生命不會一直像包子那樣嬌小可愛。
  • 現在最俗的勵志故事之一,就是「學霸賣包子」
    嗝,來個包子。(1)現在,到處都能看到「學霸賣包子、賣奶茶」的橋段,每個人都在反覆炒自己如何從一個學霸變成「賣包子的、賣奶茶的、賣鴨子的」「學霸」已經這樣被嫌棄很久了。「學霸」連畫風都一模一樣《留美女學霸賣包子......》、《90後研究生學霸賣滷鵝......》、《5名海歸高材生開包子店......》、《博士後賣包子......》
  • 新手小白如何尋找故事寫作的素材來源?
    你能收集到什麼樣的素材決定了你能寫出什麼樣的故事文章。那麼新手小白應該如何尋找寫作的素材呢?最簡單直接的就是追熱點。這個世界每天都有事情發生,微博,各大新聞網站等每天都有頭條新聞,我們可以從這些頭條事件中尋找靈感,組織成文章。
  • 在幼兒園和賣包子的發展背後,有一種責任和責任
    幼兒園賣包子是的,這是雲南麗江,一個私人的幼兒園,已經運行了20多年。因為流行,他停止了四個月。另一方面,幼兒園的70多名員工已經4個月沒有拿到工資了。迫於形勢,局長不得不想辦法解決職工的生活問題,目前,幼兒園沒有返回工作崗位,但員工和員工背後的家人總是要吃飯。後來,我聽到一位家長建議做營養早餐,剛開始只在團裡賣,團裡反應不錯,於是他們租了開開饅頭店。他們大多數是學生的家長,因為大多數家長仍然希望幼兒園繼續運行。
  • 暖心社 | 仙度瑞拉背後的故事
    大受歡迎的《仙履奇緣》,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神奇的魔力?王子為尋找摯愛,讓王國中每一位少女都試穿這隻水晶鞋,最終,王子與仙度瑞拉重聚,並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因此,對於華特·迪士尼與他的動畫師們來說,如何為仙度瑞拉,這一來自17世紀、日久年深的童話故事注入新的生命,無疑是項挑戰。
  • 尋找《隱秘的角落》湛江故事|漁港公園背後的設計理念
    湛江作為該劇的主要取景地,這些「隱藏」在湛江的故事,你又是否了解呢?很多劇迷朋友都對張東升和陳冠聲第一次相遇的場景印象深刻,沒錯,這就是湛江人所熟悉的「漁港公園」。但是「漁港公園」背後的設計理念,你知道嗎?「漁港公園」位於湛江市霞山觀海長廊的北端,是一個蘊涵本土文化特色與民俗風情的城市公園。
  • 莧菜包子承載的故事
    回教室打開書包一看,我帶的莧菜包子怎麼只剩下兩個了!晚上回家問媽媽,媽媽說是四個。我疑惑了。第二天還是帶菜包子,我自己挑了四個大菜包子包好帶上。吃午飯時,我特意到操場上去踢皮球,囑咐一個同學替我監視。當同學跑出來咬著耳朵告訴我說是琴趁教室人少時拿了菜包子吃時,我真不敢相信她那麼老實,說話臉都紅怎麼會偷東西吃?回到座位上一看,果然是書包被人動過,菜包子「四減二」了。
  • 奧斯卡佳短片《包寶寶》:可愛的小包子背後是中國式教育的反映
    在第一部分,我們可以從電影中看到,爸爸吃完媽媽做的包子就離家出走了,媽媽一個人在家,看來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媽媽的寂寞可想而知。所以當我媽媽發現她的包子變成了可愛的小人物時,她的驚喜是可以想像的,這個可愛的小包子也代表了她的兒子。
  • 繪本天地——經典回放《誰偷了包子》
    1推薦理由:(1)故事童趣,帶有懸疑色彩,深受孩子喜愛。(2)畫面充滿中國特色,描畫了中國的民俗與風情。(3)呈現遞減的邏輯關係,引導孩子數學啟蒙。2 玩遊戲:(1)扮演遊戲——讓孩子扮演小偵探妞妞,猜猜她用什麼方法破案;(2)眼力挑戰遊戲——和孩子仔細觀察每頁的畫面,尋找畫面裡的小黑貓;(3)數字遊戲——數一數、算一算,包子和蒸餃買走幾個,還剩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