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發脾氣時,作為家長,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耐心安撫還是大聲呵斥?甚至將「發脾氣」和「不聽話」劃上等號。就像天天媽媽發來的「求助信」:
1歲半之前的天天一直是個很乖的寶寶,有什麼事都願意跟爸爸媽媽好好「說」,儘管有時候我們不太理解他的「語言」。這期間,我一直覺得我養育了一個天使寶寶,從出生起,無論吃喝拉撒,都令我省心不少。
直到天天邁入了1歲半這個坎,他體內的「小火山」就被點燃了,一言不合就發脾氣,跺腳、大叫、哭嚎、甚至是損壞東西,無時無刻不在挑戰我的底線。
寶寶一言不合就發脾氣?
我的情緒也隨著他的脾氣不斷起伏著,從一開始的耐心安撫,慢慢變成大聲呵斥,再到現在的「冷處理」,每次都在彼此不快中結束。
從前的天使寶寶去哪了?孩子一言不合發脾氣時,我該怎麼做?
------------------------------------負面情緒分割線-------------------------------------
「為什麼孩子常常因為屁大點的事情就大發脾氣?孩子到底需要什麼?」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發脾氣就是被慣壞了的表現,絕對不該縱容,不然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但其實,孩子發脾氣的背後,隱藏著許多你可能並未察覺的小秘密!
寶寶一言不合就發脾氣?
孩子發脾氣背後的小秘密
其實隨著不同月齡寶寶的發育特點,各個階段的寶寶發脾氣的【原因】都是不一樣的:
l1~2歲的寶寶發脾氣:需求未得到及時滿足
想擰開一個瓶蓋,但怎樣都打不開,然後摔瓶子、生氣、打人....
吃輔食時不想要爸爸媽媽喂,想自己用手拿食物,大哭大鬧......
國外有個概念叫「Terrible Two」,普及程度有點像我們中國所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當然,這個2歲指的是18~30個月這個時期。
那麼,這階段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走路不是問題了,甚至可以小跑了,世界從平面變成立體的了,可以隨意控制自己的四肢,可以去擁抱世界了........」
因此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進入第一個「叛逆期」,自我意識迅速發展,想要通過自己的身體去控制更多的事物。但由於語言表達和控制能力較差,而動作比語言發展快,所以當需求得不到滿足時,發脾氣就成為這個階段寶寶表達情緒的常用方式。
寶寶一言不合就發脾氣?
ü應對辦法
首先,我們要找到小朋友發脾氣的原因。比如說打不開瓶蓋這類「能力問題」(身體的發育程度決定了他還無法完成這個動作)。
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共情!幫他說出他想說出的話:
「真想打開這個瓶蓋呀,看看裡面有什麼。所以寶寶剛剛發脾氣是因為打不開這個瓶蓋對嗎?」
第二步:找到解決辦法
「媽媽跟寶寶一起想辦法,要不我們去找條毛巾來,試試是不是因為摩擦力太小了,摩擦力大些的話更容易打開哦」
寶寶一言不合就發脾氣?
當然,如果寶寶發脾氣是因為「耍賴皮」,比如逛超市時,一定要買某樣計劃外的玩具,不買就躺在地上打滾、大哭......
這種情況,就要以控制情緒為主,共情為輔。
第一步:離開觸發區域。最好直接將孩子抱走,遠離玩具區域;
第二步:遵守原定規則。溫柔而堅定地告訴孩子:這件玩具沒有在我們今天的採購清單內,如果你特別想要,下次我們寫購物計劃時把它放進去吧(這點需注意,如果答應了就要做到);
第三步:共情。剛剛寶寶挑選的那個玩具確實挺不錯的呢,我知道寶寶很想把它帶回家陪伴你對不對?
第三步:繼續共情,並給出解決辦法:媽媽這次沒有給寶寶買,我知道寶寶有些傷心。所以這個時候你可以選擇來到媽媽懷裡趴一會兒,或者你覺得趴在地上會讓你更舒服的話,咱們就趴一會兒吧。相信一會兒壞情緒就會自己離開的(這句話很重要,它是一種正向的暗示)。
寶寶一言不合就發脾氣?
早在幾百年前,王陽明先生就說過:「情緒不好,是智慧不夠」。我們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相反,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讓他們擁有控制情緒的「智慧」!
要接受孩子發脾氣,因為這是他們成長中的必經階段。同時請用正向、積極的解決辦法,拒絕使用暴力處理(打罵孩子、任由孩子撒潑耍賴),因為這一定是最差的。
寶寶一言不合就發脾氣?
由於篇幅有限,今天先給大家解析1~2歲寶寶發脾氣的原因。2~3歲及3~4歲篇將在下期詳細解析,記得點讚+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