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有地彎現象的玉器必須要有鈣化或是明顯的玉質疏鬆現象產生。到目前為止,所見十幾件地彎現象的玉器,皆為鈣化或半鈣化狀態,未見玉質通透、緻密的情況下出現地彎現象。
B.一般出現地彎現象的玉器主要為片狀玉器,圓雕件幾乎不可能出現此種情況。但是,圓雕件會出現「地陷」現象,也就是玉表發生了下凹的現象,它的形成條件和地彎的形成一樣。
仿紅山玉器,用噴砂槍噴後再以酸咬的方式仿造橘皮紋
C.氧化突起(橘皮紋)的最大特徵是:基於玉器表面為水平基準,高出平面一些突起而形成。側光觀察時最清晰,用手摸上去幾乎感覺不出來。而用酸腐蝕出來的類似橘皮紋,突起基於玉器表面以下,用手摸上去感覺很明顯。這是真、偽古玉的又一顯著區別。目前紅山文化玉器的造假大都採用噴砂的方法將表面加工成坑窪狀態,然後再用酸洗的辦法來仿造古玉的氧化突起現象。
玉豬龍
館藏紅山文化玉豬龍背部的氧化突起現象
文化期玉璧
文化期玉璧(自藏)反光交接面,明顯看出氧化突起現象
D.橘皮紋的產生會伴隨鈣化或半鈣化現象一起出現,在沒有鈣化的玉器表面很難看出橘皮紋。但也不排除一種情況:宋元以後的沙包墳墓,由於密封嚴密,墓室內相對乾燥,溫度也會升高,玉器會發生應力反應而出現氧化突起現象,但由於年代相對短暫,一般不會產生鈣化現象。因此有橘皮紋產生的玉器一定是老玉,沒有橘皮紋的玉器不一定不是老玉。這種現象還會出現在一些石器、綠松石等硬度相對較低的器物上。
戰國獸面蒲紋玉璧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館,戰國玉璧,玉璧裂的自然性,但沒有貫穿到底而使玉璧斷為兩半
下期繼續講解古玉形變的鑑定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