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只是「附屬品」?——杭州廢舊衣物回收桶事件調查

2020-12-1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杭州4月1日新媒體專電 題:公益只是「附屬品」?——杭州廢舊衣物回收桶事件調查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黃筱

  廢舊衣物去哪兒了?近日,杭州市廢舊衣物回收桶中衣服去向成了全城人民關注的話題,有媒體暗訪發現,這些廢舊衣物並沒有實現老百姓的愛心心願,流向困難人群,而是被企業變賣牟利,一時間廢舊衣物回收桶「蒙塵」,質疑聲、憤怒聲不絕於耳。

  杭州廢舊衣物回收桶怎麼走了樣?

  2014年開始,在杭州許多社區門口都出現了這樣一隻「大熊貓」,它們專「吃」市民的廢舊衣物,成為市民捐贈舊衣物給有需要的人的主要渠道。這個由環保組織、廢品回收企業以及民政、城管委等部門聯合推出的公益項目大受好評,自啟動後廢舊衣物回收桶的數量從最初的20只增長到了目前的近2000只,幾乎覆蓋了整個主城區。

  然而,3月31日記者在走訪一些小區時,卻發現部分廢舊衣物回收桶上,被市民寫上了「騙子」「黑心企業」「根本不是捐贈」等字跡。

  事情的起因是一隻裝在舊衣服裡的跟蹤器,通過追蹤發現舊衣物根本沒有運到市民們想像中的貧困地區或者貧困家庭,而是被運往上海、江蘇等地的舊衣服收購站處理。據了解,這些舊衣物經過倒賣,一噸可賺四五千元。

  老百姓的愛心成為企業盈利工具,杭城許多市民難以接受,才出現了部門市民在廢舊衣物回收桶上塗畫洩憤的情況。家住杭州城西桃源春居小區的李先生說:「捐贈的衣服被拿去賣了錢,這樣的消息令人震驚,我也覺得很難接受,感覺被騙了。」

  在杭州市民心中,廢舊衣物回收桶不僅收集了大家的愛心,而且是城市的一道風景線,體現了城市的社會風尚。而在此之前有關廢舊衣物回收桶的報導,大多數也是集中在愛心公益上。

  經營盈利是主業,公益只是「附屬品」?

  在諸多質疑聲中,廢舊衣物回收項目的運營機構——杭州申奇廢品回收連鎖有限公司出具了回收桶近期的廢舊衣物處理數據:2015年總共回收舊衣物1018噸,2015年至2016年3月共通過民政系統渠道捐贈71448件,覆蓋青海、新疆、貴州等地,捐贈量佔總回收衣物量的5%-10%,其餘的部分絕大部分用於下遊舊衣物企業收購。

  該公司副總經理李震表示,「我們是一家專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企業,把能夠捐贈的較新衣物拿出來做公益是公司業務衍生出的『附屬品』。」

  而在2014年與申奇公司接洽的政府管理部門——杭州市城管委市容環境衛生監管中心副主任鄭勝全表示,當時企業主動聯絡,出發點是參與城市垃圾分類,從垃圾源頭減量入手。「該企業布點回收桶後,進入焚燒廠和填埋場的可利用衣服數量減少明顯。一部分流入可回收物渠道。」

  「這不僅僅是一個回收衣物的公益項目,公益僅僅是其中一個元素。」公司營運主管李康說。2014年4月發起時,和環保組織「綠色浙江」以環保、公益、垃圾減量為主題宣傳引導,和杭州市城管委以「三化四分」(「三化」指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四分」指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分類利用、分類處理)進行推廣,和杭州市商務委以資源循環再生利用體系建設為工作進行,後期民政對接需要捐贈的群體,由申奇公司清洗消毒後幫困救濟管理。

  做資源回收利用的企業項目是如何「演變」成公益項目的呢?李震說,在前期推廣宣傳的過程中,為了引導民眾積極參與,確實存在一些宣傳上放大公益屬性的行為,讓公眾誤解,同時企業在衣物回收過程中也存在不規範的地方,後續的公益行為不夠公開透明,傷害了民眾的感情。

  李震表示,近兩個月公司會在廢舊衣物回收桶上明確標示衣物流向包括回收循環利用和愛心捐贈兩種途徑,希望老百姓能夠繼續支持這個城市資源回收體系。

  公益、經營混淆誰來負責?

  面對民眾提出「企業把公益和經營混淆,到底是誰的責任?」這樣的疑問,相關管理部門也是各執一詞。

  杭州市商務委特種行業管理處處長趙東方表示,該部門監督的內容是回收規範,並且把舊衣物銷售到有資質的企業,而對企業運營過程中的不規範行為沒有督辦到底是管理上的缺失。

  杭州市民政局救災救濟處處長葉元青說,民政部門負責的是對接捐贈渠道的百姓需求,溝通受助信息,「從公司運送過來用於捐贈的舊衣服,我們負責登記、錄入管理,而企業經營部分不歸我們管理。」

  鄭勝全表示,一開始推廣時涉及很多社區,由城管來協調各個社區,先布設一批廢舊衣物回收桶進去,「現在就是對企業收運的情況進行協調、指導,但清運和處置不是城管負責的範圍。」

  浙江工業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呂鑫認為,相關監管部門在事件發生後有相應的監督義務,需要去審查活動是否符合募捐所宣稱的慈善目的,以及是否基於公益原則和非營利性的要求,並及時向公眾公布調查結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多位法學專家表示,「大熊貓」項目推廣中的不當行為使活動的性質變複雜,超出了一般民間慈善活動的範圍。同時,相關管理部門也需對事件過程中的監管缺失承擔相應責任。

相關焦點

  • 杭州回收桶內舊衣捐贈不足一成 大量被變賣牟利
    據新華社電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廢舊衣物回收桶中衣服去向成了全城人民關注的話題,有媒體暗訪發現,這些廢舊衣物並沒有如老百姓所願流向困難人群,而是被企業變賣牟利,一時間廢舊衣物回收桶「蒙塵」,質疑聲、憤怒聲不絕於耳。
  • 廢舊衣物回收市場前景廣闊 產業鏈待完善
    不過廢舊衣物的再循環利用亂象嚴重,不容樂觀,甚至出現廢舊衣物回收桶「蒙塵」,質疑聲、憤怒聲不絕於耳的情況。專家表示,廢舊衣物回收利用市場廣闊,產業鏈亟待完善。我國是紡織服裝產品消費和出口大國,紡織服裝行業年產值高達9萬億元,但紡織服裝行業也是資源依賴性和環境敏感性很高的產業,我國對不可再生和自然資源的消耗很大。
  • 杭州慈善捐贈衣物竟流入江蘇舊衣回收市場
    要知道,這隻大熊貓可不只是賣萌用的,他還有一個神聖而光榮的使命:回收廢舊衣服來用作慈善捐贈。人們被告知,投進「大熊貓」廢舊衣物中八成新以上的將用於慈善捐贈;八成新以下的則由廢品回收公司經過處理後,再次成為紡織原料,與相應的企業合作製成再生產品。  這個由環保組織、廢品回收企業以及民政、城管委等部門聯合推出的公益項目大受好評,自啟動後「大熊貓」的數量從最初的20隻增長到了目前的近2000隻,幾乎覆蓋了整個主城區。相信許多杭州人都向裡面投過一份愛心。
  • 舊衣物回收利益的遮羞布:環保+公益?
    於是,衣櫃裡靜靜躺著如深宮裡長年得不到帝王寵幸的賓妃的衣物,垃圾桶裡越來越多丟棄的衣物和鞋子,成為困擾我們的難題。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約有近3000萬噸舊衣服被扔進垃圾桶,重新被利用的不到10%。如果一半的廢舊衣物能夠得以回收利用,簡單點來說相當於一年能節約原油近2000萬噸,大致等於一個中大型的油田的年產量!
  • H&M推出舊衣回收計劃 「套利」廢舊衣物
    H&M推出舊衣回收計劃 「套利」廢舊衣物 2013-12-24 15:28:55 來源:網上輕紡城 作者:dongjunya貿易 用市場的行為介入衣物回收環節
  • Qing調查丨我捐的衣服去哪了?揭秘小區回收箱衣物流向
    北京不少小區設有垃圾回收裝置,廢舊衣物回收後流向何處一直是很多居民心中難解的謎團。2019年8月上旬,北京青年報記者經調查後發現,居民放入回收箱的衣物可分為消毒轉賣、加工利用以及集中焚燒等多個去向,而部分放置在街頭無人監管的回收箱也存在被人盜竊的現象。
  • 呼和浩特市投放500個綠色環保廢舊衣物回收箱
    近段時間,不少呼和浩特市市民留意到,小區內出現了一兩個一米多高的綠箱子,上面有「內蒙古愛心之家公益協會」「環保公益愛心文明」等字樣。原來,這是一個專「吃」舊衣物的回收箱。
  • 回收舊衣物內幕被揭,打著「公益」的幌子賺錢
    對此有人可能會說,舊了、破了的衣服扔掉不行嗎,為什麼要專門回收? 因為廢舊衣物量大類多,除了回收再利用,無論用什麼方式處理,成本都偏高。
  • 社區開展「廢舊衣物回收活動」受居民歡迎
    連日來,在瑞景街、佳榮裡街等社區開展的「廢舊衣物回收活動」受到了居民的歡迎。大家以實際行動愛護環境,共建美好家園。「比如像這些纖維的東西,要高溫消毒,然後打碎……」在北辰區瑞益園社區,區環保局開展的「廢舊衣物回收活動」活動現場,居民們紛紛拿出自己家裡不穿的廢舊衣物投入回收箱內。
  • 無法捐助的廢舊衣物又該怎麼處理?
    衣物回收箱的設置,為市民處理舊衣物打開了方便之門,也為一些市民做慈善、獻愛心提供了便捷通道。不過,也有人對此提出質疑:市民投放的舊衣物到底流向何處?這些回收的衣物能否捐贈到災區和貧困地區?那些無法捐助的廢舊衣物又該怎麼處理?
  • 海口廢舊電池回收現狀:街頭有回收箱 小區難覓蹤影
    商報記者調查海口廢舊電池回收現狀:街頭有回收箱 小區難覓蹤影物業嚷著要收費回收箱難進小區吳先生表示,小區裡有廚餘垃圾桶和可回收物垃圾桶,甚至還有舊衣物回收桶,就是沒有廢電池處理桶。記者走訪了海甸島二東路的水岸陽光小區、青年路的民安小區、水濱花園和楓丹白露小區,部分業主表示,知道廢舊電池「非常毒」,但是沒有在自己所居住小區看到有收納廢舊電池的箱子。記者在幾個小區裡轉了一圈,沒有發現關於舊電池處理的介紹與說明。當然,也有市民並不清楚廢舊電池的影響。
  • 「晴天行動」舊衣物回收項目最為常見
    feijiu網資訊平臺:舊衣物留著佔地,棄之可惜,怎麼處理是很多人的困擾。深圳市很多社區都設置了舊衣物回收箱,記者分赴各區調查發現,大多數市民對舊衣物捐贈並不了解,回收箱在市民中的「知名度」亦不高。民調中心聯合大粵網、奧一網發起調查,共回收370份有效問卷。
  • 舊衣物回收需要進行法律規範
    舊衣物回收箱變身垃圾箱,即便在廢舊衣物回收較好的上海、廣州,也時有出現。除了歸咎於有關單位沒有做好管理維護之外,根本原因在於廢舊衣物的轉化利用缺乏有力的法律政策支持,廢舊衣物回收體系並沒有完全建立,回收單位缺乏積極性,即便回收了也難以得到有效利用。 數據顯示,每年我國大約有2600萬噸舊衣服被扔進垃圾桶。
  • 某魚上的廢舊衣物回收,體驗如何?
    相信很多人家裡衣櫃中有很多過時或者是不穿的廢舊衣服,一般大家會怎麼處理呢?不合適的衣服給別人穿;捐贈到附近的回收箱網點;廢舊的衣服,廢物利用,或者甚至用來抹地……(至少我媽是經常用我的破爛衣服抹地)衣服堆積如山,佔領大多數衣櫃的空間不說,南方地區還容易發潮發黴,最近整理了下衣櫃,發現好多好久沒穿過的白衣服都發黃了,嚴重的直接報廢處理,心疼不已,整理出一堆不需要的衣服,打算全都捐贈到小區裡的回收箱子裡,偶然發現xian魚裡有舊衣物的回收服務發現衣服回收還可以換取好禮,一般5KG以上的衣服,可以直接軟體上安排物流上門取件回收(順豐包郵上門取件的),
  • 貴州公益調查:你捐的衣物去哪了?
    "織愛貴州"公益項目一周年 獲捐舊衣物30噸關注公益:你捐的衣服去哪了?,不僅寫有實施單位和聯繫電話,還標明了回收物品的範圍,不時有學生提著大袋衣物或書籍往裡放。任玉嫣 攝2017年9月5日,由貴州慈善總會主導、貴陽市慈善總會具體實施的「織愛貴州——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項目」(簡稱「織愛貴州」項目)正式啟動,300多個愛心捐贈回收箱逐步走進貴陽市各大社區、機關、學校和企業。一年多時間,已累計收到廢舊衣物30多噸。
  • 山東聊城:舊衣物回收遭遇尷尬,本是環保事何必扯「公益」
    2019年4月22日,山東聊城本地媒體一篇「小區舊衣回收箱,是公益還是生意」的文章被轉發後引發市民關注,在很多人質疑衣物回收性質的同時,民政部門也介入了對舊衣物回收箱的摸底排查工作。實際上,聊城市每年都會產生百餘噸廢舊衣服類紡織品,因回收和捐助渠道不暢,大部分被當做垃圾填埋或者焚燒,這樣不僅對資源造成了很大浪費,同時對環境產生危害。正是基於這樣的現狀,山東一家環保性企業率先在聊城城區及茌平縣等一些小區投放了300個舊衣服回收箱,嘗試舊衣服的回收和利用。
  • "一JIAN公益聯盟"在全國30城同時啟動二手衣物回收
    原標題:"一JIAN公益聯盟"在全國30城同時啟動二手衣物回收中國網12月9日訊 12月7日,由壹基金聯手阿里巴巴公益、菜鳥裹裹共同發起的「一JIAN公益聯盟」對外公布了聯盟首批20餘家社會組織和企業合作成員,同時宣布在全國30個城市同時啟動二手衣物回收活動。據悉,「一JIAN公益聯盟」是為了解決二手閒置衣物回收利用難而誕生的聯合公益平臺。
  • 壹基金啟動「一JIAN公益聯盟」 聚焦二手衣物搭建回收平臺
    捐贈只是二手衣物再利用途徑之一    「一JIAN公益聯盟」是為了解決二手閒置衣物回收利用難這一社會議題而產生的聯合公益平臺。發布會上,來自北京服裝學院的郭燕教授首先通過數據介紹了我國二手衣物回收的現狀、困境和挑戰。
  • 上海回收箱舊衣物流向調查:常被偷走到地攤賣,被捐贈的很少
    2016年1月7日,上海虹口區一住宅小區內的熊貓廢舊衣服回收箱。 澎湃新聞記者 高劍平 圖 1月7日下午,在上海虹葉茗園北門口,一位年輕的媽媽抱起剛會說話的孩子,引導他親手把舊衣物塞進「大熊貓」嘴裡。 這隻「大熊貓」是一個塑料製成的廢舊衣物回收箱。
  • 每月回收幾十噸 回收箱裡的舊衣物都去哪兒了
    部分捐贈舊衣消毒後運往公益商店小黃狗、一家衣善、鐺鐺一下……現如今在社區內能夠見到各種衣物回收箱,它們分屬於不同的機構或企業,北青報記者日前走訪了幾家負責回收廢舊衣物的公司。上午10點,完成回收工作後,北青報記者跟隨運輸衣物的車輛來到朝陽區金盞鄉皮村的一座倉庫內,工作人員李師傅將裝衣服的包裹打開,攤在倉庫內的一個專門用於消毒的房間裡。隨後他打開紫外線消毒燈,關好房門。他告訴北青報記者:「這些衣物將在房間裡消毒兩個小時,再進行分揀,其中部分衣物會被打上標籤,送到公益商店內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