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率的高低,反映人口受教育的程度,也反映著該地區的文化教育普及發展程度。
在古代,讀書是少數人的權利,廣大的窮苦百姓大都是文盲,女性尤甚,基本沒有讀書識字的機會,廣大的勞動婦女幾乎全都是文盲。
社會在發展,自清亡後,中國的社會逐步與世界接軌,教育逐漸普及,男女日趨平等,據有關數據,1949年中國的文盲率仍超過80%,而如今,中國的文盲率已經低於5%。
文盲率的大幅度下降,反映出這幾十年來我們的社會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極大發展。
各省15歲及以上文盲人口和文盲率
該表來源於2019年中國統計年鑑中的數據。
1,文盲率最低的地區,是京津滬、遼吉黑,以及山西和廣東。京津滬為直轄市,基礎教育發達,遼吉黑,是老工業基地,早年的教育基礎普及率也較高,廣東是經濟強省。
2,文盲率最高的,多是偏遠省份,甘肅、青海、貴州、寧夏、雲南、西藏等。
3,文盲率較高的,四川、山東、安徽、江蘇、陝西等,也多為農業大省,勞動力輸出大省。而同為勞動力輸出大省的湖南、廣西、重慶等地,文盲率卻較低。
4,江蘇、山東、浙江、福建等經濟強省,文盲率都較高。應當也與省內區域發展不均衡,農業人口比重較較大有關。
總體上,山西的文盲率顯著低,這與廣大網友對山西省「貧窮」、「落後」的刻板印象極不相符。
其實山西文盲率低是有歷史原因的,筆者大致上想到幾點:
1,地處中原腹地,作為華夏民族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文化底蘊深厚,有尊師重教的傳統。
2,自清末民初以來,山西在基礎教育方面就已經有了不小的發展。
3,1949年以後,山西作為能源重化工基地,老工業基地,有大量且分散於各地的城鎮、工廠、獨立工礦區,這些城鎮化聚落的基礎教育資源較好,且能夠輻射到鄰近的鄉村,帶動了鄉村的教育水平。
另,山西的文盲率與廣東相當,同時在分性別文盲率中,山西男性文盲率高於廣東,而女性文盲率低於廣東。
上海雖整體文盲率低於山西,但是女性文盲率高過山西。這大概能反映出山西省的男女更平等,一定程度上表明山西在保障女性平等受教育權方面,勝過廣東和上海。