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疫情的原因,今年孩子們的學習可謂一波三折,「停課不停學」、「網上授課」、「高考推遲」……對高三學子來說,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然而,困難再多,日子再苦,但高考的腳步始終沒有停下,不知不覺中距離高考只剩下15天了。
隨著高考的臨近,志願填報也被廣大考生家長圈定為當前家裡最重要的事務之一。今年考生人數比2019年1031萬多出了整整40萬,達到1071萬,創下了歷史新高。再疊加疫情的因素,很多家長都對今年的高考有了一些特殊的期盼,比如:高考試題簡單點,讓孩子們輕鬆點;大學的錄取率再高一點,給孩子們多一點機會;7月溫度高,給考場都裝上空調,讓孩子們涼爽一點……
客觀地說,由於高考不僅關係到每位考生和家庭,也關係到社會公平和國家戰略發展。因此,家長們的有些願望可以滿足,比如安裝空調,但有些願望卻無法滿足,比如試題輕鬆點。
其實家長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高考畢竟是高考,它並不受大家主觀想法的影響。
與其寄希望於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不如在正確陪考的同時,做好志願填報的準備工作,以便高考結果揭曉時,能冷靜、客觀、科學地填報一份出彩的志願,這比什麼都強。
當然,要填出一份合格的高考志願,首先就要對近年來的高考數據作詳細地了解,否則就會讓填報失去方向。
今天,小編就結合今年的特殊情況,從招生計劃和錄取比例的變化等方面,和大家談談2020年高考的相關事項。
答案是否定的。
因疫情之故,家長都希望今年的高考能夠簡單一點,讓孩子能多考一點分數,以增加被大學錄取的概率。但是,這顯然是一個偽命題。因為高考簡單了,相對應的錄取分數也就水漲船高了。而高考是分省錄取,各大學投放在各省市的名額又是相對固定的,並不因高分人數的多少而左右錄取比例,真正影響高考錄取率的是考生人數和招生計劃。
既然如此,那今年的考生人數創下了歷史新高,招生計劃會增加嗎?可以肯定地說:今年的招生計劃總數會增加。
為什麼這樣說呢?除了考生人數增加以外,還有兩個原因:
一是今年碩士生擴招18.9萬,專升本擴招32.2萬,作為高三應屆考生,在不出意外的情況下,今年也會擴招。而擴招,則意味著錄取比例將提高;
二是從歷年高考錄取數據走向來看,今年錄取率大概率會提高。我國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在1999年實行高校改革,再到2019年,在42年的時間裡,幾乎每年的錄取率都在增加。
從1977年的4.74%到1999年55.44%,再緩慢增至2009年的60%。兩年後的2011年突破70%大關,2017年突破80%大關,2018年更是超過81%。今年隨著高職本科化後的擴招,錄取率有望接近85%。也就是說,在100個考生當中,將有85個學生踏進大學校園。
高考作為一項選拔性考試,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屬於優勝劣汰的法則。因此,即便今年我國高考錄取率有望達到85%,但高考錄取率高≠本科/985/211錄取率高。
這個85%,在很大程度是新辦高校和高職擴招帶來的虛高,而對於想讀本科院校,尤其是想讀985、211大學的考生來說,難度依然很大,除非這些重點高校也開啟擴招計劃。但從目前985、211各大學的招生動態來看,今年本科的招生計劃並沒有因考生人數創新高而提高。從這個角度來講,今年高考不僅沒有變簡單,反倒形勢更加嚴峻。
嚴峻之處就在於,重點大學的餅子只有那麼大,但分吃餅子的人多了,因此競爭也就更大了。
下面,我們就以2019年為例,來看看各省市在一本院校、985高校、211高校三個層次中的具體錄取比例。
1.全國一本錄取率。
考取一本是絕大多數學生心中的願望,但由於優勝劣汰的殘酷競爭,每年能考上一本線的學生都只有很少一部分。尤其是那些高考大省,比如河南、廣東、山東、四川等,由於各高校投放的計劃過少,因此這些省份雖然考生雲集,但一本錄取率卻非常低。
以2019年為例,河南考生86.6萬,一本錄取率僅為7.8%;廣東考生75.7萬,錄取率才11.2%;山東、四川考生均達58.3萬,但錄取率也僅為10.6%。而反觀錄取率位前三甲的北京、天津、上海,考生只有5、6萬人,但卻分別達到了30%、24.1%、21.8%。
還有一個讓人感到難過的是,錄取率高的省市,學生就讀的大學往往都是熱門城市的名牌大學,而錄取率低的省市,學生就讀的一本院校在品質上卻低了不少,很多學生都是入讀的二本升一本或者是那些中外合作辦學的高校,而且區域大多為非一線城市。
2.全國985錄取率
一本錄取率普遍較低,而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稀缺資源的985高校,其錄取率就更低了。
2017年我國開始「雙一流」建設,除了將39所985高校納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外,還增加了3所:鄭州大學、雲南大學和新疆大學,讓「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名單共達到了42所,
在這裡,咱們還是按985大學名單來統計。在2019年高考中,985高校的錄取率仍然很低,而且各省市相差也不小。高考大省河南、安徽的985錄取率均為1.1%,廣東為1.3%,山東、四川也僅為1.5%。位列前三的仍然是天津、上海、北京,分別達到了5.8%、5.3%、4.3%。
3.全國211錄取率。
211高校本來有116所,刨除39所985後,還剩77所,但在「雙一流」建設中,本該屬於211的鄭州大學、雲南大學、新疆大學榮升為「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後,剩下的74所大學全部成為「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從數量上來看,211高校雖然比985高校要多一些,但仍然存在僧多粥少且「貧富」差距巨大的現象。其中,最高的北京可以達到14.0%,最低的廣東僅為2.7%。錄取率倒數後幾位的,基本上都是考生基數大、數量增長快的幾個高考大省。
4.各省市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對各批次的錄取率影響甚大。
從上面的各項數據可以看出,不管是一本錄取率高還是985、211錄取率高的省市,其大多屬於經濟發達的地方。區域經濟的差異,讓我國東部發達地區或一線城市高校雲集,但在有些省份卻恰恰相反,尤其是985、211高校更是少得可憐。
以北京和河南為例:
北京有92所高校,其中有北大、清華、人大、北航、北理、北師大、中國農業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8所「985」高校有,「211」大學有26所。
河南有141所高校,其中本科學校57所,專科學校84所。河南的大學數量雖然比北京多,但985大學一所都沒有,211也僅有一所——鄭州大學(現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從考生人數來看:很多考生都願意選擇經濟發達、地理區域好的省市,但由於高校「地方保護」的潛規則,這就讓得經濟發達地區或一線城市的考生佔盡了地利優勢,而對於其他地區的考生卻存在著先天的不足。
2019年北京高考報名總數為6.1萬人,而河南報考總人數是86.6萬人。如果跟北京、天津、上海這些城市的考生相比,像河南、四川、廣東這些省份的考生要考上985、211(雙一流)高校,在考生基數巨大、錄取率低下的情況下,其競爭之大、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5.在區域選擇上的建議。
對於大多數考生而言,都想選擇熱門城市的名牌大學,以便將來能找一個更好的工作,獲得更多的收入。正是因為如此,也讓得熱門城市的大學水漲船高,錄取分數一年比一年高,如果考生沒有令人羨慕的分數,就只能望「校」興嘆。
其實,對於想讀名校,又想擁有發展空間的學生來說,與其盯著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不如選擇那些快速發展、潛力巨大的準一線城市。
日前,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聯合智聯招聘發布了《2020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就業熱門城市正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
比如說成都,由於西部大開發和成渝經濟圈的建設,每年就業熱度穩步上升,逐漸成為大學畢業生就業的熱門新選擇。在全國就業熱門城市排名中,成都2017年排第10,2018排第8,2019年第7。
又比如地處珠三角的東莞,2019年第一次上榜時便名列第6,僅次於北上廣深蘇,而地處北方的青島則排名第8,成為北方城市中除北京以外的唯一熱門城市。
因此,建議高考和家長,在志願填報選擇區域時,除了北上廣深這些城市,大家還可以將那些新一線城市或省會城市作為重要的參考對象。
2020高考已如期而至,若單從整體錄取率來看,今年的高考會比往年容易。特別是在一些省(如四川)只要150分就能考取高職院校,可以說是為考生讀大學打開了方便之門。如果這樣都還踏不進大學校門,那確實也沒有誰了。
但是,讀大學容易,並不代表讀重點大學容易。高考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篩選人才,尤其是國家需要的緊缺人才。因此在增加招生計劃和提高錄取比例的情況下,只能說明現在讀大學變得更容易了,但要讀到985、211(雙一流)這樣的大學,仍然還是很難的。
目前,家長們在陪考的同時,要根據孩子的模考情況,再結合興趣愛好、區域特點、高校師資、學習氛圍、科研環境等因素,對初步選定的目標院校,進行深入的分析、科學的比對,這樣才能在高考成績出來後,理性、客觀、有針對性地填出一份出彩的志願。
最後,要提醒家長注意的是,在填報志願時,至少要參考目標院校近三年的錄取分數,並確定其當年在全省的位次。這個錄取分數從哪裡查呢?大家可以用《今日頭條》的搜索功能,輸入「高考查分」,即可免費查詢目標大學歷年來的錄取分數。(點擊下面方框試試,一鍵查詢方便又快捷)
如果大家有什麼更好的看法,敬請留言指正。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34;——說教育事,解教育規,做教育人!我將分享更多的學習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