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兒時記憶中,媽媽真是多才多藝,衣服是買布做的,鞋子是納的鞋底加棉布。家裡兄弟姐妹多,哥哥穿不了的傳給弟弟,姐姐穿不了的妹妹再穿。慘的是家裡男女不均衡的家庭,弟弟少不了要穿姐姐的衣服,甚至是穿親戚或者鄰居大姐姐衣服和鞋子。
小一點的時候倒無所謂,等到稍微大些有點性別意識逐漸開始愛美,作為一個男孩子,穿上一件不合身的花衣裳,踏著繡花鞋,感覺出個門都是磨磨蹭蹭扭扭捏捏半天才挪步出去,終於找到一個類似打扮的哥們才略微找到些許的心理平衡。時間長了,也就慢慢習以為常了。我家兄弟三個中我是老二,除了過年外感覺難得穿一次新衣服,真是夾縫中求生存啊!
相比現在的孩子,那時候的孩子身高普遍不高,除了營養的因素外,怕真的也是受衣服和鞋子的約束多了,長不起來。
二
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每次打開衣櫥的時候,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衣服已經得不到你的寵幸,孤零零的經年累月的躺在那,穿之無味,棄之可惜。有的是穿了許久已光芒暗淡,有的是衝動之下買了卻發現不合你意便棄之如敝屐。逐漸的越積越多,慢慢的成了不知該怎麼處理的煩惱事。
於是,衣櫃裡靜靜躺著如深宮裡長年得不到帝王寵幸的賓妃的衣物,垃圾桶裡越來越多丟棄的衣物和鞋子,成為困擾我們的難題。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約有近3000萬噸舊衣服被扔進垃圾桶,重新被利用的不到10%。如果一半的廢舊衣物能夠得以回收利用,簡單點來說相當於一年能節約原油近2000萬噸,大致等於一個中大型的油田的年產量!
三
香港10多年前就有一個「社區舊衣回收箱計劃」,選出豐富經驗的團體管理「社區舊衣回收箱」, 定期回收衣物、檢查、分類及存倉。所有回收及售賣舊衣物的收益必須用作慈善用途,部分會捐贈予社會上的弱勢社群。在國外,瑞士於1978年就設立了專門的公司來回收和利用舊衣物。美國80%的舊衣會翻新捐贈,另20%則主要用於再生利用。英國政府已提出「零廢棄經濟」的目標, 廢舊織物被視為可回收再生利用資源,不再被當做垃圾看待;德國、日本的垃圾分類是全球範圍內做得最好的,對舊衣物強調再利用處理。今天,廢舊織物回收已成為不少國家的新興產業,並成為一個獨立而龐大的產業鏈條。
最近這兩年,許多人會發現在我國城市的各大生活小區,一個個形狀各異的舊衣物回收箱悄然出現,都是打著環保+公益的名頭,讓這一問題似乎有了解決的方案。而在日常的舊衣回收過程中,也有不少老百姓對其心生疑慮。去年7月,有曝光青島街頭舊衣回收箱裡的衣服被不良商販拿來倒賣,質量好的的衣服甚至被出口至非洲。不少媒體就此問題也進行過調查報導,但都僅僅局限於這些機構運行的表面,數據也都是運行機構提供的,比如只有不到20%的二手衣物可以通過直接捐贈完成再利用。舊衣物中約70%的雜料,按照不同的材質,分作棉類、化纖類、混紡類,臭氧消毒處理,統一送往專門的工廠進行回收再加工......
如今,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加入到舊衣回收行業。但舊衣物是如何處理的?有多少做了公益?其他的都幹什麼去了?整個過程如何監管呢?我們期待這個行業越來越透明、規範,畢竟環保加公益的旗號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高舉的。
雖然誰也不想真的回到過去,但還是懷念那樣的年代, 衣服只要沒打補丁,就還是新衣服,鞋子只要還沒露出腳指頭,那還是新鞋。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網友小石頭的照片
2、舊衣物回收的相關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