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老人在家中臥床,卻不知道找誰來上門護理服務,這是居家養老的一大「痛點」。為了補齊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醫療護理短板,鼓勵社會力量開辦護理站,廣州市政府今年對試點社區護理站給予每家35萬元~40萬元的政府資助。
12月11日上午,首批廣州市護理站試點單位獲市衛計委和市民政局共同發牌,遍布全市的39家護理站將為市民提供上門護理服務,為廣州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資源緊缺提供補充。護理站目前按市場價格定價收費。市衛計委、市民政局表示,鼓勵護理站積極申請成為「長護險」定點機構。明年廣州預計還將出臺高齡老人照護商業保險,對高齡失獨老人進行護理補貼。
家有老人要上門護理,認住這塊牌
〓鼓勵社會力量辦護理站〓
政府每家資助35萬元~40萬元
根據市老齡委、市民政局、市統計局聯合印發的《2017年廣州老齡事業發展報告和老年人口數據手冊》,截至2017年底,廣州市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數達161.85萬人,佔戶籍人口的18.03%,其中殘疾老年人6.47萬人;全市11個區中,有8個區老年人口超過10萬人;其中越秀、海珠、荔灣三區已進入中度老齡化。
廣州近年推行養老「9064」模式,即90%老人居家養老,6%在社區養老,4%入住養老機構養老。目前,廣州有85%的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老人提供醫療服務,社區、居家養老老人對醫療衛生和康復護理服務無疑最為迫切。
廣州市衛計委主任唐小平介紹,其實護理站在醫療衛生界不是新事物,在1994年原衛生部頒布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文件已經將護理站納入衛生行政部門管理範圍。但是長期以來,廣州市護理站建設近乎空白,較之上海、青島等城市,廣州市護理站服務市場建設更是起步遲、步伐慢。隨著老年化社會發展步伐加快,老年人護理服務市場供需矛盾日益凸顯;現有的醫療衛生服務資源,難以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美好生活嚮往的需求。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於基本醫療服務及公共衛生服務任務重、人手緊,開展上門護理服務難度大。
廣州市是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城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今年4月,市衛計、民政、發改、財政、人社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印發<在社區建設護理站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穗衛家庭〔2018〕4號),通過對試點的社區護理站給予35萬元~40萬元的政府資助,用於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在社區建設以提供上門護理服務為主的護理站,培育和完善廣州市養老護理市場機制,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廣大市民的消費信心。據了解,按照每站3人預算,廣州市護理站開辦經費約為40萬元/年,也就是政府資助可基本覆蓋護理站試點單位的首年運行費用。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市衛計委了解到,2017年廣州市僅有1家護理站,在社區居家老年人對護理服務的亟需和國家、省、市關於護理服務的政策引導下,至目前,全市共受理120多家機構(個人)辦理護理站,其中68家已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9月~11月,市衛計委委聯合市民政局對各區上報的52家護理站開展兩輪覆審工作;經各區推薦、資料審核、現場查驗、集體評估、公示等程序,確定了39家護理站為廣州市護理站試點單位。
〓首批39家試點遍布城鄉〓
據介紹,護理站屬於基本醫療衛生機構,需要經過衛生行政部門的審批,條件包括面積在30平方米以上,配備3個具有護士資質的護理人員、其中一人要有中級或以上職稱。在確立試點單位時,除了要求各護理站本身條件符合要求,還考慮到了各區均衡布局。目前廣州市39家護理站試點分布在全市10個區(海珠區仍在對申請機構進行覆審),遍布城鄉:白雲、荔灣各有7家,天河6家,越秀、花都各3家,黃埔、番禺各4家,增城、南沙各兩家,從化1家。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半以上護理站試點單位具有多平臺組合性、品牌連鎖經營性的特點,方便服務群眾,便於接受監管。從舉辦主體來看,由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平臺設置的12家;由民辦醫療機構(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辦的有6家;由養老健康服務公司(含養老院)舉辦的16家;私人個體舉辦的5家。
市衛計委副巡視員朱江平介紹,這批護理站試點單位的舉辦主體多樣,具體設置形式是靈活的,但是有一點是共通的,即同為享受政府資助資金的護理站,「根據政府資金管理制度和規定,護理站試點單位必須要做到人、財、物的獨立性,要避免護士等基本從業人員不到位、財務管理混亂不清、專項資金挪作他用等不良現象。這是護理站試點單位做好醫養結合服務的前提和條件,如發現存有以上不良現象的試點單位,我們將會取消其資助資格,並責令其退回資助資金。」
〓護理站是做什麼的?〓
遵醫囑的上門服務為主
避免辦成家政機構和保健品推銷點
唐小平表示,護理站是以維護社區人群健康、滿足社區人群基本醫療護理需求為宗旨,以護士為核心的各類護理人員組成的團隊,在一定社區範圍內,為長期臥床老人、患者、殘疾人、臨終患者和其他需要護理服務者提供基礎護理、專科護理、臨終護理、消毒隔離技術指導、營養指導、社區康復指導、健康宣教和其他護理服務的醫療機構。「在機構性質上,要明確醫療護理為主要服務功能,避免成為『家政機構』和『保健品推銷點』;在服務方式上,要突出以遵醫囑的『上門護理』服務為主,避免『坐醫行診』的不當醫療行為。」
市衛計委家庭發展處處長明珉介紹,護理站和社區衛生醫療中心定位不同,護理站以遵醫囑的上門護理服務為主,如褥瘡護理、導管更換、傷口護理等,但是侵入性項目如打針或吊針,護理站不能執行,可以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選擇社衛中心的家庭病床服務。鼓勵護理站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密切合作,協助落實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職能,承接社衛中心的業務,如承擔對養老機構、社區託養機構以及居家老人的醫療護理服務等。
〓收費如何?〓
按市場價格定價
鼓勵申請「長護險」定點
據了解,廣州市護理站基本為民營機構。護理服務收費按照市場價格定價。唐小平在啟動儀式上要求,護理站在價格收費上要突出「市場適應性」和「長效發展性」,避免「高價」、「暴利」的錯誤市場價值導向。
目前醫保尚未覆蓋到市內護理站。市衛計委及市民政局都表示,鼓勵護理站向人社部門申請成為「長護險」定點機構,以減輕服務對象的經濟壓力和消費負擔,形成可持續性的市場消費行為。市民政局巡視員易利華透露,明年廣州預計將出臺高齡老人照護商業保險,對高齡失獨老人進行護理補貼,一個月額度預計為500元。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伍仞 通訊員穗衛計宣
圖:廣報全媒體記者伍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