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作為父母的你,是不是經常遇到孩子一言不合就哭鬧的情景?有的時候不順孩子心、不如孩子的意,他們還會經常大喊大叫,甚至把整個家庭都搞得雞犬不寧。明明上一秒把玩具視若寶貝,下一秒生氣的時候毫不留情地扔掉,還帶著洩恨的情緒把玩具踩上幾腳……
這個時候,很多家長也容易被激怒,明明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卻遷怒至無辜的玩具,從教育的角度來說這就是不可理喻,如果縱容孩子的話就會形成得寸進尺的籌碼,所以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都是想辦法去改掉孩子的壞習慣,但是一說孩子反而哭鬧更嚴重的場面更讓人無可奈何。
於是,很多家長都喜歡用冷處理方法裡&34;暫時安靜,曾經,在某親戚家做客的時候,就碰上了人家教育孩子的尷尬一幕,忍不住上前哄哄孩子的時候發現越哄越兇,孩子帶著怒火的情緒也是遇到誰就朝誰發脾氣,當聽從朋友安排冷處理之後發現孩子還真哭個幾分鐘就安靜了。
這個時候很多家長就會默想:既然&34;的方法如此管用,那麼每一次孩子一哭就不理他們豈不是非常簡單了?
面對常常降不住孩子的教育,父母想要覓得一個包治百病的方法可以理解,但是教育孩子沒有萬能的標準性方法,任何時候都需要針對其因地解決問題。而孩子發脾氣冷落的方法也不建議常用,因為孩子發脾氣並不是一件壞事,說明孩子擁有著獨立人格的思想,當他們在自己的主見和想法爭取方面,遇到困難的時候常常就會焦慮不安,這個時候家長試圖去阻止孩子發脾氣只會更快地點燃引爆點。
當一個小孩兒非常憤怒的時候,說明這個孩子的內心積攢了很多負面情緒,如果孩子一發脾氣、哭鬧父母就冷處理,那麼孩子的負面情緒定然是積攢在內無處釋放,而孩子太多壓抑情緒積攢也並非好事,最終很容易讓孩子超負荷成長,養成一個習慣性的&34;性格。
所以,面對一言不合就爆哭的孩子父母要學會引導,引導孩子把自身的焦躁情緒釋放出來,給孩子焦躁的情緒降降溫,讓他們受傷的小心靈可以得到親情的安全感滋補,這樣的處理方法要比冷處理的不理更有成效質感。
1、 了解孩子為什麼發脾氣哭鬧
世間所有的一切都具有因果關係,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孩子沒有無緣無故的脾氣見漲,也沒有無緣無故的一言不合就爆哭,懂得了解孩子為什麼亂發脾氣,這是教育裡最基礎的需求和情緒引導,容易焦躁發脾氣的孩子多數都是內心缺少安全感,當他們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內心就會焦躁不安促使暴脾氣產生。
當然也有一些對孩子過度滿足養成的公主病,這類孩子性格比較自我,也就是說他們不喜歡被拒絕,比如同一件事情孩子喊了爸爸媽媽很多次,但父母均沒有回應,那麼孩子被冷落之後就會有種無名怒火發洩,直到開始哇哇大哭地發脾氣引起父母的注意。對於這些出其不意的情況,父母也只有了解孩子為什麼發脾氣,才能從根源上解決脾氣躁的問題。
2、給孩子情緒宣洩的空間
都說知子莫如父,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也是可以探知一點半點原因,只不過由於孩子多數都是無理訴求沒法滿足,所以不願意去正視孩子發脾氣背後的原因罷了。比如孩子某次逛街又提出了無理購物需求,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冷處理孩子,他們很容易產生&34;的想法,在缺愛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未來在社交、和犯罪心理方面都比較敏感。
所以,家長在面對孩子一言不合就爆哭的時候,要給孩子充足的情緒宣洩空間,讓孩子把心中的不滿和委屈都發洩出來,因為此時的孩子已經被父母的拒絕所填滿,不管家長此時說什麼都會被認定&34;裡的藉口,反而會激起孩子更嚴重的叛逆。
如果我們對孩子說:&34;,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孩子有兩種情緒表現,一種是順著哭聲持續,但哭過之後心情就平靜了許多,而另一種則是哭聲戛然而止,因為父母不按常理出牌的表現讓孩子變得不確定,故而停止了挑戰家長底線的想法。
可以說,給孩子情緒宣洩空間的應對方法,不論是繼續哭、還是停止哭,都帶來了良好的教育體現!
3、引導孩子說出他們的情緒
當孩子爆哭的情緒得到處理之後,最後一步就是引導孩子說出他們的情緒,比如&34;,此時的孩子應該是點點頭地回應,這個時候我們反問孩子&34;!
為什麼把引導孩子說出他們的情緒放在最後?主要是孩子處於情緒不穩定的時候,他們的思維比較混亂,不論家長說什麼都是拒絕他人的藉口,同時也是不理解、不傾聽的冷落,這個時候不是最佳的反省階段、也不會達到錯誤認知的效果。
所以,有了前者的情緒宣洩空間後,孩子的理智會讓他們考慮問題的時候更直面,在自我反思裡也可以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糾正,此刻和孩子溝通也是教育裡良好親子關係的維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