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句話只有62個字,卻把人和自然界的關係,講透徹了

2020-12-19 寒牛出欄

人類是自然界和社會的奴隸,又是它們的主人。這是因為人類對客觀物質世界、人類社會、人類本身(即人的身體)都是永遠認識不完全的。——節選於1965年毛澤東《學習馬克思認識論和辯證法》

寒牛出欄解讀:

偉大領袖講話就是深刻透徹。

因為這句話充滿辯證法思想,含有對立統一的矛盾哲學觀點,也就是中國人常講的陰陽之道。奴隸和主人,是陰陽對立統一的兩種角色,這兩種角色是相互轉化、相互滲透的。

人類是大自然和社會的奴隸,也是它們的主人,這句話完全符合客觀事實,或者說這符合客觀世界存在的一般規律。

1

說人是自然界的奴隸,那是因為人類都脫離不了大自然.

為了生存繁衍,人類要不停地認識、適應和改造大自然。在自然界修建各種各樣的建築用來栖息,躲避自然中烈日、暴雨、雷電、颶風、寒霜、大雪的侵擾。

人類為了賴以生存的食物和資源,需要不停地在大自然中勞作,通過不斷研製各種新工具,來提高自己的整體生產力,以此滿足持續增長的新生人口生存。為了生存和發展,人類常因食物和資源緊缺而引發矛盾爭端,甚至是爆發血腥殘酷的戰爭。

從這個角度來思考,人類無疑就是大自然的奴隸,所做所為都沒有跳出大自然的範疇,都在為大自然從事不同程度的勞役。

換句話說,人類被大自然中的一種神奇與抽象的力量所支配驅使。

比如:自然界下雨了,人類就需要努力製造遮擋雨水的工具來保持不被淋溼生病;自然界降雪了,人類就需要辛苦製造防寒防凍的衣服來抵禦寒冷;自然界發生地震了,人類多年積累起來的物質就會在瞬間摧毀,因此就要想方設法研究防震設施。

打個比方,整個地球好比是一個大農場,人類好比是在農場不停勞動的工人;而大自然好比是手拿鞭子的農場主,看到人類做出違背自然規律的事情,就會趁機或適時用鞭子抽打一下人類,表現出來就是各種嚴重的自然災害。

比如,人類在自然界粗暴地開採礦石資源,無限制地制排汙,那麼水源就會被汙染,附近的人類會因此引發古怪新奇的疾病。再比如:人類肆無忌憚捕殺某種動物,會導致自然生態鏈的失衡,使得某種動物數量迅速增加,又反過來危害自然生態,進而對人類社會產生傷害。

古代的中國人,把這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全部通稱為「天人感應」。認為人類犯了錯,老天爺在發怒,通過自然災害和反常天象,以此警示朝廷失德。

這種觀點和思想,初看很偏頗與迷信,認真琢磨一下,發現這裡面蘊藏著一種樸素的自然觀,或者說是一種樸素的自然辯證法思想。古人看到了政治與自然的普遍聯繫,捕捉到自然與人類的辯證關係。

人類對自然界反常現象,之所以會感到恐懼不安,那是因為人類對大自然認識還不完全,所以就會感覺到玄乎和神秘。因為認識有限,所以對大自然某些現象與規律,就會感覺到很陌生、不熟悉、無法掌握。

在對大自然認識不夠不全的情況下,人類處於一種被動、被從屬、被領導、被大自然掌控的地位,故此人類就是大自然的奴隸。

偉人洞察這層微妙的關係,故說人類是大自然的奴隸,非常生動形象而又符合事實,表述得非常精準到位。

2

人類同時也是自然界和社會的主人。

這是因為人類在大自然繁衍過程中,通過長期的勞動實踐,逐步逐步認識自然界的各種事物和現象,並且從中總結出一種規律性的東西來,用來指導自己工作生活。

因為人類摸透了大自然中的一部分習性和規律,久而久之就懂靈活利用自然界的規律和慣性,來為自己提供各種便利和服務,以此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

同時,人類在認識大自然的基礎上,又開始不停地改造大自然,逐步地實現和滿足自己欲望。從大自然中,人類不停地向自然界索取各種資源,甚至想法設法利用大自然的某種特性和規律,來達到自己最大的目標。從這個角度來講,人類又是自然界的主人。

比如:太陽暴曬,讓人類受不了,人類也反過來利用太陽的熱度,來幹曬各種剩餘的食物,儲藏到冬天使用。現在人類,對太陽的規律性了解更多,乾脆用來發電,製造出太陽能路燈、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發電站,為人類提供新的能源,以此改善人類生活。

人類在大自然中,看到蜻蜓和小鳥可以自由飛翔,這種規律性被人類掌握了,所以發明了飛機。類似這種通過仿生學,模仿和探索大自然中具有規律性的現象,而搗鼓出來的新工具還有很多。這些都是人類利用大自然習性和規律的結果。

前面打過比方,大自然好比是拿著鞭子的農場主,人類好比是在農場裡勞動的工人。聰明的工人在長時間的勞動實踐中,逐步掌握和摸清了農場主的一部分習性規律,反過來就會利用農場主的習性規律,來達到和實現自己的目的,或滿足自己的欲望。人類可以改造大自然,可以反客為主,成為大自然的主人。

人類之所以能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有一個前提基礎條件,那就是人類認識和掌握了大自然中的某種規律性。並且這種認識,是一步步積累和形成的,也是一步又一步向前持續發展的,從不懂到略懂、最後到全懂,從低級走向高級,從粗線條走向細緻精準。

儘管人類認識了自然界一部分東西,但是還有很多東西暫時無法認識,或處於認識不全不完整的狀態,所以人類還需要不停地認識下去。正因為人類認識不止,所以人類需要改造自然和社會。認識來源於實踐,實踐幫助人類提高認識,認識提高人類的主動權,進而成為自然界的主人。

偉人總結出了實踐與認識的規律,故此才會說人類也是自然界和社會的主人。

3

人類繁衍史,就是人類知行史。

因為人類在自然界繁衍時,在勞動實踐中不斷地認識大自然,又通過認識來改造大自然。改造大自然後,在具體實踐勞動過程中,又會產生新的認識,進而對自然界又發生新的改造。

從實踐到認識、認識回到實踐、再從認識到實踐,以此模型往下類推,做無限循環。

人類繁衍史,就是由實踐和認識(行和知)構成,沒有勞動實踐人類對自然界認識就不會進步,認識停滯不前,改造社會步伐也就停滯了。

認識存在完全認識和不完全認識。

在《實踐論》中,偉人把人類認識過程,分為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個階段,並且詳細剖析了二者原理和辯證關係。

偉人認為,人類在自然界中,只看到事物的現象、表面和局部,這種認識是感性認識,屬於不完全、不完整、不成熟的認識;只有看到事物的本質、內部和全局,這種認識是理性認識,屬於完全、完整、成熟正確的認識。

為什麼認識要有一個過程?這是因為事物的本質總是藏在現象的後面,不是直接呈露的,人們只有通過現象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讀(蘇聯政治經濟學)談話》)。

人們要想透過事物現象,看清事物的本質,那麼就需要提升認識,或者說完成整個認識過程,做到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即可。做到這點,就能看清事物的本質,或者說對事物有一個全面、深刻和根本性的認識。

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還有許多事物都處於一無所知和一知半解的狀態,所以人類認識運動沒有停止,這也是人類需要持續實踐與認識的緣故所在。

關於知行哲學的辯證關係,《實踐論》是目前最為系統的哲學專著,常讀常新。尤其是對認識運動的兩個階段,即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做了詳細與精妙的闡述,對提高我們認識有很大幫助。

寒牛出欄原創專欄《實踐論提高你洞察力》解讀了這個問題,對大家理解和讀懂實踐論有幫助,歡迎大家關注和訂閱!

(寒牛出欄,感謝您耐心閱讀)

相關焦點

  • 怎樣高效圓滿協調好工作中的人和事?三句話12個字,實用有效!
    小編告訴你,有,具體來說,就是下面這三句話12個字。【1】明說暗做——比如說,領導讓你協調一個跨部門的事情,所謂的明說,就是一定要用正式溝通的方式,把一些原則性的問題說清楚,所謂的暗做就是在做正式溝通之前,一定要私底下去做工作,當私底下把工作做得差不多的時候,再和大家明說,把這四個字的精髓理解透了,你的協調能力就會馬上提升。
  • 八月長安很精闢的青春名言,其中10個字,一針見血,寫得很透徹!
    那那說起青春,我們不妨看一看八月長安很精闢的青春名言,其中10個字,一針見血,寫得很透徹!文字如下:青春就是這樣,好得像是無論怎樣度過都會被浪費。 那麼,不如浪費在你身上。——八月長安《最好的我們》八月長安把青春得很一針見血,很透徹。特別是這十個字「那麼,不如浪費在你身上」,讓很多讀者讀完不禁感嘆:這是我聽過最好的情話!是啊,青春不管怎麼樣度過,都會一去不回,都會被浪費。也只有收穫了愛情的人,才不覺得是浪費。但多數人的青春,還是被浪費了。
  • 講好5句話18個字,戀愛甜蜜不分手
    下面這5句話要在適當的時候說,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1.我愛你這句話最俗,但誰也無法否認這句話最好用。愛是需要表達的,讓彼此知道他們一直是相愛的。男人要明白,女人只有在愛你的時候才會甘願和你在一起,她會變得誠實,你們雖然心知肚明,但是也要表達愛,要能經常對愛人說:「你知道麼?我其實特別愛你。」並且她會回應「我當然知道!」這種話。你們只有一次次確認愛人的愛,才會讓感情越來越好。
  • 他講了這8個字送給孩子|關注
    - 這是好老師 2020年的第170 篇文章 -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本周又有一批學校開學啦!今年尤為特別的「開學第一課」,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分享了什麼故事?他最想告訴同學們哪8個字?任何一個人在成熟過程中一定是尊重自己的過程,我們可以謙虛、可以謹慎,也可以偶爾外圓內方,無論怎麼樣,我們都需要尊重自己,只有尊重自己,才能讓自己在社會中,在學習上走下去。但是尊重自己遠遠不夠,只是尊重自己,社會就會變得很對立。同學們在過去一兩個月中上網課,在網上搜一搜消息,看一看新聞,會有很深的感觸。
  • 世界上字最少的歌,馮曦妤、李榮浩2個字不算啥,他只有1個字
    幾分鐘的歌曲大家一定聽過不少,但幾個字的歌曲你們有聽過嗎?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些只有區區幾個字的歌曲,許嵩只有8個字,李榮浩2個字,而他只有1個字。很多人一定在好奇:幾個字也能稱之為歌曲?不管是不是歌曲,他們都將這些音樂作品收錄到自己作品當中。許嵩是音樂才子,當年是與汪蘇瀧和徐良一起並稱為「音樂三巨頭」的男人,雖然近些年他比較低調。
  • 王一博說的這句話很經典,短短16個字,感人至深
    這句話聽起來很豪邁,看樣子都不像是一個二十多歲的明星說的話。卻出自王一博的經典語錄。細細數來,只有短短的16個字。這是王一博最近為某個品牌代言時說的廣告詞,感人至深。為什麼會這樣?從王一博說的這句話就可以看出。讀來朗朗上口,很押韻。不是一般明星可以出口成章的。更進一步說,王一博的才華,從他在《天天向上》節目中的表現就可以略知一二。
  • 這6點把原因講的很透徹
    這6點把原因講得很透徹在社會生活中,要想更好的生存,擁有一個完整體系的人脈圈是必要的。永遠不要只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來做一些事情,要想著怎麼去用一百個人的力量,來完成自己的目標,都說人多力量大。所以,我們建立自己的人脈。那麼,怎麼才能擁有一個完整的人脈圈呢?下面就由我來講一講怎樣才能擁有人脈。
  • 他講了這8個字送給孩子 | 關注
    也就是說,無論是教科書、老師、家長、朋友,還是你周圍的小夥伴,給你說了一件事情,講了一個故事,自己都要想一想,這個故事的道理對不對?逐漸形成自己的判斷。其實,任何一個人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一開始總會有各種標新立異的想法,也許有些觀點不被社會接受,也許有些觀點是錯誤的,都沒有關係,獨立思考的價值是一輩子的。
  • 侯耀文忌日,郭德綱寫詩緬懷恩師,短短62個字寫盡人間真情
    這首詩文採卓越,短小精幹,短短62字寫盡了對恩師侯耀文的懷念之情,也盡顯其文化底蘊之深,文化功力之厚。詩中,郭德綱的每一句都含蒼涼之詞,「大夢」、「無常」、「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沙鳥」、「孤雁」、「霜跡板橋」、「孤身獨影」,寫出了自己內心的悲涼,最後還配了一張自己在恩師墓碑前的背影圖片,映照了全詩的最後一句「孤身獨影路茫茫」。
  • 如果孩子自卑,請把這3句話講給他聽
    爸爸:「重複一個動作,不代表你就錯了,兒子,這隻說明你需要練習。記得我說過的愛因斯坦嗎?他被稱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之一,他說『並不是我很聰明,只是我和問題相處的時間久一點。』你明白嗎?」兒子說自己明白,然後父子繼續訓練,更加努力,永不放棄。三年後,兒子的拳擊動作全部得到糾正,而且越來越嫻熟,臉上也洋溢著自信的笑容。
  • 最舒服的關係,永遠是這三句話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啟功對學生說了一句話,短短11個字,卻只有他悟透成了書法大師
    啟功對學生說了一句話,短短11個字,卻只有他悟透成了書法大師啟功自稱「姓啟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他出身顯貴,是雍正的第九代孫,說他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都不為過。與其他大師廣收門徒不同,啟功只有學生,而沒有徒弟,因為啟功從來不收徒弟,很多人自稱是啟功的高徒,其實這樣的人只是打著啟功的名號博眼球罷了,他可能只是經過了啟功的幾次指點罷了。
  • 道家最經典的一句話,只有四個字,說明了最接近「道」的樣子
    道家最經典的一句話,只有四個字,說明了最接近「道」的樣子李約瑟說中國人性格中有許多吸引人的因素都來源於道家思想,有人說道家的哲學思想是中國科學和技術的根本,也是中華文化的基石,甚至是儒學和中國化的佛學都是來源於此,作為這份文化的傳承者,我們不得不為此感到驕傲
  • 《詩經》:人和人的關係不單單「投桃報李」,還有互惠互利
    在了解這首詩之前,要知道"瓊琚、瓊瑤、瓊玖「是什麼東西?它們可都是美玉啊!而木瓜、木桃、木李,這些東西都是比較常見的便宜的東西。你給我果子,我回贈你美玉。這是一種多麼大的回報啊,擱在現在想都不敢想!愛默生說過,」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真誠地幫助別人之後,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 曾仕強:《易經》到底在講什麼?核心只有3個字,讀懂後豁然開朗
    想要學好易經,又不是一件易事,根據《呂氏春秋下賢》中記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此之謂至貴」,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易經的道理十分的廣闊無邊,廣闊到什麼程度呢?大到沒有外面,小到沒有裡面,這就是數學裡的無極限的概念。
  • 鮫人即海豚,看完人和海豚戀愛的故事,發現古人造字寓意深刻
    在水族館裡,他和一隻叫做多莉的雌性寬吻海豚建立了密切的關係。布魯納初遇多莉的時候,只敢小心翼翼的靠近它,因為海豚的體重是布魯納的3倍。布魯納最開始的時候只敢撫摸海豚的頭和背部,隨著友誼的深入,海豚突然翻轉身,露出下身的生殖縫讓布魯納撫摸。
  • 學佛入門,只有16個字,開啟內在的光明智慧
    於是迦葉又問,是哪個偈子講的?於是阿難回答了這句偈語,共16字: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此句佛偈在《涅槃經》、《智度論》等很多經論中都有引用。隋朝的天台宗智者大師所做的《小止觀》中,直接將此句用做首句,可見其重要性。
  • 錢學森和蔣英相守62年,晚年蔣英卻用這5個字形容錢老,令人心酸
    1923年,一對金童玉女在家庭宴會上唱起了電影插曲《燕雙飛》,男孩和女孩的父母看見這溫馨的一幕就點起鴛鴦譜,要他們兩個長大之後結為夫婦,當時小男孩只有11歲,小女孩也就3歲,正是玩的年紀哪會去想未來結婚的事,兩個人對大人的話也就隨便聽聽,可誰知大人們的一句話讓月老聽見了,默默給他們牽起一條紅線,讓他們在1947年結為夫婦,這條紅線一頭牽著「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
  • 如何引導一年級孩子透徹理解數學符號
    往期文章有談到加減運算概念理解,連續數量等分的概念該如何才能理解透徹,今天我們說說怎麼透徹理解數學符號。一年級孩子怎麼透徹理解數學符號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解題速度慢下來,用質量換數量。比如12-8=?這類純計算題,讓孩子自己編一個應用題。這個方法是從逆向思維去掌握「+」「-」「=」的意義。只有把這些數學符號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孩子才能真正從概念層面理解這些數學符號。以下面這道題為例,這道題孩子之所以卡殼,是因為沒有真正理解「=」的含義,當出現一長串等號的時候,就無從下手了。孩子知道13-7=6,知道12-6=6,但是不明白為什麼13-7=12-6。
  • 人和人的關係,第一是需要,第二是情感
    人和人的關係,始於人的需要的出現,需要的滿足一定和他人有關,在滿足的過程當中建立情感。所以,人和人的關係,第一是需要,第二是情感。」上面這句話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說的。我覺得很有道理。按照思想家、有「最後的儒家」之稱的梁漱溟先生的觀點,人這一輩子有三大關係需要安排好:人和物的關係;人和人的關係;人和自己的關係。人和物的關係很好理解,我們的工作、奮鬥,就大多是為了實現金錢、財富、物質上的滿足;而人和自己的關係是精神上的自我圓滿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