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瀋陽全市居家老人醫療護理費用或納入醫保
日前,市政府出臺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結合發展試點的相關實施方案,全市將規範居家老年人提供的醫療和護理服務項目,將符合規定的醫療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65歲以上老人享醫療機構健康管理 今年,全市將建成一批兼具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質和能力的醫療衛生機構或養老服務機構,逐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的能力。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為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並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務。
-
花園社區居家養老中心引入專業的老人服務機構託管
泰山區社區居家養老中心引入社會機構管理。23日,記者在花園社區了解到,居家養老中心重裝升級,下周開放。花園社區書記劉欣介紹,社區居家養老中心重裝升級目前已經基本完成,將於下周重新對居民開放。除了新增了保健設備,居家養老中心還重新規劃了區域,新建膳食坊、洗浴中心、洗衣房等,提升了服務功能。在收費方面,居家養老中心的設施設備、服務項目充分體現公益性,採用無償、低償、有償三種方式收費,其中大部分免費對居民開放,老年營養餐、助浴、午睡床位、個案康復為低收費項目。上門服務、全託服務、旅遊等按市場價格收費。
-
社區護理站上門服務 街坊多不知用者寥寥
為此,有護理站通過與醫療機構合作、承接政府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的方式擴大知名度,並且在試點期間免收上門費、服務項目費用打折等方式,希望能讓更多社區內有需要的老人了解並接受上門護理服務。上門護理服務需評估患者情況
-
長護險系列研究報告丨上海長期護理保險研究報告
為緩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局面,2016年,《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對外發布,2017年初,上海市在徐匯、普陀、金山三個區先行試點長期護理保險。上海市長護險以參加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的60歲以上人群為對象,經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之後可享受社區居家、養老機構和住院醫療護理三種照護服務,其中長護險基金承擔85%-90%的費用。
-
南京建鄴推「網際網路 護理」服務 護士上門服務
「建鄴網約護理」平臺去年11月正式開通,使用第三方泰樂e家微信公眾號為失能、半失能老人,術後需護理人群及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線上申請、線下上門護理服務。居民一鍵預約,平臺根據患者預約申請向相關醫療機構派單,醫療機構安排護理人員提供上門護理服務。目前,平臺已納入華世佳寶婦產醫院、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3家護理院,已完成100餘次上門服務。
-
長期護理保險,居家老人護理服務費最高可享受90%報銷
長護險居家護理待遇申請條件一、廣州市職工醫保參保人員且醫保待遇正常。長護險待遇費用限額標準屬於長護險基金支付範圍和支付標準以內的基本生活照料費用及經核定的醫療護理費用,不設起付線,居家建床接受長護機構服務的,按 90% 的比例支付。長護險切實緩解了家庭負擔,為失能老人提供了專業的照護服務,幫助失能老人有尊嚴地安享晚年,備受老百姓歡迎。
-
「醫養結合」助老人安康
長寧區民政局局長章維介紹,調研顯示,這些老人年齡集中在80歲至94歲,大多數與配偶或子女同住,總體支付能力不強,他們是最需要社會關注的群體。調研發現,老人的醫療照護需求主要有:提供家庭醫生、家庭病床,幫助上門康復、提供檢查身體服務和臨床護理等。生活照料需求主要有:洗頭、助浴、理髮、就醫陪護、緊急呼叫等。
-
天津:低收入家庭老人 政府全額資助基本醫保
居住方面鼓勵相關企業和社會組織通過「網際網路+養老」模式,為老年人提供精準、個性、專業的生活照料、醫療康復和緊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務。鼓勵養老服務機構提供延伸服務,為居家的行動不便、空巢和失能老年人提供臨時或短期託養照顧服務。支持在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備康復護理設施設備和器材。
-
滬擬新增21家醫保醫療機構、7家長護險護理機構,公示期9月18日至9...
根據國家及本市定點醫藥機構協議管理的有關規定,經市、區兩級醫保經辦機構組織評估,擬將以下21家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同時根據本市長期護理保險定點護理服務機構協議管理的有關規定,經市、區兩級長護險經辦機構組織評估,擬將以下7家護理服務機構納入長期護理保險定點護理服務機構。
-
上門為老人護理!南沙這三家護理站,打電話即可預約上門!
家中老人臥病在床,卻不知道找誰來上門護理服務?南沙這三家經過市計委和市民政局發牌的護理站試點單位,打電話即可預約!這三家護理站試點單位如下顯示:根據社區護理站建設的實施方案,社區護理站以上門服務為主,承擔對養老機構、社區託養機構以及居家老人的醫療護理服務,實現對社區內各類老年群體提供基本醫療護理服務的全覆蓋。據了解,南沙這三家護理站提供的上門服務項目並不完全相同。
-
上海第一筆醫保電子支付落地,關鍵是醫保、衛健兩個部門聯手
因為,醫保電子支付剛剛在上海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 6月4日21時28分,上海首張通過醫保電子憑證產生的發票,在閔行七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誕生。 這意味著,在不遠的將來,不帶醫保卡,僅帶上手機,就可以通過醫保結算的途徑,到醫院看病、在藥店買藥,全程只需要掃碼支付,不需要到窗口排隊。
-
老人在社區可租賃電輪椅助行器護理床
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康復輔具社區租賃試點」項目昨天啟動,全市16個區70個街鎮被列為首期試點單位。這個項目將一些養老資源引入社區,有需求的老年人、殘疾人可隨時租賃品質優良、性價比高的康復輔具,從而提高生活質量。部分老人享受租賃補貼記者昨天在試點之一的萬裡街道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看到,不少老人在指導下嘗試使用智能護理床、助行器等輔具。
-
中國式長期護理——定義中國長期護理模式
專業護理(非治療性護理和康復服務)等一系列服務,旨在為喪失日常生活能力和認知功能的人提供長期性的支持(在本報告中特指適用於老年人的長期護理)。 社區養老:服務落地的有效路徑 嵌入式養老機構依託基層社區開展整合、一體化服務 上海自2018年起在全市推開長期護理保險試點,與此同時,基於網格化綜合管理服務片區、綜合服務站等打通管理和服務在基層的「最後一公裡」,打造「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
-
廣州39家護理站可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
大洋網訊 老人在家中臥床,卻不知道找誰來上門護理服務,這是居家養老的一大「痛點」。為了補齊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醫療護理短板,鼓勵社會力量開辦護理站,廣州市政府今年對試點社區護理站給予每家35萬元~40萬元的政府資助。
-
「頤家」社區養老不離家門口 護理站刷醫保卡
10月10日消息:對一些高齡老人尤其是失智失能老人來說,在家養老難以獲得專業護理是一大難題。昨天上午,「頤家」社區老年人醫養結合護理站在長寧區江蘇路街道啟用,除了為周邊居民提供居家養老、上門照顧和老年日間照護「三合一」服務外,產生的醫療費用還可刷醫保。
-
截至上半年,上海39.1萬失能老人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
來源:澎湃新聞截至2020年6月,上海市長護險試點共服務失能老人39.1萬人,其中社區居家照護32.4萬人,養老機構照護6.7萬人。澎湃新聞記者從9月27日下午召開的「上海市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現場推進會」獲悉上述消息。目前,上海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齡分別為80.1歲和85歲。現有長護險定點評估機構34家,有評估人員0.9萬人。現有納入長護險登記的各類養老護理服務人員6.3萬人,長護險定點護理服務機構達1173家。
-
服務失能老人,商業長期護理險未來的發展重點是什麼?
在上海市未開展長期護理險時,由於經濟等原因,一直由82歲的陳爺爺在家中照顧。但陳爺爺也一直飽受腰痛的折磨,陳爺爺要一邊照顧吳奶奶,一邊自己吃藥緩解腰痛,幾度累倒。在長期護理險開展以後,二位經過評估成為了長期護理保險的服務對象,並接受福壽康·上海康普護理站的每天早晚各一個小時的居家上門護理服務。
-
3月起,南寧試點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市職工醫保參保人群先行試點
機構上門、入住機構和異地居住護理「長護險」與基本醫療保險實行分類管理,獨立運行,相互銜接,統籌提升參保人員健康保障層次,保障參保失能人員應享有的基本生活權益。「長護險」基金主要通過用人單位和參保人員繳費、「長護險」備用金、財政補助等方式籌集,接受社會捐助、福彩公益金捐贈。
-
近八成上海老人看重醫療保健 家庭病床、上門診療受歡迎
東方網10月10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為了解本市老年群體對社區服務項目的需求情況,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近期抽取2248位60歲以上老年人開展了老年群體對社區服務需求度的問卷調查。調查顯示,近八成上海老人對社區醫療保健類服務有需求,而近兩成老年人則在退休後發揮餘熱,尋找新的工作崗位。
-
滬擬新增長護險護理服務機構、醫保零售藥店和醫保醫療機構 公示期...
原標題:滬擬新增長護險護理服務機構、醫保零售藥店和醫保醫療機構,公示期12月22日至12月28日 記者今天來自市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