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今報姊妹報南國早報曝光了南寧市街邊、小區內的愛心回收箱舊衣服回收亂象。部分愛心回收箱內的舊衣服未經處理,被以5至20元不等的價格論件販賣給攤販,最終流向市場,成為不法商販牟利的工具,引發輿論關注。
圖為小區內放置的各種回收箱。
把舊衣服投入小區、
街邊的愛心回收箱,
被大家認為是獻愛心的舊衣處理方式。
然而,
這些被回收的衣服,
最終是獻了愛心,
還是供個人牟利?
連日來,
記者也在柳州進行了走訪調查。
1.多家機構回收舊衣服 不少缺乏資質
近日,記者在柳州市多個小區走訪發現,目前在柳州通過回收箱回收舊衣服的機構有近十家。絕大部分機構沒有公開募捐資格,舊衣服的流向也不明。不過,今報暫時還沒有發現或接到柳州存在通過回收箱回收到的舊衣服未經處理流向市場的情況。
記者走訪了柳州市北雀路、勝利路、東環大道、潭中西路、河東路等多個生活區,看到在各個小區放置的回收箱有好幾種。
其中五六種有單位名稱,分別是柳州愛心天使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柳州利民公益服務中心、益民環保公益服務中心、南寧市綠城垃圾分類志願者協會、廣西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基金等;
無具體單位名稱的回收箱也有三四種。
圖為小區內放置的各種回收箱。
記者發現,只有廣西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基金會的紅色「愛心小屋」回收箱箱體上,印刷有項目資質、募捐目的、募捐方式、募捐用途等詳細信息,以及張貼有基金會法人證書、慈善組織公開募捐資格證書複印件。其他機構的箱體信息資料並不全面,有些箱體沒有印刷機構單位名稱,僅僅留了一個聯繫電話。甚至還有回收箱上既沒有標明單位名稱,也沒有聯繫電話。
記者調查發現,在無備案項目的回收箱中,有一家機構是南寧市綠城垃圾分類志願者協會。該機構放置的回收箱體上寫著「舊衣物將捐贈給困難群眾」,但未公布公募資格證書和經備案的募捐方案。經查詢,該協會不具備公募資格。
2.不少居民以為捐衣服是在做公益
放置在各個小區的舊衣服回收箱,這幾年在柳州越來越多。記者走訪發現,不少居民都認為通過這些回收箱捐贈舊衣服是在做公益。
在北雀路康城小區,對於在小區擺放回收箱回收舊衣物的行為,不少居民點讚。「有些舊衣服還可以穿,扔了怪可惜的,不如捐給有需要的人。不僅環保,而且還能獻愛心。」居民張女士稱,她一直認為捐衣服就是在做公益。
勝利小區六區的居民劉女士則表示,家裡的舊衣服佔地方,聽說把舊衣服放在回收箱就可以把衣服送到貧困山區,幫助貧困群眾,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圖為小區內放置的各種回收箱。
對於小區內放置舊衣服回收箱的情況,記者詢問多個小區物業。據介紹,像柳州市愛心天使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比較正規的社會組織,是和物業籤了協議,才在小區設置回收箱的;而其他不少回收箱,則是趁人不注意放置在小區內。由於物業無權處置這類回收箱,所以只能任其放置在小區內。
「由於很多舊衣服環衛部門都不收,物業在處理舊衣服這類垃圾的時候往往很頭疼。回收箱的出現,則緩解了小區舊衣服處置的難題。」北雀路一家小區物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回收箱的出現幫助物業解決了難題,而且舊衣服二次利用不僅環保也獻了愛心,對於回收箱進駐小區收舊衣服物業是支持和贊成的。
3.部分回收箱主表示是在做垃圾分類
放置在小區的回收箱真的將回收到的舊衣服捐贈給貧困地區的群眾嗎?箱體上真正標註將舊衣服獻愛心的機構不多。相當一部分回收箱上標註的是「廢物回收 支持環保公益」。
有幾家回收舊衣服的組織表示,他們回收的舊衣服並非用於捐贈給困難群眾,而是以垃圾分類、環保公益的形式回收,而後經過纖維化處理或者化學處理分解,製成棉紗、無紡布、滌綸原料等,而後將產品出售。
在北雀路恆興名園小區,記者看到一家叫益民環保公益的機構放置的舊衣服回收箱,箱體上面印刷著「垃圾分類 柳州更美」的字樣,箱體側面也註明了舊衣服處理流程,流程上寫明了回收舊衣服一部分除了消毒後再次利用外,其他的則是纖維化處理或者化學處理分解,製成棉紗、無紡布、滌綸原料等。沒有標註是用於捐給貧困地區的人群。
記者通過箱體的電話聯繫了益民公益的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回收的衣服能再穿的,都會經過消毒處理後,捐贈給融水三江等地的貧困群眾;不能穿的,將製成棉紗等原材料或者製成拖把,達到廢物利用的目的。他們開展的活動都受到民政部門的監管。
「我們組織已經在柳南區民政局登記備案,慈善和環保都在做。由於現在監管比較嚴,需要掛靠單位才能開展募捐,目前我們正在努力申請公開募捐的資質。」
「益民公益」舊衣服回收箱
而柳州市利民公益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則表示,他們回收舊衣服將送到倉庫處理中心分類,按照成色、冬裝夏裝分開,而後再進行捐贈等回收利用;其他破損的,則打碎後製作成原材料。對於登記備案情況,該負責人表示,他們是在做垃圾分類,並非是公開募捐。他們並未在民政部門登記備案,而是在環保部門登記備案。
據了解,目前舊衣物回收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公開募捐行為,如在社會上開展廢舊物品回收利用公益活動,這種行為應當取得公開募捐資格;另一種是個人或企業對舊衣物進行回收處理,如以商業方式進行垃圾分類、有償回收舊衣物等,投放的箱體不是募捐箱,不在公開募捐範圍內。
4.回收舊衣服成本低 利潤空間大
據了解,我國從2017年底開始明令禁止進口包括紡織廢料在內的「洋垃圾」後,不少原來以「洋垃圾」中的廢舊紡織品為生產原料的廠商,只能轉而在國內尋找貨源,擺放回收箱成了一個便捷、低成本的途徑。
而舊衣服回收屬於資源型回收行業,回收舊衣服的成本低,門檻低,利潤高。舊衣服可加工成布條、地拖布、大棚保溫氈等初級製品。通過再生,可產生棉、無紡布、化纖等,質量可以做到跟新產品沒什麼差別,用途很廣。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製作一個回收箱只需四五百元,而一個回收箱一年最多可以收到近1噸的衣服。再生資源回收公司的收購價格為1000~1200元/噸,利潤空間非常大。
5.記者見證送溫暖 給貧困戶量身「特製」
「正規軍」是如何回收、處理舊衣物的?記者來到了柳州愛心天使社會服務中心(簡稱「愛心天使」),見證了比較規範的回收舊衣服處理方式。
據了解,「愛心天使」從2016年4月28日經柳州市行政審批局批准成立,2019年4月23日,獲得了由柳州市民政局頒發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慈善組織)登記證書,開展扶貧、濟困,接受相關部門委託回收閒置衣物等社會服務項目,現有常駐骨幹20多人,社會各界及大學生志願者近千人。
目前,由於「愛心天使」還未取得公募資質,因此,目前正在和一家具有全國募捐資質的機構溝通合作事項。
分揀衣物工作量大,每一名志願者的手指都開裂了
從2017年5月至今,記者多次跟隨「愛心天使」的志願者,到各小區回收衣物,開展定向捐贈活動,以及到農民工子弟學校、貧困戶家中捐贈衣物和生活用品。12月17日下午,記者再次見證了一次令人感動的送溫暖活動。
當日下午3時許,「愛心天使」的志願者傅容、黃生全,以及柳南區勞動保障管理中心(簡稱「勞保中心」)的工作人員一行,帶著花生油、大米、棉被、衣物等愛心慰問品,來到位於宏祥園小區的南站街道八達社區,給住在該小區公租房的貧困戶送溫暖。
「愛心天使」志願者和相關工作人員下社區給貧困戶送溫暖
「我們合作3年多了,真的很佩服她們。」據勞保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3年前她在南站街道辦的時候,就已經和「愛心天使」多次合作開展助貧幫扶等愛心活動。這次送溫暖的對象韋女士,也是勞保中心對接幫扶的貧困戶之一。韋女士今年67歲,是一名低保戶,身患心臟病、肺氣腫等多種疾病,曾經幾次突然病重送醫,幸好搶救及時得以脫險。
老人生活非常困難,無子女同住,只有一名七旬親屬照顧。眼看又大幅降溫,因此,勞保中心向「愛心天使」求助,希望能提供一些生活用品和禦寒衣物給老人。
「韋阿姨,這是『愛心天使』的小傅,這些東西都是她們準備的。」志願者一行來到韋女士家之後,熱情地把米和油放到桌上,詢問老人的身體狀況。並給老人試穿帶來的棉衣和棉鞋。雖然此前已經知道老人體型較胖,她們帶來的一件「4個加」的大號棉衣仍有些緊,傅容現場給老人量了身子,打算回去重新找合適的棉衣,再把一件棉衣剪掉袖子改成馬甲。同時,還打算給腿腳不便的老人準備一部輪椅,下次一併送來。志願者們的熱心關懷,讓老人幾度感動落淚。
6.依託700個衣箱 已開展70次集中捐贈
「我們只有投入,還沒有到有產出的階段。」據傅容介紹,「愛心天使」的資金來源於愛心企業資助,其主要創始人和出資人劉先生是一名企業家,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
目前,「愛心天使」已經進駐柳州市300多個小區,投放了700多個衣物回收箱,一般是一周去開箱收集一次衣物,一些較偏遠的小區衣服較少,則是兩周一次。如小區物業和居民打電話通知他們回收箱滿了,他們一般24小時內就會及時上門處理。衣服主要存放在柳長路一個300多平方米的倉庫,分揀、消毒後,送去山水福第小區的中轉站打包、裝箱,然後通過汽車直送或物流快遞等各種方式,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
當日下午,記者也對這個中轉站進行了探訪。這間約200平方米的屋子裡,四面牆上有幾個柜子,中間有一張拼起來的大桌子,上面擺放著大量愛心人士捐贈的書籍、文具、毛絨玩具、小家電等等,還有一包包、一摞摞分揀好的衣服。在靠近入口的地方,還有幾十個剛向「壹基金」申請回來的愛心包。雖然東西很多,但地板、牆面和桌子都顯得乾淨而衛生。在裡面的房間裡,還放有縫紉設備,可以將衣物根據實際需要改長短,等等。
「女性喜歡買買買,買得多換得也多。」從3年多的運作情況來看,愛心天使收集到的衣物以女裝居多,童裝其次,男裝則較少。成色從全新未拆吊牌的,到比較破爛的都有。
從回收箱收集到的衣服,成色較新、款式比較實用,清洗消毒後能直接捐贈的約佔10%,如果是針對某一個山村小學、貧困村,事先收集了學生及村民的年齡、性別、大致的體型等信息後,開展定向捐贈活動的,可直接利用的衣物則超過50%。對於實在太舊、比較破的衣物,他們目前仍存放在倉庫內,視情況進一步處理。
據介紹,「愛心天使」的回收箱確實也遭遇過人為破壞。2018年初此現象較為嚴重,在魚峰區、城中區等多個小區累計100多個箱鎖被破壞,衣物損失估計有三四千件。警方介入調查後,兩次人贓俱獲,並對嫌疑人作了相應處理,但是被偷走的衣物究竟流向哪裡,至今仍不得而知。
所幸的是,3年來,「愛心天使」仍依託這700多個回收箱,收集到了大量的衣物、鞋子和文具。光是針對山村貧困戶、小學留守兒童等幫扶對象的正式活動,「愛心天使」就開展了約70次。平時下社區慰問、救災應急、節假日慰問等活動,幾乎每周都在馬不停蹄地開展。例如12月10日,她們就接到了來自柳州市育才特教學校的求助,需要為孩子們準備禦寒衣物和鞋子,相關的衣物的愛心物資正在緊張籌備中。
7.公開募捐需要資質 開展活動前還需報備
據了解,擺放回收箱回收廢舊物品用於公益慈善目的,屬於公開募捐行為。按照《慈善法》規定,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才能開展公開募捐活動,且募捐方案須在開展募捐活動前報民政部門備案,否則就涉嫌非法募捐。
據自治區民政廳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處發布的消息,目前在自治區內以放置箱子形式回收廢舊物品的合法募捐項目,分別是中華慈善總會的「一張紙獻愛心」行動、廣西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的舊物循環利用公益項目,以及廣西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基金會的「愛心小屋」項目。
記者從柳州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只有柳州市愛心天使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柳州市民政局登記備案。南寧市綠城垃圾分類志願者協會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則沒有資質在柳州開展相關活動。
對於不具備公開募捐資格,但宣稱以公益慈善為目的開展舊衣物回收的社會組織,有關部門如何處置?
柳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慈善法》規定,民政部門可給予警告、責令停止募捐活動,對違法募集的財產,責令退還捐贈人,難以退還的可由民政部門收繳,轉給其他慈善組織用於慈善目的。對違法組織或個人,最高可處20萬元罰款。
市民如發現有以放置箱子的形式回收廢舊物品的募捐活動,涉嫌非法募捐的,可向當地民政部門舉報。屬於以慈善名義騙取市民廢舊物品的,還可以直接向當地公安部門報案。
此外,如果市民發現舊衣服未經處理就倒賣給小攤小販而流向市場,市民也可以撥打12315投訴。市場監管部門可以對此進行監督管理。
市民如何識別哪些是以慈善為目的的回收箱?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主要看箱子顯著位置是否公布「兩證一目的」。
「兩證」即組織該公開募捐活動的慈善組織的登記證書,以及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兩證」應通過粘貼證書複印件等方式,在回收箱上進行公布。
「一目的」指募捐目的,即回收所得廢舊物品的用途,或處理回收廢舊物品所得款項的目的。同時,按照《慈善法》規定,還應在箱子的顯著位置公布聯繫方式、募捐信息查詢方法等內容。
市民捐贈衣物前
可查看回收箱上公開的信息是否全面,
然後通過民政部指定的「慈善中國網」,查詢募捐組織是否獲得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及慈善組織的相關信息;
也可致電民政部門諮詢該慈善組織募捐方案的備案情況。
來源 | 南國今報記者黃遠來、許潔琳
值班編輯丨蘇怡汐(見習)
值班主任丨何繼權
值班編委丨王小丁
出品 | 南國今報全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