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發脾氣的孩子,讓步不是我們要的答案,平靜地想辦法解決才是王道。
——少兒守護人
說起娛樂圈最讓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霍思燕家的嗯哼一定榜上有名。他憑藉高情商圈粉無數,俘獲了一大批小迷妹和老阿姨的心。可就是「雙商」這麼高的孩子也有在公共場合發脾氣的時候。
之前,嗯哼跟著父母一塊去雲南麗江錄製真人秀《妻子的浪漫旅行》。在機場的時候,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嗯哼突然生氣大哭,離開爸爸媽媽一個人徑直往前走。
面對兒子在公共場合的突發狀況,霍思燕有點不知所措。她先追上安慰了一會兒,但在哭泣狀態下的嗯哼有點聽不起進去媽媽的話,哭著繼續往前走。
爸爸杜江並沒有生氣,也沒有責罵嗯哼,而是默默地跟在嗯哼身邊,保護他的安全,給嗯哼一個空間,沒有打擾他,非常尊重孩子。
等到嗯哼平靜下來以後,杜江上前撫摸了嗯哼的帽子安慰兒子,還示意記者們不要再拍了。
這則新聞引起了大家的熱議,有網友調侃到:「原來明星的孩子也會在公共場合發脾氣,看來我們家的娃可以被原諒了。」
其實,絕大多數家長都經歷過孩子在公共場合發脾氣的狀況。如果說在其他場合發脾氣,家長還能冷靜處理的話,面對在公共場合炸毛的小怪獸,很多人就無法淡定了。杜江在機場的做法堪稱教科書式典範。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搞明白孩子為什麼會控制不住發脾氣,找到應對的方法,就能臨危不亂,避免在公共場合尷尬的場面發生。
01
孩子為什麼愛突然發脾氣?
周末,我帶孩子在商場玩。只見有個三歲左右的男孩躺在地上,打滾,蹬腿,揮拳,哭聲震耳欲聾,圍觀了好多路人。
原來,孩子是因為看見了商店櫥窗裡陳列的超級飛俠玩具,他很想要買一個。他的爸爸媽媽呢,並沒有直接拒絕,也答應改天給他買一個。
顯然,對於改天再買這個結果,孩子很不滿意。於是有了我們看到的那一幕。
因為圍觀了很多人,孩子的爸爸立馬開始大吼道:「起來,起來呀!」但孩子並不買帳,還繼續躺在地上。眼見爸爸馬上就要動手,媽媽也開始發脾氣怒吼。
本來溫馨的家庭氛圍瞬間轉化為硝煙四起的戰場,這樣的場景在生活中並不少見。
其實,這個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很簡單,他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並且想馬上得到,他無法理解諸如「合理」、「可行」或「延遲滿足」之類的概念。
小孩子擁有成年人的所有感受,他們也會感到傷心、興奮和沮喪。
但小孩子既缺乏表達這些感受的詞彙,也缺乏處理這些感受的技巧,他們很難克制住情緒衝動。
事實上,大腦負責情緒控制和自我平靜下來的前額皮質在一個人長到20-25歲之前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所以,有時候,無論你說什麼或做了什麼,你的孩子都會感到難以承受並發一通脾氣。
從心理學上講,孩子發脾氣是因為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當他們沒有被看見,不被理解的時候,就會通過不合理行為和要求來挑戰甚至惹惱父母。
親子專家帕蒂·惠芙樂曾說過,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表明他需要被傾聽。只要有成年人來到他的身邊關懷地傾聽他訴說煩惱,他就會很快平復情緒。
02
面對情緒失控的孩子,
一味讓步不是答案
在公共場合,面對孩子突如起來的情緒爆發,家長各種花式接招。有的暴跳如雷,有的則拿出了「殺手鐧」,用物質來制止發脾氣。
如果在孩子發脾氣時,家長一味讓步,他只會學到一種消極的人生技能:要不惜一切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
他很可能會覺得:「我只有在得到我想要的東西時才是被愛著的——而且我知道怎樣讓人們給我想要的東西。」
《超級育兒師》第四季中介紹了一個叫子晴的女孩,每次和奶奶出去買菜路過雜貨鋪,她總想在裡面挑個玩具,即使這個玩具她家裡已經有了。
一開始,奶奶不同意買,子晴就會大哭,奶奶礙於面子就會答應。時間長了,她的要求越來越多,奶奶一旦不同意,她就會開始打滾、哭鬧。
奶奶的讓步和妥協並沒有改變子晴哭鬧的現狀,而讓情況更糟糕。育兒師蘭海說,一味讓步,不停妥協,孩子的未來只會越來越難管理。
盧梭曾說過,你知道用什麼辦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正面管教》一書中也提出,孩子在公共場合發脾氣,讓步也許會讓孩子暫時停止發脾氣,但會造成一些長期的負面影響。
所以,面對發脾氣的孩子,讓步不是我們要的答案,平靜地想辦法解決才是王道。
03
面對情緒爆炸的孩子,
你需要做這三件事
作為父母,我們要明白,行為背後的態度比行為更重要。
在公共場合,與其用大吼、讓步來制止孩子,我們不妨嘗試以下幾種方法。
1、讓自己先平靜下來
其實,不管是小孩還是成人在發脾氣的時候,大腦的前額皮質會處於「斷開連接」,只能從大腦中負責情感和身體感官的部分得到輸入,在生氣的時候,沒有人能做到最好。
面對在公共場所情緒爆炸的孩子,我們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平靜下來,深呼吸數到10。
曾有研究指出,專注、平靜的呼吸有助於幫助我們的大腦進行「整合」,讓大腦重新連接,清醒地思考和尋找真正的解決方案。當你冷靜下來的時候,孩子也能很快冷靜下來。
2、保證安全,避免說教
作為家長,面對在公共場合發脾氣的孩子,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將孩子帶到一個安全僻靜的角落。這個時候,家長除了不要吼叫孩子以外,還要避免說教。
當孩子的大腦被情感淹沒時,他無法正常「思考」,家長對他的說教只會火上澆油,更嚴重的會造成孩子的二次情緒失控。
3、克制住試圖「解決」孩子的發脾氣,或用獎勵來哄住孩子的衝動
滿足孩子的要求,只會教給他發脾氣是達到目的的好辦法。孩子發脾氣很正常,家長一味的讓步只會導致孩子更經常的發脾氣,要保持自身的和善、平靜、堅定。
經常聽到家長抱怨自家孩子,任性,不聽話,老愛要東西。殊不知,孩子第一次發脾氣的時候,是很多家長主動選擇用物質來滿足、制止孩子哭鬧。
時間一長,當孩子習慣了用哭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家長又開始給孩子貼上各種標籤,長此以往,惡性循環。
其實,情緒雖然有正面負面之分,但沒有好壞。它是孩子必須要經歷的,家長能做的就是不著急,慢慢來,試著去理解、接納和認同孩子的情緒。
我們無法控制孩子,但我們可以先做好自己,榜樣就是最好的老師。
育兒從來不是一條「1+1=2」的標準算術題,每個家庭的情況也各不相同。
孫儷也曾在微博上坦言,當孩子有情緒時,他需要的只是爸爸媽媽的一個擁抱,而不是父母的批評和說教。
當家裡的孩子再發脾氣的時候,不要吝嗇你的擁抱,用耐心和愛一路相隨,「小怪獸」一定會早日蛻變成乖巧可愛的小天使。
監製:鄧東
主編:劉子銘
責任編輯:袁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