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高校科研發展!元聚帆茂捐贈並冠名港科大兩位教授!

2020-12-17 網易新聞

(原標題:助力高校科研發展!元聚帆茂捐贈並冠名港科大兩位教授!)

8月10日,香港科技大學第五屆冠名教授席就職典禮在線上舉行。帆茂投資董事長、元聚資本董事長黃立偉先生向母校香港科技大學捐款,並設立「黃立偉商學教授席」。

在典禮上,香港科大校董會主席廖長城先生和校長史維教授向黃立偉先生等捐贈者對大學的熱心支持表示感謝。

作為香港科技大學校友,黃立偉先生始終關注著母校日新月異的發展。在本屆冠名教授就職典禮上,帆茂投資董事長、元聚資本董事長黃立偉先生捐贈並冠名了商學院管理系高兆明教授和金融系Abhiroop Mukherjee教授。

冠名教授席為大學授予學者的最高榮譽,亦是對捐贈者的永遠致敬。捐贈者的名字與冠名教授緊密聯繫,相得益彰。

帆茂投資董事長、元聚資本董事長黃立偉表示:"優秀的硬體條件對於大學的發展至關重要,作為香港科大商學院的校友,我為能夠設立『黃立偉商學教授席』而感到驕傲。希望可以推動香港科大在國際學術交流上的成果,並進一步提升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在商業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帆茂投資董事長、元聚資本董事長捐贈感言

香港科大校董會主席廖長城先生和校長史維教授擔任就職典禮的主禮嘉賓,祝賀冠名教授席的成立並向捐贈者表示感謝。

香港科大校董會主席廖長城先生致辭

港科大校董會主席廖長城先生對捐贈者的慷慨捐助表達深切謝意,他說:「在今天這個全球人才競逐激烈的年代,捐贈者持續的支持,進一步提升香港科大在招攬傑出學者方面的能力,協助大學履行提供優質教育的使命。作為一所研究型大學,科大將善用捐助,繼續努力不懈,以創新與創意,實現應對全球挑戰、貢獻經濟及社會發展的共同願景。」

香港科大校長史維教授致辭

港科大校長史維教授於開幕致辭時表示:「教授是香港科大重要的支柱之一,不僅教授我們同學知識,還會為同學提供指導、支持和建議。我們感到十分自豪,通過本次機會肯定我們教員同事的貢獻及成就,其熱忱將令香港科大繼往開來,進一步在科研發展上取得新突破。我們也由衷感謝各位贊助者的樂善好施,以及對香港科大教員的鼎力支持。」

贊助第五屆冠名教授席的多位贊助者一直大力支持香港高等教育發展,他們分別是(按英文名字字母順序排列):林高演博士、艾禮文家族基金會、科勁發展有限公司、利福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利豐集團、帆茂控股有限公司、V. Cheng女士、黃焯書慈善基金以及香港言愛基金。

黃立偉先生個人介紹

黃立偉先生為帆茂投資董事長、元聚資本董事長、香港科技大學EMBA2014班校友。擁有20年投資、財富管理及運營經驗。先後引入了全球知名基金Adveq、Stepstone來華合資並擔任基金投決委員會聯席主席,2016年和光大金控設立中國財富運營平臺元聚資本,2017年元聚資本引入戰略夥伴德國寶馬控股家族HQ Capital。

以下為兩位冠名教授簡介:

黃立偉商學教授席

高兆明教授 管理系副教授

高兆明教授是世界領先學者和先行者,研究最高組織結構的創業及策略發展,提出創新見解,探究行政總裁及董事局的關係,以及董事局、行政人員及行政總裁如何合力協助初創企業成長,進而成功發展為上市公司。高教授運用豐富、獨特、多為親手搜集的新創企業數據,其研究創業和企業管治二者之間,開創嶄新的研究和實踐機會,即從初創企業起家,不斷擴展,進而在證券交易所上市。

高教授生於印度,為全球的學術和專業界作出貢獻。他在新加坡和美國修讀創業課程,其後於2011年加入科大,現為管理學系創業及策略管理副教授。

他合撰的著作Inspire to Innovate: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in Asia,由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獲選為2005年 MCA 最佳管理學著作的決賽入圍作品,而過去二十年他的學術貢獻與日俱增。他獲香港具影響力的資助機構資助研究項目,如亞洲創業公司的壯大及中國的股權眾籌模式。他以真知灼見編輯著名學術期刊,包括《美國 管理學會學報》及《策略創業期刊》。

在香港科大,高教授設計、教授本科生及碩士生的創業課程,以及行政人員創新及創業教育,貢獻良多。他深知教學責任重大,致力以創新、啟發思維和合作來營造最佳學習體驗。成功創業必須仰賴初企的行政總裁、行政人員及董事局的協同效應,同樣,學生必須跨越學科範疇,創意學習,互相合作,才能全面理解並解決當今瞬息萬變世界的難題。

黃立偉商學教授席

Abhiroop Mukherjee教授 金融系副教授

Abhiroop Mukherjee教授的研究及教學願景專注於以金融為一眾社會帶來裨益。他在印度、美國和中國香港研習、工作,累積不同社會運作的第一手識見,並應用於金融相關課題的研究。

Mukherjee教授在耶魯大學師從巴伯斯( Nicholas Barberis)教授和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 Robert Shiller)教授,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10年加入香港科大,自此一直探究如何應用更切實的社會假設,充實對金融的認識。

Mukherjee教授的見解也見於著名機構,包括世界銀行、《福布斯》雜誌、布魯金斯學會、卡託研究所、《金融快報》和《南華早報》。他的研究獲不同專業組織頒發獎項,如財經分析師學會亞太研究所,表揚他為業界解決實際難題的貢獻。他的一些研究成果獲亞洲以至美國的銀行、對衝基金及智庫付諸實行。

從研究到教學, Mukherjee教授致力實踐香港科大商學院的使命,提供世界級商學教育。他教授本科及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二者同獲商學院卓越教學獎 Franklin Prize for Excellent Teaching。他桃李滿門,指導的博士生畢業後在世界著名學府從事研究,包括倫敦商學院、喬治亞理工學院、佛羅裡達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和上海高級金融學院。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香港科技大學再獲越秀集團巨額捐贈,助推廣州校區發展
    香港訊 香港科技大學繼去年獲內地大型綜合性企業越秀集團捐贈港幣一億元後,今年再獲慷慨捐贈港幣八千萬元,用於支持大學在「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的理念下,拓展大學教研創新發展。「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是科大為融合清水灣校園和建設中的廣州校園而採取的全新大學框架。
  • 港科大(廣州)項目爭取9月開工 啟動學術先導計劃在港試行招生
    越秀集團的捐贈將用於支持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項目科研創新、學科建設;另贊助人民幣1000萬元,用於培育穗港兩地優質創新創業項目、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啟動學術先導計劃在港試行招生去年12月,廣州市政府、廣州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在廣州籤署舉辦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合作協議。
  • 清華大學全面推進全職講席教授、冠名教授制度
    諾貝爾獎獲得者、圖靈獎獲得者,還是長江學者……提起清華大學的師資建設,往往是這些學術牛人和科研大咖最引人注目,清華用全職講席教授、冠名教授制度獻禮第三十四個教師節,以制度重塑尊師重教之基。無論社會發展怎樣變化,教育的重要性始終不變。習總書記在上午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全黨全社會要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計算機系冠名教授基金的設立不僅是在教師節為計算機系60周年獻上的賀禮,更揭開了清華大學全面推進全職講席教授、冠名教授制度的序幕。
  • 深圳大學冠名教授制度全面實施,首批聘請了三位教授
    據悉,深大人才基金目標規模人民幣十億元,首批獲聘的三位冠名教授平均不到年齡45歲,從深大全職在崗教師遴選而出,5年聘期內,每人每年最高可獲資助人民幣30萬元。冠名教授聘任人選從深大擬引進和現有全職在崗教師中選拔,分講座教授和特聘教授兩類,合同期內每人每年最高資助人民幣30萬元。海外留學資助標準為留學期內每人人民幣10萬元,根據學術研究進展分期資助。人才基金列入深圳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單項基金, 採用現代大學基金管理機制與運作形式。
  • 深圳大學實施冠名教授制度,馬化騰、陳一丹「雲祝福」
    冠名教授聘任人選從深大擬引進和現有全職在崗教師中選拔,分講座教授和特聘教授兩類,合同期內每人每年最高資助人民幣30萬元。海外留學資助標準為留學期內每人人民幣10萬元,根據學術研究進展分期資助。人才基金列入深圳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單項基金, 採用現代大學基金管理機制與運作形式。
  • 三人獲聘深圳大學人才基金「騰訊創始人校友團隊」冠名教授!
    此次獲聘的李霄鵬教授為阿克倫大學博士後,他主要從事超分子化學與質譜表徵技術專業相關研究,曾任德克薩斯州立大學助理教授、南佛羅裡達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2019年獲得英國皇家學會以1987年三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命名的Cram Lehn Pedersen超分子化學獎,迄今為止僅有兩位華人獲此榮譽。
  • 深圳大學實施冠名教授制度
    「騰訊創始人校友團隊」冠名教授(特聘),這標誌著深圳大學冠名教授制度全面實施。冠名教授聘任人選從學校擬引進和現有全職在崗教師中選拔,分講座教授和特聘教授兩類,合同期內每人每年最高資助人民幣30萬元。海外留學資助標準為留學期內每人人民幣10萬元,根據學術研究進展分期資助。人才基金列入深圳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單項基金, 採用現代大學基金管理機制與運作形式。
  • 不願公開捐贈數額的慈善家冠名了中科大主圖書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2018年60周年獲得了眾多校友和社會熱心人士的捐贈,不完全統計,累計獲得6億多捐贈,創下了歷史新高。就在2018年9月20日校慶當天下午,在安徽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的見證下,香港合孚行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鄧楊詠曼伉儷與中國科大黨委書記舒歌群籤署了捐贈協議,但出於低調至今並未公開捐款具體數額等細節。鄧楊詠曼女士從商30年來,一直關心祖國的教育事業,對鄧稼先、郭永懷、楊振寧等科學家十分敬佩。
  • 深圳大學實施冠名教授制度,首批三人獲聘用
    澎湃新聞2020年9月15日訊 9月15日,深圳大學舉行人才基金「騰訊創始人校友團隊」冠名教授聘任儀式,首批聘請李霄鵬、饒峰、黃惠三位教授為「騰訊創始人校友團隊」冠名教授(特聘),這標誌著深圳大學冠名教授制度全面實施。
  • 深圳大學三人獲聘「騰訊創始人校友團隊」冠名教授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吳吉 通訊員 王若琳/文 龐審/圖9月15日,深圳大學舉行人才基金「騰訊創始人校友團隊」冠名教授聘任儀式,首批聘請李霄鵬、饒峰、黃惠三位教授為「騰訊創始人校友團隊」冠名教授(特聘),這標誌著深圳大學冠名教授制度全面實施。獲聘者每年最高可獲資助人民幣30萬元。
  • 深圳大學實施冠名教授制度 合同期內每人每年最高資助30萬元
    據介紹,為加快學校高水平大學和雙一流大學建設步伐,規範、高效地利用社會資金,吸引和匯聚一批學風嚴謹、師德高尚的高層次人才,深圳大學決定實施冠名教授計劃。冠名教授聘任人選從學校擬引進和現有全職在崗教師中選拔,分講座教授和特聘教授兩類,合同期內每人每年最高資助30萬元。冠名教授資助期限為5年,一般不超過2個資助期。冠名教授應參加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
  • 深圳大學實行冠名教授制度 馬化騰陳一丹祝福母校
    」冠名教授聘任儀式 龐審 攝中新網深圳9月15日電(鄭小紅 王若琳)深圳大學人才基金「騰訊創始人校友團隊」冠名教授聘任儀式15日舉行,首批聘請李霄鵬、饒峰、黃惠三位教授為「騰訊創始人校友團隊」冠名教授(特聘),顯示深圳大學冠名教授制度全面實施。
  • 高校贊助冠名應有「遊戲規則」
    「石化廳」,就連禮堂裡小小的椅子也有冠名,拉開寫字板,後面寫著捐贈學員的名字;餐廳也有冠名,叫做「光明乳液餐廳」;教師宿舍叫做「西班牙之家」,是西班牙政府贊助的;教室冠名更是隨處可見。  一位復旦校友說:「復旦有些冠名還是體現了復旦精神和人文特色的,比如,美國研究中心內有個謝希德報告廳,是為紀念老校長謝希德教授的。但是,一些企業出了錢就冠名,就有點看不懂了。畢竟,學校還是學校,商業氣氛不能太濃。」對此,校方的說法是:在許多世界一流大學,校友捐贈是學校經費的一個主要來源,因此冠名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
  • 正大體育館冠名席位 從這裡成長為復旦校友:捐贈1500元起
    正大體育館席位冠名捐贈及鳴謝在體育館落成的百年校慶之際,正大體育館席位冠名項目就面向社會各界和全球校友開放,當年即受認捐逾五百席。開放冠名席位目前,開放體育館A區觀眾席A21-27區域,,1500元/座,共915席位。
  • 港科大(廣州)將於2022年招生
    10月29日,香港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港科大」)舉行媒體簡報會,由港科大校長史維教授、首席副校長倪明選教授、副校長(研究及發展)葉玉如教授、KPF執行總監鄭逸雅等介紹廣州校園建設最新進展。自去年9月獲教育部批准籌建以來,港科大(廣州)在學科規劃、組織架構及校園設計方面均取得積極進展。新校園今年7月已完成場地平整,部分建設團隊已入駐辦公,而新校園的校長亦正進行全球公開招聘。
  • 港科大(廣州)計劃2022年開學,本科生一年學費15萬元
    港科大(廣州)定位為一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在國際上具有深遠影響,服務於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研究型大學和優秀學府。作為世界級學府,在每一個精選的教研領域裡走在國際前沿。港科大(廣州)致力於培養具有創新能力、服務於粵 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國際化高端人才。
  • 「資訊」碧桂園博智林機器人與港科大籤署捐款協議 助力機器人科研...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教授(左二)、碧桂園集團副總裁兼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總裁沈崗先生(右二)籤署捐款協議據悉,這一筆捐款將用於設立教授席與獎學金等,助推港科大研究及培養更多機器人和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促進香港及內地的創新科技發展,支持粵港澳大灣區邁向知識型經濟。
  • 國外高校冠名大有講究 想要冠名可不容易(組圖)
    企業冠名有期限 教學樓一般不冠名  美國高校對於企業冠名非常謹慎,而且往往會給企業冠名設置期限。高校更傾向於提供體育館等運動場地來給企業冠名,通常是每年一個固定價格。這樣做的好處是如果這個企業出現虧損甚至倒閉了,又或者是校方出於某種原因想解除冠名,雙方都有一個順理成章的解約渠道而不會引起不必要的爭議或尷尬。
  • 港科大20年躋身世界一流 "香港奇蹟"如何打造?
    港科大的崛起,被譽為「香港的奇蹟」。而它的崛起,其實有跡可尋。不管是學生、教授還是校長,心中都有一份自己的「港科大啟示錄」,其中有不同,但更多的是共識:少而精的辦學理念,同創但各司其職的治校精神,對一流人才的高度重視。  這些共識,並不是「金科玉律」,但對於立志世界一流的內地高校而言,卻一定有可資借鑑之處。
  • 港科夜聞|香港科大校長史維教授接受中央電視臺訪問,談及有關科大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1、香港科大校長史維教授接受中央電視臺訪問,談及有關香港科大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粵港澳大灣區三周年,香港科大(廣州)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以來首個教育領域的重點項目之一,是穗港合作的一號工程,同時也是香港科大2.0,深化香港科大國際和內地的合作,培養高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