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發生過「湖廣填四川」,那如今四川成都的人來自哪些地方?

2020-12-19 上遊新聞

四川民間向來有「湖廣填四川」的說法,發生在元末明初及清前期「湖廣填川」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移民運動。這場移民運動規模大、時間長、涉及地的移民人數眾多以及移民的來源地廣泛,它對四川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麼,四川成都這個地方的人可能來自於哪些地方?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湖廣填四川」這場大型移民運動。

「湖廣填四川」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發生在元末明初,一大批湖廣人為躲避戰亂遷徙到四川,即「避亂入蜀」;第二階段發生在明末清初,政府有計劃的向四川移民。

湖廣填四川的移民背景

(一)元末明初的大移民

1. 南宋後期,蒙宋雙方在整個四川地區尤其是長江三峽地區展開劇烈的拉鋸戰。數十年的戰爭對於四川來說其摧殘程度是無以加復的。當時,戰亂使得大量的四川人民逃匿隱蔽不歸使得四川人口數量減少;其次,元蒙統治者對外忙於戰爭掠奪,對內分劃民族等次,實行超經濟剝削。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人口是不可能增長的。到了元朝末年,四川不少地方仍然處於地廣人稀的狀態。這實際上為第一階段的「湖廣填四川」提供了廣闊的接納空間。

2. 明朝初期,蜀地常年戰亂,在朱元璋奪回了明玉珍手中的四川後,政府強制入川。從加強統治的角度,明初向四川的人口移徙,有著執行伐蜀軍事計劃的最初目的。其次,明朝平定全蜀以後,徵服雲、貴少數民族地區成為了明朝下一步的軍事目標。有計劃的向蜀地移民,成為攻取、平定西南地區的重要舉措。

(二)明末清初大移民

一方面,明末清初,長達30多年的連續戰亂,四川幾乎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使得其人口銳減:

先是明末農民起義張獻忠攻打四川,與南明軍隊作戰,後來南明軍隊又困守四川與清軍戰鬥。清初吳三桂等「三藩起義」又攻入四川,清廷滅三藩又將四川捲入戰火。大大小小的戰爭使得四川人口快速減少,形成「官民廬舍,劫火一空」「人煙久絕,盡成汙萊,山麋野豬,交跡其中」「城中茅舍寥寥,詢其居民,大多秦人」的局面。

明末清初,巴蜀大地上,連續的三十多年裡,地主殺起義農民,農民殺反動地主,滿人殺漢人,漢人殺滿人,「殺得雞犬不留」。清初的《四川通志》記載:「蜀自漢唐以來,生齒頗繁,煙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後,丁口稀若晨星。"

另一方面,移民遷出地人稠地狹。鄂湘贛閩等省,在經歷初清幾十年的休養生息之後,已經出現人多地少的社會矛盾。此時,正處於政府鼓勵提倡移民的大背景之下,隨之便是大量的自願移民湧向四川。

四川填湖廣移民人口來源概況

首先看元末明初大移民進入蜀地的湖廣人,主要有三種:一是:「因戰避亂」的湖廣人;二是跟隨明玉珍入川的湖廣人;三是明初被流放的元蒙降兵降民。

其次看明末清初湖廣人的大量入川情況:其一,跟隨張獻忠入川的湖廣人;其二,清初入川開墾的湖廣人;其三,逃荒入川的湖廣人;其四,從事手工業勞動和經商入川的湖廣人,等等。除了兩湖地區的移民,還有江西、廣東、福建等地移民同時也參與了這次移民四川,且所佔比例不小。但由於兩湖地區距離四川較近,依舊是填川人口的主要來源。

根據研究表明:

清初的移民主要來自於湖南、湖北、江西、陝西,兩湖地區和江西地區的移民佔了總移民的60%。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四川總人口達到1000萬,移民人數約佔60%。

整個明末清初的移民達一百多萬人,有一半來自湖北、湖南。其中湖北約有30萬人左右。據《光緒廣安州新志》提供的數據:

湖北黃、麻籍佔入廣安州人數的26.64%。湖北、湖南合計約佔60%。

湖廣填四川的移民運動,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清代四川地區移民的主要來源是靠近四川的兩湖和江西地區。並且,移民到達的地方,大多是像成都這樣地理位置優越的地方。乾隆四十年以後,四川移民分布的區域和比例也穩定下來,一直持續到現在。

成都這裡的人可能來自於哪個地方?

如今的川蜀大地上的川人十之八九不是本土川人,並且成都的人口來源在清末《成都通覽》就曾描述:

「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東5%,陝西10%,雲南、貴州15%,江西15%,安徽5%,江蘇、浙江10%,廣東、廣西10%,福建、山西、甘肅5%。

自乾隆四十年以後,四川移民分布的區域和比例也基本穩定下來,並且一直持續到現在。如果這個統計是正確的話,那麼,現在四川成都的人就可能來自於湖北、湖南、河南、山東、陝西、雲南、貴州、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廣東、廣西、福建、山西以及甘肅。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湖廣填四川」是怎麼回事?對四川有什麼影響?
    「湖廣填四川」,是發生在明清時期的從湖廣到四川的大規模移民潮。其中,從清康熙十年(1671年) 大規模開始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 年) 為止的移民運動堪稱規模最大,歷時105年之久。那麼這場轟轟烈烈的移民浪潮究竟是這麼回事?由於其時間之長,為四川又帶來哪些影響?哪些人移民到四川?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孫曉芬 ‖ 我與湖廣填四川和四川客家研究
    這就是說,現今蜀中士農工商各界人士的祖先多數是清前期「湖廣填四 川」移民,我以前僅看成是一種民間說法,並未當成 一回事,現在面對蜀籍7位名老作家族籍來源調研排比數據,使我認真起來:明末清初朝代更替、戰亂頻仍,四川廣袤的土地上發生過一次大規模持續數十年的人口大遷入,並影響著之後二三百年來四川 社會、經濟、政治和人文的方方面面。於是我立即改變研究方向,投入到跨界而又陌生的「湖廣填四 川」大移民研究中。
  • 四川人都想知道,「湖廣填四川」中的「湖廣」到底在哪裡?
    如今,全球正掀起一場尋根熱,國人更甚,各種宗親會猶如雨後春筍,一夜之間到處都是,春節期間,到處都在大搞祭祖活動。既然是尋根,祖籍就成了大家共同關心的話題。因為歷史上幾次大的移民運動,再加上資料的缺失,為大家的尋根行動增添了巨大的阻力。
  • 湖廣填四川的「湖廣」 是不是指廣東省和湖南省
    由於人眼太過稀少,猛獸傷人的事件在四川層出不窮,屢見不鮮。怎麼辦呢?四川巡撫張德地給朝廷上了一道疏,稱:「四川自張獻忠亂後,民少地荒,請不拘省分,凡無恆產傭工遊食之人,經地方官查報,即酌情給予盤費,慰勉安置。」簡而言之,就是從其餘省份遷移人口前來四川安置。康熙皇帝同意了。
  • 湖廣填四川,發生在什麼時期?大概遷移了多少人?
    移民對於四川影響多大?清末《成都通覽》曾描述「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第一次「湖廣填四川」所謂「湖廣填四川」,具體指的是湖南、湖北 、廣東地區的人口大量向四川地區遷移的歷史事件,一共分為兩次,一次發生在元末明初,而另一次則是在明末清初。元末明初,暴虐的元朝統治者、高額的稅收讓百姓苦不堪言,久而久之,百姓積怨已深。
  • 漫漫遷徙路:在「湖廣填四川」途中,散落了哪些歷史的碎片?
    ●置之死地而後生:大遷徙帶來了大融合,宛如「鳳凰涅磐」,成就了今日大四川!那場浩蕩磅礴的「湖廣填四川」大遷徙移民之潮,儘管已經過去了300多年,但至今仍餘波未盡……時下,在四川乃至全國各地溯源訪祖的民間活動紛至沓來:我的先民究竟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 「湖廣填四川」真相
    在一般人的記憶中,「湖廣填四川」這一歷史事件是跟明朝末年「張獻忠剿四川」分不開的。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四川的父老鄉親能夠講述「張獻忠剿四川殺得雞犬不留」的恐怖故事。似乎「湖廣填四川」這一事件的起因,是張獻忠把四川的土著人口殺光了。張獻忠是對四川造成過嚴重的破壞,但他在四川停留的時間前後只有幾年,而明末清初四川大規模的戰亂卻持續了34年。因此,張獻忠無疑成為了清初四川殘破和人口銳減的替罪羊。李氏威武!四川!「最強網紅」李子柒,年收入1.6億元
  • 湖廣填四川,那是一段怎樣悲傷的歷史
    四川自古以來就被稱作「天府之國」,特別是成都,更是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那裡的人民熱情友好,美食遍地,氣候舒適,人在那裡待久了連皮膚都會變得白皙光滑。可是誰又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好地方,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卻曾經因戰亂而損失了大部分人口,導致朝廷不得不從湖廣地區大量移民至四川來填補缺口,很多人第一次聽說這段歷史的時候,恐怕都會覺得不可思議。
  • 歷史上的湖廣填四川,是怎麼一回事?產生了什麼影響?
    明清川陝移民與戲曲藝術的傳播,明清兩代,由於戰亂、災荒、瘟疫等社會原因以及「遷海」、「圈地」、「平臺」等政治原因,導致晉冀、兩湖、兩廣、贛粵、蘇皖等地區的居民大量向西部川陝地區遷徙,史稱「湖廣填四川」。明朝後期,農民起義蔓延到大半個中國,其中四川是明朝末年起義軍主力張獻忠、李自成的主要活動區域。
  • 當代四川的源流(一):「湖廣填四川」
    光是「湖廣填四川」,歷史上就發生過兩次:元末明初的第一次,和清初的第二次。而在史籍載備詳盡、在當代川人腦海裡、生活裡依然保留記憶的,就是由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發起的,長達一個多世紀的這次「湖廣填四川」。
  • 湖廣填四川是不是真的,眉山市的人是我國哪個省的人移民過來的?
    四川人90%都會說自己是移民的後代,而且絕大多數人都會說祖籍是湖北省麻城縣孝感鄉。最出名的有兩位,一位是朱德元帥,一位是鄧小平總設計師。 也許很多人以為「湖廣填四川」中的「湖廣」指的是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其實清朝時期的「湖廣」指的是「湖南和湖北」不含廣東和廣西。
  • 「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 這個事件發生在那個朝代?之間又相距...
    移民的過程 「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江西先民的大遷移,開創了中國歷史一片片新的天地。1364年(元至正二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將徐達攻打長沙,與陳友諒舊部和元王朝殘餘勢力血戰四年,損兵折將,最後才於1368年(洪武元年)奪得勝利,確立明王朝在長沙的統治。元末明初這場連年戰禍,使長沙田園荒蕪,百姓亡散,廬舍為墟,許多地方渺無人煙。
  • 湖廣填四川 與雪茄入川傳奇
    來看看康熙年間四川人歐陽直的遭遇:經過資陽和簡陽的邊界時,月夜之下,在那一層骨灰粉似的月色之間,猛見有4隻老虎相互嬉戲、打鬧,他藏匿於荒草中,僥倖脫虎口。在川南瀘州,舟行沱江之上,江岸之上竟有幾十頭老虎逍遙漫步,魚貫而行,猶如牧羊一般自由自在。為首的一隻猛虎渾身純白,臉上長毛,頸上披須,長約逾尺……此時的巴山蜀水,已非人界,成了猛獸的樂園。
  • 湖廣填四川,移民從湖廣出發前,要做3項準備
    四川人和重慶人都知道「湖廣填四川」,有很大一部分人也都是「湖廣填四川」時從湖廣一帶移民過來的。但由於年代久遠,當年移動的過程卻知之甚少。那麼,清朝的「湖廣填四川」,他們的具體經過是怎麼樣的呢?出發前需要做什麼準備嗎?
  • 「湖廣填四川」客家人之地-重慶真武場
    為了讓這一飽受戰火摧殘之地再現魚米之景,康熙年間,康熙皇帝正式頒布了一份名曰《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詔》的詔書,詔書明確的下令從湖南、湖北、廣東等地大舉向四川移民,以恢復四川天府之景。在大量的客家人慢慢的湧入這理想之地時,也帶來了他們諸多先進的移民文化,不管是從農業上的耕種還是商業上的經營,在這風調雨順之寶地都逐步的得以發展,業隨著各客家家族發展的逐漸興旺,其來自不同地域的客家人為傳承其客家文化,也逐一的修建起了代表不同地域風格的客家會館,來寄託不同客家之地的種種鄉愁,天上宮、南華宮、萬壽宮這些建築特色各異的會館便應運而生拔地而起,在經歷了歷史的風風雨雨之後在其「真武
  • 揭秘湖廣填四川:通過三條路入川 重慶是重要驛站
    湖廣填四川·路徑  通過三條路入川 重慶是重要驛站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自古進入巴蜀的道路就是一條艱險曲折之路。那麼,從清代初開始,綿延數十年的湖廣填四川大移民,是如何從家鄉遠涉千裡,克服道路艱辛進入巴蜀大地的呢?  在王雨的小說《填四川》中,女主角寧徙一家人「數千裡跋涉,吃乾糧、舔鹽蛋、住巖洞、越崇山峻岭、走蠶蟲鳥道,萬般艱辛。」
  • @四川人 你的祖上來自哪?
    明末清初時期,數以百萬計的湖廣移民歷經艱險,溯江而上到達重慶,沿成渝古驛道擴散到四川。今天的四川人中,十有八九都來自湖廣。他們不僅帶來豐富的農作物、農耕技術、文化民俗,還紮根這片土地務農興商、教書育人,抒寫了可歌可泣的移民讚歌。重走成渝古驛道,我們重新探尋那些移民史上至今留存的遺蹟,聆聽巴山蜀水間動人的遷徙故事,感受和觸摸川人堅毅包容的性情品格。
  • 四川人很少有排外情緒,為什麼四川人會擁有包容情懷?
    導讀:從古自今,四川經歷無數戰亂,歷史上出現幾次較大的移民潮,使得四川本土百姓不斷減少,甚至絕跡!從秦朝開始的李冰父子入川為代表,到清初的「湖廣填四川」,不斷有外來人員進入四川,終致四川成為民族大融合的典型。為此,四川人接納外來人員總是非常熱情。
  • 清朝初期湖廣填四川 是因為張獻忠在四川濫殺無辜嗎
    但是,在清朝初期,朝廷採取「移民墾荒」的措施,從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廣西、福建等10餘個省發動民眾來四川定居。在前後100多年時間裡,一共有100多萬人移民到四川。這就是在中國古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湖廣填四川」事件。
  • 湖廣填四川是什麼時期的事情?
    湖廣填四川這種歷史事件並不止發生一次,比較突出的有元朝末年和明朝末年,主要是因為戰爭疾病,甚至是屠殺,而導致四川的人口削減過少,被迫從其他地區進行有秩序性的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