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上城區南星街道復興城市家園的張阿姨前些日子左膝創傷,動了手術,需要3至5天換一次藥。過去,她需要到2公裡外的街道社區衛生中心換藥。但現在,來自南星街道普惠型康復護理站的醫生吳勇超可以上門幫忙換藥,讓張阿姨及家人方便了許多。
吳勇超說,張阿姨術後行走不便,又需要換藥。這樣的老人,可以先到護理站登記康復護理需求,醫生提供上門服務,每次都會記錄在檔。
位於復興城市家園6幢的南星街道護理站點是一幢深綠色外牆的兩層小樓,一樓是中醫科、心理諮詢室、藥房、護士站和老年活動室;二樓是內科、針灸推拿室、理療室等,配有1名內科醫生、1名中醫科醫生,3名推拿師,還有數名護士。
自護理站開設以來,附近的老人平時都會來轉轉。67歲的劉愛香平時會有腰酸背痛的毛病,隔三岔五就要去醫院配配藥做做理療。「現在家門口就開了一家康復護理站,科室服務配備挺全的,也有醫生可以幫忙按摩,『小病』再也不用出社區了!」 除了劉愛香,也有不少老人在康復護理站測上了血壓和血糖。
普惠型康復護理站建設是2018年上城區政府十大為民辦實事項目,也是2018年度杭州市養老服務業改革試點項目。今年10月30日,包括南星、望江、小營、湖濱、紫陽和清波六家街道普惠型康復護理站正式啟動,可為60歲以上老人提供基礎護理、專科護理、根據醫囑進行處置等十大類康復護理服務。
上城六個普惠型康復護理站都由暮泰頤養中心打造和運營,據負責人許瑞紅介紹,護理站主要圍繞「醫」和「養」進行布局。其中,「醫」從老年人的康復護理、健康諮詢、配藥送藥等需求出發,設置了內科、中醫科、針灸推拿室、藥房等科室;「養」著眼於老人的生活服務(主要以助浴和上門服務為主)、日照服務等開展,設置了送餐點、日照區、助浴室、老年活動室。同時還組建了「醫療+養老」專業的服務團隊,在康復護理服務過程中提供精準化的為老服務。
許瑞紅說,通過一段時間的服務探索,要形成規範化、專業化的長效機制,既要突出康復護理站為老服務的優惠便捷性,又要體現出社會組織服務的專業。
上城是我省最「老」的一個城區—— 四個人裡就有一位60歲以上的老人,老齡人口在我省各區縣(市)中佔比最高。因此,為老服務一直以來是上城的民生著力點,在這方面,上城率先遇到問題、也率先思考破局。上城區民政局局長陳宏萍表示,上城率先在全市打造普惠性康復護理站,旨在提升社區養老服務中的專業化服務水平,在康復護理服務過程中提供精準化的為老服務,使醫養結合工作落到實處,實現康復護理服務最後一公裡的有效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