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民不經意發現,在小區院內、街頭巷尾,出現了許多綠色環保的舊衣物回收箱,大多以慈善公益的名義,提倡「奉獻愛心,變廢為寶」的理念,回收的物品包括四季服裝、皮包、鞋帽、家紡用品等等,市民穿過用過的舊時裝、半新的衣服、陳舊的被褥有了一個好的去處,獲得市民的讚許和認同。
衣物回收箱的設置,為市民處理舊衣物打開了方便之門,也為一些市民做慈善、獻愛心提供了便捷通道。不過,也有人對此提出質疑:市民投放的舊衣物到底流向何處?這些回收的衣物能否捐贈到災區和貧困地區?那些無法捐助的廢舊衣物又該怎麼處理?
採訪發現,在西安社區、街頭安放舊衣物回收箱的,既有愛心募捐的慈善公益機構,又有營利性質的環保科技公司,還有借慈善公益為名牟取私利的個人。業內人士認為,西安的衣物回收剛剛起步,沒有統一的標識,沒有行業管理規範,良莠不齊,存在無人監管的空白,有待進一步的完善.
衣物回收箱隨處可見
「這是我家積攢了三年的舊衣服,我今早買菜時從這兒過,看到這兒有個衣物回收箱,回家後就把家裡的舊衣服拿了過來。」7月12日,採訪時,在環城東路南牌樓巷恰好遇到了提著兩大袋衣服到回收箱「奉獻愛心」的張大姐。看她的袋中裝的2條裙子、3件上衣、4條休閒褲和一件羽絨服都是九成新,就問她:「這麼好的衣服,你怎麼捨得丟棄呢?」
張大姐不以為然地說:「這些衣服早就過時啦,賣給收破爛的沒人收,送給人沒人要,現在有了這個回收箱,能用的捐給貧困山區奉獻愛心,用不成的經過加工變廢為寶合理使用,這下我就放心啦。」
家住東關南街蔡家巷的劉大媽深有同感,她說:「前些年,大人小孩穿過的舊衣服捨不得扔,打成包裹寄給鄉下老家的窮親戚。如今,鄉下人的日子不比咱城裡差,再送舊衣服給人會被人笑話的。家裡積攢的舊衣服太多,佔地方還不衛生,我兒子上網看外省一個邊遠山區需要衣物,他好心把家裡的舊衣服洗乾淨了,打了幾個包裹郵遞過去,卻因地址不詳被退了回來,最後,只能把那些衣物扔到了垃圾堆。現在好了,有了這些個衣物回收箱,以後有了舊衣服就不愁沒法處理了。」
隨後,根據南牌樓巷衣物回收箱上留的單位和電話,聯繫到西安市綠葉愛心公益慈善中心理事長黃焰文先生。據黃先生介紹,2016年3月,他們「綠葉愛心公益」受陝西慈善協會設置衣物回收箱的啟發,與陝西愛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展「衣暖人心愛心捐助——衣物回收捐助環保再利用公益項目」,在西安市區和郊區的社區、街道設置了700至800個舊衣物回收箱,由陝西愛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布點設置回收箱、建廢舊衣物化工處理廠等前期投入,每個箱子的成本在1000元左右,取衣運衣這些環節都是「愛益公司」做,並將分選出的大概20%的好衣物交給「綠葉中心」捐贈,剩下的全部加工處理作為生產氈布、帳篷、環保袋、蔬菜大棚用的棉被及沙發填充物等原材料。
除了西安市綠葉愛心公益慈善中心和陝西愛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設置安放的衣物回收箱,在蓮湖區蓮四社區看到「陝西慈善超市發展中心」設置的衣物回收箱,在西北二路有西安房產局和慈善協會設置的衣物回收箱,在東關南街棗園路一社區門口擺放著北京某公司設置的衣物回收箱。
據了解,目前,西安市區有七八家公司在做舊衣服回收這個項目,其他大都是一些小作坊。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範圍大約設置了5000多個衣物回收箱,業內人士預計前期飽和量大約在1萬個左右。
回收的舊衣物去向何處
衣物回收箱外表呈長方形,高低不等,有的一人多高,有的只有七八十釐米高,顏色以綠色為主,箱體上寫著「衣暖人心、愛心衣櫃、支持環保公益項目」等宣傳語。箱子上半部是市民放衣服的入口,拉開箱體上方的蓋子,就可以將舊衣物投入其中,下邊是取物的小門並上鎖。此外,箱體上還寫著箱體投放單位的名稱、收運熱線或是諮詢熱線等信息。
在西安東關一居民小區,問看門值班的王大爺,「你們院內這個衣物回收箱放置了多久?平時投放衣物的人多嗎?」
王大爺說:「這個回收箱在我們小區擺放了有一年多時間,除了節假日和冬夏換季季節投放衣物的人比較多,平常到這兒投放衣物的人並不多。」
問王大爺:「你知道這裡收集的衣物運到哪裡去了?又是誰拉運走的?」王大爺說:「這個我也說不清楚,人家是和物業聯繫的。不過,有的小區安放衣物回收箱,還要給物業交好處費呢。」當找該小區物業了解情況時,卻被告知領導不在,他們不能接受採訪。
採訪得知,市民把舊衣物投放在衣物回收箱裡,他們最關心的就是這些衣物是否能如宣傳的那樣,送到需要的貧困人群手中?那些破舊的不能用的衣物能否再次加工利用,而不是隨意焚燒,造成二次汙染?
對此,西安市綠葉愛心公益慈善中心理事長黃焰文解釋說,他們的「衣暖人心愛心捐助」衣物回收箱安置在相關小區、街道後,由陝西愛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派專人負責,市區每3天開箱回收一次,郊區每4天開箱回收一次,公司分東西南北四個片區配置4輛運輸車和1個機動車輛,負責把回收箱的衣物運到長安區郭杜貯備庫,可再利用的衣物將按衛生和使用標準進行分類,然後將七成新的衣物送到西安北郊「綠葉愛心公益」庫房(中轉站),經過清洗、消毒、縫補、包裝後,郵遞到貧困地區,扶貧濟困。剩餘廢舊衣物,通過篩選、分類、清洗、消毒、分離、加工,形成不同類型的再生資源,再次利用。由於西安周邊地區對舊衣物需求很少,他們綠葉愛心公益將回收的衣物挑選後,主要寄往青海、甘肅、雲南、貴州、四川等貧困地區,而捐助的過程、地點,受助對象,用文字、照片、視頻的形式,在他們的網絡平臺上公布,做到透明公開,接受各界人士的監督。
收回衣物85%可循環利用
據悉,我國每年消耗紡織原料4650萬噸,在生產和消費環節產生的廢舊紡織品有2000萬噸。陝西每年廢舊紡織品有50多萬噸,西安地區就有16萬噸。大量廢舊衣物被隨意丟棄,不僅浪費社會資源,也嚴重汙染生態環境。
陝西省愛為寶再生利用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蔡芙蓉在接受西安媒體採訪時表示,從廢舊紡織品再生加工利用的角度看,目前從舊衣回收箱內收回的廢舊衣物中,85%的衣物可以進行循環利用,另外10%成色比較新的衣物可經過處理後進行捐贈或放入慈善超市進行銷售,剩下5%就完全沒有利用價值,只能當作生活垃圾處理。
對於衣物回收箱設置給市民帶來的方便,熱心慈善公益事業的西安市民高培榮女士總結說,第一,舊衣物回收箱的設置,給捐獻衣物的市民和收集衣物的義工、志願者搭建了一個良好的交接平臺,過去義工和志願者到社區、學校、城中村收集衣物,由於是現場捐贈,收集衣服的人員有限,有時候,只能忍痛割愛,限制衣物的收集,如今,有專業人員運送,減少了許多環節。第二,過去一些愛心人士想捐獻衣物,苦於沒有地方和單位接收,現在在自己家門口就可以達到奉獻愛心、幫助他人的目的,真是太方便了。第三,過去收集衣物,只要七成新以上的,剩下的半新半舊的、破舊不堪的只能當垃圾處理,點火焚燒,造成二次汙染。基於以上因素,高女士對居民小區、街道社區設置衣物回收箱非常贊同,並向親戚朋友宣講衣物回收箱的益處。
廢舊衣物回收存在監管空白 如今,在西安社區、街道、大學校園到處都能看見衣物回收箱的「身影」,除了慈善公益機構,一些運營企業也承諾會將收集來的捐贈衣物用於慈善,但是他們回收的衣物到底是否用於慈善公益事業誰又說得清楚呢?據一位業內人士向透露,舊衣物回收這個行業入門沒有任何限制,行業沒有管理規範,也沒有任何部門監管,處於空白狀態。有個別企業和個人打著「公益」或「綠化環保」的旗號,卻並沒有將收來的舊衣物做到「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處理,有的將回收的衣物稍加處理,流向了二手市場,獲取不當利益,有的把無法處理的衣物扔進焚燒爐,當垃圾處理;還有一些來路不明的衣物回收箱和去向不明的愛心衣物,讓公眾的愛心大打折扣,也讓大家在捐贈衣物的同時多了一些疑慮,少了一些熱情。
從目前舊衣回收箱的運營情況看,還有很多需要健全、完善的地方,對此,西安市綠葉愛心公益慈善中心理事長黃焰文建議,第一,由政府出面指導規範行業管理,建立行業協會,提高衣物回收準入門檻,對從事回收衣物的企業資質進行測評、認定;第二,對舊衣物的回收捐贈、分類加工、再利用出臺詳細的管理條例,對違規操作者進行規勸懲戒,對嚴重違規者,清理門戶,取消其經營資質,使舊衣物回收物盡其能,物盡其用。第三,對於市民捐贈出舊衣如何處理,營運單位有一定的自主權。但回收的舊衣物去了哪兒,做了什麼用途?捐贈者對此應有知情權,而相關回收企業和單位必須建立收支明細帳表,要能說清舊衣的去向,以及哪些人具體收益。只有這樣,舊衣物回收才能得到長期良好的發展。
本文出處:http://www.feiji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