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間向來有「湖廣填四川」的說法,發生在元末明初及清前期「湖廣填川」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移民運動。這場移民運動規模大、時間長、涉及地的移民人數眾多以及移民的來源地廣泛,它對四川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麼,四川成都這個地方的人可能來自於哪些地方?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湖廣填四川」這場大型移民運動。
「湖廣填四川」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發生在元末明初,一大批湖廣人為躲避戰亂遷徙到四川,即「避亂入蜀」;第二階段發生在明末清初,政府有計劃的向四川移民。
湖廣填四川的移民背景
(一)元末明初的大移民
1. 南宋後期,蒙宋雙方在整個四川地區尤其是長江三峽地區展開劇烈的拉鋸戰。數十年的戰爭對於四川來說其摧殘程度是無以加復的。當時,戰亂使得大量的四川人民逃匿隱蔽不歸使得四川人口數量減少;其次,元蒙統治者對外忙於戰爭掠奪,對內分劃民族等次,實行超經濟剝削。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人口是不可能增長的。到了元朝末年,四川不少地方仍然處於地廣人稀的狀態。這實際上為第一階段的「湖廣填四川」提供了廣闊的接納空間。
2. 明朝初期,蜀地常年戰亂,在朱元璋奪回了明玉珍手中的四川後,政府強制入川。從加強統治的角度,明初向四川的人口移徙,有著執行伐蜀軍事計劃的最初目的。其次,明朝平定全蜀以後,徵服雲、貴少數民族地區成為了明朝下一步的軍事目標。有計劃的向蜀地移民,成為攻取、平定西南地區的重要舉措。
(二)明末清初大移民
一方面,明末清初,長達30多年的連續戰亂,四川幾乎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使得其人口銳減:
先是明末農民起義張獻忠攻打四川,與南明軍隊作戰,後來南明軍隊又困守四川與清軍戰鬥。清初吳三桂等「三藩起義」又攻入四川,清廷滅三藩又將四川捲入戰火。大大小小的戰爭使得四川人口快速減少,形成「官民廬舍,劫火一空」「人煙久絕,盡成汙萊,山麋野豬,交跡其中」「城中茅舍寥寥,詢其居民,大多秦人」的局面。
明末清初,巴蜀大地上,連續的三十多年裡,地主殺起義農民,農民殺反動地主,滿人殺漢人,漢人殺滿人,「殺得雞犬不留」。清初的《四川通志》記載:「蜀自漢唐以來,生齒頗繁,煙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後,丁口稀若晨星。"
另一方面,移民遷出地人稠地狹。鄂湘贛閩等省,在經歷初清幾十年的休養生息之後,已經出現人多地少的社會矛盾。此時,正處於政府鼓勵提倡移民的大背景之下,隨之便是大量的自願移民湧向四川。
四川填湖廣移民人口來源概況
首先看元末明初大移民進入蜀地的湖廣人,主要有三種:一是:「因戰避亂」的湖廣人;二是跟隨明玉珍入川的湖廣人;三是明初被流放的元蒙降兵降民。
其次看明末清初湖廣人的大量入川情況:其一,跟隨張獻忠入川的湖廣人;其二,清初入川開墾的湖廣人;其三,逃荒入川的湖廣人;其四,從事手工業勞動和經商入川的湖廣人,等等。除了兩湖地區的移民,還有江西、廣東、福建等地移民同時也參與了這次移民四川,且所佔比例不小。但由於兩湖地區距離四川較近,依舊是填川人口的主要來源。
根據研究表明:
清初的移民主要來自於湖南、湖北、江西、陝西,兩湖地區和江西地區的移民佔了總移民的60%。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四川總人口達到1000萬,移民人數約佔60%。
整個明末清初的移民達一百多萬人,有一半來自湖北、湖南。其中湖北約有30萬人左右。據《光緒廣安州新志》提供的數據:
湖北黃、麻籍佔入廣安州人數的26.64%。湖北、湖南合計約佔60%。
湖廣填四川的移民運動,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清代四川地區移民的主要來源是靠近四川的兩湖和江西地區。並且,移民到達的地方,大多是像成都這樣地理位置優越的地方。乾隆四十年以後,四川移民分布的區域和比例也穩定下來,一直持續到現在。
成都這裡的人可能來自於哪個地方?
如今的川蜀大地上的川人十之八九不是本土川人,並且成都的人口來源在清末《成都通覽》就曾描述:
「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東5%,陝西10%,雲南、貴州15%,江西15%,安徽5%,江蘇、浙江10%,廣東、廣西10%,福建、山西、甘肅5%。
自乾隆四十年以後,四川移民分布的區域和比例也基本穩定下來,並且一直持續到現在。如果這個統計是正確的話,那麼,現在四川成都的人就可能來自於湖北、湖南、河南、山東、陝西、雲南、貴州、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廣東、廣西、福建、山西以及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