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寒潮來了,你儘量不要出門啊!在家裡空調開起來,有需要你給我打電話。買菜也不要去了,我回頭給你帶回來。」寒潮來襲,虹口涼城新村街道水電小區的老夥伴志願者們,正忙碌地穿梭在孤老、高齡獨居、失獨老人的家裡。
孤老王曉梅患有嚴重的內風溼關節炎,手腳變形,生活自理比較困難,志願者張慧芬十多年來一直默默照顧王阿婆的生活起居。12月29日,她來到老人的家裡,先幫老人檢查了門窗是否有損壞,查看空調、取暖器是否可以正常使用,並幫著老人鋪好電熱毯,又翻了條厚被子出來給老人備用。因為擔心水管會因寒潮凍住,急忙囑咐自己的丈夫去超市買了兩大桶礦泉水,這才放下心來。
為了應對寒潮來襲,讓百姓生活不受或少受影響,特別是讓社區老人平安過冬,在上海各個社區,從社區工作者到老夥伴志願者已經提前布局,紛紛行動。從市民驛站到敬老院,儘管天氣寒冷,卻暖意融融。
餐包裡放了隔熱墊和暖寶寶
這兩天,寶山區大場鎮西街的居委幹部正在一一上門探望社區內的高齡老人,叮囑他們注意保暖。其轄區內,90歲以上的戶籍居民就有20位,其中100歲以上的有4位。在準備過程中,西街居民區書記甘美華查看信息發現,12月30日正是小區居民朱錫齡的百歲生日。
朱老平日和老伴同住,子女都不在身邊。甘美華先聯繫了朱老的子女,確認兩個兒子正好有空,便和同事們一起,帶著蛋糕和鮮花來到朱老家中,並再三叮囑老人防寒保暖事項。
精神瞿爍的朱老得知是居委幹部來給自己過生日時,特別感動,連說:「竟然居委會還記得我的生日!」在寒冷的冬日,大家一起為朱老點蠟燭、唱生日歌、送上祝福,提前為朱老過了一次溫暖的、特殊的百歲生日。
虹口錦三居民區老夥伴志願者譚虹,對她結對的每一位老人也關懷備至。其中,張阿姨因患大病一直鬱鬱寡歡,二次手術後更是打不起精神來,兒子媳婦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可工作繁忙的他們又心有餘而力不足。譚虹就每天抽出一兩個小時去陪她聊天。在張阿姨第二次手術後,譚虹還主動幫張阿姨煮起了營養餐。這幾天氣溫驟降,張阿姨又開始出現了不舒服的症狀,譚阿姨得知後,立馬煮了紅豆湯、白木耳送去。每天去買菜時,也會順便為張阿姨帶菜,解決了張阿姨家的後顧之憂。
12月29日中午,曲陽林雲小區的居委幹部在走訪時發現,尹阿婆在家中非常焦慮。尹阿婆告訴居委幹部:「外面風那麼大,又開始降溫了,不知道街道的送餐服務能不能按時送來。家裡還有躺在床上的老伴要照顧,我們老倆口都有糖尿病,餓不得……」居委幹部見狀,馬上表示可以為尹阿婆臨時解決吃飯問題,隨後又叮囑了尹阿婆幾句,正準備離開時,街道的送餐工作人員來了。當尹阿婆拿到飯盒時,驚訝地說:「外面天這麼冷,送來的飯怎麼都沒冷掉?還挺熱乎的!」送餐工作人員告訴她:「這兩天接到上級通知,我們在餐包裡特意放了隔熱墊和暖寶寶,確保送到老人手上的飯不會涼。」尹阿婆連聲感嘆:「你們想的可真周到!」
在長寧區天山路街道,天山二村居委聯合天山物業、社區「老夥伴」志願者則為小區內獨居老人送上了新鮮蔬菜。走訪過程中,居委幹部時時提醒老人們注意用電安全,極端天氣中如果遇突發狀況,「不要猶豫,馬上聯繫居委和物業。」玉屏居委會的幹部協同社區志願者上門為社區獨居老人檢查水管,對暴露的水管進行保溫防護,叮囑老人注意防寒保暖、減少出行。
12月29日下午,北外灘晉陽居民區的一些居民,還自發地將自家的布料捐贈出來,在社區「真情」縫紉小組成員的巧手加工之下,變為了一隻只禦寒口罩。晉陽居委幹部和老夥伴志願者們第一時間將這些載滿「暖意」的口罩送給社區裡的獨居老人和高齡老人,為他們冬日的禦寒送去一份溫暖。
特殊時必要的「握手」
「我今天穿得可多啦!」12月29日下午,今年84歲的楊士明爺爺帶著一頂報童帽,精神抖擻地告訴前來查看老人情況的虹橋敬老院院長丁怡媛,自己牢牢記住了敬老院工作人員這兩天多次叮囑的寒潮預警,當天在室內也穿了一件棉毛衫、一件毛衣、一件薄羽絨服和一件皮夾克外套。跟楊士明擺手打過招呼後,丁怡媛則主動上前跟老人握了握手:「楊老師手很暖,我放心了!」
寒潮來臨,虹橋敬老院以及虹橋街道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提前數天做足準備,在28日的每周一例行查房中,除了慣常檢查的長者衛生、房間衛生、臥床重點照護長者皮膚情況、是否長褥瘡以及老人衣櫥柜子是否有過期食物、利器、藥品等存在安全隱患的物品之外,還在全面檢查的基礎上增加了一項防寒潮專項檢查。
負責虹橋街道老齡工作的張麗麗告訴記者,查房時,敬老院每位工作人員都會握一下老人的手、探一下老人床鋪腳後跟位置的溫度,再輕輕捏一捏老人身上的衣服厚度和床上被褥的厚度,消毒雙手後,再用同樣的流程查看下一位老人的床位。「老人們的感官沒有那麼靈敏,光問他們『冷不冷』『哪裡不舒服』還不夠,一定要工作人員自己親身感受一下才知道老人是否足夠保暖。」
虹橋敬老院現有常住老人40多名,一輪細緻的查房結束,就已經到午餐時間。丁怡媛告訴記者,雖然敬老院和老年助餐點的菜單眼下還是按照原計劃配餐,但12月起,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每周都有至少3次的「特別下午茶」時間,敬老院老人和日託老人與工作人員們一同品嘗紅糖薑茶。「大家一起驅寒、增強免疫力,年輕人也要保護好身體,才能在關鍵時刻更好地照顧老人。」丁怡媛說。
在虹橋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三樓的日間照料中心,看到窗外雨勢漸漲,一些居民提前回家時,都捎帶上了幾塊中午烘焙課上剛剛考好出爐的燕麥餅乾。「叢老師,您這兩天暫時先別來啦,冰凍天氣路上可能很滑,容易摔跤,過兩天寒潮過了我們再搞活動。」丁怡媛告訴記者,中心提前三天開始進行降溫告知,擔心老人記憶力差,日間照料老人的家屬群裡也提前做好溫馨提示,「全方位無死角」確保老人們安全度過寒潮天。
為應對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可能帶來的出行不便以及老人送餐上門的需求量增加,虹橋街道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29日對送餐員進行應急再培訓,提前做好送餐車檢修工作。同時,通過可視化單兵系統對送餐全程進行「一網統管」實時監督。如遇送餐車故障等突發情況,單兵系統還能立即通過實時對話功能反饋處置,確保餐品準點送達,讓老人特殊天氣裡也能按時吃上「暖心飯」。
雖然天氣寒冷,但曲陽路街道第一市民驛站內的曲陽長者照護之家裡也是暖暖的。這兩天,護理員發現長者顧阿婆(化名)走路有些異樣,便立即關切地詢問,顧阿婆怕麻煩大家,說:「沒事,不要告訴我兒子哦,他的身體也不好,不要叫他來。」護理員還是瞞著顧阿婆,悄悄地聯繫了家屬。她的兒子立即前來看望,並帶她去就醫。原來顧阿婆年輕時右膝蓋受過傷,遇天冷膝蓋疼痛,導致走路不便,醫生強調要注意保暖。
回來後,除了為顧阿婆貼膏藥,長者照護之家也準備了熱水袋幫長者捂膝蓋。在午睡過後,為老人們送上一碗碗熱乎乎的燕麥豆奶,增加冬日營養的同時讓老人們身體暖暖的。目前,顧阿婆感覺膝蓋疼痛已減輕不少,走路也已漸漸恢復。她的兒子表示:「在寒冷的冬季,母親在長者照護之家裡受到照顧,讓我們做子女的非常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